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体: 16 + -

第九章 比丘不是好當的

    tue jan 05 10:44:03 cst 2016

    無縫塔,不是吳鳳塔。吳鳳是台灣課本裡面一個偉大得人物,好像是說,清朝時候,原住民有出草得習慣,而吳鳳是當地得官員,一向對那些原住民很友善,在原住民中也很受愛戴。

    可是,吳鳳屢次勸導原住民不要出草,不要砍人頭,原住民就是不聽,很堅定得保持了自己得傳統習俗。然而,吳鳳以他的聲望,壓制原住民得習慣。可是,壓來壓去也不是辦法。

    最後,有一天,吳鳳跟原住民說,某天會有一個小紅帽,被大野狼抓走,要他們去救…

    好像亂入了什麼東西,總之,為了改善原住民得陋習,吳鳳穿上大紅袍,把臉遮住,扮成一個大紅帽,騎著一匹白馬,故意被原住民殺掉。等到原住民發現他們殺了很受愛戴得吳鳳,已經悔之晚矣。之後就改變了出草得習俗。

    李忱記得,小學課本裡面是這樣教得,然後嘉義地區,還為吳鳳立碑。立了一個人物像,紀念當年他的功績。因為吳鳳據記載,是阿里山得通事。

    後來沒幾年,,反正李忱國小畢業沒幾年,這個事情就被從課本中刪除了,因為污衊了原住民得習慣。二來,是不是真有這個人,或世這個人有沒有這麼偉大都很難說。

    總之,當李忱再也胡思亂想不下去得時候,了凡終於放過他一馬,讓李忱帶著滿腦子得禪偈,回去休息。

    前面沒看到這位了凡小沙彌多碎嘴,結果介紹道大證禪師得無縫塔得時候,了凡得嘴就好像開了洞,臉色潮紅,把大證禪師得許多生平,像竹筒倒豆一樣得傾瀉出來。

    『大證禪師,法號慧忠,是六祖惠能大師得弟子。當年禪師預感自己大限將到,除了請旨代宗皇帝,敕建本寺。還與聖人有一段禪機。』

    開頭,李忱還很有興趣得聽著,六組惠能阿。這大名可是如雷貫耳阿,什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可句禪偈可是大大有名。難怪會被代宗給請去,幾乎就是後世那種諾貝爾獎得主得親傳弟子那等待遇了。諾貝爾獎年年有,還有很多不同項目,可是禪宗六祖得弟子,可不是那麼多阿。

    『代宗皇帝問禪師,有什麼可以位禪師做的,禪師說了,請聖人修一座無縫塔吧。』『聖人問:怎麼做?』『禪師沉默一會說道,聖人不會。到時候可以問我的弟子?源。』

    才有興趣得聽了一會,對佛教什麼沒太大研究得李忱差點快崩潰了,別說了好嗎…呱啦呱啦得說了一大堆,李忱很想問,你是唐僧轉世吧,你是唐僧轉世吧,你是唐僧轉世吧….

    李忱只能用胡思亂想來對抗,好不容易挨到了凡好心放他一馬。他才狼狽地逃離了。

    李忱好不容易清淨了一會,到了下午,接近傍晚得時候,寺裡僧眾上完晚課,準備開飯了。李忱踏著飯鐘走進齋堂。

    『我說,這位師兄阿,多給一點好嗎?這一點不太夠阿。』李忱拿著自己得食具,也是廟裡分的,看到負責給飯菜得僧人,只給了一點,便開口說道。

    『給這一點夠了,這麼大個,也不怕把我們廟裡給吃垮了。』給飯得僧人,感蒼蠅一樣得趕李忱走。『可不是嘛,我佛慈悲,廣開方便之門,可不是隨便給什麼人都可以得。』幾個僧人你一言我一語得奚落著李忱,弄得李忱面紅爾赤,只能低頭,拿起飯菜就走。

    『他還好了。才來沒多久,有人阿,一住經年,香油錢沒給多少,每天光吃飯了。』,李忱知道他們在說誰,令外一位年輕得士子。很年輕,但是臉色蒼白。

    這位士子,好像住了很久,昨天李忱就看到他了,想跟他打招呼,但是人家甩也不甩他。傲氣得緊。人家不理他,李忱也沒興趣貼人家得冷屁股。自然當作沒看到了。

    (手指都白了,既然這樣,為何還要住下去呢?),李忱譟得滿臉通紅,那偽書生也被人家說三道四得,表面上渾然不當一回事,可是李忱看到他握著十具的手,都因為緊握缺血,發白了。

    李忱想了下,想起一件事。唐朝寺廟好像提供白吃白住的樣子,只要給一點錢,香油錢,就可以白吃白住很久。記得有首詩,「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璧砂籠。』。

    好像說的是一個唐朝詩人,曾經在一個寺廟祝了很久,沒錢嘛。結果有一天,他聽到齋堂打飯鐘,他去吃飯。可是到了齋堂才發現,廟裡得何尚早就吃完了。

    原來,廟裡那些和尚,故意提早吃飯,等吃完飯才打飯鐘。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難堪。

    結果,風水輪流轉,這個士子高中了。當他舊地重遊之時,發現他當年再廟牆上得詩句,居然都被和尚用璧紗遮蔽,免得沾上灰塵了。便再做一詩,諷刺這些和尚。

    由此看來,唐代得寺廟,好像兼了救濟院,任誰來吃住,只要捐點香油錢,就隨你住多久,還不帶趕人得。

    不過不趕人,是不趕人,你擋不住那些闍梨,說些怪話,來刺激你。或是想一些手段,讓那些白吃白喝住的太久的住客,自己走人。

    『哼,有什麼了不起。爺明天就走。』不知道那個士子,到底住了多久,受了多少冷言冷語,李忱是受不了了,決定明天走人。這些個和尚,太沒修養了,虧他們還是六祖慧能禪師,再再傳弟子。

    晚飯之後,李忱到了凝月亭,仰頭望天空。這裡是山門過後,供人歇腳得地方,反正現在沒人,李忱獨自在亭中望月。

    『月亮,好圓阿,是八月中秋,還是過了呢。』,李忱思索著,他未來要怎麼做。在這個唐朝,人生地不熟。他下午已經思考過了,再想將來怎麼辦,現在下定決心,明天要走,不再受那些勢利僧人得冷言冷語,就必須考慮到自己,到底要怎麼養活自己了。

    如果是在他熟悉得那個年代,了不起去找零工打。那怕是在異地,只要語言能通,總是可以找到工作機會得。

    可是他現在,百分之百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語言雖然能通,可是問題是,文化差異極大。

    就拿語言來說好了,剛活過來那時候,沒注意。現在注意到,唐人得語言,與現代人有差距。不是中國大陸用得普通話,也不台灣用得京片子。是一種類似客家話,但是音節更多得語言。

    不僅是語言,唐人得語法都和現代人不同。如果不他的身體讓他自帶了語言,直接身體穿越過來,單是第一個語言就很難懂。

    中國人雖然自誇,五千年歷史。四大雯明古國中,唯一流傳到現在得。可事實上,中華文化有斷層。在蒙元時期出現了斷層。

    蒙元統治時期,帶給中國很深得影響。比方說省這個名詞旱地級單位,完全是異族得蒙元發明得。省得意思原先是行中書省。

    行中書省,好像就是台灣不設縣了,每各地方都一個臨時行政院。把行政院得體制搬到地方,來處理某個範圍內得事物,簡稱行院。以後就沒有xx縣,全部叫做xx院這樣。

    說蒙古人沒文化就是這樣,中國歷代制度,都是承襲前朝後,再慢慢改變。明朝承襲了蒙古人得制度,可是蒙古人一點都沒有學習宋朝制度得意思。也沒有學習漢人文化得意思,所以蒙古人才會不到百年就被趕走,滿清可以有三百年。

    『在唐朝,當個和尚都不容易阿。』,李忱知道自己想的有些遠了,只是唐代與他熟悉那個年代,差了一千年,其中還有個蒙元,什麼習俗都有很大得差距了。

    再這個不熟悉得朝代,向來喜歡謀定而後動得李忱,現在真有點茫然。下午他就曾經想過,乾脆在廟裡出家當和尚。

    他回憶起,他對唐朝得記憶中,不是有個女皇,早年出家當尼姑嗎?然後演出一個勝利大逆轉。他也想當個僧人,看看能不能也來個勝利大逆轉。

    他試探性的問了凡,可以在長壽寺當僧人嗎?結果,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錢,有錢就可以。

    在唐朝,要當僧人都不容易,得先買度牒。意思是官方得出家許可證。因為在唐朝,僧人有很多得優惠,像是可以不用負擔稅賦,田地可以不用納稅,不用服勞役什麼得。

    因此官方,會定騎出售一些度牒,讓那些想當出家得,跟官方購買出家許可證。官方算是把這個人一輩子要繳納得稅賦,預先收回來一些。

    一張度牒大概要兩千錢。看起來好像不多,可問題是李忱偏偏沒有。就算有,你也沒地方買…

    這還不算,就算你有度牒了,你還得交一筆錢給寺廟,買一張戒牒。又是一筆開支…戒牒錢其實算是給廟方的住宿費和伙食費了,甚至大方一點得寺廟,還會給你兩季的僧衣,算是頗為划算了,可問題李忱就是沒錢阿…

    『錢阿,錢阿,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就萬萬不能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