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雪
字体: 16 + -

第27章 醉一场

    一僧袈裟如翼,他急步之下,却不带起一丝尘地。

    身后跟着一袭白衫,翩若飞仙,双手负在身后紧其僧人。

    他们两人在山洞前停下,洞口杂草野花已经陷在泥土之中,仿佛被百兽踏过,几株野草不时抬头,生机未断。

    来人离去没多久,可见如此这般情景,僧人与文士对视无言,也顾不得地上杂草顽强生机,踏草入洞。

    片刻间一袭红芒从洞中冲出,他奔如雷霆,消失在山林间。

    洞中酒气随文师酿一袖之风,飘散全无,还有一种清香弥漫,那青年最先醒来,六个少年缓缓睁开眼。

    这一觉也许是他们生命里最长的。

    白衫突然停下脚下,他看了一眼手中酒樽,就收回目光,也许没有他想的那般糟糕。

    六个少年醒来后,其中一人见到文师酿立刻跑向他,一把将其抱住,痛哭流涕,伤心不能自己。

    文师酿拍了拍少年,以示安慰,目光却放在其中一个穿着红色火纹少年身上。他比其它几人最先清醒。而后没有清醒过来之后的迷茫,取而代之是怒,一种被下人戏耍之后愤怒,可见到文师酿的眼神之后,却很快恢复平静。

    少年心性如此,文师酿从未见过。

    文师酿怀中素白云纹银丝袍少年大哭变成抽泣,最后断断续续成了哽咽,他发泄完委屈情绪后,在文师酿怀中如同找到靠山,又沉沉睡去。

    文师酿将他放到一旁,见他又要醒,他在少年耳边轻声低语道:“放心睡吧,文叔在这里呢。”

    闻此言,少年嘴角露出笑容,很快安睡。

    文师酿说道:“你们接下来是想回本国,还是另有打算?”

    六国质子,文师酿之前选择离开就是不想陷入一个阴谋之中,能将七国算计其内,来人好大的手笔。一个赵国国师还不够。

    可与和尚相处月余,文师酿明白了一些事。他此时不能不管了。同样是因为他是赵国国师。

    剩下五个华袍少年其中四人皆想回本国去,这些日子他们有口不能言,清醒时做些平日里奴朴下人才做的事,勉强吃饱,与在本国的锦衣玉食差得太远。竟然离了秦国,他们又岂会再去受那比下等人还不如的生活。

    让文师酿刮目相看的红云火纹华袍少年等他们纷纷表明意愿后,这才开口说道:“禀赵师,孤愿回秦!”

    一句话,让四个少年面面相觑,最后有人羞愧,有人愤怒。羞愧者自然是明白,他们就算回到本国也还是会被送回秦。异国为质子,本就是缓兵求和之计,如今秦国明显就是对外称他们叛逃离秦,如果回去后,给本国带来兵事灾祸,那他们万死难辞其究。

    愤怒者是对红袍少年的敌意,同为质子,你一人欲回秦,视他们为何。称眼前男子为赵师,明显是知道其身份。如果之前他拉住他们,同结一心之下,也许会给出一个相同答案,不会有人被看轻,不会有人现得如此突出。

    听到少年称自己为赵师,文师酿瞳孔微缩。这个少年不简单,不免问道:“你是哪国质子?”

    红袍少年起身施礼,双手相叠,弯腰礼拜后起身道:“孤是楚国质子,楚南王第三子,楚怀礼,拜谢赵师解求之恩。”

    楚怀礼说完再拜,退到一旁,不去理会同伴目光。

    文师酿思索一番后,立刻释然。楚国当今国主楚南王育有一子一女,其子正是身前人。他如果回国以后定是楚王,身份如此,他能执礼相待以是难得。之前那种种迹象表明,此子将来定是心机城府之辈。如此人,可当一国之主。

    只是少年还缺些火候,文师酿又一一问过少年姓名,确定他们身份后,他目光落在女扮男装的那个女子身上。

    二八模样,就算做男子打扮,也不失英武之意。从面容来看,身份应当不俗。

    女子双手叠在腰间,施了一女子礼,秀声秀气道:“奴名君雪,是六国宫里学官。”

    女子能为学官,必是名门之后,可君姓氏族,文师酿可从未听过。

    对女子向来大度的赵国国师露出善意微笑,以缓解眼前女子紧张神情。这些日子,只怕她受到的惊吓不比六国质子少。

    能为学官者,哪个不是才能出众之辈。是女子,扮男相却不输世间男子英武,又不失其本性之秀色,如此奇女,竟为秦官。文师酿突然想喝酒了。

    一阵清风吹过,将文师酿失意吹散了些,他回头看去。

    和尚回来,袈裟有几处沾了花草,面上苦意更浓。

    “可追到?”文师酿明白,这一次又是自己太过自信,要不是和尚留鞋,他可能连六国质子都保不住。

    和尚摇头,他欲合掌,可看到自己左手手中那道金色符纹后只得作罢,只立起右手,手掌成刀竖在身前道:“贫僧寻迹追踪,追至十里外一处山谷,有赵国斥候尸体十二,从其伤口来看,是秦国连珠弩所致。”

    文师酿第一次皱起眉头,秦赵两军交战之地,与此地相隔百里。秦国斥候深入,根本就无战略意义,那丁一武身无灵力,气血不刚,阴阳全无。可如今看来,这一切都与他有关。斥候亦是为他而来,传令至前军。

    见和尚失落,文师酿有些不忍,于是开口说道:“酒樽中那少年魂已醒。”

    和尚急忙开口,可张开嘴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文师酿替他说道:“无用,就算现在将他唤出,他身体失踪,在外面天地之力更强,不如待在酒樽之中。有一只千年乌龟相护,定来无事的。”

    和尚点头,低头看着手中金符,收回袈裟之下,看着文师酿说道:“他的体魄定是被秦军夺走,贫僧想去军中讨回,如此就此别过。”

    文师酿立刻拉住和尚,让当世行僧走进秦军军营中,这种事文师酿可不想看到。如果这天下有十人想着天下大乱,那有九人在秦军之中,还有一人在秦都咸阳。七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盛,秦国之军名满天下。好战之名则人世间无敌。

    只要他们明白,当世行僧身死,下一世会以魔或人屠出现,代表乱世起。那会有千军万马来取和尚性命。

    更何况,七国之中,唯秦最容不得禅门。一个兵甲军阵,一个满口慈悲善行。两不相容,一火一水。秦人以军功为家业,禅门以善行功德行世间。

    和尚也明白文师酿担心,可是如果不去取回秦风体魄,魂离魄,四十九日之期以到,只怕今夜过后,回魂无忘。

    因果偿还,今世因果,今生了。

    冥冥之中,和尚有种感觉,将秦风给他的因果还了,他就会入下一世。在披上袈裟出现在洞口那一刻,他就感觉到了。

    所以他只得了此因果。

    文师酿拉着和尚,沉思片刻道:“我欲往秦国,送六国质子回秦。”

    听到这话,反应最大的是那五个清醒少年,五人表情各异。唯有楚怀礼如释重负,会心一笑。

    和尚心急,六个质子外加一个女扮男装青年人,百里山路就要走上十天半个月,只怕到秦国,秦风早已入土,还谈什么魂归魄,还因果。

    文师酿拿出酒樽,正想说些什么,酒樽立刻脱出其手,飞在半空中。

    青铜酒樽,由青转白,酒香满室。

    这一次,众人皆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