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湘淮两路
夕阳西下,武汉的曾国藩府宅,脚步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涤生,上海丢了!”郭嵩焘推门快步走入说道。幽暗的房间里,曾国藩那张充满褶皱的脸显得格外显眼。
“这个老中堂已经知道了。”角落里传来了一个声音。让郭嵩焘意外的是声音来自站在一旁的赵烈文,赵烈文在之前萧启江兵败之后成功逃回了武汉,但湘军上下都对他十分冷淡甚至不乏谴责,曾国藩无可奈何只得顺应潮流没有再重用赵烈文,直到这段时间太平军连连告捷,湘军各地前线战事吃紧,曾国藩才重新启用赵烈文。
“涤生啊,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啊?长毛现在是越战越勇,再这样下去我军实在是耗不住啊!”郭嵩焘焦急地说道。
“这点本帅何尝不知啊?”曾国藩苦笑着说道,“刚刚打趴下一个石达开,马上就冒出个冯瑞城,难道是上天要亡我大清,亡我湘军吗?”
就在曾国藩哀叹之际,胡林翼快步走了进来。他拿着最新的信报说道:“涤生,还有更糟的,次清在开化兵败,贼酋李秀成、李世贤四路犯我浙江,王巡抚和左统领那边也快顶不住了,现在浙江的形势也是全面恶化啊。”
“次清兵败”指的是李元度刚刚在浙江开化被李世贤打得大败,李秀成、李世贤兄弟正挥师全力进攻浙江。
“次清和他那‘安越军’简直就是笑话,涤生啊,咱们应该再参他一本!”郭嵩焘愤愤地说道。因为之前李元度丢失徽州时曾国藩就曾上书弹劾致使李元度义无反顾地投向了浙江巡抚王有龄的怀抱,现在他又遭到失败湘军诸将自然想要趁机落井下石。
“我看还是算了吧,现在局势坏到这样,我们再窝里斗这不是坐等长毛杀过来吗?”胡林翼摇摇头道。
“贶生说得有道理,现在形势败坏,谁都能乱就我们自己不能乱。”曾国藩说道,“大家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涤帅,浙江乃是钱粮大省,不容有失啊,朝廷也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不出几天必派我们去增援浙江!”郭嵩焘说道,“我们现在调回广西的部众还能凑齐十万人马,到时我湘军大部进援浙江必能取得成功,同时也能获得头功。”
“不可,”胡林翼开口道,“让我军去救浙?远水岂能救得了近火,况且江西大半都已被长毛控制,等我们取道到了浙江,估计浙江早丢了,那时长毛以逸待劳我军更难取胜。”
曾国藩捏着胡须,点点头道:“贶生说得是,那么依你看我们当如何进军?”
胡林翼说道:“集中所有水陆力量,猛攻九江,然后我军可以高屋建瓴之势自长江上游沿九江、安庆逐步推进到南京,只要打到南京城外,长毛必乱,到时候就算他们把整个江南都占去了,也要乖乖吐出来。”
曾国藩不时地点头,他把目光投向了赵烈文,希望征求一下这位年轻军师的意见。
赵烈文躬身说道:“以晚生愚见,九江、安庆确是必攻之处,但上海也不能任由他长毛控制,一旦长毛以此为通道与洋人勾结,我们日后就更难对付了,所以晚生有一两全之策或许可行。”
“惠甫快说说!”曾国藩赶紧问道。
赵烈文开口道:“我军在全力进攻九江的同时派出另一路人马乘船前往下游力图夺回上海,就算不能夺回上海至少也能牵制冯逆的精力使其不能东西两顾,这样也能增加我军进攻九江的胜算。”
“这主意倒是不错,可是长江下游大片区域已被长毛控制,我军主力要围攻九江自然动不得,要想威胁到甚至是夺回上海就需要派出另一支军队在那边孤军奋战,就目前来看怕是没有合适的人手吧?”郭嵩焘质疑道。曾国藩和胡林翼一听也觉得有问题,于是大家又把目光投回到赵烈文的身上。
“中堂大人,晚生已经想好了一个人选,他是安徽人,之前您曾派他在两淮地区招募了几千兵勇,晚生以为可以让他以淮人为部自领一军前往上海战。”赵烈文说道。
曾国藩一听,顿时喜上眉梢,笑着说道:“你说得是李少荃吧,你别说他还真有些才能,将来必成大器,我看可以,快,咱们这就把少荃叫来,这事就让他来办吧。”
第二天,一个年轻人快步赶到了曾国藩位于武昌的府邸,曾国藩带着郭嵩焘、胡林翼和赵烈文等一干亲信亲自出门迎接。
“渐甫,你可来了,为师这回可有重要的事情要托付给你。”曾国藩笑脸相迎。
年轻人一愣,半天没回过来,开口道:“老师放心,不管什么事鸿章一定在所不辞。”
这人名叫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与李秀成同岁,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太平军进入安徽时他曾受命帮办团练,后在江西投入曾国藩幕府成为曾的门生。李鸿章善于书文抨击,多为曾国藩起草弹劾奏本,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后来曾国藩令其在两淮招募了一批兵勇编入淮扬水师参与进攻陈玉成,现在李鸿章正是杨淮水师的统领。
不过这一次曾国藩的任务有些特殊,特殊到连李鸿章自己都没有想到。
“殿下,您要整电报机?”蒙时雍鄙夷地问道,“洋人那玩意真有那么好用?”
“你不懂,这电报最大的优势就是传递情报迅速,如果我们能掌握这项技术,将来必能在与清妖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我笑着说道。
“殿下,忠王殿下给您的信。”就在这时门外的侍卫递上了李秀成送来的信件。
“哦?”我饶有兴趣地拆开了李秀成的信件,本来打上海就是李秀成的计划,现在只不过被我抢了先,所以现在我倒要看看李秀成想说什么。
信里李秀成汇报了浙江战况,他表示浙江局势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已两败张玉良、三败赵景贤,而李世贤也在浙南打败了李元度,现在李氏兄弟正一南一北疯狂地蚕食这富庶的江浙之地。看了李秀成的报告我并不意外,毕竟历史上就是李氏兄弟联手拿下了浙江省,所以现在拿下浙江只是时间问题了,李秀成现在打得怎么样我并没有多少兴趣,让我心动的倒是李秀成在信的结尾提出的一个建议——尽快组建太平军海军舰队。
李秀成攻打上海的初衷就是希望以此为跳板与英法取得联系从而购置新式军舰,尽管李秀成本人已经无缘拿下上海,但他还是提醒我要及时购置舰队来与上游的湘军水师较量。
李秀成说得确实有道理,趁着现在英国人还没有和清政府勾结,我得加紧购置,争取组建一支属于太平天国的“阿思本舰队”,于是我立即下照会表示要会晤海关税务司赫德。
我想见赫德,赫德却不想见我,但推辞不掉,于是赫德摆出一副无奈地表情道:“城王大人,关税的事不都谈妥了嘛,您还想怎么样?”
“本王之前曾和你们大英帝国的领事密迪乐先生就贸易合达成过一致,现在本王想要向贵国购置一批舰船,不找你找谁啊?”我说道。
赫德被我一说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开口道:“此事有些太急了吧?”
“本王以为你为海关税务司对于这方面是很在行的,反正法兰西帝国也有意向我军出售舰队,本王现在就去和他们谈。”我故意搬出法国来刺激赫德。
“大人您稍安勿躁,这事不是我不肯商量,只是我大英国会还没确定对于贵国和清国的态度,要支持贵国恐怕还需我国议会同意。”赫德缓缓地说道。
“我有钱,你们有货,出钱购货天经地义,有什么问题吗?八十万两白银您可掂量好了!”我厉声说道。
赫德一听也没了主意,过了一会儿终于说道:“此事还需再议,不过大人放心,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于是之后的几天我走遍了上海的各国使馆,向英国人购船,向法国人购枪,向德国人购炮,一笔笔订单被签署,外国商人们都喜笑颜开,而我的军队也正在加紧“现代化”。
八十万白银不是小数目,至少我自己目前拿不出这些钱,但李秀成在信里说他可以提供全部资金让我很是欣慰,一旁的刘继盛却不屑地说道:“殿下,忠王他现在是富甲四方,区区八十万白银对他来说又有何难?”
“哦?”我十分惊讶,没想到李秀成现在居然这么富有。
“殿下,急报!”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快步跑了进来递上了从西面送来的最新信报,信报的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九江告急!
这一次,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卷土重来了。
闻知我进兵上海,李氏兄弟垂涎浙江,曾国藩知道机会来了,他放弃了在广西苟延残喘的石达开和云贵的一些会党起义,调集精锐主力重出两湖,这一次他们没再犹豫,也没有再打我江西的主意,而是集中全力进攻一点——一个战略意义更为重要的点——九江城。
与此同时,另一条情报显示曾国藩派他的一个得力助手督另一路约六千余人的湘军乘船向长江下游赶来并已在太仓和常熟之间太平军防御薄弱处上岸向东挺进,他们的目标是趁着我在上海立足未稳之际妄图进行反扑。
“好一个曾妖头,这是要另起一军开辟第二战场来分散我军注意力啊,快给我查查这路人马什么来头!”我说道。
刘继盛马上开始着手调查,不一会儿便递上了资料,道:“殿下,这路湘军多是安徽籍,他们的首领是一个叫李鸿章的人。”
李鸿章!我一愣,嘴里喃喃道:“这帮人不再是湘军了,他们应该叫淮军!”
本書源自看書王
“涤生,上海丢了!”郭嵩焘推门快步走入说道。幽暗的房间里,曾国藩那张充满褶皱的脸显得格外显眼。
“这个老中堂已经知道了。”角落里传来了一个声音。让郭嵩焘意外的是声音来自站在一旁的赵烈文,赵烈文在之前萧启江兵败之后成功逃回了武汉,但湘军上下都对他十分冷淡甚至不乏谴责,曾国藩无可奈何只得顺应潮流没有再重用赵烈文,直到这段时间太平军连连告捷,湘军各地前线战事吃紧,曾国藩才重新启用赵烈文。
“涤生啊,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啊?长毛现在是越战越勇,再这样下去我军实在是耗不住啊!”郭嵩焘焦急地说道。
“这点本帅何尝不知啊?”曾国藩苦笑着说道,“刚刚打趴下一个石达开,马上就冒出个冯瑞城,难道是上天要亡我大清,亡我湘军吗?”
就在曾国藩哀叹之际,胡林翼快步走了进来。他拿着最新的信报说道:“涤生,还有更糟的,次清在开化兵败,贼酋李秀成、李世贤四路犯我浙江,王巡抚和左统领那边也快顶不住了,现在浙江的形势也是全面恶化啊。”
“次清兵败”指的是李元度刚刚在浙江开化被李世贤打得大败,李秀成、李世贤兄弟正挥师全力进攻浙江。
“次清和他那‘安越军’简直就是笑话,涤生啊,咱们应该再参他一本!”郭嵩焘愤愤地说道。因为之前李元度丢失徽州时曾国藩就曾上书弹劾致使李元度义无反顾地投向了浙江巡抚王有龄的怀抱,现在他又遭到失败湘军诸将自然想要趁机落井下石。
“我看还是算了吧,现在局势坏到这样,我们再窝里斗这不是坐等长毛杀过来吗?”胡林翼摇摇头道。
“贶生说得有道理,现在形势败坏,谁都能乱就我们自己不能乱。”曾国藩说道,“大家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涤帅,浙江乃是钱粮大省,不容有失啊,朝廷也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不出几天必派我们去增援浙江!”郭嵩焘说道,“我们现在调回广西的部众还能凑齐十万人马,到时我湘军大部进援浙江必能取得成功,同时也能获得头功。”
“不可,”胡林翼开口道,“让我军去救浙?远水岂能救得了近火,况且江西大半都已被长毛控制,等我们取道到了浙江,估计浙江早丢了,那时长毛以逸待劳我军更难取胜。”
曾国藩捏着胡须,点点头道:“贶生说得是,那么依你看我们当如何进军?”
胡林翼说道:“集中所有水陆力量,猛攻九江,然后我军可以高屋建瓴之势自长江上游沿九江、安庆逐步推进到南京,只要打到南京城外,长毛必乱,到时候就算他们把整个江南都占去了,也要乖乖吐出来。”
曾国藩不时地点头,他把目光投向了赵烈文,希望征求一下这位年轻军师的意见。
赵烈文躬身说道:“以晚生愚见,九江、安庆确是必攻之处,但上海也不能任由他长毛控制,一旦长毛以此为通道与洋人勾结,我们日后就更难对付了,所以晚生有一两全之策或许可行。”
“惠甫快说说!”曾国藩赶紧问道。
赵烈文开口道:“我军在全力进攻九江的同时派出另一路人马乘船前往下游力图夺回上海,就算不能夺回上海至少也能牵制冯逆的精力使其不能东西两顾,这样也能增加我军进攻九江的胜算。”
“这主意倒是不错,可是长江下游大片区域已被长毛控制,我军主力要围攻九江自然动不得,要想威胁到甚至是夺回上海就需要派出另一支军队在那边孤军奋战,就目前来看怕是没有合适的人手吧?”郭嵩焘质疑道。曾国藩和胡林翼一听也觉得有问题,于是大家又把目光投回到赵烈文的身上。
“中堂大人,晚生已经想好了一个人选,他是安徽人,之前您曾派他在两淮地区招募了几千兵勇,晚生以为可以让他以淮人为部自领一军前往上海战。”赵烈文说道。
曾国藩一听,顿时喜上眉梢,笑着说道:“你说得是李少荃吧,你别说他还真有些才能,将来必成大器,我看可以,快,咱们这就把少荃叫来,这事就让他来办吧。”
第二天,一个年轻人快步赶到了曾国藩位于武昌的府邸,曾国藩带着郭嵩焘、胡林翼和赵烈文等一干亲信亲自出门迎接。
“渐甫,你可来了,为师这回可有重要的事情要托付给你。”曾国藩笑脸相迎。
年轻人一愣,半天没回过来,开口道:“老师放心,不管什么事鸿章一定在所不辞。”
这人名叫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与李秀成同岁,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太平军进入安徽时他曾受命帮办团练,后在江西投入曾国藩幕府成为曾的门生。李鸿章善于书文抨击,多为曾国藩起草弹劾奏本,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后来曾国藩令其在两淮招募了一批兵勇编入淮扬水师参与进攻陈玉成,现在李鸿章正是杨淮水师的统领。
不过这一次曾国藩的任务有些特殊,特殊到连李鸿章自己都没有想到。
“殿下,您要整电报机?”蒙时雍鄙夷地问道,“洋人那玩意真有那么好用?”
“你不懂,这电报最大的优势就是传递情报迅速,如果我们能掌握这项技术,将来必能在与清妖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我笑着说道。
“殿下,忠王殿下给您的信。”就在这时门外的侍卫递上了李秀成送来的信件。
“哦?”我饶有兴趣地拆开了李秀成的信件,本来打上海就是李秀成的计划,现在只不过被我抢了先,所以现在我倒要看看李秀成想说什么。
信里李秀成汇报了浙江战况,他表示浙江局势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已两败张玉良、三败赵景贤,而李世贤也在浙南打败了李元度,现在李氏兄弟正一南一北疯狂地蚕食这富庶的江浙之地。看了李秀成的报告我并不意外,毕竟历史上就是李氏兄弟联手拿下了浙江省,所以现在拿下浙江只是时间问题了,李秀成现在打得怎么样我并没有多少兴趣,让我心动的倒是李秀成在信的结尾提出的一个建议——尽快组建太平军海军舰队。
李秀成攻打上海的初衷就是希望以此为跳板与英法取得联系从而购置新式军舰,尽管李秀成本人已经无缘拿下上海,但他还是提醒我要及时购置舰队来与上游的湘军水师较量。
李秀成说得确实有道理,趁着现在英国人还没有和清政府勾结,我得加紧购置,争取组建一支属于太平天国的“阿思本舰队”,于是我立即下照会表示要会晤海关税务司赫德。
我想见赫德,赫德却不想见我,但推辞不掉,于是赫德摆出一副无奈地表情道:“城王大人,关税的事不都谈妥了嘛,您还想怎么样?”
“本王之前曾和你们大英帝国的领事密迪乐先生就贸易合达成过一致,现在本王想要向贵国购置一批舰船,不找你找谁啊?”我说道。
赫德被我一说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开口道:“此事有些太急了吧?”
“本王以为你为海关税务司对于这方面是很在行的,反正法兰西帝国也有意向我军出售舰队,本王现在就去和他们谈。”我故意搬出法国来刺激赫德。
“大人您稍安勿躁,这事不是我不肯商量,只是我大英国会还没确定对于贵国和清国的态度,要支持贵国恐怕还需我国议会同意。”赫德缓缓地说道。
“我有钱,你们有货,出钱购货天经地义,有什么问题吗?八十万两白银您可掂量好了!”我厉声说道。
赫德一听也没了主意,过了一会儿终于说道:“此事还需再议,不过大人放心,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于是之后的几天我走遍了上海的各国使馆,向英国人购船,向法国人购枪,向德国人购炮,一笔笔订单被签署,外国商人们都喜笑颜开,而我的军队也正在加紧“现代化”。
八十万白银不是小数目,至少我自己目前拿不出这些钱,但李秀成在信里说他可以提供全部资金让我很是欣慰,一旁的刘继盛却不屑地说道:“殿下,忠王他现在是富甲四方,区区八十万白银对他来说又有何难?”
“哦?”我十分惊讶,没想到李秀成现在居然这么富有。
“殿下,急报!”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快步跑了进来递上了从西面送来的最新信报,信报的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九江告急!
这一次,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卷土重来了。
闻知我进兵上海,李氏兄弟垂涎浙江,曾国藩知道机会来了,他放弃了在广西苟延残喘的石达开和云贵的一些会党起义,调集精锐主力重出两湖,这一次他们没再犹豫,也没有再打我江西的主意,而是集中全力进攻一点——一个战略意义更为重要的点——九江城。
与此同时,另一条情报显示曾国藩派他的一个得力助手督另一路约六千余人的湘军乘船向长江下游赶来并已在太仓和常熟之间太平军防御薄弱处上岸向东挺进,他们的目标是趁着我在上海立足未稳之际妄图进行反扑。
“好一个曾妖头,这是要另起一军开辟第二战场来分散我军注意力啊,快给我查查这路人马什么来头!”我说道。
刘继盛马上开始着手调查,不一会儿便递上了资料,道:“殿下,这路湘军多是安徽籍,他们的首领是一个叫李鸿章的人。”
李鸿章!我一愣,嘴里喃喃道:“这帮人不再是湘军了,他们应该叫淮军!”
本書源自看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