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山歌留情
卢象升听清了老人家的意思,片刻也不迟疑,“敢问那石柱崖子在哪儿?”
老药师见他眼中毫无半点犹豫和恐惧,这倒是让他吃了一惊:真是活久了什么人都能见到啊!
“年轻人,你可不要逞一时之勇!你要知道那么多人摔死在石柱崖下,不是没有缘由的……”
“老人家无需多言,我只要知道那扶郎花是否真如你说那般,对我嫂嫂的病有奇效?”
“这个不假!”
“那好,敢问石柱崖子在哪儿?”
“石柱崖子能在哪儿?当然是在石柱!你若出了什么差池,死后可不要怪我这个老东西!”老人一甩衣袖,转过身去,再也不愿和这个固执的年轻人说话。
卢象升辞了老药师,问了路人方向,便和徐霞客望石柱而来。
二人乘船行过十里,一路两岸连山,山上树木成荫,隐天蔽日,若不是现在正是晌午,连半点阳光都看不到,渐闻长江之水在此出轰然中开,乱石穿江,把长江分做几道湍流,长江的走势在这里陡然增高许多,声音震人心肺,顿觉人之渺小。
船夫把船停在岸边,对他们说前方水势湍急已不能再行。
两人遂舍船步行,花了一天的时间翻过一座山,在山中一户人家借宿一晚。
第二天清晨,卢象升和徐霞客,踏着熹微的晨光,向南进发。终于在太阳爬上山腰时,见到了那神秘的石柱。
她仿佛是个早早起床梳洗打扮完毕的少女,早就安静的依偎在那里等候着两人,她依靠的山叫万寿山,雄起而伟岸。一条小河蜿蜒的流过山的脚下,环绕了石柱小城,远远望去,仿佛是少女的裙摆,盈盈而动,波光粼粼。
早有勤快的女人们,穿着自己染的花衣裳,在小河边捣衣,还不断传来她们如百灵鸟般的歌声。
男人们,则有的背着箩筐,正要去山上采药;有的则背着弓箭,要去山中打猎。他们身材虽然没有卢象升那样魁梧,但头上都打着英雄结,身上刺着各式各样的刺青,**的上身露出发达的肌肉,显得十分彪悍骁勇。
卢象升和徐霞客走过河上唯一一座石桥,走过河岸边比较平整的街道,走上石柱蜿蜒向上的小巷,小巷两边是高矮交错的吊脚楼,使本来就不整齐的小巷,显得更加参差不齐。
但这也增加了石柱民居的特色,让这里长久保持着古朴和民族风情。
有诗云:“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
说的正是巴蜀之地吊脚楼的常见形态:背靠高山,面向江水。
二人在蜿蜒交错的小巷里,绕了半天,又绕回到河岸边平整的街道上,这里十分热闹喧嚣。
石柱占据地利,往来客商多在此做生意,其中,尤其以盐业为最盛,巴蜀内地善产盐,盐巴要运往湘西,必定经过石柱。
所以石柱的码头和街市也是十分繁华,周围十里八乡,总要在初一十五来这儿赶场(赶集),恰巧今天是十五大场,街道上热闹非凡。
卢象升左顾右盼,一会儿瞧瞧,这家店铺的陶器;一会儿看看那个摊位的配饰。
他没想到古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丰富多彩,没有了电脑和机器,生活反而是多元的。
卢象升正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流连忘返时,徐霞客却被另外的事情所吸引。
“象升贤弟,你看前方那么多人是在干嘛?”
卢象升抬眼看去,果然见一座高高的碉楼下,一群青年男子挤在那里。
“走,我们去看看,”徐霞客拉着卢象升也走了进去,只见那群后生伢仔,人人仰着脸,看向碉楼的一个窗户。
突然一个后生唱道:
“太阳出来照白夜
金花银花滚下来
金花银花我不爱呀
只爱情妹好人才……”
那楼上半晌无人回应,忽然扔下一个栗子,砸在那唱歌的小伙子头上,那小伙子立马不唱了,问道,“楼上那个,唱得好唱得赖,给个说法呀,扔个栗子算怎滴?”
这时旁边一人说道,“乖乖你这个死脑壳,人家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得咧,扔你个栗子,是让你赶紧离开!”
那小伙子这才反应过来,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卢象升心道,原来是比赛唱歌呀,他本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加之刚才逛了古香古色的吊脚楼小巷,早就想高歌一曲了。
他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儿歌,在心里稍作改编,就唱了起来:
“小背篓圆溜溜
笑声中阿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
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
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
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
哟啊啊--哟啊啊
童年的岁月难忘阿妈的小背篓
小背篓荡悠悠
歌声中我把阿妹仰望在吊脚楼
多少次阿妹就和我并呀吗并排过哟,
阿哥多想呦,把那阿妹搂!
多少次看阿妹小嘴如同看糍粑哟,
又怕那糍粑,烫呀吗烫嘴巴呦!
啊--啊--啊呦……”
一首山歌唱完,全场听得鸦雀无声。一是这首歌的风格与他们平时唱的山歌,全不一样;二是这首歌平仄押韵,卢象升声线优美,加上歌词本身的魅力,完全震住了山里那些,不够文艺的愣头伢仔。
这时忽然一只荷包,从那碉楼的窗子里飞出来,正好砸在卢象升头上。
卢象升捡起荷包,看到碉楼上探出一张容颜姣好的脸孔,他也不仔细看,却傻傻的对徐霞客说,“看,不是栗子,这说明我唱的比他好啊!”
徐霞客笑而不语,旁边一个穿着皮甲的后生打量他一眼,不服气的说道,“哪里来的外乡人,只唱了两首歌子,就得了兹莫大人千金绣的荷包,明天火把节上的比赛,若我赢了你,你就要把这荷包还给我!”
“哦,今晚有火把节,那真是太好了!”火把节作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说。但火把节真正的起源,众说纷纭,传说也各有不同,21世纪的刘明川,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而如今这是四百年前的明朝,卢象升应该能,找到最接近真实的火把节起源。
“好大的口气,这么说你是同意了,可别到时不敢来呀,”那个一直说话酸溜溜的小伙子,说道,
卢象升不明觉厉,目送那个人走出自己的视线,也没弄懂这是怎么回事,但想想一会儿可以参加火把节,心里也是有点小激动。
老药师见他眼中毫无半点犹豫和恐惧,这倒是让他吃了一惊:真是活久了什么人都能见到啊!
“年轻人,你可不要逞一时之勇!你要知道那么多人摔死在石柱崖下,不是没有缘由的……”
“老人家无需多言,我只要知道那扶郎花是否真如你说那般,对我嫂嫂的病有奇效?”
“这个不假!”
“那好,敢问石柱崖子在哪儿?”
“石柱崖子能在哪儿?当然是在石柱!你若出了什么差池,死后可不要怪我这个老东西!”老人一甩衣袖,转过身去,再也不愿和这个固执的年轻人说话。
卢象升辞了老药师,问了路人方向,便和徐霞客望石柱而来。
二人乘船行过十里,一路两岸连山,山上树木成荫,隐天蔽日,若不是现在正是晌午,连半点阳光都看不到,渐闻长江之水在此出轰然中开,乱石穿江,把长江分做几道湍流,长江的走势在这里陡然增高许多,声音震人心肺,顿觉人之渺小。
船夫把船停在岸边,对他们说前方水势湍急已不能再行。
两人遂舍船步行,花了一天的时间翻过一座山,在山中一户人家借宿一晚。
第二天清晨,卢象升和徐霞客,踏着熹微的晨光,向南进发。终于在太阳爬上山腰时,见到了那神秘的石柱。
她仿佛是个早早起床梳洗打扮完毕的少女,早就安静的依偎在那里等候着两人,她依靠的山叫万寿山,雄起而伟岸。一条小河蜿蜒的流过山的脚下,环绕了石柱小城,远远望去,仿佛是少女的裙摆,盈盈而动,波光粼粼。
早有勤快的女人们,穿着自己染的花衣裳,在小河边捣衣,还不断传来她们如百灵鸟般的歌声。
男人们,则有的背着箩筐,正要去山上采药;有的则背着弓箭,要去山中打猎。他们身材虽然没有卢象升那样魁梧,但头上都打着英雄结,身上刺着各式各样的刺青,**的上身露出发达的肌肉,显得十分彪悍骁勇。
卢象升和徐霞客走过河上唯一一座石桥,走过河岸边比较平整的街道,走上石柱蜿蜒向上的小巷,小巷两边是高矮交错的吊脚楼,使本来就不整齐的小巷,显得更加参差不齐。
但这也增加了石柱民居的特色,让这里长久保持着古朴和民族风情。
有诗云:“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
说的正是巴蜀之地吊脚楼的常见形态:背靠高山,面向江水。
二人在蜿蜒交错的小巷里,绕了半天,又绕回到河岸边平整的街道上,这里十分热闹喧嚣。
石柱占据地利,往来客商多在此做生意,其中,尤其以盐业为最盛,巴蜀内地善产盐,盐巴要运往湘西,必定经过石柱。
所以石柱的码头和街市也是十分繁华,周围十里八乡,总要在初一十五来这儿赶场(赶集),恰巧今天是十五大场,街道上热闹非凡。
卢象升左顾右盼,一会儿瞧瞧,这家店铺的陶器;一会儿看看那个摊位的配饰。
他没想到古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丰富多彩,没有了电脑和机器,生活反而是多元的。
卢象升正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前流连忘返时,徐霞客却被另外的事情所吸引。
“象升贤弟,你看前方那么多人是在干嘛?”
卢象升抬眼看去,果然见一座高高的碉楼下,一群青年男子挤在那里。
“走,我们去看看,”徐霞客拉着卢象升也走了进去,只见那群后生伢仔,人人仰着脸,看向碉楼的一个窗户。
突然一个后生唱道:
“太阳出来照白夜
金花银花滚下来
金花银花我不爱呀
只爱情妹好人才……”
那楼上半晌无人回应,忽然扔下一个栗子,砸在那唱歌的小伙子头上,那小伙子立马不唱了,问道,“楼上那个,唱得好唱得赖,给个说法呀,扔个栗子算怎滴?”
这时旁边一人说道,“乖乖你这个死脑壳,人家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得咧,扔你个栗子,是让你赶紧离开!”
那小伙子这才反应过来,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卢象升心道,原来是比赛唱歌呀,他本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加之刚才逛了古香古色的吊脚楼小巷,早就想高歌一曲了。
他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儿歌,在心里稍作改编,就唱了起来:
“小背篓圆溜溜
笑声中阿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
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
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
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
哟啊啊--哟啊啊
童年的岁月难忘阿妈的小背篓
小背篓荡悠悠
歌声中我把阿妹仰望在吊脚楼
多少次阿妹就和我并呀吗并排过哟,
阿哥多想呦,把那阿妹搂!
多少次看阿妹小嘴如同看糍粑哟,
又怕那糍粑,烫呀吗烫嘴巴呦!
啊--啊--啊呦……”
一首山歌唱完,全场听得鸦雀无声。一是这首歌的风格与他们平时唱的山歌,全不一样;二是这首歌平仄押韵,卢象升声线优美,加上歌词本身的魅力,完全震住了山里那些,不够文艺的愣头伢仔。
这时忽然一只荷包,从那碉楼的窗子里飞出来,正好砸在卢象升头上。
卢象升捡起荷包,看到碉楼上探出一张容颜姣好的脸孔,他也不仔细看,却傻傻的对徐霞客说,“看,不是栗子,这说明我唱的比他好啊!”
徐霞客笑而不语,旁边一个穿着皮甲的后生打量他一眼,不服气的说道,“哪里来的外乡人,只唱了两首歌子,就得了兹莫大人千金绣的荷包,明天火把节上的比赛,若我赢了你,你就要把这荷包还给我!”
“哦,今晚有火把节,那真是太好了!”火把节作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说。但火把节真正的起源,众说纷纭,传说也各有不同,21世纪的刘明川,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而如今这是四百年前的明朝,卢象升应该能,找到最接近真实的火把节起源。
“好大的口气,这么说你是同意了,可别到时不敢来呀,”那个一直说话酸溜溜的小伙子,说道,
卢象升不明觉厉,目送那个人走出自己的视线,也没弄懂这是怎么回事,但想想一会儿可以参加火把节,心里也是有点小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