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官到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再次偶遇

    tue sep 13 09:00:00 cst 2016

    盛京衙门前,知府和师爷正在与大将军告别,从知府的眼中可以看出对大将军有些依依不舍,毕竟大将军在自己的身旁干什么事情容易很多,从刚开始的敌人到现在的朋友,这一走如同少了一个臂膀,怎能高兴呢?

    知府:“大将军这么一走不知何时还能再见到?”

    大将军:“不用担心,以后还有很多的机会。”

    知府:“你在我这的这些天,帮了我很大的忙,你就是我的兄弟。”

    大将军:“那是当然,我们几个出生入死,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知府拿来两个酒杯,将酒满上:“我为你壮行。”

    大将军:“好。”

    两个人喝完了酒,知府又递上一包东西。

    大将军:“这是什么?”

    知府:“你在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事情,我给你二百两当做路费。”

    大将军:“这怎么能行?我们都是为皇上办事的,这样不好。”

    知府:“拿着吧!你就不要推辞了!就当我借你的,到时候再还给我。”

    大将军:“那好吧!我就暂时收下。”

    知府走到大将军的面前,小声说:“我将令府的家产变卖一部分,有三十万两的银子,这三十万两从现在起就是你的,这是银票。”

    大将军接过银票。

    知府接着说:“我为了安全起见,将这三十万两的银子存到了通化县的天宝票号,那是我一个远方的亲戚家,你拿着票号到那里亲自确认一下,正好顺路。”

    大将军:“谢谢知府大人劳心。”

    知府:“我说过,令家的家产我们几个人平分。”

    大将军:“时候不早了,我得走了。”

    知府:“大将军一路小心。”

    知府和师爷望着大将军和十个侍卫的背影,消失在了视线之中。

    知府把银子存在了通化县不要紧,这样一来,大将军的行程就与翠儿他们重合了,那么母子二人就危险了。

    大将军以及侍卫骑着马,肯定比马车走的快,早晚会赶上马车的,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刘樵夫赶着马车,一路直行,刘樵夫看了一眼太阳,正是正午时分,将马车停了下来:“歇一会吧!吃点干粮。”

    翠儿接过干粮:”谢谢啊!”

    刘樵夫看了一眼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吃干粮怎么能行?我正好车上有喝的牛奶,还是热乎的,你跟孩子喝了。”

    翠儿:“这……”

    刘樵夫:“没事的。”

    翠儿看着此情此景,眼睛里湿漉漉的。

    刘樵夫:“我们的行程预计三四天就回到,走抚顺,之后辽源,之后就到了双阳县了。”

    翠儿:“那一切就听你的。”

    刘樵夫:“那好,你在这等一会儿,我去河边打一些水,马上就回来,你不要走远。”

    翠儿:“你去吧!”

    刘樵夫刚刚走远,翠儿就看见官兵骑着马奔了过来,翠儿赶紧抱着孩子躲进了车里,不敢出来,心想:不好,肯定是抓我们来了。

    几十名官兵走到了马车前停了下来,看了一圈马车,拽起帘子,看见了母子二人,翠儿惊了一下,这下完了。

    但是瞬间峰回路转,官兵:“你刚才看没看见一群劫匪往这边逃了?”

    翠儿为了只开官兵,顺手一指:“往那边。”

    领头的一看指的方向:“快追。”

    官兵们走远,翠儿吓出一身的冷汗,原来是虚惊一场,她正在车里发呆,还没有完全的缓过神来,帘子又被拽起,翠儿又被吓了一跳,原来是刘樵夫打水回来了。”

    刘樵夫:“原来你在车里,我以为你们走远了呢!”

    翠儿:“我们继续赶路吧!”

    刘樵夫坐上车:“驾,走了。”

    翠儿经历过前几次的生死的考验,再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惊吓,也许这是一个女人所不应该承受的,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经过两天的奔波,一行三人到了辽源县城,刘樵夫:“这就是辽源的县城,到了这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就到双阳县了。”

    翠儿望着眼前的热闹的街市,人来人往的商铺,不知不觉又想起了令府的一切,伤感之情瞬间涌上心头。

    有些时候我们并不能真正的体会到她们的感触,有些事情只有在我们经历过以后才能感觉到其中的滋味,人生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终点是哪里,因为终点都是死亡,而是在于走过的路给自己带来的感触和变化,使自己更明白一些道理,翠儿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刘樵夫:“我们先在客栈住下,休息一晚上,明天继续赶路。”

    翠儿强压着激动地声音:“好的。”

    到了一家名为桃源客栈的停了下来,小二迎了出来:“你好,客官,吃饭还是住店?”

    刘樵夫:“即吃饭又住店,开两间好的房间,我一间,那母子二人一间,再把马车推到后面,好好地喂它。”

    小二:“你就放心吧!三位楼上请。”

    翠儿和刘樵夫刚刚在自己的房间安顿下来,大将军也随后赶到了辽源县,他也走了一天的路,也找个客栈住下,他也相中了桃源客栈,也来到了这家客栈的门前,小二迎了出来:“官爷,您是……”

    大将军:“住店,给我六间上好的房间,我这后边还有十个兄弟呢!”

    小二:“好嘞!”

    大将军:“让你们厨子做你们这的拿手菜,端上去,一个房间一份。”

    小二:“好嘞,您放心吧!”

    大将军顺手扔给小二五两银子,随后大将军以及十个侍卫就上了二楼,进了房间。

    对于这些京城来的达官贵人来说,也可以说成为富二代或者是官二代,对于钱从小到大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他们并不知道钱是怎么转来的,怎么的不容易,但是为了钱,他们可以要了别人的命。

    恰巧大将军进的房间就在翠儿所在的房间的旁边,双方都不知道一个是自己要找的人,另一个是害怕见到的人。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合。

    翠儿与刘樵夫的两个房间里有几样小菜和馒头,因为都是小老百姓,哪来的那么多钱山珍海味;在翠儿房间的隔壁,大将军的桌子上大鱼大肉,十年的陈酿,旁边的大烟袋子,每一样都不能少,每一样都是宝贝。

    大将军一口一口的大吃起来,一口鸡,一口鸭,再来一口酒,转身又吸一口大烟,真有大将军的风范。

    另外的五个房间的菜比大将军的稍有逊色,但也是够级别的,其中一个房间的一个侍卫说:“你还别说,大将军这一路对我们还不错,让我们住客栈,吃这么好的菜,跟对人了。”

    第二个侍卫:“那可不,听说他朝中有人,以后跟着他肯定飞黄腾达。”

    第一个侍卫:“来,干一个。”

    过了一个时辰,大将军吃饱了,便开始忽忽大睡,他的作息时间感觉是在喂养动物。

    那十个侍卫在客栈待的闷得受不了了,便去附近的赌坊和妓院以及大烟馆潇洒去了。

    此时天色已晚,但是翠儿却睡不着,她将孩子抱在怀中,拿起刘樵夫带来的牛奶,烫在热水里,准备给孩子喝,翠儿心想:“要是被官兵追杀自己死了怎么办?要是没遇上那位老太太,该怎么办?要是没有刘樵夫和他带的牛奶孩子又该怎么办?

    一系列的问题在脑中不断地浮现,一边想问题,一边去准备拿奶给孩子,但是一心不可二用,虽然将奶瓶拿了出来,但是盛热水的铜盆却掉在了地上,“咣当”一声,将翠儿从恐惧之中带回了现实,同时也将隔壁的大将军惊醒。

    大将军听见“咣当”一声,从睡梦之中醒来,凭借着职业的敏感,他第一想到的是有刺客,也就是暗杀,他顿时酒醒了一半,赶忙坐起来,拿起剑,一动不动,静观其变。

    很长时间过去了,大将军小心翼翼的打开房间的门,二楼走廊里也没有人啊!大将军感觉杀的人太多,没有的底气,决定查个明白。

    大将军弯着腰走到了翠儿的房间,用手指抠一个洞,看看里面究竟有没有刺客,大将军一看,没有什么,不就是一个母亲再为自己的孩子奶嘛!再细细的观察,这可不得了,这个人是……

    因为在追杀翠儿的时候,大将军已经将翠儿的摸样记住了,不会忘记。

    大将军开始了自己的分析:如果当晚掉下悬崖,我们没有发现尸体,就说明她还活着,怀里的那个孩子,肯定就是令府的独苗;但是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会在同一个客栈见面,难道是我看花了眼,难道她是鬼?

    大将军开始犹豫,不行,再观察观察,如果不是,杀错了人岂不是自毁前程,这时听见屋里面的翠儿对孩子说:“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你的父母在天上看着你呢!你不要让令老爷以及夫人失望啊!”

    大将军脸色大变,他就是那个从令府逃出去的丫鬟翠儿,那个孩子就是令府的后人,不能将仇恨的种子留到几十年以后,现在就解决。

    剑刚刚拔出一半,听见有人上来的脚步声,大将军赶紧躲回了房间,关上门,好险,大将军冷静下来,细细的想一想,不能冲动,在这杀死她们,对自己不利,决定改变策略,自己摔着十名侍卫悄悄地跟在他们的身后,等到出了县城,再下手也不迟。

    大将军走到其他侍卫的房间,见没有人,他们很有可能是花天酒地去了,他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密切关注着隔壁的一切的情况。

    等到第二天的早上,大将军秘密的将十个侍卫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各位,你们跟了我,我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侍卫们:“大将军,有什么事你就吩咐。”

    大将军:“待会我们跟上隔壁的那对母子,找个偏僻的地方,将他们灭口。”

    侍卫们:“这是谁的命令?”

    大将军:“我的命令。”

    说完将一袋子钱放在桌子上,侍卫们的注意力被银子吸引了过去。

    大将军:“你们把他给分了,就作为你们的劳务费。”

    侍卫们起身:“遵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刘樵夫与母子二人上了马车,继续赶路,而他们却对后面的危险浑然不知,大将军带着侍卫们骑着马悄悄地跟在后面,找机会下手。

    马车离开了辽源县城,奔向了双阳县,但是要到双阳县,必须经过玉龙须山,要翻过它,才能到达双阳县。

    相传玉龙须山有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龙王来到了这里,要在这里住下,附近村民并不欢迎这位龙王,然而有一次,龙王在与山中的猛兽打仗时,被猛兽打死,村民们这才感到后悔,原来龙王是帮助他们的,村民们为了纪念龙王,将山里的一块好玉挖了出来,盖在了龙王的尸体上,瞬间奇怪的是发生了,龙王的几个须子飘了起来,落在山的周围,变成了更大的山,似乎要保护龙王到永远,玉龙须山的名字就这样被传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同时玉龙须山紧靠长白山的山脉,就有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马车渐渐的进了玉龙须山,山里的景色宜人,悬崖峭壁,森林植被,瀑布流水,炊烟人家,别有一番情调。

    大将军在后面对侍卫们说:“一会儿到了前方的窄道,我们就动手,一定要迅速,不留活口。”

    侍卫们:“明白。”

    马车进入到了山涧的窄道,左侧是峭壁,随时会有滚石落下,右侧是悬崖,马车失控就会跌入万丈的深渊。

    大将军喊了一声:“上,将马车包围。”

    十个侍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追了上去,将马车包围,刘樵夫先听见马的叫声,就知道有危险,赶紧停下马车,让母子二人下来。

    大将军和侍卫已经围了上来,宝剑已经出鞘,危险了。

    翠儿与大将军对视了一眼,后退了三四步,完全不敢信心这是真的,大将军:“翠儿,我们又见面了。”

    翠儿:“谁是翠儿,你找错人了。”

    大将军:“怎么可能?你不是令府的丫鬟吗?你怀里的孩子就是令公子吧!”

    翠儿:“你想怎么样?”

    大将军:“你和孩子的命还真是大,从悬崖掉下去并没有摔死你们,害的我找了好多天,今天就是来找你还账来了。

    刘樵夫:“官爷,您有话好好说,这孤儿寡母的,你看能不能……”

    大将军上去就是一脚:“我去你的,敢管老子的的事。”

    刘樵夫在地上翻了个跟头,很长时间也没有起来。

    大将军向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拿出剑就要刺向翠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从悬崖的峭壁上滚下来几块石头,其中有一块正正好好砸在了拿剑的那名侍卫身上,与石头一起掉进了万丈的深渊,其余的碎石将侍卫们砸散,刘樵夫急中生智:“快带孩子跑啊!”

    翠儿抱着孩子与刘樵夫一起跑进了大山之中,大将军赶紧叫起剩下的九个人,命令他们赶紧追赶,九名侍卫追了过去。

    刘樵夫拽着翠儿的手没了命似地往山里面跑,后面的大将军和侍卫们紧追不舍,在追赶的过程之中,又有几名侍卫被砸中,不省人事。

    在一个出路口,刘樵夫带着翠儿躲进了一块大石头的下面,官兵们并不知情,错过那块大石头,继续往前追了过去。

    这才有惊无险的躲过了一劫。

    三个人赶紧原路返回,离开这是非之地,回到马车停放的位置,马车并没有被滚石砸中,这就是万幸。三个人坐上了马车,穿过玉龙须山,去了双阳县。

    侍卫们追了很长的时间,感觉不对劲,怎么没有人的影子了,大将军转念一想:“不好,上当了,赶紧回去。”

    回到马车的停放处,一看马车不见了,大将军懊恼的说:“上当了,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侍卫:“我们这就去追。”

    大将军:“不用了,应经没有时间了,如果去追他们,就按时到不了漠河,皇上可是要追责的。”

    侍卫:“那我们……”

    大将军:“先去通化县,办完事直接去漠河上任。”

    侍卫:“喳”

    大将军:“我们走。”

    到手的鸭子飞走了,大将军异常的懊恼,他决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亲手杀了他们二人,大将军此时也很纳闷,每回要得手的时候却总能起死回生,莫非令府一家在默默的帮助他们。

    马车在山间之中跑得飞快,生怕再追上来,经过几个时辰的奔跑,出了玉龙须山,到了双阳县的地界。

    刘樵夫和翠儿高兴地看着家乡的每一个花花草草,感觉倍感的亲切,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一首诗来形容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终于回到了自己思念多年的家乡,翠儿终于有了安全的感觉,刘樵夫:“既然到了县城,我就不送你了。”

    翠儿:“谢谢您,您这一路上的照顾我该怎么报答您呢?”

    刘樵夫:“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就去县城后面的天水村找我。”

    翠儿:“好的,我记住了。”

    翠儿看着刘樵夫以及马车离开的影子,又有一个问题有待解决。

    离开老家已经有好几年了,父母死得早,有一个哥哥对自己也不是太好,再说带个孩子进到了他们家的门,还不得被嫂子赶出来,周围的邻居也不会放过自己的,这可怎么办?

    等待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