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歌引
字体: 16 + -

第七十七章 漠北大战(1)

    汉军本来的部署是:霍去病部出定襄,寻击伊稚斜单于;卫青部出代郡,寻击匈奴左贤王。后来从一匈奴俘虏的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于是武帝急令两军对调路线:霍去病部东出代郡,卫青部西出定襄。霍去病部无裨将,便把右北平太守路博德、李广之子大校李敢等人当裨将使用。卫青部的宿将比较多,其名字与职位分别为: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公孙敖为中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为右将军,曹参后裔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

    匈奴探子侦知汉军的行动后,飞报伊稚斜单于。赵信为单于谋道:“汉军即使越过了沙漠,也必定人马疲惫。届时我军以逸待劳,击败敌人,当不费吹灰之力。”于是伊稚斜单于令人将辎重远输至北边,全部精兵聚于漠北,休整养神,以等待汉军的到来;与此同时,匈奴人将病死的牛、马、羊等牲口埋在汉军必经之地的水源中,祭祀诅咒汉军,希冀产生瘟疫,以困杀对手。

    卫青部出塞一千余里后,捕捉得一个匈奴俘虏,从其口中得知了伊稚斜单于的准确位置。卫青大喜,刚想发布作战命令,却不免犹豫起来。原来前将军李广本应为先锋的。然而,出征之前,武帝认为他的年纪太老,本不允许他出战的,后来经不住李广的一再请求,才同意他出任前将军。但武帝私下里又认为李广命运不佳,便暗中警告卫青,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对阵,以免耽搁捕获单于的大计。

    权衡片刻,卫青心想:“若令李广为前锋,如圣上所愿那便罢了,若不能捉得单于,以圣上的个性,那么,我必有用人失察之责,李广则轻有牢狱之灾,重则……”卫青不敢再往下想了,不再犹豫,立时做出决定,令李广部与赵食其部合并,取路东道,迂回前行,攻击单于部侧翼。李广得知后,认为东路迂回曲折,稍微有点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如此则不利对阵匈奴。于是李广请求说:“我的职位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部从东路出兵,这恐怕不合时宜吧?况且我从结发成年时便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一次与单于正面对阵的机会。望大将军成全,我愿为前锋,先与单于决一死战。”

    卫青的主意已定,岂能轻易更改,因而不管李广如何请求,就是不肯更改命令,只说从侧翼攻击,能弥补我军的空缺,说不定真能捕获漏网的单于呢。李广还是不听。卫青就命令长史发文书到李广的幕府,接着对李广道:“速速回归本部,按文书上说的办。”李广听了,脸色很不好看,也不与卫青告辞,怒气冲冲就离去了。到本部后,李广便与赵食其合兵一处,随后大军从东路出发。也不知行了多远,突然,意外发生了,向导逃亡。李广与赵食其不免都傻眼了,无奈之下,只得另寻向导,可惜不得力,因而大军时不时的陷入迷路的状态。

    而卫青率主力越过沙漠后,终于碰到了单于的主力。伊稚斜单于自是大喜,以为汉军疲惫,有机可乘,急令万骑前来相攻。为防止敌人冲阵,卫青一面下令将武刚车(有遮掩物体的战车)集中起来,环绕为营;一面发五千骑前去迎敌。双方就此捉对厮杀,展开激烈的搏斗。这时,太阳即将落山,刮起了大风,沙砾击面,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因而两军都无法看清对方。卫青大喜,令左右两翼急速包抄敌军,又想若李、赵联军能及时赶到,伊稚斜单于怕是插翅也难飞了。

    伊稚斜单于见汉军人数众多,又虽为长途远征,但士卒与战马俱未显露疲乏、厌战之态,料想再争斗下去,必下场不妙,因而心里渐渐有了别的想法。薄暮时分,伊稚斜单于下令将能显露身份的装饰全除去了,然后乘坐六骡之车,在数百名壮骑的护卫下,冲向汉军的西北角,一番厮杀,突出重围,然后疾驰而去。

    黄昏时分,两军互相乱搏,混战在一起,杀伤大致相当。激战中,汉军左校尉捕到一些匈奴俘虏,从他们口中得知单于在天未黑时便已离去了。卫青得知后,连叹可惜,当即下令,着轻骑连夜追击,自己则率大部队紧随其后。匈奴兵趁机四散逃走,但多数人的方向皆是设法追随单于。

    汉军一路追击,一路冲杀,天明时,已奔驰二百余里,未追到单于,但斩杀、俘虏敌人已达一万九千人。又向北追击一番后,汉军冲杀至寘颜山(杭爱山脉南面的一支)的赵信城(匈奴为赵信所安排的居处),缴获了匈奴存放的积粟。汉军正好又疲又饥,便挑选了大量的粟米,以为军粮,又于城中留居一日。次日,卫青下令将城中带不走的粟全部烧掉,然后领军折返。

    伊稚斜单于自逃出包围圈后,与他的大部队失去联系达十余日,因而大多数人都以为他已经战死了。于是其部下右谷蠡王自立为单于,以安众心。后来,伊稚斜单于与匈奴大部成功会合。于是右谷蠡王识趣地除去单于之号,仍尊伊稚斜为大单于。

    卫青率领大军向南横渡沙漠后,终于碰上了迷路的李广、赵食其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