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信息心理战
字体: 16 + -

14.和平演变谁不变

    tue oct 22 09:28:02 cst 2013

    西方提出过和平演变的概念。

    提出了。

    既然是提出了,就意味着不怕你知道,它是在你知道的情况下起作用。

    那么,如果暗中的进行,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让对方在无抵抗意识下接受岂不更好?

    为什么要明着来,有什么好处?

    从一方面讲,它体现了己方的善意,大方,以及对未来的预期,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因此不担心被拒绝,被反对,不怕被怀疑,被防备。

    那么从另一方面讲,这本身是一种策略,它就是要明的起作用,它起作用的关键,就是这个信息本身。

    它本身是带有技巧性,斗争性的。

    我们知道中国曾经提出,敌人支持的,就是我们反对的。

    那么,当对方提出一个和平演变的概念的时候,它将如何反应?

    如果你坚持你的论断,那么你反对和平演变,你想怎么样?

    如果你接受和平演变,那么你的判断方式就等于被自己抛弃了,是双重标准,时灵时不灵。

    所以,仅仅是一个概念,就让中国人陷入两难境地。

    对方看出了这一论断的问题,并把它诱发出来,让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否定。

    反对敌人支持的,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策略,是简单易用的,很容易成为判断分析的一个高层原则。

    而如果在人们的意识中摧毁了这一判断,打击的就是整个的决策思想和体系。

    其实和平演变整个词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很讲究,很有艺术性的。

    不管和平还是演变都是具有必然性质的。你不可能不要和平,也不可能不发展。

    如果你拒绝,那么从对手的角度,当然是欢迎的。

    所以当中国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是中招了。

    这个简单的口号运作到下层的时候,人们的理解可能也是很下意识的,如果说防止的对象侧重和平,那是不是要打仗,要备战?如果防止的对象侧重演变,那是不是不演变,原地踏步,因循守旧?

    这种思路一旦起作用,自然就成了自身发展的障碍了。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中国人自己也脑筋转过弯儿了,发现了问题。

    所以后来***才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口号,进行了矫正。

    既然思想顺过来了,对和平演变的看法也就变了,不再提防止,而是开放,访问美国,开始大幅的交流,主动的接受变化。

    但是演变这个词和发展还是有区别的,它包含一个主动和从动的关系。

    一方演变了另一方,它是具有主动权的,演变的方向可能是跟它一致的,前面说过变化是有必然性的,但是主被动关系则不然。

    因此如果说和平演变中真有什么值得反对和防止的,就是主动权的丧失了。

    因此除了坚持发展的思路,***还提出了保持中国特色,这就是为了掌握主动,不受制于人。

    那么,在中国进行了这种思路上的转变之时,同时也等于是对前面政策的一种否定。

    因此,毛泽东的权威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

    特别是敌人支持的我们要反对这样的论断,彻底被抛弃不用。

    而中美之间,在政治上,也不再适用敌我关系。

    但是,我们不能为此就苛责旧的领导人。他们的论断,往往具有简短,通俗,易于理解和执行的特点,是标语式的,口号式的,这是和中国当时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能够实现快速,便捷的向基础传播,调动群众的热情和力量。毛泽东不会长篇大论,细致分析吗?他也会,但是老百姓不容易接受这种东西。如果你发一个文件下去,超过几百个字,可以说就等于是废了,对下面的人来说,这就是官样文章,是不合时宜的。而且,长了也是有弊端的,容易被断章取义,被曲解滥用,可能到了百姓手中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当时普遍选用口号标语这种形式,是由群众的文化水平,思想意识决定的,领导人只是取其适用而已。但是,有取必有舍,话说的短了,就很难严密,准确。那么***既然看出了以前的问题,他却仍然采用了一些口号的方式,说明他是了解这两种情况的利弊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还是取了前者。

    因此,***的口号,依然是简短,有力的路子,仔细分析,仍然是有很多漏洞的,容易被人钻空子。

    所以发展到后来,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后几任的领带人开始转变方式,说话更加讲究,更加正式,更讲究逻辑上的严密和完善,而不再喊口号。

    但是,走上另一个方向,也使得他们具有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曲高和寡。

    站在高层发话,最重要的就是落实,而当你说了很多,无法传达到下面的时候,说了和没说是一样的。

    纵然是严密了,完善了,离群众的距离却远了,不能上情下达,老百姓接触不了,理解不了,也没有可以简单执行的途径。

    所以等于是高层自己切断了与下层的联系,架空了自己。

    所以说一波三折啊。

    一个和平演变,仅仅是一个概念传过来,造成了这么深远的后果。

    那么,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领导人说口号也不行,严密论证也不行,他们该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困境,他们既要和底层人民打交道,又要和外部世界打交道,需要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而这两种语言之间却没有对等的翻译关系。

    一个口号,你翻译成官方语言,意思肯定会变,甚至听起来完全不是那回事。

    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就是麻烦所在,不是培养几个翻译人才能解决的。

    所以中央在用人上也是一方面强调本土经验,一方面要求国际视野,尽量的撮合这两方面的需求。

    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对等转换,也给实际操作上制造了很多灵活空间,可以上下其手,广大的中下层官员们应该是经验丰富的。这种影响至今没有消除。

    当然这也不是说一个和平演变这么厉害,像高手过招一样,一个剑意外放,就把对手晃倒了。

    只能说中国本身有这样的问题,被研究出来,进行了一定的诱导和强化。

    而这个问题的暴露,一旦促进相关的研究,未必不是好事一件,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和平演变,该变还是要变,但是变之前也要深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