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纱帽
字体: 16 + -

第22章 充满苦衷

张远宁的话,触动到了中年男子的痛处,他眼睛一鼓,“这些烂矿山,把我们害惨了。以前没得的时候,这条路通往旅游景区,我开个面包车,拉些散客进景区,旺季时一天可以赚两三百元。婆娘在这里,开个农家乐饭馆,一个月收入,怎么也有一两万元。除了我们生活费,供娃娃读书都够了。现在这矿山修了,把景区破坏了,游客少了,我车也开不成了。就算偶尔有些人来,看到这么烂的路,车也没法再开,到处都是灰尘,连屋头都是。哪个还愿意,坐下来吃饭?”

    张远宁想想:这确实是实情,庄稼没法种了,面包车没法开了,农家乐办不下去了,对这靠山吃山的农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旁边的刘德才说,“兄弟,你也不要抱怨,你也可以到矿上去上班吗?你不是会开车吗,这里进进出出的,全是载重车,司机收入一个月就六七千。”

    中年男子提高了声音,站起身来,张远宁才发现他的腿,一瘸一拐的,是个残疾人。“我到前面那个矿山上班,上班的时候,腿摔断了。狗日的老板,说是赔20万,现在才给了8万元钱,治疗费都用得差不多了。你们说,现在哪个单位还要我。”

    张远宁心里叹口气,对陈静说,“陈主任,麻烦拿1000元给这位兄弟。”

    本来10元钱如厕费,都是中年男随口喊价的,这下一叠百元大钞放在他的面前,他倒愣了,不敢收了,声音也结巴了,“你们这是啥意思哦?上个厕所,只给10元就行了。”

    张远宁拉起那双又黑且皲裂的大手,将1000元放进男子手中,“拿着吧,兄弟,没别的意思。”

    男子忙推辞,“我看你们开这么好的车,以为你们要不是矿山的,要不就是政府的。所以,才喊高价。”

    张远宁当然明白他的意思,道,“你就当我们是过路人,就行了。放心吧,收下。”

    当离开时,张远宁回过头去,男子还站在路边,挥手给他们送行。10年前张远宁来过这一带,当时正是春季踏青的好时节,当时还是水泥路面,两旁是青山相对出,再加上油菜花开,一幅烂漫的春季田园美景。而如今“此情此景已成追忆。”

    经历了刚才那一幕,车上一阵沉默,就连崎岖不平的路面带来的不适,也几乎可以不提。

    还是刘德才打破沉默,“张厅长,咱们还去其他地方看吗?”

    张远宁道,“老刘,你来过威州许多次,威州其他矿区的道路,都跟这里差不多吗?”

    刘德才道,“这条道路,还算好的。至少咱们这越野车,摇摇晃晃的,还可以开一段。有的矿区道路,就是连那些拉矿的货车司机,都摇脑袋。说是一天开下来,浑身骨头都要被颠松。”

    张远宁道,“老刘,你给威州交通局局长许松打个电话,问他在哪里?”

    接通了电话后,刘德才问清了地点,一行人直接到了威州交通局。

    挂断电话,许松愣了一分钟,才发生这么大的交通事故,自己一边暗自庆幸,发生地点,还好不是在威州境内。事故地点威州段,大约有五公里。如果再提前五公里发生,那自己头上这顶乌纱帽,不知道还能够不能够住,就很难说了。

    干了几十年交通,也是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还得这担心那担心。

    在接到刘德才电话前,许松正在办公室里,和副局长王平谈话。在交通局四个副局长中,许松和王平都是当过兵的原因,两个年龄也比较相近,最主要是性格都比较直爽,很合得来,因此两人走得拢。凡是有什么大事,或是麻烦事,许松都喜欢找王平来谈。这也导致了局内都认为,王平是许松的“亲密战友”,两人是一条线上的。

    许松递给王平一根烟,“老王,这么大车祸的事情,你怎么看?”

    王平不说话,接过香烟后,点燃之后,美滋滋地吸上一口,然后吐出长长的烟圈,仿佛把心中的郁闷全部都吐了出来,然后道,“老许,你终于说对了,盲目发展煤矿,出现的恶果,不仅仅是体现在煤矿本身对环境的污染上。而且还会带来系列的次生灾害。那条国段上,这几年随着煤矿的发展,掉下去的大货车还少吗,一个月至少都要出两次事故。”

    王平兼任着威州市公路局局长,对于全市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质量情况,早已经是烂熟于胸中,可以说是威州对于公路交通当仁不让的权威。

    许松抽着烟,眉头拧得很紧,他既在仔细听着王平的话,其实也在思考进一步的解决办法。

    “老许,你是知道我的。无论是开局党组会,还是向市政府建议上,我说过无数次,这种开采煤矿的疯狂行为,不能够再继续下去了。没有人听得进去呀!”

    王平深吸了一口烟道,“你看你看,终于酿成了今天的大祸。可惜了那几十条生命哦,表面上看,他们的死亡是车祸造成的。可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出现这种道路塌方,导致的特大车祸,唯独咱们威州发生这样的大车祸,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我想其实咱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很多官员在发生事故之后,往往都是推卸责任,或者说是找人出来背黑锅。就算是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他们也多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来看这事情。但是王平这个人很耿直,可以说是因为长期在交通领域,他不仅仅是爱岗敬业,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腔心血都花到了威州的交通上去。

    许松清楚,曾经有很多深圳、上海等地的交通研究院,都想用重金挖王平过去,开出的年薪高达上百万,而且给他提供优秀的团队和极好的科研创新条件,但是王平都没有为之所动。用他的话说,“身为威州人,就应该一腔热血,奉献给家乡。再加上家乡的交通事业,本来就还不发达。”

    正是因为王平这种性格,在煤矿开采高歌猛进时,王平长期在全市的大会小会上,结合到威州的交通薄弱,结合到威州的实际情况,给这种煤矿遍地开花的行业“浇冷水”、“泼凉水”,这导致了市里一些领导对王平很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