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挽天倾 第七百九一章 【升平之约】
可也就在李纲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并且那“汴梁手札”四字就在心头闪过的瞬间,他脑海里却又突然蹦出了一个人影来:那人影身穿大宋制甲,骑一匹栗色高头战马,手持一杆方天画戟,头戴兽面鏊兜,威风凛凛,不怒自威。
瞧着那人影,李纲刚刚升起的狂妄念头,刹那间突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你李纲有办法?天大的笑话!
这城外的御车军是他组建的、城内的坊墙防御体系也是他修建的、这“汴梁手札”想来不出意外也是定然他写的、甚至你李纲能被召回当上这东京城的四壁守御使也他的手段,你说你李纲有什么办法?是不是天大的笑话?
顿时,李纲突然想通一切,一股子无力感顿时迅速蔓延全身,沉默了好一会后,便也听他柔声对哀哭不止的赵桓道:“陛下可是心意已决,一定要议和?”
赵桓听着李纲松了口气,忙也止住哀哭,忙道:“自然要议和!”
李纲冷眼瞧了瞧脸上都是一片惊讶之色的郑望之、李棁等人,便道:“议和便议和吧!”
赵桓当即破涕为笑,拉着李纲的手忙道:“甚好!甚好!”
又转头望向了边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几位亲王道:“不知哪位皇弟愿意为朕去往金营走上一遭?”
赵楷、赵枢几人互相对视一眼,都是皱眉不语,也在这时,但见几人中年纪最小的九王赵构上前道:“臣弟愿往!”
赵桓见状大喜,忙也放脱了李纲的衣袖,转身一把拉住赵构道:“九弟愿为宗社大计舍身,朕甚是欣慰!”
赵桓说他很欣慰,这话倒也是真的,因为李纲手中掌握着东京城中的军事大权,不能说服李纲议和无望,而金人又要求派遣亲王为质才愿议和,若是没有亲王送去城外,议和也是无望,如今既说服了李纲,又有赵构自愿站出来顶岗,他自然高兴和欣慰。
不过,也在这时,李纲却是喝道:“且慢!既然决意议和,则礼不可废,议和条呈岂有仅凭一面之谈,便一言而决的道理?”
赵桓听了忙也来问道:“爱卿意下如何?”
李纲看了郑望之一眼道:“只怕要郑侍郎再次出城走上一遭,将那金使引进城来陛见才是。且,既然两国议和,又要大宋以宰相和亲王为质,却不放还张相(张邦昌),这和议如何能谈?”
赵桓一想也对,忙也满口答应下来,而那郑望之也没法辩驳李纲提出的问题,只得答应再次出城。很快,也就在赵桓的急切敲定之下,这一次郑望之不用再缒城而下,而是在李纲的要求下直接走北面的封丘门出城去接金使,入城时也不能走南面的城门,须得从正东面的新曹门入城。
敲定了此事后,郑望之忙也屁颠屁颠的拜别赵桓直接出宫去了,李纲也借口需要安排城内防御诸事辞去,赵桓自然也不阻拦。
却说李纲急匆匆出了皇宫之后,便也急忙赶到位于外城国子监内的守御使行辕,一面命人将宗泽召来商议赵桓要议和的事情,一面也使人去传林冲与岳飞。
不久,林冲与岳飞二人急匆匆便也来到国子监行辕,他二人跟随御车军守卫东京,本是分散在两处,林冲为右厢前军指挥使本是镇守在陈州门,而岳飞身为左厢先锋军都虞侯,也是镇守在东面的新宋门,这般急匆匆的被李纲召来二人也是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来。
到了国子监的守御使行辕后,二人便也见着行辕内一片繁忙,不时有手持令箭的军士疾奔而出,很快便也得了李纲的召见。待二人入得正堂时,便也见得堂中只有李纲和宗泽二人,二人上前拜见之时,便也见得李纲正在奋笔疾书,随口叫二人免礼后,李纲迅速将手中写着的东西弄完并装入专门传递军令的牛皮筒子交与二人道:“李某听闻你二人与黄驸马乃是师兄弟,如今军情紧急,李某也信不过他人,便有劳你二人火速出城,将此紧急军情迅速传递与黄驸马,十万火急!”
林冲与岳飞一听,自然片刻也不敢耽搁,急忙也就拜别李纲便出了行辕,二人各自跨上战马走上大街,岳飞便也来问:“师兄,该如何走?”
林冲皱眉道:“既是十万火急,便只有从南薰门直走!”
随后便也见林冲见牛皮信筒抛与岳飞道:“你来护着信筒,师兄为你开路便是!”
旋即,二人便也直奔南薰门而去,很快二人便也从南薰门直出东京,跨过城前栈桥便要绕着金营往南面的朱仙镇赶去。
然而,金营之中一见东京城里居然正对着南薰门放出两骑快马,并且还有眼尖之人瞧清了岳飞背在后背的牛皮信筒,顿时便来了兴趣,很快营中便也派出一队人马追踪二人而去。
也不提这林冲和岳飞出得城后,如何摆脱追兵去往朱仙镇给黄杰送信,但也说郑望之领的旨意后,便也火速大摇大摆的出了封丘门往金营赶去。
入得金营并说明来意后,宗望竟也允了放还张邦昌的要求,并且还大度的送一搭一把秦桧也一并放了,当下便也让郑望之引着吴孝民往东京城里去了。
由于郑望之跑得飞快,他不过是午时末出的东京,酉时初便也领着吴孝民,带着张邦昌和秦桧二人转回。吴孝民入得宫后,赵桓便也急忙在升平楼设宴招待,只是酒足饭饱之后,吴孝民却提出,宗望给他的议和底线是要犒军费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绸各一百万匹,牛马各万匹,还要割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给金,并以亲王、宰相作人质,才肯退兵。
前文有述,那吴孝民以前也在辽国的鸿翼府(类似大宋鸿胪寺)干过,自然知道如何与宋人打交道,因此他给出这个要求之后,不论赵桓和大臣们百般来谈都是死不松口,言道什么宗望的高要求可是要金宋两国划黄河而治,他这般与大宋暴露出宗望的底价也是因为自己虽生在辽国,可祖上也是汉人,与大宋有同族之伦。
如此,赵桓只得答应了这等条件,并且学着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大宋流行起来的分期付款,与金使约定将犒军费分期支付。
由于这日已经是三月十四,当夜东京城中天气奇好,皓月当空,宋金两国又在升平楼上缔结了议和之约,是以史官便将该次历史性的事件命名为“升平之约”。
瞧着那人影,李纲刚刚升起的狂妄念头,刹那间突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你李纲有办法?天大的笑话!
这城外的御车军是他组建的、城内的坊墙防御体系也是他修建的、这“汴梁手札”想来不出意外也是定然他写的、甚至你李纲能被召回当上这东京城的四壁守御使也他的手段,你说你李纲有什么办法?是不是天大的笑话?
顿时,李纲突然想通一切,一股子无力感顿时迅速蔓延全身,沉默了好一会后,便也听他柔声对哀哭不止的赵桓道:“陛下可是心意已决,一定要议和?”
赵桓听着李纲松了口气,忙也止住哀哭,忙道:“自然要议和!”
李纲冷眼瞧了瞧脸上都是一片惊讶之色的郑望之、李棁等人,便道:“议和便议和吧!”
赵桓当即破涕为笑,拉着李纲的手忙道:“甚好!甚好!”
又转头望向了边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几位亲王道:“不知哪位皇弟愿意为朕去往金营走上一遭?”
赵楷、赵枢几人互相对视一眼,都是皱眉不语,也在这时,但见几人中年纪最小的九王赵构上前道:“臣弟愿往!”
赵桓见状大喜,忙也放脱了李纲的衣袖,转身一把拉住赵构道:“九弟愿为宗社大计舍身,朕甚是欣慰!”
赵桓说他很欣慰,这话倒也是真的,因为李纲手中掌握着东京城中的军事大权,不能说服李纲议和无望,而金人又要求派遣亲王为质才愿议和,若是没有亲王送去城外,议和也是无望,如今既说服了李纲,又有赵构自愿站出来顶岗,他自然高兴和欣慰。
不过,也在这时,李纲却是喝道:“且慢!既然决意议和,则礼不可废,议和条呈岂有仅凭一面之谈,便一言而决的道理?”
赵桓听了忙也来问道:“爱卿意下如何?”
李纲看了郑望之一眼道:“只怕要郑侍郎再次出城走上一遭,将那金使引进城来陛见才是。且,既然两国议和,又要大宋以宰相和亲王为质,却不放还张相(张邦昌),这和议如何能谈?”
赵桓一想也对,忙也满口答应下来,而那郑望之也没法辩驳李纲提出的问题,只得答应再次出城。很快,也就在赵桓的急切敲定之下,这一次郑望之不用再缒城而下,而是在李纲的要求下直接走北面的封丘门出城去接金使,入城时也不能走南面的城门,须得从正东面的新曹门入城。
敲定了此事后,郑望之忙也屁颠屁颠的拜别赵桓直接出宫去了,李纲也借口需要安排城内防御诸事辞去,赵桓自然也不阻拦。
却说李纲急匆匆出了皇宫之后,便也急忙赶到位于外城国子监内的守御使行辕,一面命人将宗泽召来商议赵桓要议和的事情,一面也使人去传林冲与岳飞。
不久,林冲与岳飞二人急匆匆便也来到国子监行辕,他二人跟随御车军守卫东京,本是分散在两处,林冲为右厢前军指挥使本是镇守在陈州门,而岳飞身为左厢先锋军都虞侯,也是镇守在东面的新宋门,这般急匆匆的被李纲召来二人也是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来。
到了国子监的守御使行辕后,二人便也见着行辕内一片繁忙,不时有手持令箭的军士疾奔而出,很快便也得了李纲的召见。待二人入得正堂时,便也见得堂中只有李纲和宗泽二人,二人上前拜见之时,便也见得李纲正在奋笔疾书,随口叫二人免礼后,李纲迅速将手中写着的东西弄完并装入专门传递军令的牛皮筒子交与二人道:“李某听闻你二人与黄驸马乃是师兄弟,如今军情紧急,李某也信不过他人,便有劳你二人火速出城,将此紧急军情迅速传递与黄驸马,十万火急!”
林冲与岳飞一听,自然片刻也不敢耽搁,急忙也就拜别李纲便出了行辕,二人各自跨上战马走上大街,岳飞便也来问:“师兄,该如何走?”
林冲皱眉道:“既是十万火急,便只有从南薰门直走!”
随后便也见林冲见牛皮信筒抛与岳飞道:“你来护着信筒,师兄为你开路便是!”
旋即,二人便也直奔南薰门而去,很快二人便也从南薰门直出东京,跨过城前栈桥便要绕着金营往南面的朱仙镇赶去。
然而,金营之中一见东京城里居然正对着南薰门放出两骑快马,并且还有眼尖之人瞧清了岳飞背在后背的牛皮信筒,顿时便来了兴趣,很快营中便也派出一队人马追踪二人而去。
也不提这林冲和岳飞出得城后,如何摆脱追兵去往朱仙镇给黄杰送信,但也说郑望之领的旨意后,便也火速大摇大摆的出了封丘门往金营赶去。
入得金营并说明来意后,宗望竟也允了放还张邦昌的要求,并且还大度的送一搭一把秦桧也一并放了,当下便也让郑望之引着吴孝民往东京城里去了。
由于郑望之跑得飞快,他不过是午时末出的东京,酉时初便也领着吴孝民,带着张邦昌和秦桧二人转回。吴孝民入得宫后,赵桓便也急忙在升平楼设宴招待,只是酒足饭饱之后,吴孝民却提出,宗望给他的议和底线是要犒军费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绸各一百万匹,牛马各万匹,还要割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给金,并以亲王、宰相作人质,才肯退兵。
前文有述,那吴孝民以前也在辽国的鸿翼府(类似大宋鸿胪寺)干过,自然知道如何与宋人打交道,因此他给出这个要求之后,不论赵桓和大臣们百般来谈都是死不松口,言道什么宗望的高要求可是要金宋两国划黄河而治,他这般与大宋暴露出宗望的底价也是因为自己虽生在辽国,可祖上也是汉人,与大宋有同族之伦。
如此,赵桓只得答应了这等条件,并且学着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大宋流行起来的分期付款,与金使约定将犒军费分期支付。
由于这日已经是三月十四,当夜东京城中天气奇好,皓月当空,宋金两国又在升平楼上缔结了议和之约,是以史官便将该次历史性的事件命名为“升平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