帝国的黎明
字体: 16 + -

第六十二章 铁马秋风大散关

    宣德一年十月。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海内分裂,群雄并起,相互攻伐,中原犹胜!

    似乎每当乱世之时,都是宗教大盛之时。

    大量壮年人口想要“出世”,涌入寺庙道馆,道士和尚人数大增,寺庙道院不用缴纳赋税,便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损害,道士和尚的人数过多,又大多不从事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等后果,也会影响国家稳定,动摇国之根基。

    有鉴于此,皇帝下诏令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今后不得创造寺院兰若,并严禁私自变成僧尼。

    又值中原劫后余灰,民生凋敝之际,中国(中原地区建国的王朝)乏钱,诏禁天下铜器,除官府法物,军器次寺观钟磬钹铎留存之外,收缴民间铜器、佛像,熔铸铜钱。

    ……

    陈旭在前往侍卫司上值每日必经之路附近买下一处宅院,充作与麾下亲信议事之用,命亲兵看守。

    “朝廷有意西图陇西之地,收回(后)晋(后)汉中原动乱之际被蜀国夺取的秦凤成阶四州,上面会派我打这一仗。”陈旭坐在主座上问道,“这事我们是不是应该提早做准备?”

    “大哥,咱们都没有去过关中,对秦凤等州的地形风土都一概不知,确实需要准备一番。”何猛肃然道。

    “二弟说的对。”陈旭点点头,确实需要准备一番,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诶。”陈旭突然想到袁继忠之父曾任阶州防御使,在哪里应该有些了解,于是便问,“继忠,你是不是曾在阶州待?”

    袁继忠一点就通,马上反应过来陈旭想要问什么,神情有些尴尬道:“先父是曾任晋朝的阶州防御使,但那时我才十岁,又离开太久了。哦,对了,那边倒是有些同族,但是过去十几年了,双方期间也没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迁走,恐怕帮不到主公。”

    这条想法断了。

    “朝廷今年不会进行西征,否则到关中的凤翔时,进入天气寒冷的冬季,根本不适合发动战争。”陈旭把当初向训的一番解释说了出来,“朝廷极有可能在明年开春对蜀国开战。”

    “这么算的话,咱们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做准备工作。”陈旭继续道。

    “主公说的对,但现在朝廷就是否是在明年春后对蜀国开战,至今还未下达旨意。”袁继忠在一边补充道。陈旭有建功立业之心,追随他的下属自然是欣慰高兴的,但当主公未想到的地方进行提醒也是身为幕僚的本分。

    “继忠提醒了我。”袁继忠的这番话倒是提醒了陈旭。

    朝廷明年开春开战的事只是他们的猜测,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明确表态,自己要是兴冲冲地跑去关中,要是西征猜测的时间不对,正好朝廷点将那个时候自己不在,上哪儿找他?这件事确实需要办妥了。

    “只是侍卫司只知道我改任至虎捷军,但什么时候出征,这等军国大事,侍卫司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吧?”陈旭沉吟道。

    “主公,在下认为在向侍卫司告假之前,不如问问知道这军国大事的人。”袁继忠说道,“主公不是上次说向训将军是王相推荐的吗?既然陛下询问王相西征武将人选,那大致时间自然了解的。”

    “你说的对,可以先问问王宰相。”陈旭笑道。

    事情很顺利,王溥知情后点头赞成陈旭早作准备。

    王溥身为魏朝宰相,西征人选都是他推荐的,对于这等军机自然是知道一清二楚的,既然他点头了自然不需陈旭再担心了。

    得到了默许,陈旭便适时向侍卫司告假,称请假去关中探亲。这自然是个借口了,没有所谓的亲戚,在这个世界上他无亲无故的。

    陈旭带着何猛、索虎、袁继忠,一行四人,出东京,经西京(洛阳)、华州、京兆府(长安)、至凤翔。

    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关中地区(今陕西)由于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气候日益干燥,往日的繁华不再,地位已经被东京大梁府取代。

    当今的蜀国主孟昶虽然沉迷酒色、荒废政事,似乎无心问鼎中原之意。只是蜀国占据天府之国,远离中原内战波及,已太平近三十载,国内富庶,虽然军事荒废,但在战略上对中原立国的魏朝有不小的威胁。

    秦凤成阶四州中的凤州在汉中之北,蜀国可以通过凤州进入关陇,进而威胁关中的魏朝势力。

    有四州在手,蜀国进可攻,退可守。守可作为未来核心区域的战略缓冲地带,攻可作为与魏朝一较高下的战争策源地。虽然目前看来蜀国主只对美女感兴趣,无意中原,但是国与国之间,不讲那么多。

    而魏朝此次的战略目标便是夺回四州,将蜀国势力困死在四川盆地。

    到了凤翔府,陈旭四人自然是先去拜访了一下东道主现任凤翔节度使王景,受到了王景的热情接待。

    第二日一早,安顿好、拜访完王景后,陈旭一行便马不停蹄地出了凤翔,此行他们的目的可不是游玩的,而是收集山川地理信息的。

    凤翔之南便是后世闻名的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谓千古流传,而陈仓之西侧,名唤散关。

    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中的大散关指的便是此关。

    几人先至陈仓,接着又赶往散关,散关再往前,就是蜀国的地盘了。因此一旁的王景派来随行的“导游”凤翔幕府长史就提醒道:“散关再往前边就是蜀国军事控制范围之下,陈都使不要冒险出散关。”

    陈旭点点头,问道:“魏长史,咱们刚刚走过的就是蜀道?”

    “正是。”魏远回答道,“我们从陈仓到散关走的道属于陈仓道。”

    “从川蜀进入关中的蜀道难道只有这一条?”陈旭看了看眼前两面高耸峻岭,只余中间谷道还算平坦,疑惑地问道。

    相比初到此地的菜鸟,身为凤翔的幕府长史的魏远应该知道得比他们多,于是陈旭开始询问当地的倒路交通情况。

    “从蜀中进入关中的蜀道并不只有这一条,但是陈仓道是其中道路最平坦好走的。”魏远道。

    陈旭以前也听过蜀道有好多条,例如比较有名的子午道,褒斜道、祁山道,但对于后面战争来说,不是绕的太远,就是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