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算术
杜沉非道:“那你学过算术吗?”
常晴道:“我小时候也跟着先生读过几年书的,也略晓得些算术,算经十书中,我也读过三本,《九章算术》、《五曹算经》和《周髀算经》。我也学过加减乘除法则、方程与勾股。你如果不相信的话,我就可以出个算术题给你做,也考考你是不是也学过算术。”
杜沉非笑道:“算术嘛!方田、粟米、差分、商功、均输、赢不足,我也略晓得些。既然你想考考我,那你就出题吧!”
常晴道:“那你听好啦!木马板凳三十三,一百个脚朝上翻,问有多少木马、多少板凳?”
杜沉非大笑,一手摸着下巴,摇头晃脑,道:“四乘三十三是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二减去一百是三十二,三十二乘三是九十六,一百减九十六是四。哈哈!板凳有四个脚,木马是三个脚。有三十二个木马,一个板凳。”
常晴也“扑哧”笑了,道:“你真聪明!”
杜沉非道:“你这个太小儿科了,我六岁的时候就会了,用直除法也简单得多,你还有没有难一点的算术题嘛?”
常晴道:“那我再出个难一些的给你算呗!”
杜沉非的眼睛亮了起来,道:“好!快出!我在听呢!”
常晴道:“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白珠听了这个题,也问杜沉非,道:“哥哥,这个算术题,是什么意思嘛?”
杜沉非笑道:“这个算术题是说,有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分三个,小和尚三人分一个,正好分完。问大和尚和小和尚,各有多少人?白珠,你也算算看。”
白珠道:“和尚,就是破大哥吗?”
杜沉非笑道:“对!和他差不多。但是这天底下的和尚,却不只他一个。”
白珠道:“为什么大和尚能分那么多,小和尚分那么少?太不公平了!”
杜沉非道:“白珠,这个都不是真实的,只是假设而已。我们也可以假设大和尚三人分一个,小和尚一人分三个。”
白珠想了想,眼珠转动,突然用手捂着眼睛,“嘻嘻”笑道:“我不知道呢!我不会算呢。哥哥,以后你也要教我做算术。”
杜沉非道:“好!回家后我就教你!”又向常晴道:“这个题目,大和尚是二十五人,小和尚是七十五人。”
常晴大笑,又说道:“对的!你说得很对。那我再出个题,这题可要难得多哦。这题是韩信点兵。说的是韩信带一千多名士兵打仗,打死了几百个人。韩信想很快数清还剩余多少人,便命还活着的士兵站成三人一排,多出来两人;站五人一排,多出来四人;站七人一排,多出来六人。问活着的士兵还有多少个人?”
杜沉非坐在马上,想也不想,道:“这个嘛!我也看过《孙子算经》一书中有个‘物不知数’问题,就说:‘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你的这个题目,答案是一千零四十九人。”
常晴叹了一声,道:“你的确是个聪明人。我还有个题目,也和数字有关,但是你未必就能解得出来。”
杜沉非立刻笑道:“哈哈!你有什么我解决不了的难题,只管说出来!”
常晴道:“我问你,从一至九,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
这回,杜沉非抓着脑袋,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只得问常晴道:“这个题目嘛!的确太难了!你说说看,到底是哪个数字勤劳,哪个数字懒惰?”
常晴一听,大笑,道:“哈哈!终于有你不知道的了吧。我跟你说啊,你如果能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告诉你。不然的话,那是免谈。”
杜沉非问道:“哦?是什么条件?”
常晴笑道:“我的条件,其实对于你来说,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等追上汤怀好后,你们几个人,一定不要来伤害我。你能答应吗?”
杜沉非连想也没想,道:“好!既然我们一路聊得也这么开心,只要你不要想鬼点子来害我,我就保证不害你!”
常晴一听到这话,立刻就笑成了一朵花,说道:“好!我相信你!我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一最懒,二最勤快。”
杜沉非又沉吟了许久,还是没有想明白,只得又问道:“为什么一最懒,二最勤快?”
常晴道:“因为‘一不做二不休’。”
杜沉非听了,放声大笑,连声道:“有意思!有意思!果然如此!看来你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如果你不是跟着汤怀好干这种泯灭人性的勾当,我倒还真有可能考虑考虑,娶你做个老婆。”
常晴立刻道:“其实我可以改的,只要你愿意,我一定会改得很快。”
杜沉非也轻叹了一声,道:“你可以不仁慈、不善良,但一定不能常怀恶意,千万不要去伤害别人的幸福!”
常晴似乎轻轻地点了下头。
杜沉非又道:“那我也出个很简单的算术题给你做,好不好?”
常晴也笑道:“好吧!你既然有这个雅兴,反正赶路也无聊透顶,我只得奉陪,那你出题吧!”
杜沉非道:“好!你听好了!马每天可行三百里,马车每天可行一百五十里。马和马车从同一个地点沿着同一条路线走,马车先走两天,请问马需要几天,才能追上马车?”
常晴缓缓说道:“马两天可以追上马车的。”
杜沉非道:“既然马两天就可以追上马车,为何我们的马已经走了两天,到现在却还没有看到汤怀好的马车?”
常晴道:“想必汤怀好也就在这附近不远了。说不定啊,他们现在就住在附近的客栈中,我们明天一定可以赶上他们的。”
杜沉非道:“好!今天天色已晚,我们也去找个地方歇息一晚,明天再走!”
几人一面说话,一面赶路。不知不觉,已来到了独山镇。
只见这个小镇的街道很干净整洁,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这时虽然已是晚上,门店却都还没有关门,人却不少,男女老少,走来走去,逛逛水果铺、点心铺,又看看丝鞋铺、枕冠铺。语声喧哗,热闹非凡。
(本章完)
常晴道:“我小时候也跟着先生读过几年书的,也略晓得些算术,算经十书中,我也读过三本,《九章算术》、《五曹算经》和《周髀算经》。我也学过加减乘除法则、方程与勾股。你如果不相信的话,我就可以出个算术题给你做,也考考你是不是也学过算术。”
杜沉非笑道:“算术嘛!方田、粟米、差分、商功、均输、赢不足,我也略晓得些。既然你想考考我,那你就出题吧!”
常晴道:“那你听好啦!木马板凳三十三,一百个脚朝上翻,问有多少木马、多少板凳?”
杜沉非大笑,一手摸着下巴,摇头晃脑,道:“四乘三十三是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二减去一百是三十二,三十二乘三是九十六,一百减九十六是四。哈哈!板凳有四个脚,木马是三个脚。有三十二个木马,一个板凳。”
常晴也“扑哧”笑了,道:“你真聪明!”
杜沉非道:“你这个太小儿科了,我六岁的时候就会了,用直除法也简单得多,你还有没有难一点的算术题嘛?”
常晴道:“那我再出个难一些的给你算呗!”
杜沉非的眼睛亮了起来,道:“好!快出!我在听呢!”
常晴道:“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白珠听了这个题,也问杜沉非,道:“哥哥,这个算术题,是什么意思嘛?”
杜沉非笑道:“这个算术题是说,有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分三个,小和尚三人分一个,正好分完。问大和尚和小和尚,各有多少人?白珠,你也算算看。”
白珠道:“和尚,就是破大哥吗?”
杜沉非笑道:“对!和他差不多。但是这天底下的和尚,却不只他一个。”
白珠道:“为什么大和尚能分那么多,小和尚分那么少?太不公平了!”
杜沉非道:“白珠,这个都不是真实的,只是假设而已。我们也可以假设大和尚三人分一个,小和尚一人分三个。”
白珠想了想,眼珠转动,突然用手捂着眼睛,“嘻嘻”笑道:“我不知道呢!我不会算呢。哥哥,以后你也要教我做算术。”
杜沉非道:“好!回家后我就教你!”又向常晴道:“这个题目,大和尚是二十五人,小和尚是七十五人。”
常晴大笑,又说道:“对的!你说得很对。那我再出个题,这题可要难得多哦。这题是韩信点兵。说的是韩信带一千多名士兵打仗,打死了几百个人。韩信想很快数清还剩余多少人,便命还活着的士兵站成三人一排,多出来两人;站五人一排,多出来四人;站七人一排,多出来六人。问活着的士兵还有多少个人?”
杜沉非坐在马上,想也不想,道:“这个嘛!我也看过《孙子算经》一书中有个‘物不知数’问题,就说:‘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你的这个题目,答案是一千零四十九人。”
常晴叹了一声,道:“你的确是个聪明人。我还有个题目,也和数字有关,但是你未必就能解得出来。”
杜沉非立刻笑道:“哈哈!你有什么我解决不了的难题,只管说出来!”
常晴道:“我问你,从一至九,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
这回,杜沉非抓着脑袋,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只得问常晴道:“这个题目嘛!的确太难了!你说说看,到底是哪个数字勤劳,哪个数字懒惰?”
常晴一听,大笑,道:“哈哈!终于有你不知道的了吧。我跟你说啊,你如果能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告诉你。不然的话,那是免谈。”
杜沉非问道:“哦?是什么条件?”
常晴笑道:“我的条件,其实对于你来说,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等追上汤怀好后,你们几个人,一定不要来伤害我。你能答应吗?”
杜沉非连想也没想,道:“好!既然我们一路聊得也这么开心,只要你不要想鬼点子来害我,我就保证不害你!”
常晴一听到这话,立刻就笑成了一朵花,说道:“好!我相信你!我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一最懒,二最勤快。”
杜沉非又沉吟了许久,还是没有想明白,只得又问道:“为什么一最懒,二最勤快?”
常晴道:“因为‘一不做二不休’。”
杜沉非听了,放声大笑,连声道:“有意思!有意思!果然如此!看来你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如果你不是跟着汤怀好干这种泯灭人性的勾当,我倒还真有可能考虑考虑,娶你做个老婆。”
常晴立刻道:“其实我可以改的,只要你愿意,我一定会改得很快。”
杜沉非也轻叹了一声,道:“你可以不仁慈、不善良,但一定不能常怀恶意,千万不要去伤害别人的幸福!”
常晴似乎轻轻地点了下头。
杜沉非又道:“那我也出个很简单的算术题给你做,好不好?”
常晴也笑道:“好吧!你既然有这个雅兴,反正赶路也无聊透顶,我只得奉陪,那你出题吧!”
杜沉非道:“好!你听好了!马每天可行三百里,马车每天可行一百五十里。马和马车从同一个地点沿着同一条路线走,马车先走两天,请问马需要几天,才能追上马车?”
常晴缓缓说道:“马两天可以追上马车的。”
杜沉非道:“既然马两天就可以追上马车,为何我们的马已经走了两天,到现在却还没有看到汤怀好的马车?”
常晴道:“想必汤怀好也就在这附近不远了。说不定啊,他们现在就住在附近的客栈中,我们明天一定可以赶上他们的。”
杜沉非道:“好!今天天色已晚,我们也去找个地方歇息一晚,明天再走!”
几人一面说话,一面赶路。不知不觉,已来到了独山镇。
只见这个小镇的街道很干净整洁,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这时虽然已是晚上,门店却都还没有关门,人却不少,男女老少,走来走去,逛逛水果铺、点心铺,又看看丝鞋铺、枕冠铺。语声喧哗,热闹非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