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别讲
字体: 16 + -

第28章 :活佛不是李逵随意杀人的理由上

李贽在评点水浒传之时有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认李逵为梁山第一位活佛,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现代的人评论名著随意将自己的想法掺杂进去,没有一点就书论书的样子,其实这一点从金圣叹与李贽时期就已经起了苗头。更远一点的可以追究到宋明理学对于儒家思想的阐释。曾看过一本书,仅仅解释“尚书”这两个字就用了数十万字,读起来索然无味,失却了圣人本意。

    佛教从印度传来,而佛教也吸收了印度多种宗教的一些教义与思想。比如婆罗门教,耆那教等宗教。相传佛释迦牟尼(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牟尼是大圣人的意思,也就是释迦族的大圣人。)在顿悟前在也曾修行过苦行,例如饿肚子,相当于道教中的辟谷。也曾修炼过一些别的苦修方法,比如静坐,瑜伽,等等,但是这些都没能够让他得证大道,也还是解不开心中的迷惑。

    佛陀释迦牟尼心中的迷惑久久不能解,于是就在菩提树下静坐,这一坐就是好长时间,甚至鸟都将家安置在了他的头上,最后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迷惑,成了佛,佛学也经过阿育王定位国教而成为显学。

    我们这些俗人对佛的这种做法是不理解的,佛本来是太子,衣食无忧,娶嫁不愁。为何要去修什么佛法?累坏自己的身体不说,连牛奶都喝不上。维摩诘经中有记载,佛早年修炼时累坏了身体,得了风湿一类的病,发作起来非常难受,弟弟兼侍者的阿难看不过去,准备到信徒家中化一杯牛奶给佛,结果遭到了维摩诘居士的一通职责。:“佛怎么会病,你乱嚷嚷佛生病了,让那些妖魔乘虚而入怎么办?”好一顿奚落,阿难辩不过,只能拿着空碗走了。做佛也是很难的,连一杯牛奶都喝不上。可是这也不难理解,当人的财富名声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陷入迷茫,丧失了追求的目标。

    佛教看着有许多的塑像,信徒一直参拜,供奉烟火,其实是一种无神论的宗教,佛教修的是智慧,一种认知,与道教所追求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有着共通之处。

    佛教概括起来就是:“如如不动”道教就是:“成性存存”,虽则简单,但是不好阐述,耶鲁大学曾经用十八节课来阐述成性存存都只是摸着了一点小小的门道,我才疏学浅,更加难以阐释了,读者可以自行揣摩。给个话头你们自己参:“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究竟哪一个是我?理由?”

    释迦牟尼佛是有儿子的,他的儿子是罗睺罗,经书中也有记载佛与儿子罗睺罗的对话。后来有的经书为了伪造佛有儿子的事实竟然这样替佛说话:“佛是为了证明他亦是男子”这就失却了佛不妄语的本意了。佛在世的时候,听佛五年即使再没有慧根的人也会证得罗汉果。

    到了现代,很多的佛学者都进了寺院,佛学也没有发展。反倒是日本别出一格,用现代科技来验证佛学,有了很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李逵呢?他身上有什么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