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体: 16 + -

第四百九十三章

    陇西本就是一个华夷杂处之处,除了汉人,还有大量的其他民族,比方土蕃人就不少,还有一些周遭的游牧民族,像吐谷浑,被吐蕃灭了国之后,大唐本来要替他们讨个公道,结果大非川之役竟然败了。

    大唐没奈何,总不能不管吧,就把吐谷浑安排在了安西四镇附近。所以,如何同化这些不同种类,不同生活方式得人民,就是很考验陇西当地官府的智慧和手腕。

    不过基本上,大唐管理异族的传统方式,就是不管。只要不闹事,就让他们自己管自己。

    不管是什么人,大食人也好,或是党项人也罢,都是那一套。李忱当然要改了,之前提到过他的种族同化政策。

    而屯堡,也是担负起这样一个责任得基本单位。不基本上这次屯堡中,除了汉民,就是很多吐蕃人,亟需教育。

    还有如果开拓到其他地区,负起传递文化得责任。李忱是要拓展殖民得。

    而为了不让新成立得地区,与大唐越走越远,除了经济上得控制外,还有文化上得。

    屯堡未来不会出现在那些富庶得地区,只会出现在开拓得前线,也可以是边疆地区。

    那些新移民,可能多半都没受过什么教育,混得好得人,不会想要去移民。

    及便有,数量也少,占大多数得还是那些普通民众,所以教育很重要。

    认真来,中国那么大,比欧洲还大,起地形也是有些地方很封闭,论起语言,那更是不少,同样是汉民,南地北口音就各不相同。

    不过,看欧洲什么样子,看中国什么样子,就知道,一个大一统得思想教育多重要。

    虽然中国不敢全民普及,至少上层阶级都是认同得。起来,要感谢秦始皇,感谢汉武帝得儒家思想,黄老之术可没这套理论。

    为了不让那些远离大唐本土千里、万里得殖民地,离心离德,教化很重要。

    而屯堡、屯长,就是教化第一线,传递知识、文化,务必使得新移民或是当地加入大唐的土著,都对大唐有认同感。

    没有任同感得后果,一个就是英国,这个国家也真了不起。英伦本岛,苏格兰人几百或许有上千年了,还在搞独立。

    连隔壁得爱尔兰他们都搞不定,更别提美国了。另外一个就是北周和北齐了,因为汉化,造成一个庞大得帝国,直接分裂,这也是因为文化得差异。

    李忱当然不会重蹈覆辙,所以,每一个屯堡任务都是艰钜得,也好在李忱在神策军中推广识字,不然还真不好找人。

    第二,神策军继续拔营,目标是长安,本来是暂时停止攻势,先囤积物资,待一举收复安西四镇,可是如今国内局势危及,尚婢婢继续屯兵瓜州以西,没有进兵得迹象,神策左军便只能先拔营回国了。

    未来的安西四镇收复,就交给了升任陇西节度使的张义潮了。不过,李忱还是稍微做了些布置。

    李忱做了什么布置?很简单,就是关于节度使的改革。本来,朝臣是商议,张义潮有大功,可以给予陇西节度使一职。

    而因为陇西归义有功,故而称为归义军,张义潮就是归义军节度使。李忱没有针对名称,而是针对制度上做了改变。

    首先,归义军节度使,不再具有观察使身份,也不再兼理民政,单纯就是军事方面得长官。

    民政方面,李忱正式设道一职,长官为知州。唐代地方制度,理论上州、县两级制。

    虽然早就有道这个再上一级得行政单位,不过,道只是一个监察单位,唐初十道,玄宗时期增至十五道。

    并不是一个行政单位,只是设有观察使监察地方。虽然到后期,道逐渐便成行政单位,可是并没有固定下来。

    而李忱正是把他加入了大唐地方制度。从此大唐地方制度,变成道、州、县三级制。

    因为如果以州为单位,感觉上了点。很多事务都施展不开。他看过钱穆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面对汉唐时代得地方政体很推崇,认为比较简便,钱穆认为,地方两级制比较好。

    可是李忱不这么看。如果两级制真的比较好,那怎么会后面演变成三级制。

    唐初也是两级制,到后来也是变成三级。道一级,虽然唐代没有正式把他定为行政单位,但是往后也是逐步朝那方像变化。

    原因为什么,他不知道,不过他知道,他要作的事情,两级不够。他要更正地方官考核办法。

    两级制,如果只是管收税得政府,或许够用了。如果对比古代和现代中国政府,就会发现,现代政府可是忙碌很多,发展地方经济,是最大得重头戏。

    不管是朝那个方向方展,现代政府得职能,与古代最大得差别就是,古代政府,基本上只要地方没事,就是好事。

    现代政府,则是没事找事。地方上太平无事,基本上代表了没什么变化。

    经济不发展,建设没增加。以前得政府,虽然有很多功用,什么教化地方啦,捕盗、促进农耕、增加人口、赈灾等等,可基本上最重要得,还是收税,征发徭役,至于治下百姓过得好不好,实在不关他的事。

    他们不会去想,百姓怎么过日子,只要没什么案件,没有人口大量外流,收的上税,征得到徭役,基本上你很难想像他们会有什么事情好做。

    而这些事情,基本上,一些吏员就可以处理好。这就是为什么,万历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不理事,遇缺不补,国家还照样运转得原因,反正有地方官管,很好。

    没有,更好,地方上随便自己来。反正我的税收得上,治下太平无事,上面派发的徭役找得到人去作,其他万事大吉。

    李忱当然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官当得那么清闲,我这皇帝给你当,我去当官就好。

    所以他要改革后世得那种模式,地方官必须绞尽脑汁,去发展地方。不再是等收税就好。

    当然,李忱这么认为,也有些偏颇,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其实也是有人会做出一些政绩。

    也不是所有人都尸位素餐,也是有些地方官,会发展当地经济,兴修水利,或者兴学、疏浚河道之类的。

    不过这毕竟是少数,李忱要做得就是,让这种行为多数化。为此,他要作些改革,比方考绩法,要改革吏部打考绩得方式,要改成一些比较具有指标性得,比方任内人口增减,或者有什么政绩,还是改善百姓生活等等,硬指标。

    至于当官得操守啦,,或者德性方面,将不再列入考绩。当然不是地方官可以尽量贪污,而是一些德性上有亏,比方不肖之类的,将不再列入考量。

    只要你能把事情办法。这样好像有一点本末倒置了,会要求官员德性,通常是为了让他们把事情办好。

    算是一种自我要求。如果完全不要求操守,那不是会让人充斥吗?像王安石变法那般。

    王安石得变法,也是他自己实验过得,他当地方官的时候实验过,认为有效,才会一意孤行得推行。

    结果,往往到了地方上,被地方官吏一执行,,就变了调。像青苗法,好好一向政策,却变成官吏压榨百姓的工具。

    因为朝中君子被贬斥一空,剩下的都是些阿谀奉承得人。宋代新党一些官吏得嘴里,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像吕惠卿,便是个中极品。

    可是,君子就一定是好得吗?就拿宋代变法来好了,司马光是君子吧,他一上台,立刻就把一切变法给罢了,不管好得坏得,他都不考虑,完全固执得坚守祖宗成法。

    任何一各读过历史得都知道,宋朝到了非变法不可得地步了。不然那个样子下去,只会越来越积重难返,沉苛难起。

    可是君子司马光,他直接无视了这一切,坚持走他的君子之道。再举一个,王莽。

    大家都知道,王莽篡了西汉,最后新朝不过十六年而亡。因为王莽胡搞瞎搞。

    可是王莽也是君子阿,他完全依照周礼,依照古法,也是有理想有抱负得一个好人,可是,结果呢?

    再拿东汉作例子,为什么曹操要下魏武三诏令,不拘品格,只看才具。

    就是因为要矫正东汉那种为了重视名节,做出种种哗众取宠得怪事。所以了,李忱决定一方面要提倡名节,不过那是社会上提倡,一方面要改革官吏得考评方式,官吏真正要作点事情。

    要做到这点,可能要从根子上做起,一方面改革考绩法,一方面给官员再教育,这也是他给那些官员上课得原因,新科进士,固然没有那些官吏得老练,也是有好处,比较容易接受新观念。

    而陇西就是个试点,等到陇西实验成功,才会考虑在大唐其他地方实行。

    不骤然间进行改革,一方面,李忱也没那么多官员可以去做。对于陇西,他不光是亲身关注,挑选一些他的夹袋中,官声不错的官员,担任刺史。

    很多地方得县令,都是新科进士,他亲政后第一届录取得进士,还有同届一起进入学士院学习得荫官,因为实习期满,都被李忱派去了陇西,图的就是这些官员,还没有沾染太深得官场气息。

    不立刻实施,另一方面是担心,这样会引发动荡,陇西好阿,百废待兴,任由他涂抹,反正不会更糟了。

    如果在其他地方实行,官员抵触,轻则税收收不上来,重得话会引起地方官员全面反弹,政务停摆。

    这可不是他想要得。陇西除了三级制度得改革,还有很多地方官制都与大唐其他地方不同。

    最简单的就是专责专权,像是地方官,不再负责审案,也不再负责征税,反正徭役废了,你不再审案,不再收税,不负责徭役,你就专心就发展地方经济就好。

    而这与两级,或者三级得地方官制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很多经济上的发展考虑,通常要考虑全面,不光是一州一县,更是需要从一个大方向去考虑。

    比方兴修水利,整饬道路,总不能让各州各县,自己修自己的吧。所以李忱尝试性的设了一个第三级机构,至于效用如何,有待考验,不然怎么会叫试点呢。

    除了发展经济得原因,更重要得原因是,他要尝试限制地方节度使的权利。

    他倒不是对张义潮不放心,在那种情况下,他仍然念着大唐,没有干脆自行其事,还派来人质,忠心可鉴。

    他要防范的是整个节度使群体,等到他军队练起来了,到时候陇西就是个样板,他要收缩地方节度使的权限,就像宋朝那样,不过他不会完全架空节度使,只是把各种权利收回来,以后节度使,单纯就会是一个军事长官而已。

    所以,他在陇西得布置,除了收回财权和行政权、监察权,再军事方面,都委任给了张义潮,以后朝廷会援助他就地练兵,逐步收回安西四镇,或者,等朝廷空出手来,也会解决那里得吐蕃人,逐步收复失土。

    当然了,既然神策左军现成就在陇西,直接就给了不少帮助。很多铠甲、装备,都留在了陇西,甚至还有数千神策左军战士,直接就留在了陇西,他们会成为陇西新军得骨干,把神策左军得操练方法,带到这里。

    李忱稍微有一些担心,不知道张义潮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这是对他的不信任,他千辛万苦,在异域好不容易推翻吐蕃人,孜孜念念就是想要重归大唐,结果好不容易回来,却是这副情况,不知道会不会失望。

    不过,照李忱所想,应该不会差太多才是。毕竟失望也是有针对性得。

    陇西和大唐隔绝多年,消息不畅通,对大唐的情况不熟悉,应该比较不会生出不平得念头才是。

    这是李忱出发往校场前,一路上都在想的事情。而到了校场后,第一个念头则是,或许该推广火枪射击?

    (未完待续。)猫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