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帝国
字体: 16 + -

韩信之死篇

        应该说,韩信没有忽悠陈豨。八≯一shuquge ≥ w﹤w≦w<.≦8<1≦z﹤w≤.≦c≦o<m≤代地的确是集结了汉兵精锐,目的是防范匈奴及韩王信、王黄、赵利等人。

    如果陈豨在那里造反,联络这些人,刘邦想不头大都不行。

    倒是,只要刘邦倾全国之兵去征讨陈豨,长安城肯定空虚。

    对韩信来说,拿下一个空城几乎没有难度…行!

    既然韩将军你都这么说了,我们就干他一票吧!

    陈豨豪爽的答应韩信:共同举事!

    韩信紧紧握住陈豨的手,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事实证明:韩信抓到的不过是一根腐朽的烂绳子!

    之所以说陈豨是条烂绳子,是因他有一个养士的毛病。

    陈豨最仰慕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信陵君。

    所以他一到代地,就大张旗鼓的开始养士。

    据说他有一次请假回家探亲,路过赵国,光宾客随从就有上千乘车,把邯郸城的旅店全都住满了。

    当然,汉朝也不是不准别人养士。

    养士是可以的,但养这么多士,这就成问题了。

    先现问题的正是赵国国相周昌。

    在周昌看来,代地地穷人贫、国小势弱。

    你陈豨作为代相,就是皇帝派出去的一个职业经理。

    你不想着展当地生产力,却养着这么一大群生猛食客,你到底想干嘛?

    除了造反,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

    周昌觉得问题严重,火赶回长安,向刘邦汇报。

    刘邦本想不信,但一来,周昌是自己更信任的人;二来,刘邦想起不久前太上皇驾崩,召陈豨还朝,陈豨称病不回,心中不由泛起嘀咕。

    于是派使者前往代国调查取证。

    使者到代国后,拿陈豨的门客开刀。

    结果现门客诸多不法之事,接着又现陈豨确实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这下,陈豨害怕了。

    反?

    还是不反?

    最终替陈豨做出这一选择的正是让刘邦头疼不已的韩王信。

    他派王黄、曼丘臣两人前来游说。

    陈豨就立马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正式举起反旗。

    消息传回长安,刘邦大怒!

    好啊!

    派出去一个,就造反一个,分明就是不想让我安度晚年!

    于是,刘邦决定亲自挂帅,征讨陈豨。

    诸侯随军前往。

    名单中有: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

    然而,这两人不约而同的向刘邦报告“我病了,且病的很重。恕我不能响应中央”

    韩信自从被削去王爵后便长年装病。

    而梁王彭越却病得甚是蹊跷。

    早不病晚不病,怎么偏偏在这关键时刻病了呢?

    刘邦不是傻子。

    他可以理解韩信。

    但彭越不来,于情于理皆是不通,于是再次派人去唤,可彭越还是那句回答“重病中,请勿打扰”

    刘邦火大了:好你个彭越,咱们走着瞧!

    最终,刘邦只能孤独的率军远征陈豨。

    大军到达邯郸,周昌迎驾。

    刘邦问“陈豨的兵马来了没”

    周昌答道“陈豨没来打邯郸,而是据守南面的漳水”

    刘邦大喜“这我就不怕了”

    周昌又报告“常山郡共有二十五城,今二十城已沦入敌手。应该把各守、尉治罪”

    刘邦问“守、尉有没有造反”

    周昌答没有。

    刘邦说“那是因为他们兵力不足,才守不住城。若不问情由,概加罪责,那就是逼得他们造反了!万万不可,马上赦免他们”

    刘邦命周昌在赵国本地挑选壮士为将。

    这一天,周昌带来四人觐见刘邦。

    却不料刘邦突然破口大骂“竖子怎配为将”

    当四人惶恐伏地时,刘邦却又换了副脸孔,让他们起来,各封千户,并命他们为将。

    左右被刘邦这一番表演弄傻了。

    等这四人出去后,纷纷对刘邦说“大汉开国功臣,到现在都还没有全部封赏。现在这四人毫无战功可言,陛下为何要封他们”

    刘邦笑答道“如今陈豨造反,赵代之地皆为豨有。我传檄四方,征天下兵,可像韩信、彭越他们却至今没有到来。现在单靠邯郸城中之兵。我岂可小气这四千户,而使赵地子弟无从慰望呢”

    左右乃皆拜服。

    刘邦又探得陈豨的部将大多都是商人,于是故计重施,让左右拿着黄金前去收买。

    一时之间,陈豨部将6续来降。

    冬天,陈豨命部将张春率万余人渡过黄河,攻打东郡的聊城;王黄率千余骑兵攻打恒山郡的曲逆;侯敞率万余游兵往来接应。

    自己则与曼丘臣驻扎邯郸郡襄国县、韩王信驻守代郡的参合、赵王利驻守恒山郡治东垣,便觉得内外皆已有备,可与汉军相持,以此等待长安城内韩信的消息…刘邦亦分兵数道前往攻击。

    聊城一路由郭蒙与曹参负责、灌婴攻打曲逆、樊哙攻打襄国、柴武攻打参合、刘邦自己与郦商、夏侯婴等攻打东垣。

    另派周勃率奇兵从太原偷袭陈豨的老巢代地。

    不久,郭蒙大败张春、樊哙击破陈豨与曼丘臣、灌婴阵斩侯敞,击走王黄。

    只有周勃在马邑城下、柴武在参合城下、刘邦自己在东垣城下,遇到了激烈抵抗。

    最终周勃、刘邦都是强攻得手,并且下令屠城,东垣之名并改为真定。

    陈豨叛乱终于被平定,陈豨孤身逃入匈奴。

    刘邦悬赏千金购王黄、曼丘臣两人的人头,这两人都被部下杀死,前来找刘邦领赏。

    再把视线转向长安城中。

    淮阴侯韩信已做好了谋反前的一切部署:打算与家臣们乘着夜间不备,假传圣旨,将皇宫内的囚犯全部放出来,就带着这些人攻打皇宫,拿下皇后吕雉、太子刘盈这两个人,这样便可控制京城。

    再与陈豨里应外合,夺取这大汉天下。

    然而韩信派出去秘密联络陈豨的人却音信全无。

    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笼罩韩信全身:陈豨一定出事了!

    那么,自己的造反密谋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

    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韩信面前。

    韩信最终还是决定造反!

    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当他足以三分天下时,他不反;当他位居楚王,手握重兵时,他不反;然而现在,他只有数百家奴时,却奋不顾身,要刘邦难看…大势已去,韩信摆明了是在找死!

    然而韩信却想说:我生不如死,不如一死相搏!

    人生,可怕的不是在低处看高山。

    而是当你上过高山之后,被人从巅峰推下山来,犹如困兽一般仰望无限的那种失落,那才真正叫生不如死!

    回往事:曾经,我流浪淮阴、我忍辱负重、我手握三尺剑勇闯天涯;曾经,我为项羽站过岗、为刘邦扛过枪;曾经,手握百万雄兵;曾经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可如今旧事如梦,唯一的工作就是遥想当年的金戈铁马。

    可是梦醒之后,谁解英雄的万般愁绪啊!

    然而,就在韩信纠结自己该不该造反的时候,他的造反阴谋实际上已经败露了!

    一个叫栾说的韩信的舍人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关了起来,准备杀掉。

    汉高祖11年(bc196)1月,栾说的弟弟见救兄无望,便决定打击报复!

    向吕后告了韩信造反的阴谋。

    吕后终于在这时显出了她铁腕女政治家的本色!

    她一面下令封锁消息,一面急召相国萧何。

    吕雉和萧何经过一夜的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韩信必须要死,而杀韩信的办法只能是诱杀。

    虽然刘邦只是大败陈豨,还没有彻底消灭。

    但在那个信息绝对不对称的年代,吕雉绝对有机可乘!

    吕雉马上以皇后的名义向外诈称陈豨已灭,朝廷要举办庆功宴,群臣需全部出席庆贺。

    最后,吕雉命萧何亲自登门探望目前正在‘病’中的韩信,请他入朝庆功。

    萧何、韩信两人相见,不胜唏嘘。

    距离那场‘萧何月下追韩信’一晃已九年半过去了。

    一切都已成了光阴的故事。

    两人都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聊了许多许多…最后,萧何藏住满怀的感伤,假装淡然的对韩信道“陈豨已灭,满朝皆贺。你尽管有病在身,还是得去朝贺一下。不然落别人的话柄,不好”

    韩信此时心中的感慨比萧何更多。

    看着眼前这个伯乐诚恳的样子,韩信叹了一口气,淡淡的问了一句“皇后在哪里设宴”

    “长乐宫”

    “好。相国,我们…去吧”

    初春的早晨,寒气逼人。

    韩信一走进长乐宫,吕后早已埋伏好的武士便蜂拥而上,制住韩信,将他缚往长乐钟室内,当场扑杀。

    同时,韩信三族被夷,血染长安。

    英雄谢幕,长乐宫的编钟开始撞响。

    庆贺的不是陈豨已灭,而是韩信之死。

    悠悠长钟,出江河之悲。

    韩信的一生是传奇的、精彩的,亦是简单的。

    简单得只剩下一句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知己指萧何、存妇是漂母、亡妇是吕雉。

    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对韩信之死表示遗憾和可惜,怀疑他是否真的要谋反?

    但就凭他功高震主,胁迫刘邦封自己为王,他就必须死!

    无论是真是假,他都必须要‘谋反’这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评论的那样“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1月,柴武攻破参合,阵斩韩王信。

    刘邦胜利班师,回到洛阳。

    第一件事就是问吕后淮阴侯韩信谋反之事。

    当听到韩信已被吕雉杀死的消息后,不禁又悲又喜。

    刘邦是深知韩信之功的。

    没有韩信,就没有他今天的帝位。

    没有韩信,他多半还被章邯死死的压在汉中不得出;没有韩信,项羽可能在垓下就能杀了他,历史将重新改写。

    刘邦又是深知韩信之能的。

    有了韩信,他的帝位和大汉帝国同样也将不稳。

    感慨完之后,刘邦问吕雉“韩信死前可有留下什么遗言”

    吕雉告诉刘邦“韩信有遗言,说自己后悔当初不用蒯彻之计,今日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刘邦一听蒯彻的名字,马上敏感的跳了起来。

    蒯彻这个人他是知道的。

    从韩信的话中可推测,蒯彻肯定怂恿过韩信造反。

    但是怎么个造反法,却又是个谜。

    要彻底解开谜底,唯有先把蒯彻抓过来再说。

    要抓蒯彻并非难事,蒯彻并没像商山四皓那样躲进深山,而是在齐国都临淄城里装傻以算命谋生。

    可这就想骗过刘邦?

    实在是扯淡!

    蒯彻被擒到刘邦面前,刘邦根本不把他当神经病看,直接就问“你是否曾教韩信谋反”

    蒯彻的傻是装不下去了。

    他马上正面回答道“没错。我是曾教韩信谋反。可惜他不听,否则也不会落得今天这悲惨下场。相反该哭的就是陛下您了”

    这不仅是真话,简直还是**裸的挑战!

    刘邦大怒吼道“把他拉下去烹了”

    蒯彻急忙大叫“陛下,我冤枉啊”

    你教人谋反,烹你还冤枉?

    冤枉个屁!

    就是千刀万剐都便宜你了!

    刘邦再次对蒯彻怒吼“你教韩信谋反,还敢叫冤”

    蒯彻道“陛下,尧可是圣君吧?可盗跖的狗一样还是咬他。这时为什么?因为狗只忠诚于他的主人,根本就不管对方贤不贤。秦失其鹿,天下共逐,想当皇帝的人多着呢,那时岂有什么君臣大义?所以当时,我只知有韩信,不知有陛下。为韩信出谋划策,请问我有什么错?就是现在天下初定,难道就没有人心怀不轨吗?陛下难道能够把他们都烹了吗”

    一番话说的刘邦哑口无言,长叹一声,像泄气的皮球“好吧!放了他”

    2o日,刘邦立7岁的儿子刘恒为代王,以太原郡的晋阳为都。

    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