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中日和谈

1895年4月6日,英国太平洋潜水艇舰队与日1本临时舰队发生冲突,击沉日1本临时舰队的两艘战列舰,并击伤击沉各类舰艇十艘,钩鱼1岛海战爆发。

    1895年4月17日,英国向日1本宣战。次日,日1本作为回应也向英国宣战。

    1895年4月20日,英国皇家海军部授查尔斯·路易斯海军上校军衔,任命太平洋潜水艇舰队为对日作战主力。

    1895年6月8日,拨付往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二十艘各类辅助船艇,以及后勤部队尽皆到位。

    1895年6月21日,第一批七艘“霍兰”型潜艇和四艘“亚古尔”号潜艇运抵太平洋潜水艇舰队驻地。

    而这期间,查尔斯·路易斯虽然领着十二艘潜艇游戈在钩鱼列岛海域、冲绳群岛海域和中国东海,以攻击日1本运输船和商船,尽量不和日1本的联合舰队发生冲突。但潜艇数量终究太少了,经常有日1本船艇不被发现,便突破防线,进入中国黄海,为在中国战场的日1军进行补给,幸亏远东舰队有派军舰在中国黄海和日1本海游戈,进行堵漏。

    而在第一批被英国皇家海军部紧急征召的七艘“霍兰”型潜艇和四艘“亚古尔”号潜艇从英国本土运抵后,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虽然“亚古尔”号潜艇的续航能力不过3,400海里,但“亚古尔”号潜艇无论是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一台22千瓦的汽油发动机来推动前进。由于汽油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空气,所以莱克在艇上装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气管和排烟管,同时取消了固体压载物,而用压载水箱来带动潜艇的沉浮。为了改善潜艇的适航性,莱克又在吸气管和排烟管外包上一层外壳,使“亚古尔”号外形类似于前世的现代潜艇上层建筑(即潜艇的指挥台)的第二层艇壳。经过改装后的“亚古尔”号潜艇的上浮与下潜都是较为稳定的,并能在一个适当的深度上将内燃机水下工作时所用的通气管伸出水面,从而延长了潜艇水下滞留时间。

    而此潜艇的最大特点,就是艇员可以在水下自由出入潜艇,可以用于简单的海底电缆维修和水下旅游观光外,更可进行水下作战、扫雷和布雷。

    路易斯看重“亚古尔”号潜艇的,正是能用于扫雷和布雷,这可不是什么水雷艇可比。“亚古尔”号潜艇虽然不过四艘,便配合着从远东舰队调来的五艘水雷艇和一艘水雷艇母舰。足可以在东海和钓鱼列岛靠近日1本一线的海域布置数量可观的水雷。再加上十七艘“霍兰”型潜艇的游戈,除了日1本至朝鲜半岛南部的海域因为距离过远,潜艇很难经常过去“巡查”外,其他海域便难再有“漏网之鱼”出现。

    截止到1895年9月底,在短短数月之中,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潜艇总共击沉包括运输船、商船在内的日1本船只109艘,撞上水雷被击沉击伤的各类船只近四十艘。当然,这其中不单只是日1本船只,还有不少是日1本政府租借的别国船只,对于这种船只,路易斯会对其进行警告,让其投降。若是不听,那就别怪他将其击沉。

    1895年7月,日1本政府因为被英国的太平洋潜水艇舰队“骚扰”得不胜其烦,向中1国政府提出和谈要求,以期尽快结束和中国的战争状态,全力应对太平洋潜水艇舰队的“骚扰”。

    中1国政府也“适时”的提出自己能答应的条件——朝鲜独立和赔款,但不会答应割地。而日1本政府则提出赔款可以少,但割地一定要割。

    最终,双方“一言不和”,只得“不欢而散”。

    1895年8月初,日1本首相伊藤傅文再度提出和谈,见中1国政府依旧不肯答应割地,只得退一步,让中1国政府增加赔款赎回被日1军占领的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等岛屿。

    一听到日1本的要求,中1国政府的反应出忽日1本的意料,急忙忙的答应不说,还提出将和谈地点定在朝鲜平壤。

    这个在路易斯看来,倒不觉得奇怪。

    毕竟中国的慈禧太后,本就十分看重自家性命,在前世的八国联军战争中,面对洋人选择支持光绪皇帝,有可能剥夺自己的权利,而一旦失去权利,最后甚至连命都可能保不住。为了自己的权利和生命,就敢向十一个邦交国宣战,把个人利益层面的事情上升到民族,乃至国家层面,绑架整个朝廷成为她的“肉盾”。现在,能不割地,能不背骂名,把日1本人“弄出”中1国何乐而不为。

    至于对光绪皇帝来说,能结束这场让他一败涂地的战争,也是一件“好事”。

    中日双方代表到达平壤后,选定好谈判场所,便开始了谈判。

    日1本代表提出,中国可以不用割地,但需要出五千万两白银赎回被日1军占领的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等岛屿;赔偿日1本一亿五千万两白银和确认朝鲜独立;中1国向日1本开放北1京、沙市、重1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长江和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

    中国代表觉得议和条约过于苛刻,如赔款过高,请日1本方面降低赔款额度和减少通商口岸。

    1895年8月31日,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双方同意签属以下条约:中1国出五千万两白银赎回被日1军占领的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等岛屿,赔偿日1本一亿三千万两白银。中1国还增开沙市、重1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并允许日1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1895年9月22日,中日两国交换两国皇帝的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另一边,日1本也曾于1895年7月31日,向英国提出和谈。不过,英国的条件却是重新签定《英日通商航海条约》,以及赔款。

    日1本自然是予以拒绝,毕竟这是日1本同英国,乃至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比较平等的条约。更何况还要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