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1890
字体: 16 + -

第八十七章 卢汉铁路

光绪二十二年正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请修卢汉铁路,又有新任直隶总督王文韶附议支持,四川总督刘秉章也是上表支持。鉴于这条铁路对于国计民生都是有很大的益处,清廷很快便同意此项提议由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并打算铁路实行"官督商办",由各省富商集股修建。但这时候朝廷信誉扫地,各地的富商对于这条铁路多数都持观望态度,无人问津,不得已只好举借外债。

    张之洞兴办洋务几十年,经验还算是丰富,当决定铁路由外国人修筑的时候并未贸然决定,出于试探各国列强的缘故,他事先抛出了卢汉铁路由英国人金达来负责修建,英国人金达此前在中国已有修建多条小型铁路的经验,这个人选在朝廷看来还是比较中肯的。

    结果第二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便接到了俄国公使的抗议。俄国公使对于以甲午战争中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有功为由,此次修建铁路应有他们负责。俄国公使的抗议之后,英国公使窦纳乐表示了不满,但随即法国和德国公使也表示了反对意见,并且同时驳斥了美国公使由美国来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议。

    京汉铁路是一条全长超过一千多公里的巨型铁路,这条铁路对于各国列强看来都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因此列强诸国都大打出手,这倒是苦了各国总理衙门的恭王奕訢。

    不过十天时间,等各国列强都是踏破了总理衙门的门槛,恭王奕訢索性在总理衙门向各国列强表示这次修筑铁路的决定权在直隶和湖广两总督手中,新任直隶总督王文韶是甲午后因李鸿章罪责过大,接任这个职务的,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不如张之洞,列强诸国便把目标锁定在了张之洞身上。

    这下子轮到老张同学烦恼了,按自己原来的意向,这条铁路应有朝廷自己修建,无奈国库空虚,这也不怕,人家老张同学办洋务这么多年经验丰富,没银子吗就就地和富商们集资募股,这官督商办在老张同学那里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商人们对朝廷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甲午一战使得朝廷颜面扫地,他只能暗地里臭骂本来就和自己不和的李鸿章打败了甲午之战,害得他连自己修条铁路都修不好。

    这内部的事情以老张的资历还是可以压得住,但是牵扯到列强诸国后,张之洞就不敢随便做主了,这是关系到朝廷对外政策的方向,还有自己如果随便决定,搞不好惹得当权的慈禧太后不高兴就完蛋了,于是乎老张同学便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对西方诸国本就是不敢得罪,这个决定就更难做出了,最终廷议的结果是,暂时不修建这条铁路,待时机成熟再说。于是前前后后经历了几个月的卢汉铁路的闹剧便这样结束了。

    看着朝廷的奏报,坐在自己书房中享受这张仁萱按摩的叶希夷有点心不在焉,见到自己的丈夫对这件事的态度,张仁萱问道:

    “相公已经预见到了对于修建这条铁路的结果,为何还是。。。。。。”

    “虽然我对于朝廷最终的这个和稀泥的结果还算是满意,没有让西方诸国得到铁路的修筑权。但是这样一来这条铁路的修筑看来是遥遥无期了,无论怎么说,这条铁路对于咱们大清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还有岳父大人这次出于公心为国为民请修这条铁路,最终却落得这个结果,为夫提岳父大人不值啊。。。。。”

    张仁萱笑眯眯的回道:“父亲这次算是吃了个暗亏,但他几次发电报来说要我谢谢你,因为这次事前所有人都觉得事情会很顺利,只有你对事情的预期估计悲观,并且连事后的处置方法都提了出来,要不是你提议暂时搁置修建铁路,并由父亲在朝廷据理力争。最终可能这条铁路会落到外国人手中的,这样一来父亲的名声就。。。。”

    “一家人不需要太客气,不过通过这件事我倒是发现另一件事使我感到不安。各国全力争夺卢汉铁路建设地主导权的过程中。作为列强在华的经济主心骨。。。。。。银行也开始行动起来。修建铁路无疑需要贷款的支持,而此时在中国银行业的巨头汇丰银行在华的利益已经让各国列强都红了眼。各国列强已经意识到必须在中国开办银行以便利于执行本国的金融政策。外国的金融资本涌入咱们大清,这件事是需要警惕的。。。。”

    张仁萱不解的问道:“相公对这银行好像很警惕啊!’

    “你可能对银行还不了解,这银行有别于咱们大清的票号,咱们大清的票号无论是灵活性还是制度都不及外国的银行,大清还没有自己的银行呢,一旦让外国银行站稳脚跟,对咱们的伤害会更大。我看你对这财务方面很有兴趣,并且在钢铁厂做的也不错,张昌平还为你能干呢,可以住这银行方面发展下,这银行可比钢铁厂那复杂的多了。”

    张仁萱听后有些高兴,自己最讨厌结婚后只能待在家里那种生活,而婚后自己的丈夫不但不阻止自己,反而鼓励自己走出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多谢相公同意我出去工作,要是让我像那些贵妇人一样待在家里,我可真是受不了。”

    叶希夷说道:“为夫支持你出去工作的,今后像咱们四川一定要有自己的银行,要是你在这银行业有所斩获,还可以帮到我的大忙呢。不过这次岳父修铁路的事情到使我想到了一些事,咱们要造作筹谋。夫人你去把黄锡荣叫进来吧。”

    黄锡荣作为叶希夷家的老人这几年一直跟着叶希夷,在叶希夷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幕僚的情况下,他一直担任着自己幕僚的角色,不一会黄锡荣走进了书房,面带着谄媚的笑容说道:

    “大人,招小人前来不知有何事?”

    叶希夷一向反感别人一副谄媚的样子,提醒道:“黄锡荣你在这个位置,做事认真就可以了,不需要对我有特殊的想法。。。。”

    黄锡荣脸色一正,肃然回到:“是,大人。”

    “你去通知下糜潞,让她务必要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家詹天佑,是早年朝廷派出去留学的学童,现在应该在京师或者天津一带,应该是在负责铁路修建方面的事情,让糜潞务必尽一切力量,把这个人给我请到四川来。”

    黄锡荣躬身回道:“是,大人,尽一切力量请詹天佑到四川,属下这就去办。”

    看着退下去的黄锡荣,叶希夷心里暗道,这黄锡荣不论能力还是眼界距离自己心里对幕僚的要求还是差了些,以他的能力将来放出去做一任县丞或者是主簿还是可以的,看来这重新物色幕僚的事情得尽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