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雪
字体: 16 + -

第20章 赵国仙樽

    一袭朱红袈裟的光头中年和尚,悲天悯人相。

    他身前是一处山洞,洞无名,由天地风刀日经月累之下形成,洞口自然不太过圆润规则。

    洞口外杂草丛生,没有人畜活动过的痕迹。只是杂草之中有花,那花非野花,名为牡丹。齐国有大儒,不好名利,唯喜花草,以花喻女子之美,更将牡丹比宫中娇娥,一篇〈牡丹赋〉传唱天下,也为牡丹嬴得百花之华贵美名。

    如拳般大小的花骨朵,生在荒郊野外,难免有些不合时宜。

    牡丹因一赋得名,受到各国达官显贵所喜,移植培育后,花开如蒲扇大小。可野外生长的牡丹根本不如眼前的大。

    更为奇异的是洞中竟然有酒香传出。

    和尚明白,他转身上山,此时亦可以转身离开。只是他下山后,没有立刻将身上袈裟拿下,依然穿着,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要进山洞,必会破坏洞口杂草中的那正盛放的牡丹,花开有期,怒放的牡丹正是其生命最鲜艳时刻,也是最脆弱的时刻。

    和尚对着牡丹念了一声慈悲,迈步过杂草。

    花叶散落,袈裟上也沾染了花香。

    进入洞中,花草蔓延,有足迹出现,还有牛蹄印。

    越往里走,酒香越浓。

    七国之中,以赵酒最负盛名,除了其国器仙樽外,还有赵人品性。黄竹酿、君子白和娇春雾是赵国三大名酒。酒性温吞绵长回味,更有仙樽为杯,赠饮天下的美谈。

    花草引路,洞道一转过后,光明如世外。

    山洞里别有洞天,一处巨大石室出现在和尚面前,像是一个倒叩的大缸。石室顶端有一个洞口,与外面天空相联,洞里光芒正是从那里传下。

    洞中有一座三人高石碑,石碑由八条铁索锁进石壁内。

    显然和尚的到来已经让洞内多了一股生机。

    “你是哪里来的野和尚?”

    一个老农般的中年男子对于突然造访的和尚大声质问。他面色红润,原本憨厚的双眼内,迷离中带着狠色,就像是自家羊圈突然杀出一头野狼。

    和尚双手合什,行了一礼,他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将目光落在一张熟悉的脸上。正是那个少年让他找到上山路,他得了少年因,下山披袈裟来还少年果。

    “贫僧是为那位小施主而来。”和尚直接迈步向秦风走,地被丁一武挡下去路。

    和尚抬头,石碑上有一个中年文士,手持一尊酒樽,半卧其上,不时将手中酒樽往嘴中倒下酒水,一声饮饱之后才有的酒打嗝声传出,整个山洞中,酒香更浓。

    中年文士一袭白衫,头上长发被一根青玉簪子固定,长须上沾着酒水。他在石碑上笑道:“和尚,要想带走他,先喝上三杯。”

    语毕,中年文士手中酒樽直接飞向和尚,和尚双手接过,如同像中年文士递给他一般。

    青铜酒樽入手,千斤重!

    和尚进到山洞一直都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自居,身为客人,自然是垂头低腰。接过中年文士酒樽,是得到了主人认同,应当昂首挺胸。

    抬起了头,和尚立刻将洞中景物尽收眼底。

    秦风盘膝打坐,从和尚进来后就未睁开眼,一种不好的预感在和尚心底生起。

    秦风身旁躺着一个青年,面若桃花,醉意十足。

    另外一处地方躺着六个华袍少年,那模样也是像喝醉了过去,不醒人世。

    如恶奴一般的丁一武,见到和尚如此模样,立刻低眉垂首,退到一旁。

    和尚一手掀起袈裟,一手持杯,笑道:“国师赐饮,不敢辞!”

    赵国国师文师酿,以酒香满洞府,未饮先醉。又是中年文士打扮,寻常人喝醉之后哪能力气爬到三人高的石碑之上。赵国除了仙樽三酿外,还有一人名满七国,那就是其国师,文师酿。他出名不是修为手段,而是常年寻迹在各地烟花名巷之地。无钱付过夜资费,常以酒水或书画抵债的中年文士。一副邀仙赏花图名传天下。

    和尚将手中酒樽送至嘴边,仰头豪饮!

    酒樽三足,不过婴儿拳头容量。可从其内倒出酒水只怕已有小半桶。

    和尚停手,黝黑面容上泛起一丝红润,只是如赵国国师一般,打了个酒嗝,那丝醉态立刻消失不见。

    喝完酒水,和尚将手酒樽送还给文师酿。

    接樽,从石碑上飞下,醉意阑珊的走到和尚面前。

    文师酿围着和尚走了两圈,步子东倒西歪,眼神却很清明。

    “和尚,你很眼熟。”

    “在秦淮河畔见过国师一次,只是隔河相望。不想国师还记得。”

    文师酿停下步子,站在和尚正面,手里酒樽已经消失不见,他双手负在身后,白衫文士服被刮进洞里的山风吹起,隐约在白衫之上有一女子身影,若影若现。

    洞中因为赵国国师收回了酒樽,酒香消失。因为他在回忆过往,所以宁静无声。

    片刻后,文师酿好像想起什么,看着和尚身上袈裟说道:“上次见你,好像没穿袈裟呢,是一身福田衣。”

    和尚合什,点头说道:“正是,袈裟未是贫僧意,只是偶然得之,穿上了没想脱,就走到了这里。”

    文师酿将目光看向秦风,又问和尚说道:“秦国渭南郡有一个和尚转身入灵山,是你吧。”

    和尚点头,而后又摇头,说道:“那和尚是我,可入得不是灵山。”

    文师酿步子一顿,仿佛被什么东西拌到一般,可很快恢复,他走到六个如同喝醉的少年处,和尚随行。

    “你为那少年而来?”

    “正是。”

    文师酿看了一眼六个少年中腰间带着一块白玉佩的少年,白玉上刻着一个赵字。

    “那少年与大妖勾结,害我赵国十几孩童性命,已经被收走命魂了。”

    文师酿看着那个少年,仿佛在做什么决定。

    和尚拦在文师酿面前,他合什说道:“国师竟然不是此间主人,那就不能带走少年命魂。”

    文师酿笑了,很开心模样。

    “想不到竟然还能见到禅宗当世行僧发火,看来穿上袈裟就是不一样。”

    和尚接着说道:“贫僧得少年因,今日来还果。月余前,贫僧与少年相遇,他怎会与大妖勾结,又怎会害赵国孩童性命?”

    文师酿笑意更浓,说道:“前因后果,你禅宗讲,难道我赵国律法就不讲罪物人证了吗?这些少年皆是人证,那秦人也可说明一切。一只千年老龟成大妖,一只黄牛人言,再加上泯浊村民所言,岂会有假。就算那少年没有出手杀害我赵国孩童,可与两妖相识,就是连诛之罪!”

    笑里藏怒,文师酿已经有些不耐。

    和尚念了一声佛号,平静道:“请国师还魂。”

    文师酿笑容渐止,手里拿出酒樽,一把抛向天空说道:“如果你能喝完此中酒水,就能带走他。”

    和尚第一次蹙眉,而后很快平复。

    他念了一声禅经,盘膝坐在地上,佛语经咒从他口中如江河水般,涌进酒樽之中。

    谁人不知赵国国器仙栏樽有纳天下之能,樽中酒水无穷无尽。

    赵有一樽酒,

    能醉天下人。

    持樽敬红尘,

    世间无悔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