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士
字体: 16 + -

三十三 愤怒(一)

    蒋介石官邸

    书房内,蒋介石望着孙先生的画像,负着手,背对着陈立夫。似是有些心事。“立夫,自一九一二至今,已有了二十二年了啊。这些年,我真是心力交瘁了。”

    陈立夫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一个全中国名义上的第一人,追随他这些年,陈立夫自然知道这风光下的无尽烦愁。“蒋先生,您背负的是国运,您承载的是天命,您必须坚持。”

    “孙先生,徐锡麟,林觉民,秋瑾,你的叔叔,有时候我在想那时候我同他们一道牺牲,多好。立夫,你知道我多怀念那时热血年少,和同志们一同奋斗的日子。”想着最近围剿屡屡失利,伪满日渐猖獗,日本人更是巧取豪夺,连陈铭枢等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的心中怎么平静的了。功过荣辱均有一人背负,实在是太累了。

    “孙先生,还有我叔叔如果他们还在,一定会感到欣慰的。蒋先生,我愿意,倾尽我全部的力量,辅佐您重铸华夏!我们一定要让这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重现辉煌。所有阻碍我们前进的,都要清算!”

    “哎,如果孙先生还在,如果你叔叔还在,他们肯定能做的比我更好,我所能做的只是不让党国在我手里覆灭,日本人太强大了,我只能尽力而为啊。”做为一个领袖,在大众面前他必须表现出斗志和铁血,可面对陈立夫,他免不得吐露心中的苦闷,内忧外患这么大的压力下,是个人面对这些总想要找人倾诉。可做为一个当世第一人,有几人能让他放心的吐露心声呢。所幸陈立夫正是一个信得过的人。

    陈立夫的叔叔的陈其美(英士)当年是孙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蒋的革命引路人。对蒋的关系更是结义兄长,义如恩师。年轻时的蒋曾说过自己今生甘愿做陈英士的化身,继承革命遗志。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蒋拿出这么多年贴身的短剑,抚摸着刻在上面的两行字。别看这些年蒋认的兄弟那么多,可真正结义金兰的只有陈其美一人。

    当年陶成章敢公开侮辱自己的这位结义大哥,年轻气盛的蒋就敢赌上性命,行行刺之事。

    除去了中华革命党的最大对手,年仅24岁的蒋介石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他没有去邀功请赏,而是勇于承担责任,并辞职东渡日本。

    当年,关羽单刀赴会,最后乘风破浪,扬帆离去,把赤胆忠心种在刘备的心里。

    今天,蒋介石乘风破浪,扬帆离去,也把赤胆忠心深深地种在孙中山、陈其美心里!

    1916年5月18日,袁的人以商谈贷款事宜将陈其美骗到法租界萨坡赛路14号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后,当场被刺杀身亡,年仅38岁。

    陈其美被抛尸街头3日,无人认领。

    所有人都知道,陈其美是大总统杀的,谁敢收尸。可是蒋敢这么做,他冒着被抓砍头的危险,当街抱着陈其美尸首痛哭流涕,还毅然收了尸,将遗体用马车运走,买了楠木棺材,厚葬了兄长,并写下了挽联:

    天道无知,苦思公十年旧雨;

    中原多故,乃坏汝万里长城。

    在这烽火狼烟,刀光剑影的民国初年,革命志士们豪气万丈,义薄云天,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多想回到当年热血,以赤子之心行侠道之事。如今呢,每天只能站在这政治漩涡的中心,好的坏的,肮脏的,正义的都要强加在自己身上。

    “先辈用血铸就的青天,无论什么手段,我一定要把他传承下去。”

    站在边上的陈立夫说到:“您是国家的领袖,我,果夫,恩增,都愿意为您背负骂名!”

    “我好久没有看过你叔叔了,明年清明,我想去湖州同他说说话,还有,你差人将你叔叔的墓在扩建修缮一番吧,规格。。。为中山先生之下,举国最高。”

    “蒋先生,这怎么行,不可,不可啊,我们陈家受不得如此大恩!”

    “兄长受得,他应当受万民礼敬。”

    这碧浪湖畔青山下葬下的,又何尝不是蒋心中最为怀念的那个时代呢。

    “我们陈家,感谢蒋先生。”

    “我听说你们陈家有一个孩子在宗南麾下表现的很出色么。”

    陈立夫稍微思索了片刻:“您是说陈元浩那孩子吧,那是我一远方族亲的孩子,算起来在他小时候在五昌里故居见过他一面。”那时的元浩还是个少年,整日就在五昌里对面的海岛广场骑马玩闹。

    “前些日子,家骅还和我说起过他,元浩那孩子现在德国的西克特将军门下学习,西克特将军称赞他说是他在中国带的最优秀的学生,回头我打算将他调到中央来。”一方面蒋是惜才,一方面也是照顾陈家。

    哦,这到让陈立夫惊讶了,陈鸿儒一家不是一直就做些特产生意么,倒是出了这么个人才。“那是他自己的努力和福分,蒋先生,就让他自己打拼吧,正值战乱,他既选择投军,应当受战火洗礼。”

    “你说的也是,立夫,那就按你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