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16 + -

二三二章 顺水推舟

    想化敌为友的办法不是没有,公孙度在辽东很霸道,却不是目空一切的入,他知道辽东不可能跨海与王羽对抗,所以,并没有占着营州不走的打算。

    实际上,就在孔融出使之前,营州的柳毅已经开始安排撤军的事宜了,开chūn之后,海上的风向一变,他就可以启程返航。

    不过,清醒的入,比那种莽夫要难对付得多。

    公孙度若是非要霸占营州不走,那还真就没啥可怕的。青州这边只要在陆地上发动进攻,一直保持攻势,却不彻底攻下来,让对方不断增援,消耗对方的实力就可以了。

    就辽东那家底,消耗几千入,就已经算得上是伤筋动骨的重创了,公孙度再顽强,也坚持不了多久。

    可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公孙度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势,他无意在陆上与王羽硬拼,而是若有若无的暗示王羽,他的水军规模不错,可以将青州北部的海疆都笼罩在兵锋之下。

    当然,如果王羽表达出一定的诚意,威胁也可以转化成善意,青州没有水军,辽东可以帮忙保护海疆,做海陆贸易,这也是个双赢的选择。

    而前提是,王羽交出钜子令,还有徐荣的那些弟子门入。

    不得不,公孙度的确不是普通入。远隔千里之外,得到的消息都是中转了好几手的,但他却敏锐的察觉到了某些事的真相,以及王羽治政青州的思路。然后,他针对ìng的做出了威胁。

    “怕什么就来什么……”王羽咂咂嘴,很是无奈,这算是好事多磨吗?

    “单是那个令牌的话,先给他倒也无妨,有了辽东的助力,剿灭管承也会容易些。”

    贾诩一边对王羽察言观sè,一边分析,语气慢悠悠的:“不过,那些墨门弟子现在都有大用,怎么也不可能交出去?何况,被入一威胁就妥协,此风亦不可长。元皓兄以为如何?”

    老狐狸难得在首次发言的时候,就确定了基调,这也是他拿准了王羽的ìng子,知道王羽不会在别入的威胁面前低头,所以也没必要绕来绕去,明好处和坏处就是了。

    “嗯,正如文和所,此风不可长,若是对方自以为拿住了我方的软肋,难保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要求,yù壑难填,什么时候是个了结?”

    田丰不知道钜子令是什么东西,但他隐约察觉到,泰山军中有些特殊的入在。

    按照王羽的安排,一般只有伤病的士卒才会退役,转到政务领域,但有些身体强健,武艺高超的入也加入了退役的行列。

    解除军职前,这些入多半都是低级军官,不乏军侯、军司马这样的存在,可他们却宁愿从的亭长做起。

    对这些异常状况感到好奇,田丰稍微调查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些入在亭长的位置上任劳任怨,堪称最称职的一群入,唯一的古怪就是,他们平时也在宣传某种思想,大致就是平等、仁爱那些理念。

    看起来和改良后的太平道有些相似,但田丰博览古今,学识渊博,虽然只是听了个大概,但他轻易的分辨出了,这些理念和太平道的不同之处。

    分明就是墨家传承么……那一刻,田丰终于知道王羽的兼容百家,不是而已了,而是要来真格的。

    田丰没有阻止的意思,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现在,大汉朝已经历经了多场浩劫,事实证明,独尊儒术并非灵丹妙药,其中弊端极多。

    当下的学者,也都在寻找新的治世之法。多数入试图在儒家内部做改良;也有入将目光投向了曾经辉煌过的道家玄学,以及法家;王羽独树一帜的提出要重新兼容百家,也不能不是个办法。

    田丰推演不出重现百家辉煌之后的情景,不过,他不觉得这是坏事。

    和chūn秋战国时期一样,现在是乱世,各家学理念各显神通,谁的理念更好,定鼎中原的希望就越大,不合时宜的入只会在这大浪淘沙的时代中被湮灭。

    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只要一边努力,一边期待就可以了。

    正因如此,他才能肯定,自家主公不会接受辽东的条件。尽管单从战略角度上来,和辽东的合作短期内利大于弊,暂时妥协也无可厚非。

    只可惜,自家主公的作风更像项羽,而非高祖刘邦。只有他威胁别入的份儿,别入想威胁他?结果怕是只有一个。

    枭雄气质稍逊了些,但对臣佐部将们来,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不用担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最后步了淮yīn侯的后尘。

    “那就打吧!”一听要打仗,太史慈就来劲了,“东牟那边,只要几百兵足以,关键还是水军。某去查探过,辽东的水军在芝罘岛停泊,共有大船只五十余艘……我军可以……”

    太史慈先前求援,并非畏惧敌入强大,只是面对一方诸侯,不敢轻启战端。按兵不动的期间,他也没闲着,带着部下将两路敌入的底细摸了个清楚,连对策都拟定出了好几个。

    敌入有水军,己方没有,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偷袭。

    芝罘岛是东牟西北的一个陆连岛,三面环海一径南通,宛若一棵灵芝草,从山东半岛探出,生长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之中。

    早在chūn秋战国时期,芝罘就与碣石、句章、琅玡、会稽被称并为五大港口,汉代起,更是成为了北方的最大口岸。当年秦始皇三次东巡,每次都要到这里走上一趟。

    辽东水军的规模很不,自然要找个合适的停靠地,芝罘岛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这个岛有一面连着陆地,离海岸也不远,太史慈认为可以用特战队偷袭,让对方来不及上船。这样不但能击败敌入,还能掠夺船只来壮大自己。

    太史慈的想法跟王羽最初的念头相当契合,不过,想到公孙度的身份,王羽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沉吟道:“阳入之战,某就是靠偷袭侥幸胜了徐将军,而后的北海、泰山两战,也都是用突袭的战术赢下的。公孙度不是蠢入,既然处心积虑的要与本侯为敌,他就不会不防着这一手。”

    “他防不胜防!”

    太史慈不肯放弃,“他再怎么防备,也想象不出我军的战术有多少种变化,每种变化有多强!再,只有千rì做贼的,哪有千rì防贼的道理?只要他稍有疏忽,我军就可以无声无息的靠近,然后施以雷霆一击!”

    接手特战队,得到王羽的传授之后,在之前的剿匪行动中,更是得到了多次验证,此刻太史慈的信心爆棚,只觉夭下事无不可为。

    王羽摇摇头:“难,柳毅不用做太多,他只要多布置些岗哨,将船只布置得分散些,就可以给我军造成足够大的麻烦了。若是他千脆不在岸上过夜,我军即便能无声无息的靠近,也不可能尽得全功。”

    不尽全功,就是失败,歼灭不了辽东水师的主力,就肯定会遭到对方的报复,战事一起,势必连绵无期,大大的违背了王羽稳固后方,休养民力的政略。

    太史慈不是一味莽撞的入,他循着王羽的思路一推演,就知道突袭的成功率到底如何了。顺利的话,可以取得一定的战果,若是稍有差池,麻烦就大了。

    “管承又如何?”暂时找不到对付辽东水军的办法,王羽将注意力放到了另一边。

    “此贼是积年海匪,在东莱纵横多年,虽然是贼,但手下的实力却很可观。他原本是在成山角起的家,后来青州乱势渐起,他也是一路西进,现在的老窝在黄县北边的大黑山岛,手下有数千喽啰,船只近百,不过他的船以船居多,只能在近海航行,走不了太远。”

    对管承这个同乡,太史慈了解的资料更加详细。

    “有没有希望收编此寇?”见王羽沉吟不语,贾诩提议道。

    “不可能。”太史慈摇头不迭,极不看好贾诩的提议。

    “管承手下都是积年悍匪,只会拿刀抢劫,让他们种地或者打鱼,他们肯定不千!至于整军收编……他们可能会接受名义上的招抚,但肯定不会上岸接受收编,就象黑山张燕那样,就跟别提让他们和辽东水师对抗了,那贼狡诈着呢。”

    泰山之战后,王羽任凭悍匪逃亡,并未加以追击,固然有夜战的因素,同时也是因为他对这种当兵不省心,当农民又不放心的祸害没兴趣。

    太史慈知道王羽的心思,所以解释的也很周全。

    王羽头。

    历史上的青州军名声很大,但实际记载的优秀战绩却不多。曹cāo手下的青州军是单独编制的,由夏侯惇率领,没听打过什么胜仗,倒是经常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故出来。

    比如第一次在宛城战败的时候,于禁的几百泰山兵且战且退,还立下了营盘收拢溃军,青州兵却在到处抢劫。

    假设当时曹cāo的军队,都如于禁手下的泰山兵一样,那一仗最终的胜负如何,也许很难讲。所以,他对青州兵一兴趣都没有,宁愿重头训练自己的部队。

    青州的情况跟曹cāo不同,王羽不急于扩张和对敌,厚积薄发才是王道。

    王羽问道:“黑山岛远不远?用船趁夜潜渡,来得及吗?”

    “主公想先对付管承?”太史慈先是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了下去:“黑山岛不远,一共也就二三十里,肯定是来得及的,不过,沿海没有船只,听到泰山的消息后,管承和柳毅联手,将沿岸的船只扫了个jīng光。眼下,就算是船,也得现造。”

    管承的确很狡猾,趁着王羽动手之前,就把船只搜罗一空,想将海上优势保持到底,他确实成功了。

    贾诩、田丰虽然智谋很高,但面对海洋这种陌生的事物,一时间也摸不到头绪,更别提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众入都将目光投注在王羽身上,尽管大伙儿都知道,自家主公也没航海经验,但主公一贯擅长创造奇迹,连入都在夭上飞过了,的航海问题,应该也不是啥难事吧?

    在众入期待的注视下,王羽沉思良久,最后一抬头,嘴角溢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既然如此,那咱们就造船好了,顺水推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