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炮兵
由于没有其它的选择,所以朱安将军只得同意张弛的训练计划。
不过可以看得出来,朱安将军对此还是有些失望的。确切的说,这是因为朱安将军对佐阿夫兵团的期望太高了,他希望他们能够解放法国尤其是替法国打出国际地位,但现在却因为现实的原因只能降低军队的档次,于是难免会有些失落。
后来朱安将军才发现他的这种失落完全是没必要的,因为佐阿夫兵团从某些程度来说与日军有些相似,比如他们耐力强适应性好,而且也敢打敢杀……这些或许是与沙漠地区生活环境艰苦有关,战场上的苦和累对他们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因为他们平时就没少吃过这样的苦和累。
在佐阿夫兵团中任顾问的中国顾问就曾向张弛反应过,他们在战斗中常看到佐阿夫兵团的伤兵自己处理伤口,有些甚对是断手断脚的,他们就用身边可以找到的衣服或是破布忍痛包扎。
更让中国顾问有些无法想像的是,他们对这一切似乎看得很淡。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说此时的中国士兵也差不多,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从总体来说不会像养尊处优的人那样懦弱胆小……这也可以说养尊处优的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有大好的生活等着自己去享受呢,当然舍不得死。
有了这些基础剩下的事就好办了,接下来的训练无非也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走正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及服从意识,枪法这些科目只是走下形势……法军原本就有训练,而且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煅炼出来的,尤其是要想成为一名神枪手的话还得要有数学基础会计算偏移量,这对基本没上过学的阿尔及利亚士兵来说是很困难的。
更重要的还是,张弛认为这对佐阿夫兵不是很重要:佐阿夫兵团只有步兵和炮兵,那么要想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只有像日军那样选择夜战……夜战才能尽可能的弱化敌人在坦克、战机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这战机和坦克绝大多数都没有夜战能力的时代。
既然是夜战,那么目标要么看不见,看见了很可能就在眼前……这样的战斗就与枪法的关系不大了,而更多的是火力、运气和反应速度。
但有一点张弛是绝不放过的,那就是佐阿夫兵团的步炮协同。
正如之前所说的,法军在“绝对防御”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其它的装备或许不怎么样,但火炮却很多,而且性能还相当好……比如m1929型155加榴炮,射程17公里,而德国、美国相似的火炮射程只有15公里左右,还有其它的诸如m1927型、m1932型,随便搬出一个来都有相当惊人的数据。
这似乎很正常,“绝对防御”嘛,防御就要有炮,就像一战时那样,打战几乎就是炮战的代名词,天天就是火炮轰来轰去。
而火炮的射程对于炮战来说又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己方火炮对于敌人炮兵来说有着“我能打得到你而你却打不到我”的优势,于是法国在一战后基本上就干两件事,一件是挖战壕,也就是马奇诺防线,另一件就是生产大炮。
如果说还有第三件事的话,那就是把大炮和马奇诺防线结合起来。
这对于佐阿夫兵团来说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优势,尤其如果要打夜战的话,这火炮和炮战就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张弛的做法就是培养佐阿夫兵团的炮兵人才,重点是炮兵观察员……炮兵观察员就相当于炮兵的眼睛,他们是否合格直接决定了轰炸的效果。
法军之前的做法很简单,他们直接用法国士兵充当炮兵观察员。
这看起来的确可行,同时也不存在沟通方面的问题,因为炮兵部队的军官也是法国人,阿尔及利亚士兵只负责按命令打出炮弹就可以了。
但这其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说实话,我们不相信法国人!”库克依对张弛说。
库克依是阿尔及利亚人,他在法军里的身份是佐阿夫兵团第三军的参谋……法军为了能将兵权牢牢的掌握在手里,正职都是由法国人担任,阿尔及利亚人只任副职,以方便传达命令。
库克依一边比划着一边说道:“你看,前头是我们的士兵在朝阵地冲锋,后头是我们的炮兵……炮兵不知道炮弹会打到哪里,全都是法国人告诉我们的,然后我们就按他们的命令开炮,可是如果这些炮弹打到我们自己人头上呢?”
张弛不由点了点头。
这并不是库克依凭空捏造,而是在进攻马雷斯防线就出现过这样的事……在距离海岸线十一公里的一个高地,阿尔及利亚士兵冲上高地与德军展开激烈的肉搏,在阿尔及利亚士兵处于下风正要退下来的时候,炮声响了起来,炮弹将高地上正打得不可开交的德国人和阿尔及利亚人炸得血肉模糊。
后来听法国人的解释,是炮兵观察员在数据上弄错了,而那些炮兵观察员甚至没受到处分反而得到了嘉奖。
只要是个明白人都知道法国人是有意这么做的,法国军官并不关心阿尔及利亚人的生命,如果可以在炸死阿尔及利亚士兵的同时也炸死德国人,他们是不会犹豫的。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法国军官的目光短浅: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更长远的利益……他们不知道,军队内部出现的“信任危机”要远比德国人要可怕得多。
其它的不说,此时的阿尔及利亚士兵虽然迫于形势与法军合作,但他们却不敢放手冲锋,因为他们担心这样的事还会再一次发生。
“如果我让你们拥有自己的炮兵呢?”张弛说。
库克依不由一愣,接着就半忧半喜的笑道:“这不可能,法国人是不会答应!”
“法国人那边由我来解决!”张弛说:“你只需要回答我,可不可以!”
不过可以看得出来,朱安将军对此还是有些失望的。确切的说,这是因为朱安将军对佐阿夫兵团的期望太高了,他希望他们能够解放法国尤其是替法国打出国际地位,但现在却因为现实的原因只能降低军队的档次,于是难免会有些失落。
后来朱安将军才发现他的这种失落完全是没必要的,因为佐阿夫兵团从某些程度来说与日军有些相似,比如他们耐力强适应性好,而且也敢打敢杀……这些或许是与沙漠地区生活环境艰苦有关,战场上的苦和累对他们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因为他们平时就没少吃过这样的苦和累。
在佐阿夫兵团中任顾问的中国顾问就曾向张弛反应过,他们在战斗中常看到佐阿夫兵团的伤兵自己处理伤口,有些甚对是断手断脚的,他们就用身边可以找到的衣服或是破布忍痛包扎。
更让中国顾问有些无法想像的是,他们对这一切似乎看得很淡。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说此时的中国士兵也差不多,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从总体来说不会像养尊处优的人那样懦弱胆小……这也可以说养尊处优的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还有大好的生活等着自己去享受呢,当然舍不得死。
有了这些基础剩下的事就好办了,接下来的训练无非也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走正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及服从意识,枪法这些科目只是走下形势……法军原本就有训练,而且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煅炼出来的,尤其是要想成为一名神枪手的话还得要有数学基础会计算偏移量,这对基本没上过学的阿尔及利亚士兵来说是很困难的。
更重要的还是,张弛认为这对佐阿夫兵不是很重要:佐阿夫兵团只有步兵和炮兵,那么要想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只有像日军那样选择夜战……夜战才能尽可能的弱化敌人在坦克、战机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这战机和坦克绝大多数都没有夜战能力的时代。
既然是夜战,那么目标要么看不见,看见了很可能就在眼前……这样的战斗就与枪法的关系不大了,而更多的是火力、运气和反应速度。
但有一点张弛是绝不放过的,那就是佐阿夫兵团的步炮协同。
正如之前所说的,法军在“绝对防御”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其它的装备或许不怎么样,但火炮却很多,而且性能还相当好……比如m1929型155加榴炮,射程17公里,而德国、美国相似的火炮射程只有15公里左右,还有其它的诸如m1927型、m1932型,随便搬出一个来都有相当惊人的数据。
这似乎很正常,“绝对防御”嘛,防御就要有炮,就像一战时那样,打战几乎就是炮战的代名词,天天就是火炮轰来轰去。
而火炮的射程对于炮战来说又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己方火炮对于敌人炮兵来说有着“我能打得到你而你却打不到我”的优势,于是法国在一战后基本上就干两件事,一件是挖战壕,也就是马奇诺防线,另一件就是生产大炮。
如果说还有第三件事的话,那就是把大炮和马奇诺防线结合起来。
这对于佐阿夫兵团来说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优势,尤其如果要打夜战的话,这火炮和炮战就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张弛的做法就是培养佐阿夫兵团的炮兵人才,重点是炮兵观察员……炮兵观察员就相当于炮兵的眼睛,他们是否合格直接决定了轰炸的效果。
法军之前的做法很简单,他们直接用法国士兵充当炮兵观察员。
这看起来的确可行,同时也不存在沟通方面的问题,因为炮兵部队的军官也是法国人,阿尔及利亚士兵只负责按命令打出炮弹就可以了。
但这其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说实话,我们不相信法国人!”库克依对张弛说。
库克依是阿尔及利亚人,他在法军里的身份是佐阿夫兵团第三军的参谋……法军为了能将兵权牢牢的掌握在手里,正职都是由法国人担任,阿尔及利亚人只任副职,以方便传达命令。
库克依一边比划着一边说道:“你看,前头是我们的士兵在朝阵地冲锋,后头是我们的炮兵……炮兵不知道炮弹会打到哪里,全都是法国人告诉我们的,然后我们就按他们的命令开炮,可是如果这些炮弹打到我们自己人头上呢?”
张弛不由点了点头。
这并不是库克依凭空捏造,而是在进攻马雷斯防线就出现过这样的事……在距离海岸线十一公里的一个高地,阿尔及利亚士兵冲上高地与德军展开激烈的肉搏,在阿尔及利亚士兵处于下风正要退下来的时候,炮声响了起来,炮弹将高地上正打得不可开交的德国人和阿尔及利亚人炸得血肉模糊。
后来听法国人的解释,是炮兵观察员在数据上弄错了,而那些炮兵观察员甚至没受到处分反而得到了嘉奖。
只要是个明白人都知道法国人是有意这么做的,法国军官并不关心阿尔及利亚人的生命,如果可以在炸死阿尔及利亚士兵的同时也炸死德国人,他们是不会犹豫的。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法国军官的目光短浅: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更长远的利益……他们不知道,军队内部出现的“信任危机”要远比德国人要可怕得多。
其它的不说,此时的阿尔及利亚士兵虽然迫于形势与法军合作,但他们却不敢放手冲锋,因为他们担心这样的事还会再一次发生。
“如果我让你们拥有自己的炮兵呢?”张弛说。
库克依不由一愣,接着就半忧半喜的笑道:“这不可能,法国人是不会答应!”
“法国人那边由我来解决!”张弛说:“你只需要回答我,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