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入乡随俗(第一更)
“少将!”这时蒙哥马利就给张弛打了个电话:“首先我该恭喜你,又打了一个胜仗!”
“只是一个场小胜仗!”张弛有些沮丧的回答:“这并不是件值得称道的事!”
“少将!”蒙哥马利笑道:“你不知道,如果这场在你称为是‘小胜仗’的胜仗发生在英国军队上的话,我们就该开香槟庆祝了!”
蒙哥马利这话让张弛有些意外,因为蒙哥马利以前是怎么都不会承认“大英帝国”的军队会不如中国军队的,现在却以调侃的方式轻松的说出来。
“不过……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接着蒙哥马利话风一变:“我们刚接到情报,德国人调了整整一个航空队进驻阿拉曼!”
“什么?”张弛不由大吃一惊:“一个航空队?”
“是的!”蒙哥马利回答:“三百多架飞机!”
“可我们只有一百多架飞机!”张弛在战前就从蒙哥马利那得到了相关数据。
“是的!”蒙哥马利说:“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掌握制空权了!我们是不是该另想办法?”
张弛想了想,就回答道:“不,将军。你认为我们还有退路吗?”
蒙哥马利没有说话,他心知张弛说得对,现在就算是撤退又能撤到哪里去呢?坦克还能有飞机跑得快吗?而且亚历山大港后面就是塞得港,塞得港紧邻着苏伊士运河控制着其出口。
顿了下,蒙哥马利又说道:“可是,我们又该怎么打这一仗呢?”
众所周知,沙漠地形上作战制空权十分重要,英国人通常也是在掌握制空权或者有能力与敌人在空中平分秋色的情况下作战,现在预见到即将失去制空权……蒙哥马利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打了。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张弛回答:“但这场仗却必须打!”
挂上电话后,张弛就陷入了沉思。
应该说张弛及中国军队还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德国人集结了那么的战机很有可能是打算在凌晨对亚历山大港发起一次压倒性的进攻,但阴差阳错……却让中国军队在途中伏击而打乱了全盘计划,这就为中国军队争取到了一点时间。
否则的话,此时亚历山大港上空就该到处都是德军的战机和轰炸机,有它们协同德军装甲师一同进攻……中国军队就别说守住亚历山大港了,到时想要逃出德军的轰炸只怕都困难。
想了想,张弛就对通讯兵说道:“马上让杰克准将来一趟!”
“是!”
没过多久杰克就站在了张弛的面前。
“我需要人手构筑工事!”张弛说。
“没问题!”杰克回答:“将军需要多少人?”
“全部!”
“全部?”杰克被张弛这话惊呆了:“那亚历山大港怎么办?”
“先把他们放到一边!”张弛说:“我的人会对付的!”
“好的,将军!”杰克回答:“我们需要构筑一条怎样的工事?”
“一条反坦克壕!”张弛说:“不过与普通的反坦克壕有些不同,你们要把挖出来的土全都堆积至靠近我方的一侧,明白吗?”
“明白!”杰克点了点头。
这的确很简单,重要的是南非1师还是著名的“工事师”……英联邦军总是用南非1师构筑工事,于是时间一久就南非1师就落下了这个外号。
事实上,构筑这种反坦克壕的不仅仅是南非1师,中国军队甚至是意军俘虏都被紧急投入了工事构筑,张弛需要用它们来挡住德军坦克的进攻。
只不过张弛很快就认识到南非1师给人的无语感了。
张弛原本以为南非1师在两小时应该已经完成他们负责的部份,但是等他两小时后到前线视察后一看,工程还没完成一半而南非1师的士兵却有许多在休息。
“发生了什么,准将!”张弛愤怒的问着杰克:“你知道现在我们有多危险吗?如果敌人在此时进攻的话,我们可能因为你们的延迟而丧命了!”
“将军!”杰克准将有些无奈的朝防线上扬了扬头:“你瞧,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催他们干活了!”
顺着杰克的眼光望去,果然就见英国军官正不断的喝斥着南非兵动起来,但无奈的是那些非洲兵大多都在磨洋工,或者也可以说他们全都抱着消极的状态,英国军官上来时就装模作样的动一动,他们前脚一走南非兵又跟着停下来了。
“他们就是这种状态!”杰克解释道:“所以我才认为您选择南非1师并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张弛不由有些无语。
以前他就听说非洲人懒惰成性,比如在现代中国人一天工作八小时可以说是常态,甚至工作十几小时也不在少数,但非洲人工作三小时就是了不起的事了。
究其原因,这或许是沙漠地区的气候炎热再加上缺水,且非洲人大多以游牧采集为生造成的……前者会直接导致人为了生存就尽量少活动,在炎热的天气里活动很容易造成水份大量流失而又得不到补充,后者则使他们不需要规划和过多的劳动也可以生存下来。
于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懒惰”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为非洲人的一个特点。
中国农耕民族就与非洲恰恰相反,因为中国人依靠种植作物生活,所以必须了解天文、地理以及作物的生长习性,也必须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时也必须得把问题都想在前头以做到防范于未然。
所以也难怪中国人会有勤劳、节约、为未来作打算等民族特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及环境决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张弛当然不能放任南非1师这么下去,这甚至关系到中国军队的生死存亡。
但是,又怎么才能改变南非1师懒惰的恶习呢?这可是非洲人上千年的传统,不是威逼利诱一番就能改过来的,张弛相信这些如果可以的话,杰克准将早就做了。
想了想,张弛就决定入乡随俗用非洲人的方法。
“只是一个场小胜仗!”张弛有些沮丧的回答:“这并不是件值得称道的事!”
“少将!”蒙哥马利笑道:“你不知道,如果这场在你称为是‘小胜仗’的胜仗发生在英国军队上的话,我们就该开香槟庆祝了!”
蒙哥马利这话让张弛有些意外,因为蒙哥马利以前是怎么都不会承认“大英帝国”的军队会不如中国军队的,现在却以调侃的方式轻松的说出来。
“不过……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接着蒙哥马利话风一变:“我们刚接到情报,德国人调了整整一个航空队进驻阿拉曼!”
“什么?”张弛不由大吃一惊:“一个航空队?”
“是的!”蒙哥马利回答:“三百多架飞机!”
“可我们只有一百多架飞机!”张弛在战前就从蒙哥马利那得到了相关数据。
“是的!”蒙哥马利说:“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掌握制空权了!我们是不是该另想办法?”
张弛想了想,就回答道:“不,将军。你认为我们还有退路吗?”
蒙哥马利没有说话,他心知张弛说得对,现在就算是撤退又能撤到哪里去呢?坦克还能有飞机跑得快吗?而且亚历山大港后面就是塞得港,塞得港紧邻着苏伊士运河控制着其出口。
顿了下,蒙哥马利又说道:“可是,我们又该怎么打这一仗呢?”
众所周知,沙漠地形上作战制空权十分重要,英国人通常也是在掌握制空权或者有能力与敌人在空中平分秋色的情况下作战,现在预见到即将失去制空权……蒙哥马利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打了。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张弛回答:“但这场仗却必须打!”
挂上电话后,张弛就陷入了沉思。
应该说张弛及中国军队还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德国人集结了那么的战机很有可能是打算在凌晨对亚历山大港发起一次压倒性的进攻,但阴差阳错……却让中国军队在途中伏击而打乱了全盘计划,这就为中国军队争取到了一点时间。
否则的话,此时亚历山大港上空就该到处都是德军的战机和轰炸机,有它们协同德军装甲师一同进攻……中国军队就别说守住亚历山大港了,到时想要逃出德军的轰炸只怕都困难。
想了想,张弛就对通讯兵说道:“马上让杰克准将来一趟!”
“是!”
没过多久杰克就站在了张弛的面前。
“我需要人手构筑工事!”张弛说。
“没问题!”杰克回答:“将军需要多少人?”
“全部!”
“全部?”杰克被张弛这话惊呆了:“那亚历山大港怎么办?”
“先把他们放到一边!”张弛说:“我的人会对付的!”
“好的,将军!”杰克回答:“我们需要构筑一条怎样的工事?”
“一条反坦克壕!”张弛说:“不过与普通的反坦克壕有些不同,你们要把挖出来的土全都堆积至靠近我方的一侧,明白吗?”
“明白!”杰克点了点头。
这的确很简单,重要的是南非1师还是著名的“工事师”……英联邦军总是用南非1师构筑工事,于是时间一久就南非1师就落下了这个外号。
事实上,构筑这种反坦克壕的不仅仅是南非1师,中国军队甚至是意军俘虏都被紧急投入了工事构筑,张弛需要用它们来挡住德军坦克的进攻。
只不过张弛很快就认识到南非1师给人的无语感了。
张弛原本以为南非1师在两小时应该已经完成他们负责的部份,但是等他两小时后到前线视察后一看,工程还没完成一半而南非1师的士兵却有许多在休息。
“发生了什么,准将!”张弛愤怒的问着杰克:“你知道现在我们有多危险吗?如果敌人在此时进攻的话,我们可能因为你们的延迟而丧命了!”
“将军!”杰克准将有些无奈的朝防线上扬了扬头:“你瞧,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催他们干活了!”
顺着杰克的眼光望去,果然就见英国军官正不断的喝斥着南非兵动起来,但无奈的是那些非洲兵大多都在磨洋工,或者也可以说他们全都抱着消极的状态,英国军官上来时就装模作样的动一动,他们前脚一走南非兵又跟着停下来了。
“他们就是这种状态!”杰克解释道:“所以我才认为您选择南非1师并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张弛不由有些无语。
以前他就听说非洲人懒惰成性,比如在现代中国人一天工作八小时可以说是常态,甚至工作十几小时也不在少数,但非洲人工作三小时就是了不起的事了。
究其原因,这或许是沙漠地区的气候炎热再加上缺水,且非洲人大多以游牧采集为生造成的……前者会直接导致人为了生存就尽量少活动,在炎热的天气里活动很容易造成水份大量流失而又得不到补充,后者则使他们不需要规划和过多的劳动也可以生存下来。
于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懒惰”几乎可以说已经成为非洲人的一个特点。
中国农耕民族就与非洲恰恰相反,因为中国人依靠种植作物生活,所以必须了解天文、地理以及作物的生长习性,也必须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时也必须得把问题都想在前头以做到防范于未然。
所以也难怪中国人会有勤劳、节约、为未来作打算等民族特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及环境决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张弛当然不能放任南非1师这么下去,这甚至关系到中国军队的生死存亡。
但是,又怎么才能改变南非1师懒惰的恶习呢?这可是非洲人上千年的传统,不是威逼利诱一番就能改过来的,张弛相信这些如果可以的话,杰克准将早就做了。
想了想,张弛就决定入乡随俗用非洲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