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射三国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刘晔献计二虎斗

    黄射听到刘晔这个名字,脑海中陡然一震,霍然起身道:“来人真是刘晔?”

    那兵士回答道:“那人的确声称自己姓刘名晔。”

    黄射大喜,起身奔向门外,不一时领进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面容坚毅,气质不凡。黄射向徐庶等介绍了刘晔,又向刘晔介绍了众人,一番见礼毕,黄射道:“久闻子扬先生大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刘晔用奇怪的眼神看了看黄射,淡淡地道:“太守谬赞了,若果真想见我,何必过吾家门而不入。”

    黄射闻言一怔,茫然地道:“先生这话什么意思?”

    旁边步鹜拉了拉黄射衣袖,小声地道:“刘子扬乃是成德县人。”

    黄射这才恍然大悟,懊恼地拍了拍额头,起身对刘晔拱手拜道:“在下实不知先生就住在成德,不然早就登门拜访了。请先生恕罪,在下实非有意怠慢先生!”

    刘晔乃是智计过人之辈,心中自有一套看人的标准,见黄射神情不像是作伪,于是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黄射心下却是忍不住懊恼和尴尬,这好不容易遇到个顶级谋士,竟然在无意间得罪了人家,真是郁闷啊。想到这里,黄射急忙殷勤地问刘晔道:“不知子扬先生找我所为何事?”

    刘晔见黄射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心下暗暗讶异,沉吟片刻,道:“不知黄太守可知淮南三雄?”

    黄射摇头道:“不知。这三雄难道是三位大贤?还请子扬先生不吝赐教,若果是贤人,在下择日必登门拜访。”

    刘晔哑然道:“这淮南三雄却不是什么贤才,而是指盘踞在淮南巢湖一带的三股豪强势力。分别为郑宝、张多、许干,此三人均是地方豪强,广有钱粮,趁着战乱招揽流民,眼下都拥众数万,势力极为庞大。尤其是郑宝,此人颇有勇力和智计,手下两万青壮衣甲齐整,进退如一,宛如军队。而且他还还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巢湖渔民,手中有大小船只两百余条,船上水手均水性精熟,实力不可小觑。”

    黄射闻言大惊,道:“江淮之间竟有如此人物?为何我从未听说过他。”

    刘晔淡淡地道:“想是太守事务繁忙,极少关注地方豪强的缘故吧。说起来这郑宝、张多、许干三人虽然实力不俗,但却极少攻城略地,劫掠地方,却也不怪太守不知。”

    黄射尴尬地笑了笑,问刘晔道:“不知子扬先生提起这三人又是何故?”

    刘晔叹了口气,略有些无奈地道:“那郑宝这一年里实力膨胀的厉害,已经不满足做一个地方豪强了,他想要竖旗自立,据有淮南之后再向朝廷请封,好名正言顺地称霸一方。只是这郑宝也知自己出身太低,难以被士人接纳,因我在乡野间薄有名声,故屡次找上我,想请我出山辅佐他。被我多次拒绝,但近来郑宝似乎已经等的不耐烦了,已有调兵包围我家,逼我出山的迹象。在下被逼无奈,不得不来求助于太守。”

    黄射闻言笑道:“想不到一个地方豪强竟然也有如此野心。子扬先生勿忧,此事我管定了。只是这两日我这边正巧有事,脱不开身,待我度过了这次危机,便尽起大军剿灭了这淮南三雄,为先生解难。”

    刘晔道:“郑宝逼迫日紧,我怕是推脱不了多久了。既然太守有别事牵绊,在下也不好强求。在下另外再想办法吧,就此告辞!”

    黄射见状急忙拉住刘晔,苦笑道:“子扬先生何必如此心急!在下绝不是敷衍先生,实是眼下大敌当前,在下分不出多少兵去助先生了。”

    说着,黄射将张允、蔡中、蔡和率兵三万欲要接管庐江,黄祖两不相帮,孙策、周瑜又在江南虎视眈眈的情况一股脑儿对刘晔说了一遍。

    刘晔闻言,这才释然,沉吟片刻,道:“我有一计,或可解此危局。只是事成之后还请太守借我两三千精兵,一二员猛将,让我去擒杀郑宝。太守放心,擒杀郑宝,收降其部众之后,在下会将之全部交与太守,绝不私自留下一人。”

    黄射闻言大喜,急忙问道:“计将安出?”

    刘晔道:“只需如此如此……。”

    次日,被阻拦在蕲春江面上的张允接到了黄射书信,在信中黄射谦卑地表示自己愿意服从刘表调令,绝无自立之心。只是因为前几日正与袁术交战,脱不开身,因此才怠慢了张允。现在袁术已经被击败,庐江郡已经安稳,自己也可以放心将庐江交给张允,返回襄阳述职去了。但军务交割十分繁琐,故而请张允率领大军顺江而下,到皖城当面交割。黄射还在信中提醒张允,孙策、周瑜水军强横,时常隔绝长江,截杀荆州船只,请张允务必小心。

    张允看完信后大喜,对蔡中、蔡和二人道:“都说黄射少年英雄,不输于孙策,也不过如此而已嘛!被我们大军一吓,就服软求饶了。”

    蔡中、蔡和也都道:“黄射不过一黄口小儿,能有多大能为?只是刘勋庸碌无能,因此才被黄射偷袭得手。黄射小儿都能与孙策争锋,以此观之,孙策也不足为虑。若是换了张将军领兵,说不定早已经夺了江东,活捉孙策了,岂会才有区区庐江一郡之地。”

    张允闻言,也有些志得意满,心下竟暗暗有些盼望能遇到几个江东军,好让他大战一场,显显能耐。

    与此同时,孙策也接到了黄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却是一封战书,邀约孙策两日后辰时在湖口江面上决战。

    孙策接到战书,毫不示弱,当即原书批回,同意了这场约战。

    送走了黄射下战书的使者,孙策越想越是疑惑,于是将周瑜请来,道:“前番公瑾用计,挑拨袁术,离间刘表,使二人出手对付黄射,均已见效。如今袁术虽败,但刘表已派遣张允统兵三万至蕲春,欲要接管庐江。按理说黄射此时应该忙着应付张允,怎么会反倒来与我们约战呢?”

    周瑜也想不明白,迟疑着道:“莫非其中有诈?难道张允大军前来接管庐江是假,与黄射联手攻打我们才是真的?”

    孙策道:“如今形势难测,只好传令各处关隘严密把守,不要被人偷袭了去。公瑾回去也要好生整备水军,不管黄射有何阴谋,后日一早咱们都要去江上走一趟,若是形势不对,咱们再退回来也就是了。”

    周瑜点了点头,又道:“我会加派细作巡视江面,加紧探听蕲春和皖城动静,只要这两处大军出动,必然逃不出我的眼睛。”

    于是周瑜下去安排细作并整备水军去了。

    这夜傍晚,巡江的探子果然发现江面上快船往来不绝,探子们冒险俘获了两艘快船,一艘从上游而来,一艘从皖城往上游而去。探子们将船上的人押到了周瑜面前,周瑜各自搜出了一封书信,然后将信使分开审问,最后比对口供和书信,得到的结果让周瑜感觉事关重大,急忙押着俘虏到柴桑来见孙策。

    孙策先看书信,一封是黄射写给张允的,在信中黄射极尽谦卑之词地奉承张允,并夸大了江东水军的战斗力,请张允明早四更起床造饭,五更出发,趁天尚未大亮偷过湖口,到皖城去交割军务,自己会派甘宁水师接应。另一封却是江夏水军校尉吕广写给黄射的,在信中,吕广告诉黄射一切已经准备完毕,今夜三更,吕广将会率军顺江东下,突袭预定的敌军,请黄射最迟四更时分前来接应。

    看完了信,孙策又看了口供,随即再次审问了俘虏一遍,那从皖城来的俘虏道:“我是奉了徐庶军师之命去给张允送信的,信中内容我并不知道。”

    孙策闻言怒道:“你敢骗我!这信分明是黄射写的,你如何敢说是徐庶叫你送的?如此不老实,留你何用,拖出去斩了。”

    那信使骇得亡魂大冒,急忙叫道:“真是徐军师让我送的,若有半句谎言,叫我不得好死!”

    孙策道:“既如此,你且说说黄射军中有何动静?将士们对张允带兵接管庐江之事是何态度?”

    那信使道:“将士们无不拥护黄太守,都对张允义愤填膺,许多人摩拳擦掌就等着太守一声令下便要教训那张允一顿呢。”

    孙策又问道:“以你看来,黄射甘心让出庐江么?”

    那信使闻言笑道:“谁会心甘情愿让出自家的地盘?况且我家太守兵强马壮,又是少年英雄,岂会愿意去襄阳受刘表约束。这两天军中不断增加箭矢和粮食储备,我们这些小兵私下里都说,这仗指不定哪天就要打起来了。”

    孙策问完了皖城来的信使,命人将之押下去好生看管,然后命将吕广信使押上来,盘问道:“你说你是吕广的信使,有何凭证?”

    那信使道:“我身上只有一封书信,已被你们搜去,其余并无凭证。”

    孙策又问道:“你家校尉前段时间驻扎在蕲春县挂口大营,为何张允率军到来之后他就撤回江夏了?”

    信使答道:“我家校尉是接到了黄太守的命令,这才撤离蕲春的。不过我家校尉并没有撤回江夏,而是悄悄驻扎在了鄂县,距离蕲春不过数十里。”

    孙策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家校尉是奉了哪个黄太守的命令,是黄祖还是黄射?”

    那信使闻言怔了一怔,道:“当然是江夏黄老太守,我家校尉乃是黄老太守麾下之将。只不过……。”

    孙策喝问道:“只不过什么?说!”

    那信使被吓了一跳,只得道:“只不过我家校尉早已不满黄老太守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常对我们这些亲近的从人说道若有一日能追随在公子麾下,纵横江淮,建功立业,方才不辱没先人之威名。”

    孙策闻言面色一变,喝道:“你家校尉姓吕,他先人是哪个?”

    信使见孙策发怒,战战兢兢地道:“我家校尉之父乃是已故荆州健将吕公!”

    孙策闻听此言,脑袋轰地一下炸开了,面色陡然变得十分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