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重庆的发展
重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初具现代化城市的雏形,比起前几年重庆城区扩大了四倍,现在如果在城北山上看下去,重庆的城市非常清晰的划分成四块区域:城东部分是一大片别墅和高端住宅区,这个区域既有具有古代气息的中式院落,也有西式的独栋别墅,这里已经成为重庆新贵们的居住地。
城南靠近江边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重庆的老市区和商业街道,经过这些年发展,也是扩大了规模,这里现在不但是航运港口所在地,也是南来北往的客商来到重庆的第一个落脚地,这里现在除了有老式的客栈和商行,最显眼的要数这里后期扩建起来的5层高的西式酒店,这座西式酒店现在是重庆最高最现代化的建筑,也是矗立在江边,凡是经过的船只远远都可以看见这座建筑,慢慢的这座建筑已经成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不过叶希夷有信心不用很久还会有更“显眼的”新标志性建筑。
城西部分则是新扩建的居民区和重庆小学、重庆中学和重庆大学的所在地,这部分最显眼的要数重庆大学,这座倾注了叶希夷心血的大学,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50%;公共教室面积5.3万平方米,教室276间,学生公寓共25万平方米,共计5000间。
校园内的建筑按叶希夷的要求,修建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远远望去大学除了小部分还在施工外,大部分建筑已经交付使用,并且今年要进行第二批次的招生了。可以说短短两年时间,这座大学从无到有,完全是在叶希夷的“强权下”才能够顺利完工,这座大学倾注了叶希夷太多的希望。。。。。
城北部分则是工业区,各种在这个时代很少见的大烟囱,不断的向外冒出黑烟,这在后世被看作污染的黑烟,现在则是评价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可以说叶希夷在利用自己一切能力在改变着这座城市,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了。
重庆工厂的新收的工人大多选择在重庆安家,这批人原来都是世代务农的农民,他们的子女大多没有进过私塾,而他们也没有想让子女入学的计划。
而这样的情况也随之改变了,当大家看到重庆中学毕业的学生会被附近的工厂疯抢,而且往往这些学生在工厂的晋升机会比其他们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高得多。见到中学毕业的学生在工厂这么吃香,工人们几乎每家都会把子女送到新式学校去读书,反正送去学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与其让子女在家无所事事,还不如送去学校,万一将来自己子女能中学毕业,那可是前程光明。。。。
而叶希夷最开始倡导重庆的工厂老板们多多招聘重庆中学的毕业生,大家还是不理解,碍于叶希夷的面子,大家都多多少少的接受了一批学生,短时间还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了招收学生员工的好处,学生由于有学校的底子,进入工厂后只需稍微培训就能上岗,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所以后来每年重庆中学的毕业生除了继续进入大学深造的少部分人外,大部分都被附近的工厂招聘。
这样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新式学校,而重庆的老式私塾则是一落千丈,更有老学究们集体上书川督,要求取缔新学,对于这些,叶希夷的答复也是很简单,叶希夷并未强制学生入新学,任何想入私塾的人叶希夷是不会阻拦的。
这下老学究们哑口无言了,毕竟是自己败下阵来,怪不得别人。。。。。。
其实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即使是进入仕途最低要求的举人的录取率只有每八百人录取一人的变态地步,而进士更是几万里挑一的选拔。这样的选拔制度只能录取极端小部分的人,而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呢,他们还是要生活的,叶希夷创办的新式学校就是针对这大部分人群的,因此新市学校受到追捧也就不意外了。
其实在叶希夷的计划里,中学毕业最不济小学毕业,这部分人会成为将来的蓝领产业工人,这部分人不需要懂得很多,只需要基础知识就可以胜任工作,而这部分蓝领工人是这个时代大清和西方列强国家差距最大。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重庆府的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已经达到五五开的地步,而附近几府虽然没有重庆这么发达,但城镇人口比例也都是上升到三成多。这在晚清简直是个异数,现在大清大部分地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基本是1:9。
对于教育叶希夷是引导式的做法,同样照办到工业上来,叶希夷从来不会插手工业的建设,想现在四川市面上的物品。小到像是火柴这样的小物件,大到建房子用的洋灰,这些新鲜物件都是各地商人自行组织引进技术开办工厂生产的。
这些工厂往往都是自负盈亏,他们的工厂的商品往往受市场影响。这也对开办工厂的商人提出很高要求,他们商品往往推出几年后在人们的新鲜劲过去后,销量就开始下滑,这也逼着商人们继续开发更高端的商品。
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四川产出的商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以最简单的肥皂举例,川籍商人生产的肥皂已经迅速占领除了上海和两广以外的长江以南地区(上海和两广是因为李鸿章的幕僚也开办了肥皂厂,双方协议四川的肥皂不进入这两地销售),并且有快速向北发展的势头,这还是在各地存在厘税的情况下,如果厘税取消,情况会更乐观。
正是这种创新的精神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闭关锁国思想落后的大清缺的就是这些。这些叶希夷都是后市学过的市场规律,叶希夷不会利用自己的人脉来干预,他只是做好引导工作,相信以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自己创出一片天地。。。
演习完的吴佩孚相约和叶希夷、叶飞一起“逛重庆”。由城东一路走来,起先三人看到有富商竟然乘坐汽车出行,吴佩孚也是有过留学经历的,在他的记忆里,西方强国德国这种汽车也只是刚开始流行,汽车这种新式玩意,现在的重庆也有了,对吴佩孚震撼还是蛮大的。
大家还一起逛了城南新开的酒吧,这种西方才有的娱乐场所,叶飞是最爱的,在这里叶飞还喝到了还算是地道的啤酒,这让叶飞这个酒鬼大呼痛快。
最糗的经历是,三人偷偷溜进重庆大学里面逛逛,可是吴佩孚和叶飞那多年熏陶出来的军人气质出卖了他们,几个保安直接把三人给“请”了出来,害的叶希夷大呼“不公平”,显然他是嫌弃吴佩孚二人连累他也被撵了出来。
城南靠近江边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重庆的老市区和商业街道,经过这些年发展,也是扩大了规模,这里现在不但是航运港口所在地,也是南来北往的客商来到重庆的第一个落脚地,这里现在除了有老式的客栈和商行,最显眼的要数这里后期扩建起来的5层高的西式酒店,这座西式酒店现在是重庆最高最现代化的建筑,也是矗立在江边,凡是经过的船只远远都可以看见这座建筑,慢慢的这座建筑已经成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不过叶希夷有信心不用很久还会有更“显眼的”新标志性建筑。
城西部分则是新扩建的居民区和重庆小学、重庆中学和重庆大学的所在地,这部分最显眼的要数重庆大学,这座倾注了叶希夷心血的大学,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50%;公共教室面积5.3万平方米,教室276间,学生公寓共25万平方米,共计5000间。
校园内的建筑按叶希夷的要求,修建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远远望去大学除了小部分还在施工外,大部分建筑已经交付使用,并且今年要进行第二批次的招生了。可以说短短两年时间,这座大学从无到有,完全是在叶希夷的“强权下”才能够顺利完工,这座大学倾注了叶希夷太多的希望。。。。。
城北部分则是工业区,各种在这个时代很少见的大烟囱,不断的向外冒出黑烟,这在后世被看作污染的黑烟,现在则是评价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可以说叶希夷在利用自己一切能力在改变着这座城市,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了。
重庆工厂的新收的工人大多选择在重庆安家,这批人原来都是世代务农的农民,他们的子女大多没有进过私塾,而他们也没有想让子女入学的计划。
而这样的情况也随之改变了,当大家看到重庆中学毕业的学生会被附近的工厂疯抢,而且往往这些学生在工厂的晋升机会比其他们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高得多。见到中学毕业的学生在工厂这么吃香,工人们几乎每家都会把子女送到新式学校去读书,反正送去学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与其让子女在家无所事事,还不如送去学校,万一将来自己子女能中学毕业,那可是前程光明。。。。
而叶希夷最开始倡导重庆的工厂老板们多多招聘重庆中学的毕业生,大家还是不理解,碍于叶希夷的面子,大家都多多少少的接受了一批学生,短时间还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了招收学生员工的好处,学生由于有学校的底子,进入工厂后只需稍微培训就能上岗,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所以后来每年重庆中学的毕业生除了继续进入大学深造的少部分人外,大部分都被附近的工厂招聘。
这样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新式学校,而重庆的老式私塾则是一落千丈,更有老学究们集体上书川督,要求取缔新学,对于这些,叶希夷的答复也是很简单,叶希夷并未强制学生入新学,任何想入私塾的人叶希夷是不会阻拦的。
这下老学究们哑口无言了,毕竟是自己败下阵来,怪不得别人。。。。。。
其实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即使是进入仕途最低要求的举人的录取率只有每八百人录取一人的变态地步,而进士更是几万里挑一的选拔。这样的选拔制度只能录取极端小部分的人,而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呢,他们还是要生活的,叶希夷创办的新式学校就是针对这大部分人群的,因此新市学校受到追捧也就不意外了。
其实在叶希夷的计划里,中学毕业最不济小学毕业,这部分人会成为将来的蓝领产业工人,这部分人不需要懂得很多,只需要基础知识就可以胜任工作,而这部分蓝领工人是这个时代大清和西方列强国家差距最大。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重庆府的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已经达到五五开的地步,而附近几府虽然没有重庆这么发达,但城镇人口比例也都是上升到三成多。这在晚清简直是个异数,现在大清大部分地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基本是1:9。
对于教育叶希夷是引导式的做法,同样照办到工业上来,叶希夷从来不会插手工业的建设,想现在四川市面上的物品。小到像是火柴这样的小物件,大到建房子用的洋灰,这些新鲜物件都是各地商人自行组织引进技术开办工厂生产的。
这些工厂往往都是自负盈亏,他们的工厂的商品往往受市场影响。这也对开办工厂的商人提出很高要求,他们商品往往推出几年后在人们的新鲜劲过去后,销量就开始下滑,这也逼着商人们继续开发更高端的商品。
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四川产出的商品迅速销往全国各地,以最简单的肥皂举例,川籍商人生产的肥皂已经迅速占领除了上海和两广以外的长江以南地区(上海和两广是因为李鸿章的幕僚也开办了肥皂厂,双方协议四川的肥皂不进入这两地销售),并且有快速向北发展的势头,这还是在各地存在厘税的情况下,如果厘税取消,情况会更乐观。
正是这种创新的精神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闭关锁国思想落后的大清缺的就是这些。这些叶希夷都是后市学过的市场规律,叶希夷不会利用自己的人脉来干预,他只是做好引导工作,相信以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会自己创出一片天地。。。
演习完的吴佩孚相约和叶希夷、叶飞一起“逛重庆”。由城东一路走来,起先三人看到有富商竟然乘坐汽车出行,吴佩孚也是有过留学经历的,在他的记忆里,西方强国德国这种汽车也只是刚开始流行,汽车这种新式玩意,现在的重庆也有了,对吴佩孚震撼还是蛮大的。
大家还一起逛了城南新开的酒吧,这种西方才有的娱乐场所,叶飞是最爱的,在这里叶飞还喝到了还算是地道的啤酒,这让叶飞这个酒鬼大呼痛快。
最糗的经历是,三人偷偷溜进重庆大学里面逛逛,可是吴佩孚和叶飞那多年熏陶出来的军人气质出卖了他们,几个保安直接把三人给“请”了出来,害的叶希夷大呼“不公平”,显然他是嫌弃吴佩孚二人连累他也被撵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