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与大背篓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我与父亲进城背大背篓

在我的家乡毕节市里,各个街道口都有成群的大背篓。大背篓们有的一个人背着个大背篓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到处转悠,好吸引雇主。有的却成群结队地在城市中心的各个十字路口,用大背篓当凳子坐着,忧虑地等待雇佣老板的召唤。当他们听到有人喊一声:‘喂,大背箩过来……’便会争先恐后地跑过去,一个个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大背篓们的工作很劳累,生活却很艰苦,他们住地地方是城市中最肮脏最潮湿最臭味扑鼻的最便宜的地下室。称为大背篓店,吃的也是大背篓店主做的玉米饭,玉米饭很便宜,两块钱就可以买一大碗,然后再陶一块钱买一小蝶炒土豆片或者一碗油酸菜汤,汤里面勉强可以看到几粒油珠子。这就是大背篓们的一顿美餐了。

2003年的冬天,父母亲因为放心不下家中的我们三兄弟,又从广东回到了家乡。这时候,我们已经放假了,可以帮助母亲忙碌一些活路。但是经济上的困难却依然使父母亲头痛,加之我们几兄弟下个学期的书学费及其日常开销,父母要去哪里弄呢?为此,父亲打算到毕节市里面去背大背篓,以换取我们明年的书学费和日常开销。我对母亲说我也要陪父亲去市里面背大背篓。得到她的允许后的第二天清晨,我与父亲早早就起床了。吃了点冷饭,便各自背着个大背篓,提着大拐耙(一种t字形的用来支撑大背篓底部吸气的劳动工具)往蜿蜒陡峭的的山间小道上行去。一个小时之后,我们来到山外的公路边,这时天已经大亮了,我们在公路边等了十几分钟,开往毕节的班车来了。父亲像班车里的司机招手,司机停下了车问:

“你们去哪里的?”

“我们到毕节。多少钱?父亲问。

“每人二十五,走不走?司机问。

“少一点嘛,都是老熟人了啊,”父亲说。

“哎呀,算二十吧,快上车。把你们的背篓放到车顶上吧,放稳了哦”

我把背着的大背篓放了下来,连同大拐耙一起交给了父亲,就先行上了车。父亲把我的背篓和大拐耙与他自己的背篓摞在了一起,再扛着两个背篓爬到车顶上,把大背篓用索子绑在车顶上,再跳下车来钻进了车门来,司机按了一下电钮,车自动关上了。司机又轰动油门,汽车启动了。我和父亲坐这最后一排。由于我是第一次坐车,所以晕车得厉害。不一会儿,我感觉头晕眼花,心里难受极了,便把头往车位一伸哇哇地吐了起来。父亲用手替我拍打着背心,关切地问:

“现在好受点了吧?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要不了几个钟就到”

“嗯,没事的……”我柔了一把眼睛难过地说。随后就有气无力地把头靠在座位后把上不再多说话了。父亲慢吞吞地从衣兜里掏出了旱烟,装了一烟斗,点燃放在嘴里抽起来。大约十一点钟时,我们乘坐的班车开进了毕节西客车站。虽然是冬天,但太阳还是已经高高地挂在半空中,天气还算暖和。车站里人来人往,车站外车辆川流不息。嘈杂声令人心烦意乱。我与父亲下了车,各自背上自己的大背篓,拄着大拐耙走出了汽车站,再往市中心走去。

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穿越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每当人群里的一些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我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全身的不自在,羞愧得脸红筋涨。毕竟在我的家乡,在很多人看来,背大背

看书:网排行榜;

篓的人是最低贱,最下等的。因此向我这样年龄的人来市区背大背篓,似乎很是引人注目,似乎让人莫名其妙了。特别是遇到年轻的女孩子用同样的目光看我的时候,我更加不自在了,于是很希望走快点,好躲避人们那鄙视的目光。可是父亲的步伐却很慢很慢,他边走边东看一下西望一眼,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可以说他走路连蚂蚁也踩不死。我很多次想走朝他的前去,但又想,自己第一次进城,对市区的路线并不熟,还是算了吧。于是我只好好奇地问父亲:

“爸,您咋会走这么慢呢?”

“慢点走,才能遇到生意(遇到雇主)啊。都快十二点了,我饿了。我们先做点钱来,再去大背篓店里买饭吃”

“哦……”我这才明白,原来父亲慢悠悠地行走,是为了引起雇主们的注意。于是就不再多问了。其实,父亲已经有好多次来这个城市背过大背篓了,所以他还是很有经验的。

我与父亲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街,横穿一条又一条宽阔的公路,都始终没有一个雇主向我们召唤。父亲有些失望了,他不在东张西望地寻找雇主,而是低下了头,把手中的大拐耙夹在怀中,再从衣兜里掏出旱烟,吧咋吧咋地边走边抽起烟来,以打发肌饿的肚子和烦躁的心情。当我们走到一条岔路口的几棵颗树下时,看到一群背大背篓的人,他们各自把自己的背篓当凳子坐在岔路口的树荫下等待雇主的召唤。父亲也停了下老对我说:

“哎!看来没有生意了,这里凉快,我们也在这里休息一下再说”父亲一把大拐耙扔在一边,再把背上的大背篓放下了来睡在地上,则身坐在大背篓的底部。与那群大背篓拉起了闲话来

“嗯……”我应了父亲一声,也把自己的大背篓放了下来,与父亲的背篓并排着放倒睡在一起。再坐在背篓低上,一手托着下巴,也和那群大背篓一样,干巴巴地仰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与人群。我们终于加入了大背篓们的团队,等啊!盼啊,到处张望着寻找雇主,我们是多么的希望能够有个人叫一声:‘喂;大背篓;过来一下……’呀!终于从我们对面的高楼里钻出来一个中年男子,那男子走到大门口不远处就对着我们这边高喊道:

“喂……大背篓,你们过来几个人吧……快点快点啊……”

他的这声呼唤,瞬间使我们这边正在躺着,坐着无精打采的大背篓们全部打起来精神来,几乎同一时间迅速地背起了各自的大背篓,一窝蜂地往对面叫唤的男子冲了过去。我和父亲也高兴地跟着大伙跑了过去,我们一群大背篓把那男子团团围住,大伙儿都像饿久了的鹤立鸡群,等待主人撒吃的样子,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吵闹着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板!有什么事,要背什么啊,我去帮你背”

那男子轻蔑地瞄了大伙一眼,懒洋洋地问:

“你们背沙子不?要背上八楼上去供匠人装修房子,能行吗?”

“怎么不行,只要有钱,让我们干什么都行”一位大约六十岁的大背篓答道。

“是啊,只要给我们前,要我们下茅屎坑(厕所)都可以”另一个五十多岁的大背篓也补充道。

“哦……只有几千斤沙子,我看你们的人太多了,而且你们两个年龄太大了点,你们还是去找些轻松的活路做好了。我只要两个年轻点的跟我去背就可以了”那男子用手指着六十岁和五十多岁的两个大背篓说。

“哎呀,那我年轻点,让我去跟你背吧”一个三十几岁的大背篓高兴地说。

“我也年轻啊,让我也去背”“是啊,我们都很年轻的,我也要去”四五个四十岁左右的大背篓异口同声地说。

“哎呀,你们别争了。让我自己选吧”男子很不耐烦地对大家说。“嗯……我看……就你还有你,你们两个是两父子吧?”男子接着用手指指了父亲,再指了我一下问道。

“是啊,我们是两父子呢”父亲回答说。

“哦,那正好,就你们俩跟我去背吧,在那边的一栋楼,沙子就在楼底下。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凳背篓的地方,马上就可以背了,你们和我去看一下要多少工钱?”男子顺势指了一下则面的另一栋楼对我们说。随后就领着我们向他所指的那栋楼走去。

“哎,真是倒霉,想不到一庄好生意让他父子俩抢去了……”是啊是啊……他们刚来不久就……哎!算了,回去吃饭去……“”没有被选上的大背篓们失望地嘀咕着走散了。

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呀!想不到我与父亲,不和大伙儿相争,却竟然被雇主选上了。我们都很高兴,紧紧地跟在那男子的身后,那男子把我们领到一堆石沙旁边站定,一手指着沙堆问我们:

“沙子就这么一点,你们看要多少钱才肯背?”

“我看这堆沙差不多有四五千斤,而且要背上八楼。至少要两个多小时才背得完,算四十块钱”父亲估量着说。

“呵呵……四五千斤?开玩笑吧你。就三千多斤沙子,给你们三十块钱背不背?不背我重新找人背好了”那男子冷笑了一声问。

“好吧,三十就三十,你给我们找个洋钏(一种钏沙子的铁锹)来搓沙。”见那男子想要重新去找大背篓,爸爸急忙说。

“好,你们先等一下,我去楼上找洋钏(一种钏沙子的铁锹)。说着他快速爬上三楼去找了一只铁锹交给了父亲。

父亲把背上的大背篓凳稳在沙堆旁一个一两尺高的梯坎上,就大钏大钏地往背篓里装沙子。把他自己的背篓装满后,他又对我说:

“你的背篓不用放下来了,那样太麻烦,我上(钏)给你背”

“哦,好吧……”我说。

我面朝父亲,把手中的大拐耙找个扎实的支点支撑好,再在把大背篓凳在大拐耙上,父亲就连续性的往我的背篓里面钏沙子。当他钏了十几铁锹之后,就不再往我背篓里上沙子了。我供起背来试了试说:

“爸!太轻了,还不够背呢,再上几钏呀”

“不行,你太年轻,少背点好,怕把你背伤了,以后……”父亲心疼地说。

我不再多说什么,只好轻轻松松地背着半背篓沙子往楼上爬,虽然汗流浃背,但比起父亲的那背篓沙子,少了很多很多。我率先爬上了八楼,倒了沙,再下一楼来的时候,父亲才勉强爬上了二楼。他爬几道楼梯就累得用大拐耙支撑着大背篓底吸气,我转过身去默默地望着父亲苍老的骨瘦如柴的背影,心中不禁一阵阵的心酸。父亲老了!从我记得事来,父亲都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如今我算是长大了,却依然让他这般的劳动,如此的操劳……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作为子女的,一辈子真正能够回报父母什么呢?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