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梦大唐
字体: 16 + -

第383章 朝堂争夺(上)

    (猫扑中文)

    “皇甫惟明,还不谢恩?”这时,殿内少监杨銛见皇甫惟明被巨大的封赏砸晕了,他看了皇帝一眼,不由对皇甫惟明出言提醒道。

    谁知,皇甫惟明不仅没有谢恩,反而跪下请求道:“陛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这郡王爵位,臣着实不能领受啊!”李隆基的表情没有任何异样,看着下方跪地的皇甫惟明,他淡淡的问道:“为何?”皇甫惟明先是全身伏地,来了一个规规矩矩的大礼,才直起身依旧跪着回道:“陛下,郡王之爵位,在我大唐,从来没有封给非皇室宗亲的人,臣领了这郡王爵位,就是违反了大唐的祖制,这背祖之罪,臣是万万不能领受的!臣请陛下收回成命,以臣微末之功,不足以如此厚赏!”李隆基没有说话,眼睛微眯,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殿内顿时陷入了深深的寂静,无人敢大喘气,都屏息静默,站着一动不动。

    李林甫撇头瞅了皇甫惟明一眼,眼睛里有着说不出的意味,他没有想到,皇甫惟明竟然想都没想,直接就给拒绝了,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明白,今天皇帝封赏皇甫惟明的一幕,其实,就是皇帝对于皇甫惟明的试探。

    皇甫惟明身兼三镇节度使,掌握大唐一半的精锐边军,皇帝李隆基怎么可能完全放得下心,心里对在外的领兵大将总是怀着忌惮之心的。

    李林甫了解皇帝的心思,他知道,一旦皇甫惟明领了这郡王的爵位,那么,皇甫惟明离身死的时候也就不远了。

    坐在高台上的李隆基终于开口了,

    “好,既然皇甫大将军为朕考虑,朕就收回成命,郡王不封了,皇甫惟明改封楚国公,加封邑三千,还挂骠骑大将军。”楚国是大国,而皇甫惟明原来的成国公是小国国公,如今改封为楚国公,虽然同是国公,爵位上一样,但是,实际地位却高了不少。

    “臣皇甫惟明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甫惟明跪拜道。看到这一幕,不少心思活跃的大臣官员,这才明白了皇帝的举动。

    两件议题议完了,殿内少监按照程序,他大声高喊道:“百官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这时,李隆基却淡淡道:

    “朝会时间太久,朕有些乏了,暂时休息一刻钟吧。”

    “陛下有旨,休朝一刻钟!”

    “臣等恭送陛下!”百官齐齐喊道。群臣纷纷走出了大同殿,此时,殿外天色已经大亮,空气清新,让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大殿中的昏昏沉沉的感觉顿时被驱散得无影无踪。

    不少人都聚拢在皇甫惟明身边,纷纷向他表示着祝贺,但也有不少人,冷眼旁观,静静地看着太子党的你来我往的道贺声,就比如说李林甫一派的人。

    萧嵩和李林甫走在一起,往旁边的偏殿走去,一边走,萧嵩一边说道:“大人,你的计策果然高绝,陛下对太子果然忌惮之心大增,接下来,我们的计划就更容易实现了!”李林甫回头看了一眼,转过头来看着萧嵩,有些意有所指道:“他会倒下的!”萧嵩领会,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哈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一刻钟之后,大同殿前的广场上传来了洪亮的钟声。百官回到殿内,皇帝李隆基就坐。

    “吾皇万岁万万岁!”众人三呼万岁道。李隆基点点头

    “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开始吧!”

    “陛下有旨,百官归班,朝会继续。”一旁的小太监重复了一遍。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这时,工部尚书陆有融颤颤巍巍地出了朝班,仿佛随时都能倒下的模样。

    “臣工部尚书陆有融有本启奏!”李隆基点点头,说了一个‘准’字。

    手持白玉圭,身着自袍,已经七十有二的陆有融缓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担任工部尚书一职以来,兢兢业业,昼夜不敢有所怠慢,部里的事,事无巨细,臣都亲自过问,然臣之身体,却每况愈下,到如今,已不能正常处理工部之事宜,深感忧虑,恨不能继续为君分忧,可身体实不能许,因此,臣请告老还乡,为后来者让出位置,还望陛下准许!”工部尚书陆有融,是政事堂七相之一,他没有附从太子,也没有投向李林甫,他是中立派,也可以说是从龙派,只听从皇帝一个人的命令。

    听到陆有融告老还乡,李隆基心里有些失落,但他也知道,陆有融的身体确实不好,经常告病在家,实在是不允许受劳烦的事物所累。

    李隆基一脸的动容道:“爱卿要辞官,朕实是惋惜,朕还需要爱卿这样的肱骨之臣的辅佐啊!”按照有礼,李隆基三次挽留,表示出来了对陆有融崇高的礼遇,才恩准了陆有融的辞官,并赐予了他丰厚的赏赐。

    他还感念朝班的辛苦,让人直接送了陆有融回家。带着荣耀和敬仰,陆有融离开了大殿,也彻底离开了大唐的权力中枢。

    陆有融走后,朝会继续。

    “陆有融辞官,工部尚书一职就空缺了出来,政事堂也少了一个宰相,我们大家再议论一下吧,看看谁出任工部尚书合适!”李隆基不按照常理地说道。

    任命政事堂宰相,先是得有百官推荐,再有政事堂决策,最后请皇帝定夺这么一个过程。

    现在李隆基不按常理出牌,着实打乱了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步骤,给了两人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没有料到陆有融今天会辞官,李林甫和李亨两方内部都没有推举出自己的人选,因此,两人听到李隆基的话,脑海里都开始回忆适合的人选,以方便一会儿提出来。

    现在的局面是七相变成了六相,相国李林甫党、太子党各占三席,可谓势均力敌,今天李隆基宣布补相,众人都表示惊讶,现在看得就是,关键是谁能入主相位了。

    李隆基看了一眼百官,缓缓道:

    “朕的一直认为政事堂应以七相最为适合,这样防止了权力过于集中,现在陆尚书去职,现在只剩下了六相,这样不妥当,所以朕想了一下,便借今天这个机会,重新调整一下,补增一相,大家都好好议议吧!”他再次重复了一遍。

    “臣推荐一人!”有人站了出来。(本章完)猫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