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动与静
汉八旗镶蓝旗梅勒额真马光远站在前军后阵当中,领着他的兵,组成前军的一万汉八旗士卒里,镶蓝旗占了一半,有五千人,都是他在建昌时招揽的老卒,身经百战,个个能以一当十,私下里马光远认为他的兵跟满八旗比起来差不了多少,足以自傲。
在大清天聪四年归降后,马光远就铁了心跟着女真人混了,十几年来作战勇猛,立功无数,以军功上位,不但抬了旗,还当上了额真,前后两任上位者皇太极和多尔衮都很赏识他,赏赐无数,用兵时也极为信任。
所以对多尔衮将他放在汉军身后的意图,他理解得很清楚:当好督战队,汉军若是冲开了口子,就突进去扩大战果;汉军若是败了,就在后面顶着他们继续冲。
看看仿若人墙的大阵左右,昨天才赶过来的乌真超哈重炮营的人已经就位,一门门巨大的铁炮在人堆里那么的醒目,一想到这些铁疙瘩吐火时的壮观盛况,马光远就一阵鸡皮疙瘩暴起,浑身发热。
这段时间打得实在是憋屈,明军缩在关城里就是不出来,想冲上去攻关吧,各式火器又层出不穷,远远的就能让人掉一层皮,好不容易踩着尸体靠近了,几道可恶的矮墙和壕沟又拦住去路,里面的明军隔着木栅往外面刺长枪、射箭、放鸟铳,就算是个铁人靠近了都能融化掉,连近身肉搏的机会都不给。再勇猛的战士,遇上这种事也没有办法。
马光远的兵也在这种绞肉机里死掉了好几百人,他恨得牙齿发痒,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清军的小炮根本打不到,要近点打吧,还没推几步就被明军发现了,然后远远的放炮过来,十斤重的铁弹可以把铸铁炮都打得稀巴烂。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同样射程长远的大清重炮营,有了他们,明军就算躲在乌龟壳里也能把它轰烂了。
果然,红衣大炮一亮相,明军就慌慌张张的出来了。
呵呵,你们也有怕的时候啊!
马光远面带笑容,把比自己身高还长出一头的大刀捏得紧紧的,心里非常解气:干你老母!终于舍得出来了,看老子不砍你个落花流水,你就不知道我汉八旗军的厉害!
查古信心满满的站在前军靠右的一侧,他的左右两边都是红衣大炮粗壮的炮管,炮管比他的脑袋还大,结实无比,这是沈阳铸炮师精心打造的上品,比明军那些样子货强了许多,炸膛的可能性很小,只要操作得当,一连打上几十炮都没问题,这也是查古信心的源泉。
他骑着马巡视了一圈,当太阳升到树梢上面三尺高的时候,所有的重炮都已经落位,按照大阵左右各十门炮的密度摆放,炮位之间相隔两丈,望山调到阵前五里地的距离。
五里地,是红衣大炮正常射界的极限,也是多尔衮预想中与明军接战的距离。
现在两军相隔大概十里布阵,三通鼓后,正式开战时,应当彼此前出,向中间进发,接战时正好在红衣大炮射程之内。
马光远和查古都在微笑,清军大阵里很多人都在笑,在他们看来,这种布阵万无一失。明军所有可能的应对都在算计里,如果明军按兵不动,清军步卒就会在盾车掩护下缓慢前移,停留在对方射程外,等待自己的重炮上前,红衣大炮就会在骑兵保护下逐步前推,一直推到能够打到明军大阵的地方,开始炮击明军,压制住明军火器,清军大队趁机突进,一举击溃之;如果明军前出,那就更简单了,离开火器保护的明军任何时候都是一道菜。
多尔衮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也在笑。
头顶的大旗席卷,长缨在手,就要束缚王欢这匹烈马。
他看看天色,日逢巳时二刻,万里无云,秋日的太阳暖洋洋的照得人浑身舒坦,又有山巅吹来的风,送来绿意盈盈的山间凉意,让人舒服得想要大声呐喊。
正是厮杀的好光景啊。多尔衮想到。
他挥挥手,跟随在身边的葛布什贤超哈营一员甲喇额真立刻喝令下去,架在高处的十余面牛皮大鼓,开始“咚咚咚”的敲响起来。
听到这鼓声,多尔衮心头就有一股无名火起,在来到石岭关下的第二天晚上,也就是死掉上万的人第一次攻关之后的深夜,夜深人静月黑风高之时,一队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的明军突然从巍巍群山间钻了出来,像一群山魁一样抹黑了脸,全身乌漆嘛黑的,状若恶鬼。
这群人直扑后军辎重营地,见人就杀,逢人就砍,如索命无常般凶恶。清军大营当然有巡营守夜的轮值军队,不过防御的重点是前面正对明军的地方,后面辎重营地处在群山之中,谁也想不到明军会从这里钻出来,措手不及,等到反应过来调兵增援时,已经晚了。
万恶的明军带了火油,专烧囤积粮食物资的大帐,点燃了就跑,动作麻利快捷。一把火烧了上千顶帐篷,无数物品辎重付之一炬,让多尔衮肉痛了好几天。
这牛皮大鼓,也被烧掉了许多,这十几面鼓还是从别处紧急运来的,否则大军作战,连个鼓都没有,岂不笑掉人家大牙?
随着鼓声渐起、号角争鸣,多尔衮心头的怒气越来越大,不过临阵嗔怒是大忌,作为老兵宿将,多尔衮很清楚,于是他强制压下火气,不断用:“好了好了,就快要抓住那小子了!”的想法来宽慰自己。
站在清军大阵最前列的汉军总兵李国英拔刀在手,放下头盔上遮面的铁质护鼻,口中怒吼一声:“进!”
左右前后两万人的汉军大阵,齐声附和:“进!”
声如怒涛滚滚,气似齐天海浪。
数百辆盾车被推起,无数的兵丁跟随在后,迈着不急不慢的脚步,开始前移,持刀的战兵在前,大批的弓手坠在后面,保持着与盾车相同的速度,开始如小山移动一样压向前方。
旗帜招展,兵甲遮天,不可一世的气势几乎就要席卷整个大地。
多尔衮亟不可待的接过随从递上的千里镜,拉开就凑上眼睛,他想要看看,明军有什么反应。
身边的人也努力睁大眼睛,望着远处。
明军动了!
几乎在汉军前移的同时,明军前阵也开始移动,速度竟然与清军一致。
白色的甲胄在明媚的阳光下,那么的显眼,想不看过去都不可能,明军前排是一列铁质的盾牌手,明晃晃的白色盾面配上白色的头盔,看上去就是一群银甲的天兵,整齐的步伐浑如一人,粗粗看一眼,就像一个白色的方盒子在大地上移动。
多尔衮的目光仅仅在夔州军步卒身上停留了一秒钟,就移向了两侧。
那里有他深深忌惮的夔州大炮。
(本章完)
在大清天聪四年归降后,马光远就铁了心跟着女真人混了,十几年来作战勇猛,立功无数,以军功上位,不但抬了旗,还当上了额真,前后两任上位者皇太极和多尔衮都很赏识他,赏赐无数,用兵时也极为信任。
所以对多尔衮将他放在汉军身后的意图,他理解得很清楚:当好督战队,汉军若是冲开了口子,就突进去扩大战果;汉军若是败了,就在后面顶着他们继续冲。
看看仿若人墙的大阵左右,昨天才赶过来的乌真超哈重炮营的人已经就位,一门门巨大的铁炮在人堆里那么的醒目,一想到这些铁疙瘩吐火时的壮观盛况,马光远就一阵鸡皮疙瘩暴起,浑身发热。
这段时间打得实在是憋屈,明军缩在关城里就是不出来,想冲上去攻关吧,各式火器又层出不穷,远远的就能让人掉一层皮,好不容易踩着尸体靠近了,几道可恶的矮墙和壕沟又拦住去路,里面的明军隔着木栅往外面刺长枪、射箭、放鸟铳,就算是个铁人靠近了都能融化掉,连近身肉搏的机会都不给。再勇猛的战士,遇上这种事也没有办法。
马光远的兵也在这种绞肉机里死掉了好几百人,他恨得牙齿发痒,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清军的小炮根本打不到,要近点打吧,还没推几步就被明军发现了,然后远远的放炮过来,十斤重的铁弹可以把铸铁炮都打得稀巴烂。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同样射程长远的大清重炮营,有了他们,明军就算躲在乌龟壳里也能把它轰烂了。
果然,红衣大炮一亮相,明军就慌慌张张的出来了。
呵呵,你们也有怕的时候啊!
马光远面带笑容,把比自己身高还长出一头的大刀捏得紧紧的,心里非常解气:干你老母!终于舍得出来了,看老子不砍你个落花流水,你就不知道我汉八旗军的厉害!
查古信心满满的站在前军靠右的一侧,他的左右两边都是红衣大炮粗壮的炮管,炮管比他的脑袋还大,结实无比,这是沈阳铸炮师精心打造的上品,比明军那些样子货强了许多,炸膛的可能性很小,只要操作得当,一连打上几十炮都没问题,这也是查古信心的源泉。
他骑着马巡视了一圈,当太阳升到树梢上面三尺高的时候,所有的重炮都已经落位,按照大阵左右各十门炮的密度摆放,炮位之间相隔两丈,望山调到阵前五里地的距离。
五里地,是红衣大炮正常射界的极限,也是多尔衮预想中与明军接战的距离。
现在两军相隔大概十里布阵,三通鼓后,正式开战时,应当彼此前出,向中间进发,接战时正好在红衣大炮射程之内。
马光远和查古都在微笑,清军大阵里很多人都在笑,在他们看来,这种布阵万无一失。明军所有可能的应对都在算计里,如果明军按兵不动,清军步卒就会在盾车掩护下缓慢前移,停留在对方射程外,等待自己的重炮上前,红衣大炮就会在骑兵保护下逐步前推,一直推到能够打到明军大阵的地方,开始炮击明军,压制住明军火器,清军大队趁机突进,一举击溃之;如果明军前出,那就更简单了,离开火器保护的明军任何时候都是一道菜。
多尔衮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也在笑。
头顶的大旗席卷,长缨在手,就要束缚王欢这匹烈马。
他看看天色,日逢巳时二刻,万里无云,秋日的太阳暖洋洋的照得人浑身舒坦,又有山巅吹来的风,送来绿意盈盈的山间凉意,让人舒服得想要大声呐喊。
正是厮杀的好光景啊。多尔衮想到。
他挥挥手,跟随在身边的葛布什贤超哈营一员甲喇额真立刻喝令下去,架在高处的十余面牛皮大鼓,开始“咚咚咚”的敲响起来。
听到这鼓声,多尔衮心头就有一股无名火起,在来到石岭关下的第二天晚上,也就是死掉上万的人第一次攻关之后的深夜,夜深人静月黑风高之时,一队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的明军突然从巍巍群山间钻了出来,像一群山魁一样抹黑了脸,全身乌漆嘛黑的,状若恶鬼。
这群人直扑后军辎重营地,见人就杀,逢人就砍,如索命无常般凶恶。清军大营当然有巡营守夜的轮值军队,不过防御的重点是前面正对明军的地方,后面辎重营地处在群山之中,谁也想不到明军会从这里钻出来,措手不及,等到反应过来调兵增援时,已经晚了。
万恶的明军带了火油,专烧囤积粮食物资的大帐,点燃了就跑,动作麻利快捷。一把火烧了上千顶帐篷,无数物品辎重付之一炬,让多尔衮肉痛了好几天。
这牛皮大鼓,也被烧掉了许多,这十几面鼓还是从别处紧急运来的,否则大军作战,连个鼓都没有,岂不笑掉人家大牙?
随着鼓声渐起、号角争鸣,多尔衮心头的怒气越来越大,不过临阵嗔怒是大忌,作为老兵宿将,多尔衮很清楚,于是他强制压下火气,不断用:“好了好了,就快要抓住那小子了!”的想法来宽慰自己。
站在清军大阵最前列的汉军总兵李国英拔刀在手,放下头盔上遮面的铁质护鼻,口中怒吼一声:“进!”
左右前后两万人的汉军大阵,齐声附和:“进!”
声如怒涛滚滚,气似齐天海浪。
数百辆盾车被推起,无数的兵丁跟随在后,迈着不急不慢的脚步,开始前移,持刀的战兵在前,大批的弓手坠在后面,保持着与盾车相同的速度,开始如小山移动一样压向前方。
旗帜招展,兵甲遮天,不可一世的气势几乎就要席卷整个大地。
多尔衮亟不可待的接过随从递上的千里镜,拉开就凑上眼睛,他想要看看,明军有什么反应。
身边的人也努力睁大眼睛,望着远处。
明军动了!
几乎在汉军前移的同时,明军前阵也开始移动,速度竟然与清军一致。
白色的甲胄在明媚的阳光下,那么的显眼,想不看过去都不可能,明军前排是一列铁质的盾牌手,明晃晃的白色盾面配上白色的头盔,看上去就是一群银甲的天兵,整齐的步伐浑如一人,粗粗看一眼,就像一个白色的方盒子在大地上移动。
多尔衮的目光仅仅在夔州军步卒身上停留了一秒钟,就移向了两侧。
那里有他深深忌惮的夔州大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