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代战神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明去清来

这场战役结束之后,粟云飞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吃顿晚饭了。他来到饭堂,点了一条烤鱼,一盘清菜,再加上一碗米饭和一个排骨汤,然后就开开心心地享受起来。

    这时候,林方、房明、岳超智、虞亚男等人,也在饭堂吃晚饭。岳超智与虞亚男俩人,在吃饭当中,还不忘斗嘴。

    “岳超智同志,你好几天失职了,没有在我房门前站岗,你怎么向政委交待呀?”虞亚男首先向岳超智发难。

    “虞亚男同志,你还是一个小朋友吗?没有人陪着你,你就睡不着觉吗?”岳超智也反击了。

    众人听完之后,都笑得把嘴里的饭菜,都喷出来了。

    晚饭之后,粟云飞回到指挥位置,登上内部网,发现军长和政委,也已经在线上了。于是,他对政委说:“政委,现在有空,就说说些历史故事吧。”

    政委李碧书回答道:“你想听那个朝代的故事呀?”

    “我最想听的,明去清来的故事。”粟云飞回答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清朝不但大搞文字狱,杀害了大量无辜人士,而且还是中国唯一一个,闭关锁国的朝代。在清朝统治下,中国只剩下广州的十三洋行,能够对外贸易,其余对外交流的渠道,一律被封死了。这就彻底切断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清朝统治时期,统治者完全缺乏国际眼光,根本看不到,国外发生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导致中国近代远远落后的根本原因。”

    “说得没错!”政委李碧书说道:“明去清来,确实是一件,令人十分痛惜的事情呀!满清只不过是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他不管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不具备统治整个中国的能力。但是,明末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汉族大地主们,为了一已私利,将这顶皇冠,戴在满清头上,借助满清铁骑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是害了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最终也害了他们自己呀!”

    “说到明去清来,不得不说的是,在明末,出现了一个奇葩政党,东林党。这个党,从不做实事,他们唯一做的事,就是劝谏皇帝,一定要减税,不管国家财政多么困难,不管政府多么缺钱,就是要减税。结果,与人们的认知,刚好相反的是,明朝是在一片减税声中,自我灭亡的。”

    “明末流寇四起,直接原因是出现自然灾害,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政府管治能力的丧失,没有能力去救灾。中国这么大,总有一些地方丰收,一些地方受灾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丰收的地方不交税,中央政府失去财政协调能力,这才是流寇四起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所有的流寇,都是可以招安的,天生就具有反骨的人,毕竟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去当流寇的。但是,朝庭没有钱,不能从富裕的地方收上税,这才是最致命的地方。”

    “最终,朝庭没有钱,导致流寇横行。而流寇横行,进一步破坏了经济基础,导致朝庭更加缺钱。如此恶性循环,朝庭没有能力打破,最后明朝只能在财政破产中,走向灭亡了。当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时,朝庭的国库,已经彻底空虚了。”

    “政府的职能,主要在国防、外交、治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税收则是政府职能的主要支撑。政府没有了税收,自然就没有了国防,没有了治安。这个道理,本来很简单的,但东林党人偏偏扰乱视听,他们将政府视为万恶之源,绝对抵制政府的任何税收行为。政府没有了税收,自然就有国无防,自然就无法维持治安。明末的困局,其实很好解决,政府只要用重金招安流寇,然后派他们去打满清就行了。但关键是政府要发得出军响才行。明末先是税收大滑波,导致财政崩溃,政府职能完全丧失,最终使到明末内部演变成流寇四起,外部有国无防的局面,东林党人可是立了大功啊!当中最终苦的是,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清兵入关之后,一路大屠杀,不知有多少贫民百姓,无辜死在屠刀之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一有国无防的惨痛历史教训,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呀!”

    “明末在军事上,还干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就是由没有打过胜仗的东林党人孙承宗等人的主持,每年用了国家财政近一半的支出,去维持一条宁锦防线。结果这条宁锦防线,一不能养兵,二不能拒敌。精税的满清铁骑,多次绕过宁锦防线,进入河北、山东等地,大肆烧杀抢掠,破坏明朝的经济基础,明朝作为一个堂堂大国,竟然毫无作为,真是丢尽颜脸了。花了近半的银子,得来的却是一条废物防线,其效率真是令人惊叹呀!明末最精税的洪承畴兵团,为了维护一条没有任何作用的宁锦防线,最终全军覆末在锦州城下,真是令人痛惜呀!”

    “明末以减税为核心的政策,耗尽了国家财政能力,而宁锦防线就象一个吸血鬼,吸干了剩下的政府资源。明末在财政上和军事上,同时犯了两大错误,不灭亡是没有天理啊!”

    “本来,能够替代明朝的人,最有希望的是李自成。但是,李自成没能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始终只保持的流寇本色,就是他失败的最大原因。李自成做流寇的时候,去到一个地方,就打这些地方的土豪大户,不但养活了自己的军队,还能分一部分给当地老百姓。结果,深受老百姓爱戴。但是,这只能在不断地流动才行,否则停留在当地,将当地的土豪打完了,就没有收入了,总不能抢完大户之后,去抢老百姓吧。结果,李自成在山海关一战中战败之后,一路后退,就变成一路溃败,打完土豪之后,没钱发军响,谁还会跟着你呀?所以,李自成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这就是他没有建立根据地,没有稳定税收所带来的苦果。”

    “清朝入主中原,历经超过二百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由领先转向全面落后的时期。但这个根,在明末时期已经种下了。正是明末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高级文人们,以极端自私的心态,对待国家大事,胸无国家,更无人民,将朝庭搞得混乱不堪,将国家财政搞到破产的地步,才有明去清来这回事呀!”

    “为什么明末,会出现如此不堪的政党,如此不堪的场面呢?”粟云飞问道。

    “这主要是因为明末的时候,基础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明初的时候,其经济结构,与今天的中国,非常相似,大约有一半的土地,主要是边疆的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由政府组织军队来屯田。另一半的土地,则掌握在老百姓手中。这样,政府依靠国有土地,就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税收,尤其是在边疆的土地,那里出产一斤的效果,相当于在内地出产十斤呀!政府有了足够的粮食,就可以轻徭薄负,这对明初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时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政府有充足的资源作支撑,所以明初南征北战,将蒙古铁骑赶到西伯利亚,也毫无困难。”

    “但是,到了明末,政府土地慢慢被私有化,被分光吃光了。结果政府除了税收之外,就毫无依靠。一旦税收不上来,国家就完蛋了。这就是明末困局产生的根本原因。当然,明朝国家财产的败光,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国家财产败光之后,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被美国洗过脑的经济学家们,整天说要藏富于民。但是,大家不妨想一想,当外敌入侵的时候,民间能组织起,强大的抵抗力量吗?国家没有强大的财政力量,那有能力对抗侵略,维持治安,教育下一代,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经济呢?中国如果不是有强大的国防,没有‘两弹一星’,今天就与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没有任何区别,都只能任人宰割呀!”

    “今天中国人是非常幸运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前辈们,用他们艰辛的努力,为我们留下了强大的国有经济,让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从国防到治安,从教育到医疗,从基础设施到基础科研,都有强大的财政作支撑,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主流经济学家宣扬的有限小政府理论,那真的是祸国泱民呀!明末就是进行一场,小政府大市场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的了。从一六四四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华民族就因为这场实验,被耽误了三百多年呀!”

    政委说完之后,大家都点头赞成。

    军长戚冠宇最后说道:“一六四四年的形势,非常像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的时候。当年李自成在夺取西安之后,如果有足够的智慧,联合崇祯皇帝这个正统,共同抗击最大的外患满清,那么不管最终是李自成夺得江山,还是明朝江山得以维持,对中华民族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但内部自相残杀,让外敌有渔翁得利的机会,这是民族的罪人呀!所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并导致停止内战,一致向外。这充分反应出,我们前辈们的高度智慧和广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