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字体: 16 + -

32.浑水摸鱼

    sat sep 17 08:26:22 cst 2016

    宏安121年,大禹这个经历了百年的大国正式终于走到了一个战乱年代。为了击退燕国的入侵七月初保禹将军韩辅仁领兵十万驻守泗水,已与大燕军对峙三月有余,九月中旬宰辅魏斯鹜悄无声息发动朝变正式称帝。或许这本身已经是对裕晟帝当政时期政治制度不够成熟的最好总结了,但是事实并未如此。到十月初的时候又有两件大事震惊了这片土地。第一件是西南方寒亭/凤山/帖都/燕山四座城池在卢梭的领导下宣布独立,定国号隆国,不再接受大禹国的统治。如果说卢家在隆地已经经营百年,再者说隆地本是卢家所有的土地,这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话,那卢梭在隆地独立后只用一阵就杀退了意欲侵犯大禹的晋国军队这个消息的分量就绝对会让任何人都感觉吃惊的。一个没有任何官职的人在十天内完成了叛乱,并且以完好的军事体系和国家正规军打了一仗,并且打败了正规军。这是何等的恐怖,已经不是言语能够描叙的了。第二件事是在魏斯鹜在河洛发生政变后阁舟宁王越公殷/天霁秦王越公仁/长歌仲王越公政/骊上辅政王越良/怡峰一品将军祝炳/五峰镇南将军黄玉/虚剀镇西将军周景永/阴山镇东将军诸葛听义等八部人马迅速结城了平叛联盟。共起大军四十万朝着河洛而来。

    这些人马显然不是京都魏斯鹜的十万人马所能抗衡的。

    表面上都打着平叛的旗号,但明眼人谁看不出来他们的动向。这让越公河这个站在后边的人吃惊不已。不止越公河,就是叶经纶的所有计划在这一刻也全部被打乱了。尤其是卢梭的举兵自立,更是自己想都未曾想到过的。

    不过卢梭的自立却完全揭开了铁岳之死的谜底。

    不过此刻已经山穷水尽的越公河和叶经纶二人表面上来看他们似乎并不是如想象的那样,此刻如坐针毡。因为此刻的他们两人正在专心致志的下围棋。

    “哎,没子了。”

    越公河把自己手里的最后一颗子填下去后拍了拍手说道。

    “但你并没有输。”

    叶经纶仔细看着棋盘说道。

    “只剩最后一口气,八面埋伏,要是棋盘再大一点肯定输。”

    越公河也看着棋盘感叹道。

    “不,你看我为了围你用了太多的子在这边,你只需要这儿再放一子我这边的这些子都没了。”叶经纶认真的指着棋盘的另一边对越公河说道。

    “情况怎么样了?”越公河看完后呵呵笑着站了起来问道。

    不一会儿,一个女人跑进来鞠躬打了个礼后一字一顿地说:“据暗线来报,八部人马已经在河洛城外十里亭集合了。”

    叶经纶听后合上刚刚拿起来的折扇,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哈哈大笑着说道:“看来魏斯鹜此刻比我们还难过啊,我们还有一口气,魏斯鹜被卢梭断了退路,看起来恐怕连这口气都没了。”

    “领军十万只为坐一个月的皇帝,这买卖也只有魏斯鹜这个自命不凡的朝廷宰辅做了。”越公河也哈哈大笑着符合道。

    “我们现在也要行动了。”

    笑完后叶经纶又打开手中的扇子似是思索的说道。

    “不知你觉得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做才好?”越公河听后焦急的问道。

    “不知陛下对眼下的形式有何见解?”叶经纶没有直接回答而反问越公河。

    “我虽然初登皇位,但是做太子之时对朝廷情况还是略有了解的。单论这场战争表面上的牌

    怡峰一品将军祝炳/五峰镇南将军黄玉/虚剀镇西将军周景永/阴山镇东将军诸葛亭义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再加上阁舟宁王越公殷/天霁秦王越公仁/长歌仲王越公政/骊上辅政王越良四人都是朝廷亲王,所辖地区均是大禹最为国富民强的地方,实力当然也不容小觑,相比之下魏斯鹜本为文官,底下最能征善战者也就属魏韵了,魏韵虽然武官出身,军事才能也不弱,但是和以上几人相比却始终不是一个档次。不管兵力上,军事才能上亦或是军事体制上魏斯鹜都占不到优势。所以以我看这一次魏斯鹜是在劫难逃了。”越公河很是认真的给叶经纶分析。

    “是的,明面上的牌是这样,但是不排除这其中还会出现其他变故。”叶经纶听后很严肃的对越公河说。

    “其他变故?”

    “是的,明面上的牌看起来是如你所说,但还有底牌。”

    “底牌,还有底牌?那底牌又是什么,还望不吝赐教。”

    “是的,还有底牌。八路联军虽然表面上看发兵四十万,并且每一路人马都兵强马壮,每个将领都熟读兵法,但他们的底牌大多并不是来此讨伐魏斯鹜,而是奔着朝堂之上那王位而来;所以这样的强兵组合在一起又如何,谁愿意先牺牲自己的人马?反观魏斯鹜,虽然牌面上处于弱势,但是这些将士都是从隆地而来,而眼下卢梭已经占据了隆地四城,现在这十万人不死战已经没有了退路,现在的他们等于是背水一战,所以真正打起来的话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当叶经纶这些话说完后越公河突然醒悟。后背也是出了一身冷汗。不过此时的他对叶经纶却是真正开始佩服了。

    “那依先生所见,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越公河听完后已经明白自己原来想的完全配不上用场了,索性直接请教叶经纶的意见。

    “我在此有上中下三条计策。此刻魏斯鹜士兵初到,军队制度不完善,再加上魏斯鹜忧心城外集结的四十万大军定是如坐针毡,这种情况下魏斯鹜肯定重兵防守外城,而内城铁定防守极为松懈,所以此时混进内城刺杀魏斯鹜这个文官易如反掌。等刺杀完毕再等大位以内城现有十万大军为基本。估计八路联军失去了进军明目也会退去,但不能排除掉混淆视听杀进城里的风险,所以此为下策。退而求其次的话我们先不要动,我们继续隐在暗处,此计从目前局势来说,显然对我们相当有利,敌明我暗显然我们是安全的,但是要是我们拖时间太长的的话我们就会处于很被动的位置,所以此为中策。”

    “那上策是什么?”越公河听完两策后急不可耐的问道。

    “既然局势超出了我们前边所预测的,这潭水深到了如此地步,那我们索性继续把这摊水搅搅,让他变的更浑?。”叶经纶说着嘴角居然露出了一丝狡诈的笑容。

    “具体该如何搅这潭水?”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下大禹国内境况。我们大禹每个城都有地方守军,弗洛和越仑除外主城还有十九,隆地四城被卢梭所控制还有十五城,东南扶谷/华容/泗水三城的兵力全部在泗水和燕国对峙还有四城。河洛正处在战争风暴中心。所以还有三城是兵力全部未动的,我们再来看看其余三城的地理位置。直峰处在大禹的最西边,要达京都河洛抄近道天眼而来也要多半个月,更重要的是天眼这个军事关卡太为险恶,我想这也是这次为什么直峰镇直将军为什么没参与到此次平叛联盟里来的原因,他怕别人断了他的退路。所以这个棋子对我们来说目前也不好用。剩下渭地和河道两城。河道成王越公明历来野心较小,但是据我所知军事素养却并不差。渭地武进王霍启光此人是这些将军和亲王里边除了保禹将军韩辅仁军事素养最好的一人,历来对朝廷也算的上忠心耿耿。但是不排除此人有野心,给我更真实的感觉是此人没有参加此次平叛的主要原因是此人军事素养过高,只是在隔岸观火,等待渔翁得利的机会。”

    叶经纶说道这里转身看了眼越公河,只见此刻的越公河听的很是认真。

    “你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了?”

    越公河还是听的云里雾里的。

    “首先,我们可以以陛下你的名义给这八方联军的将领写封退军信。信上只以皇帝的命令命他们退军,别的一概不谈。”

    越公河放下扇子笑着对越公河说。

    “这怎么可能,他们领兵到此为了平叛而来,叛军未平,定不会乖乖退军,再者说了我们现在是站在弱者的位置上。”

    越公河听后显得很是不可思议的说。

    “是的,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叫他们真的退兵,我们要见到的效果是平乱后他们会做出什么打算。”

    叶经纶似乎胸有成竹的说。

    “那接下来了?”

    “如果他们乖乖退军一切都好说,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太小了,这些人中不确定是不是有真正为平叛而来的,但大部分都是为了利益而来。所以在我们把这封信发出以后要迅速的离开河洛。然后叫人写信给武进王霍启光,约他一起行事,长歌/阴山/天霁我就不信这三路人马里边怀着司马昭之心前去的连一队都没有。”

    “妙妙妙,真是妙计。”当叶经纶说完后越公河此刻已经完全被他给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