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三百年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失败】

    要兵变,首先是要有军队的。可是杨玄感没有军队,确切点儿说是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军队。那他不会招募吗?是啊!他是可以招募的,但他又没有招募军队的理由。虽说现在起兵反叛的人非常的多,可是自己要是造反,会有多少人跟随自己呢?毕竟,除非不得已,谁愿意干这项风险极大、死亡率又极高的工作呢?

    既然不能说服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随自己,那不如用骗,先把人拉下水以后再说。

    杨玄感耍了花招。他让自己的家奴冒充从东方来的使者,说得到了可靠消息,掌管水军的最高将领来护儿造反了,他要奉命剿灭叛乱。

    杨玄感马上召集属下进入黎阳城,一进入黎阳,他马上命令关上城门。然后开始征召城里所有的男丁,让他们应征入伍。他又从那些运输的民工之中挑选了五千人,这五千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又从那些船工之中选了三千人,加以整编和训练,组成了他的主力阵容。

    要出征了,照例他举行了一个誓师大会,杀了几头牲口——一般都是牛或者马之类——以后,又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演讲内容无非是说皇帝是无道的,我们是正义的,我要带领大家把无道的皇帝推翻,解救天下苍生之类的老生常谈。其实这都是很虚情假意的话,明明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想当皇帝,偏偏要说是为了解救大家的苦难。

    杨玄感誓师大会结束,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杨玄挺带领其中的一千名英勇的战士作为先锋部队向洛阳方向进发。

    杨玄感为什么不听从李密的建议去攻打涿郡却偏偏一定要先攻占洛阳呢?

    杨玄感从小就跟着他的老爹杨素征战沙场,深通用兵之道,也经历过真正的生死搏杀。他知道人为什么会在战场上忘却恐惧,不顾自己的生死,举起刀剑向着敌人猛烈砍杀,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妻小就在自己的身后。自己与敌人展开厮杀,只有击退敌人,赢得胜利,自己的父母妻小才能够获得安全和幸福。否则,敌人冲杀过来,进入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父母妻小还能安生吗?他们还能活命吗?

    他要攻占洛阳,是因为那些征战辽东的将士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占领了洛阳,那些将士们的心里会牵挂,会顾忌,会投鼠忌器。到那时,还怕他们不抢着来向自己投降吗?

    要进攻洛阳,路上的第一个关隘就是河内。河内的守将是唐祎,他本来是杨玄感的手下,可是他是忠于隋朝政府的。一看杨玄感宣布要造反,他马上找机会就逃了出去,到达了河内。一到河内,他马上带人修筑城防工事,一边派人送信给洛阳的越王杨侗和樊子盖,让他们整顿武备做好防御工作,并派人加强临清关的防卫。

    杨玄挺对河内进行攻击,可是唐祎的守卫非常的严密,几天过去,杨玄挺一无所获。

    杨玄感马上命令杨玄挺放弃河内,绕道过去,和他的另一个弟弟杨积善兵分两路,向洛阳进发,他本人带领三千人作为后队随后接应。应该说,杨玄感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他们的目标在洛阳,这样在河内消耗时间,只能是让洛阳的守备更加严密和坚固。

    杨玄挺马上就执行了杨玄感的命令。他率军从邙山绕过去,在路上遇到了隋军裴弘策的拦截和抵抗。杨玄挺不愧为将门虎子,他带领着这一千多人,装备简陋,没有弓箭和铠甲,手里只有一把单刀和用柳条做成的盾牌,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愣是击败了裴弘策所率领的八千装备精良的隋军,而且是五战五胜。而另一路杨积善的军队也击败了一路隋军,双方在洛阳城下胜利会师。

    紧跟着,杨玄感的大军也到了洛阳城下。

    看着眼前这座雄伟的城池,杨玄感非常的激动,他分明已经感觉到自己马上就可以进入这座最为宏伟的大都市里了。在这座城市里,他将成为一个成功者。

    杨玄感召集民众和士兵,在洛阳城的上春门又进行了一番演讲,和上一次一样,他阐述了自己起兵纯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他把自己说成了一个极其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显示自己的无比高尚的品德。不过他的目的达到了,他成功地让大多数的老百姓都相信了他,争着给他贡献牛酒,还让自己家里的子弟们都参加杨玄感的队伍。

    看来老百姓还是最好哄的。他们已经被杨广压迫的不行了,忍受不下去了,所以只要有一条路可走,也不管能不能走通,先走着再说。就好像一个患上了疑难杂症的病号,怎么治也不见效,一看有个医生说专治疑难杂症,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抬腿就去。

    每天都有来投军的人,最多的一天竟然有几千人之多,很快,杨玄感的兵力达到了五万人。他非常高兴,看来自己攻破洛阳的时候不远了。

    可是镇守洛阳的樊子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并没有慌乱和害怕,而是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守军,分派他们严密守卫城池。樊子盖本来是个地方官,后来调任成为东都留守的,那些洛阳城里的官员都不太看得起他。但是樊子盖注定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他意志坚定,手段还很强硬,对于不听从自己命令的人,比如那个打了败仗的裴弘策,立马就砍了他的脑袋。接着又有国子祭酒杨汪对他的做法很不以为然,樊子盖又要让人砍了杨汪。杨汪一看不好,赶忙认错,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樊子盖这才饶了杨汪。

    经过这么两次,洛阳城里的人看到了另一个樊子盖,一个冷峻、严肃、沉着、冷静、坚定、无畏的樊子盖,他们非常害怕樊子盖,同时又对他很是敬仰。

    杨玄感对洛阳进行了全力的攻击,他把自己所有的精锐都投入到了攻城战斗的第一线。可是樊子盖也是很坚强的,他不拘泥于形势,随机应变,对杨玄感不同的攻城方法给予了针对性的反击。杨玄感虽然用尽了攻城的各种方法,可就是不能攻破城池。

    杨玄感在此之前得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韦福嗣,一个是李子雄。他们都是从隋军那里投降过来的,杨玄感非常信任这两个人,特别是韦福嗣,他自从有了这个人,开始不相信李密,凡事都和这个韦福嗣商量。

    可是杨玄感看错了人,这个韦福嗣是个不忠于杨玄感的人,他利用杨玄感对他的信任,给他出谋划策时都是怀揣着两种准备,一种是如果杨玄感胜利了,那么他就是第一功臣,因为都是他的计策起了作用。如果杨玄感失败了,那么他对于隋朝来说就是功臣,因为他给杨玄感出的都是馊主意,也算是内奸加卧底。李密一眼就看穿了韦福嗣,他劝杨玄感杀了这个人,可是杨玄感正相信韦福嗣,怎么能够听从李密的话呢?

    而另一个李子雄,却是个一心向上爬的人,为了讨好杨玄感,他劝杨玄感还是抓紧时间赶紧当皇帝。从来会拍马屁的人都是招人喜欢的。

    幸好杨玄感又问李密,李密劝杨玄感还是先立稳足跟再说当皇帝的事吧,并拿古人陈胜的例子来劝说杨玄感,杨玄感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杨玄感看到不能攻破洛阳,于是他改变了战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策略是韦福嗣为他谋划的,因为杨玄感这么做,就等于慢性自杀。他是造反派,不是集中一切力量,赶快为自己建立一个根据地,他却分兵出击,派出两路人马各五千人守卫着两条主要通道,防备着来增援洛阳的隋军,又派出两支军队去攻打荥阳和虎牢。在他看来,只要荥阳和虎牢被攻占,洛阳城里的隋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

    杨玄感只看到了自己的行动方针,却没有联系隋军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战场形势。他已经错过了攻克洛阳的有利时机,此刻,他已经走到了李密所提前预料的那一步境地——顿兵于坚城之下。西京留守卫文升在得知杨玄感围攻洛阳之后,受代王杨侑的派遣率领四万人前来救援洛阳。他连续击溃了阻击他前行的杨玄感军,屯兵到金谷。

    杨玄感也带领自己的军队来迎战卫文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杨玄感在谋略上虽然不济,可是打起仗来还真是厉害。他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他的那帮手下也都很爱戴自己的领导,舍命跟随往前冲杀,所以几次交战下来,他把卫文升打得满地找牙。杨玄感连战连胜,他的部下也都倍受鼓舞,人数激增,达到了十余万。

    这时杭州也有一股武装宣布起义,和杨玄感向呼应,他的首领叫刘元进。因为隋帝杨广东征高丽时从三吴地方征调了许多军队和老百姓,引起了士兵和百姓的强烈不满,纷纷逃亡。所以刘元进一起兵,那些亡命之徒正苦于官府的追捕不得安生,于是马上都投入到了他的手下,一时间,他的军队迅速达到了数万人。

    有朋友帮忙总是好的,起码可以分散隋军的注意力,看来杨玄感马上就要胜利了,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相比之下卫文升就惨了,手下伤亡过半,士气低迷。

    然而事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杨玄感即将迎来胜利之时,一次交战中,他的弟弟杨玄挺却意外中箭身亡。杨玄挺在军队中算是高级将领,仅次于他的哥哥杨玄感。他的死沉重打击了杨玄感军队的士气,他们的进攻锋芒遭受挫折。

    杨玄感,你的好运就到此为止吧!接下来,你的坏运气来了!

    隋帝杨广接到了李渊的报告,马上带上自己的主力部队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甚至丢掉了在前线的物资器械和装备。高丽军队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的坚持,一方面也是运气太好,总之,他们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还得到了上天的恩赐——隋军遗落的大批物资。

    隋帝杨广会师途中,传令让各地的守军抗击杨玄感。他派陈稜带领一支军队攻打杨玄感的老巢黎阳,并让宇文述、屈突通带领部队讨伐叛军,一边让水军指挥来护儿撤军回师剿灭叛军,同时任命李渊为弘化留守,领导关右几个郡的军队防御杨玄感。

    一张天罗地网已经撒开。

    杨玄感正和西线的卫文升交战,突然背后又来了屈突通,已经到了河阳。河阳就是现在河南的孟州市,在洛阳的东北方,离洛阳只有四十多公里。杨玄感军已经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地步,形势非常的不利。不得已,他想撤出围攻洛阳的守军去阻止屈突通渡过黄河。可是就在他准备撤除洛阳的包围圈时,洛阳城里的樊子盖突然出击,从背后给了杨玄感军一计闷棍。杨玄感包围洛阳的军队分身乏术,眼睁睁地看着屈突通的军队渡过了黄河。

    此时的杨玄感已经陷入困境,只好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两部分,东边的抵抗屈突通,西边的抵抗卫文升。这时樊子盖又不甘寂寞,屡次出兵偷袭,杨玄感军接连失败。

    杨玄感此时已经力不从心,他召集部将商量对策,李密和李子雄都一致建议向西进攻潼关,然后向京城长安进发。看来这是唯一可以赌一把的机会了!

    杨玄感带领军队向潼关进发,在经过弘农宫的时候,经不住其他人的怂恿,停止前进开始攻打弘农宫,因为弘农宫里有非常多的粮食,可以补充自己的给养。

    弘农郡的太守蔡王杨智积已经看透了杨玄感的计谋,他决心拖住杨玄感不让他西去进攻长安,为隋军的征剿争取宝贵时间。

    当杨玄感带领军队到达城下的时候,他站在城头上大骂杨玄感,杨玄感被激怒了,他不顾李密等人的劝阻,发誓要攻破弘农城。可是他带领军队接连攻打了三天,也没有能够攻破弘农城。

    这时背后宇文述、屈突通、来护儿、卫文升四路大军已经追了上来,杨玄感丧失了向潼关进发的宝贵时间,面对着四路追兵,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逃跑。

    逃跑中的杨玄感不能抵抗隋军的追击,一日三败,他的军队也纷纷逃散。最后在董杜原的战斗中,杨玄感和他的弟弟杨积善带领十多个人逃了出去,在不断的逃跑过程中,最后只剩下了他们兄弟两个。

    看着身边仅有的几个士兵,杨玄感看到大势已去,自己再也不能躲不过这一劫了。既然一切都断送了,那就结束吧!

    他拔出自己的佩刀,看着那雪白的刀锋,举起刀,有放下了;再举起,有放下。他实在没有勇气自尽。这个可怜的人,他只想到了成功,从来没有想到过失败,所以当他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竟然是那么的虚弱。

    可他还是有勇气的,他不想苟全性命,也不想投降求活。他要用自尽来维持他最后的自尊。他把手里的刀递给了他的弟弟杨积善,然后坐下来挺长了脖子闭上双眼。

    “来吧!送我上路吧!我不能被俘受辱。”

    杨积善强忍着悲痛,举起了手里的刀,一道弧形的闪电划过,杨玄感倒在了地上。

    杨积善又举起手中的刀要抹上自己的脖子,可是他战抖的手已经没有了一丝力气。接连两次都没有能够成功。一群追兵赶上来,迅速制服了他并把他和杨玄感的尸体一起送到东都。

    几天后,杨玄感的尸体被乱刀剁烂以后又用大火烧掉,而他的几个弟弟全部被捉,最后都被处死。

    杨玄感失败了,失败得非常的快,从大业九年的六月起兵,到八月就完全失败,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在隋末那些有幸留下名字的众多起义军中,大概算是最短的一个了。而结局也是最惨中的之一,他和他的家人无一幸免,他本人还被脔割后焚尸。

    关于杨玄感的失败,多数后世人都归结于他没有听从李密的建议,从而导致了他的最后结局。

    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杨玄感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自己。在隋末那场惊天动地的追逐最高权力的战争中,杨玄感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他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他根本就不具备闯入最后决赛的资格。从他选择攻打洛阳以及在攻打洛阳的一系列失误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不具备战略眼光的,对于时局的判断也不够完美。即使他听从了李密的建议首先去攻打涿郡,以他的号召力和军事能力,他最后也不会取得成功。成功靠得不仅仅是运气,更重要的还是实力。他只是一个勇敢的参与者,为了给他的家族复仇,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免祸,他举起了反抗大隋统治的旗帜。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无畏的人,明知自己前面的路有无数的风险,但他还是坚决地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