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也是技术活(穿书)
字体: 16 + -

第1章 楔子

    

    春日好眠——才成了“没娘的孩子”的四小姐正在里间呼呼酣睡,外间,薛姨娘的旧仆尺素半是欣慰半是惆怅地叹了口气,嘀咕道“到底是个孩子,不记事儿。昨儿还哭得什么似的,今儿倒好像没事人一样了。”

    奶娘陈氏,面色也是几经变化,但到底是有了经历的老人了,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反过来劝尺素道“她才六岁,你还想如何呢?能哭一场,也算是姨娘没白生养了她。这是好事,死的人一撒手万般不顾了,活人总得把日子过下去。何况才病了一场,本就弱,日后别人疼她都是有限的了,总要你我疼她,好好儿养大了她,不枉与姨娘主仆一场。”

    尺素闻言长长叹了口气,揩了揩眼角,点头称是,再无二话了。

    两人一个做针线,一个叠纸元宝,静悄悄的,都有心想让屏风那头的耿宝龄睡个好觉,却不知此时的四小姐,正身陷于一场离奇的梦中。

    ——宝龄身处一四面无路的密林之中,不复她用了好些天才刚刚适应的短手短脚的六岁身体,且身穿衬衫牛仔裤,一时不知庄周耶?蝴蝶耶?

    这林子虽广阔,但却并不阴森,云雾缠绕,鸟语啾鸣,宝龄深谙“来都来了”的传统美德,索性信步闲逛起来。

    三绕两不绕,竟真被她绕了出来!

    眼前忽现一草庐,宝龄心中一喜,连忙加快脚步,赶上了前去。

    庐前是一篱笆小院,院中设石桌,两位总角小童倚乱了棋局,正在面红耳赤地据案争执着什么。

    宝龄不敢贸然闯进去,索性隔着篱笆,试探开口道“两位小仙家,敢问此处是什么地方?”

    两个小童闻声抬头,听她称呼,不由红了脸蛋儿,你看看我我推推你,那稍大一些的羞赧开口道“我们不是···师父才可称仙人,女郎谬赞了。”

    竟是并不以她的突然出现和离奇打扮为异,如常搭话。

    宝龄因自身懵懂,不知身陷何处也不知如何来如何去,其实不过随口客套话,听了他的话却不由暗自乍舌,心道“真是碰见仙家了?!”

    正无言,那小一点儿的恐是调皮,黑葡萄似的眼珠子一通滴流乱转,扯扯哥哥的衣袖,凑过去嘀咕道“咱们各执一词,也争不出个高下,师父明日即归,走时言明了是要考问的,不如问问这女郎,是左是右都成二对一,就算有个决断了。”

    宝龄本就绷紧了弦的,偷听到二人对话,一时不由如临大敌——不知要问她什么,答不上来可怎么好?

    不等她再多想,两个小童子已经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了原委。

    原来两人的师父这几日正要教二人卜算之术,可是授予之前,却留了一道题目若是算出了命数如此这般,是要认命守随,还是要腾挪运作,改变自己的命数呢?

    “师父说了,若是答对了,便是悟了,方能学道,若是答错了,便是痴儿不解,还要参呢!”

    ——听是听明白了···只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宝龄一时间绞尽脑汁,拿出了多年的应试经验开始“辩证”和稀泥,磕磕绊绊道“这个,还是要看的吧。要是命好,自然守随,要是不好···总要运作一二。不过么,这命好命歹,也很难说,要看个人的追求和愿景了。”

    ······

    两个小童子很善良,并没有指责她说了像没说一样的一通废话,还头凑着头认认真真探讨了一番。

    嘀咕了半天,那个淘气的小子露出个促狭的笑来,凑近了篱笆,在宝龄略有些紧张的目光中,虚空一摸,竟然凭空变出了一本薄薄的素面本子,递过来道“那么,女郎看看这个,再给我们答案吧。”

    宝龄心生疑惑,依言接了过来。

    才看时,不过是一普通的话本子,开头也烂俗得很,讲的是娇弱的小姐连失双亲,不得以,带着一二忠仆,投靠亲眷的事情。

    只是这名叫楚隐的小姐命途格外多舛些,一路辛劳,走水路南下投靠舅家,好容易到了地方,偏生舅舅李家也出了事——宫里的李贵妃厌咒中宫事发,李贵妃白绫一条,亲生的三皇子毒酒一碗,双双赴了黄泉。

    李家也被连坐,失了爵位事小,全家抄家流放,百年世家,倾颓不过转瞬。

    好在当家的李侯爷大难临头决断及时,立刻将自己的儿子李世子一番乔装,充作楚隐的哥哥,改了姓氏,“兄妹”二人结伴,投奔有通家之好的傅家。

    只可惜,人心隔肚皮,平日里两家好得恨不能合成一家,大难临头才知真章,傅家竟是将投靠上门的两兄妹急赤白脸赶出了门,置之不理。

    正在两人走投无路之时,又有一个意外之客找到了他们——不是别个,正是本该死在深宫之中的三皇子宇文徽!

    三皇子神通广大逃出了宫门,找上了已经化名了的表兄李公子和表姐楚小姐一行。

    听二人如此这般一说,当即拍板,拿定了个主意——傅家往上推两辈儿的一位姑奶奶,嫁到了颍州东昌侯府,两地相隔甚远,如今傅家的当家人又与老姑奶奶是隔了房头的,多年素无来往,为今之计,别无他法,不如冒充傅家人,投奔东昌侯,好歹也算是有个去处了。

    李、楚二人正是没头的苍蝇,全拿不出半点主意了,听了三皇子的话只有遵循的,三人一拍即合,就这么,楚小姐历经四地,又到了颍州。

    ——宝龄看到此时,不由更上了二分心!无他,自身便是东昌侯府的四小姐,原不过看个热闹,到此时,才算摸着点儿边,隐隐约约知道了两位仙童的用意,看得更加认真起来了。

    且说三人化名傅徽的三皇子、楚小姐,和改了姓的李公子李闻舟十来日路途到了颍州,当真如三皇子所料想的一般,东昌侯府家大业大,一来不信有人胆敢冒名顶替骗到侯府的头上,何况三皇子还拿出了“信物”;二来,也不缺他们一口饭吃。

    何况傅老夫人年岁又大了,有亲眷登门自是欢喜,让这欢喜一冲,竟真被他们三个混了过去,摇身一变成了表公子、表小姐。

    而在书中,此时二房死了姨娘的四小姐耿宝龄,竟然稀里糊涂地已经被隔了房的傅老夫人抱养,俨然成了姐妹间身份最高的一个!也便是由她,平日里陪伴关照楚小姐。

    文中以小字月婵的楚隐娘视角描写,说钟鸣鼎食之家,姑娘们自然是极娇贵的,她又是上门打秋风的一个身份,平日里难免看人眼色,“唯有这耿四小姐待她平常,不仅对她,对万事也平常。想是常伴傅老夫人左右的缘故,寂寂然端庄持重,果然大家风范。”

    ——此时篱笆旁边的耿宝龄······

    书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李贵妃之死只是开头,妖后当道,外戚独大,搅和得满朝乱象横生。

    三皇子虽有智计谋略,奈何被一场无妄之灾吓破了胆子,只想远离朝堂纷争,保全性命。

    倒是闻舟世子,身负家仇,不肯糊涂度日。

    乱世之中现英豪,闻舟世子卧薪尝胆,竟果然折腾出了眉目。

    “他正不足我正多”,两人一拍即合,傅徽从此便只是傅徽,闻舟世子顶替了三皇子的身份,发动兵变,夺取了天下。

    登基第一件事,便是为李家平了反。

    而耿宝龄也有“功劳”,兵乱之中一片混乱,楚隐娘不慎与闻舟世子失散,命悬一线之际,正遇上坐着马车准备逃出城去的耿宝龄,被其救起。

    到后来守得云开见月明,四次奔投的楚隐娘,被改换三姓的宇文闻舟立为了正宫皇后,封后大典上,她那位耿家的“表妹”宝龄,还是副寂寂然万事平常的模样,恭敬道“民女不敢居功,都是娘娘命格贵重,遇难呈祥。”

    楚氏感念其救命之恩,更有在耿家的多年照拂,求得皇上将耿宝龄认作义妹,封了个庄敬公主,其后招了位系出名门的驸马,儿女双全,寿终正寝。

    方是一场功德圆满,皆大欢喜。

    ——大约是仙家出品,话本子写得极为跌宕精彩,荡气回肠,宝龄合上书本,仍然久久不能回神,感慨万千。

    一抬头,才见到两位小仙童目光殷切地望着自己,看她读完了,开口询问道“此是女郎的生平,女郎观后,再答我二人的问题,又何如?”

    耿宝龄有些莫名,陪笑道“这···这书中,我的结局实在美满,何不守随呢?”

    仙童甲一听急道“什!可是——你尽知先机,何不顶替那楚月婵,便可坐上皇后宝座,或者,便是不夺旁人的,亦有无数机缘在那书中,你难道半点儿不心动吗?”

    耿宝龄见他争得面红耳赤,有些尴尬,小心翼翼道“我等凡愚,恐怕难免胆怯些···只是这‘命运’一事,虚无缥缈,稍有不慎就会南辕北辙,倘若我多行倒恐怕会多错,得不偿失呢。”

    仙童闻言更加急切,还待争辩,倒是被另一个扯了扯衣袖,劝道“好了好了,你也不必为难女郎。常言道‘不见真金白银,都是正人君子’,何不放女郎回家去,看她果真如何做,到时,自然就能回答师父的问题了。”

    说着,又向宝龄施礼道“啊呀,说话不妨头,得罪得罪!咱不是说女郎不是正人君子,只是,到底空口白牙,多争无益。”

    宝龄连忙点头,“正是正是,其实我到底会如何选,我自己也好奇得很,毕竟嘴上说是一回事,事到临头,如何做却又是另一回事。”

    她听说“放回家”几个字,自然顾不上旁的,只是顺着人家的说,一转念,又好心道“然而,小仙家方才说你们的师父明日就回了?宝龄恐怕是帮不上你们了。”

    二童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山中一日,人世百年,来得及、来得及——”

    忽闻里间一阵急促的咳嗽,尺素扔下了纸元宝,连忙跑了进去,关切道“小姐,可是醒了?”

    

    

    。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