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明末夹缝中
字体: 16 + -

第四十章:百态浮生

    定襄县城。

    黎明时分,炊烟渐起,人影络绎,喧嚣入城池。

    三街坊,是由一条长街组成的民坊,后来巡抚大人带兵进驻定襄,大量灾民无处安置,官府组织人手在原先的街坊之上,进行了重建,一条街变成了三条街,在按照新的户籍登记划分之后,便有了三街成一坊,一甲治千户的新坊诞生!

    河南灾民在此地落了户,巡抚大人给大家找到的生计,分了荒田、招了新兵、入了工厂、做了买卖。

    反正三条街比原先的一条街更加忙碌。

    最初,城中老城民对于这些外省来的灾民很是仇视,总觉得像是占了他们什么利益一般。

    但后来,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家在一条街上做买卖,或者在一个矿上做工,进了同一个作坊,分到了相邻的耕地,相互之间有了交流。

    今日老李帮老王开了下铺子,明日老张帮老贾修了下铁犁,后天大家坐下来吃吃酒唠唠嗑,再后来便有了你家儿子长成,我家闺女未嫁,便凑成了儿女亲家。

    一晃就是半年,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倒真的有了情分。

    加上甲长、里长、组长不断调和,官府鼓励大家相互帮扶,对于热心助人者还帮助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

    如此一来,三街坊变得远比之前的一条街更加和谐。

    清晨。

    李婶端着水杯出门倒水。

    新修的下水道很方便,不定期有人打扫清理,每日早上洗漱后的脏水都会倒进下水道。

    李婶来自河南林县,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汉在发大水的时候,为了救人死了。

    家里死了顶梁柱,本来就是一件很绝望的事,再碰上田地被淹,房子冲垮。

    李婶一个妇道人家便没了主神。

    恍恍惚惚带着三个孩子往山上逃,后来随着乡亲一同乘船来到了山西。

    在原先的想法中,李婶绝望了,三个孩子虽然都不小了,但除了种地,真没什么能活的技法。

    李婶想过很多种以后艰难度日的办法,但是身在异乡,到头来似乎只有把孩子贱卖给有人人家做仆人才能让他们活命,至于她自己,早已想好了后路,不外乎是跳河随老伴一起在地府相会。

    但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一场大灾之后,反倒有了好日子。

    李婶端着脸盆,倒水的时候,又想起了自己的老汉,死鬼、要是你能多撑两天,说不定就能过上眼前的好日子了。

    隔壁,张大嫂推开门走了出来。

    这是本地人家,如今做了街坊倒是关系很是融洽。

    “大嫂,有啥帮忙的吗?我让旺财上工之前给你搭把手。”张大嫂很热情,邻里之间相互搭把手已成了家常便饭。

    “他张妈,没啥,你赶紧让旺财上工去吧,别耽搁了时间。”李婶摆摆手,旺财是张大嫂的儿子,憨厚老实,是个实诚的孩子。

    “还是你家旺财省心,找到一份好活计,做了威风凛凛的巡检还离家近,不想我家那三个,白养一场啊!”李婶看着出了门的旺财羡慕的说道。

    张大嫂摇摇头:“李婶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老大从了军,听说如今已经是个班长,在军队里是个官,老二跟着商队跑商,小女儿不用钱就能读书识字。看看周边,像你家这样的可不多,还是多生几个孩子好,可惜我这肚子不争气,只能指望我家旺财赶紧成家,多给我生几个大胖孙子。”

    “旺财这年纪倒真是该成家的时候了,如今当了巡检,可是羡慕人得狠,我们老乡里倒是有几个姑娘家年纪般配,人样子也好,改天不如你随我你瞧瞧,有看上的直接上门提个亲,不就早点能抱孙子了?”

    两个妇人倒是成天闲情,家里没什么人,大早上的坐在门口就开始唠起了嗑。

    街道上,一家家商户开了门,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每一天都有奔头,每个人脸上都少了以往的愁苦。

    在这里,大家找到了归宿。

    归宿不是家,而是能让你有心劲努力,睁眼就能看见伸手就能摸着的好日子。

    定襄城,每个人都过得比以前好,这便是归宿。

    像定襄城一样的城池很多,但除了山西,大概没有几座能让大家温饱穿暖,知足安宁。

    像李婶、张大嫂的人也很多,但这是明末,如果不是有一个能为大家撑起一片天的身影,谁能逃离战乱的袭扰,谁能躲避天灾灭世?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想着称王称霸,有人想的也许只是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唐溪东想的,只是顺心意,随良心,咱是个穿越者,至少不能白活一回不是?

    七月初。

    平阳。

    在一个地方久了,似乎就不愿意挪窝了。

    城中新建了一个大场子,时不时有些卖艺人会在场子里表演,门票这东西很新鲜,要大家掏钱看艺,好在钱很少,于是很多平民百姓下了工,难得休息,便抽时间来看看新奇,放松放松心情,日子也能添上几分色彩。

    傍晚,今日表演的是陕西来的老艺人,听说还是个什么专场。

    专场是什么?

    似乎是花一样的钱,但是能看更多的东西。

    人来的早,挤得满。

    能装两千人的大场子,黑压压全是人头。

    灯笼高挂,石凳齐排。

    人声嘈杂,戏还没开场,热闹已经止不住。

    二楼悬挑的悬廊上,唐溪东带着自己的妻儿难得有时间来捧捧场。

    好戏开场,锣声一响,满场变得安静。

    大幕拉开。

    第一场,乃是有趣的皮影戏,猴王破天、大闹天庭。

    老手艺人,全程精彩。

    大家目不转睛,不时叫好。

    怀里的儿子已经八个多月了。

    不知道看不看得懂,反正不是高兴的挣扎着蹦跳。

    身边的一众人看的都是很入神,倒是唐溪东总会出戏。

    这时候的西游记和后世来比自然有所不同,因为有些东西,在封建时代反倒是需要避讳的。

    也许是后世的西游记太让人记忆深刻,所以唐溪东总是会对比着,倒像是成了找不同的游戏。

    第二场是秦腔,老秦腔,正宗的秦人腔调,与后世还是不同。

    更豪迈更苍凉。

    第三场是长武道场,这是用来祭神的,很是有几分神道色彩。

    最后一场,倒是像是后世的陕西民歌,不过这时候叫陕西小曲,唱的说的很是不一样。

    唐溪东看着底下一个个入神的人影。

    看着大家满足,自己心中也便满满的。

    他不高尚,但是来自后世,过得好日子与现在相比实在是远超千百倍。

    咱不说让大家能过上后世的好日子,至少能比现在还要好上一点不是?

    后世人,总得给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例如,让大家知道日子还能这样过,过得这样好,生活原来不止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还有一种东西叫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