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英雄传
字体: 16 + -

第一章: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第一章: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还是你冰雪聪明,这次就是去找这个什么国,这俩字真他娘的拗口,找的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在自己的国土上有一个国中国的存在,我国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这个国家不是一个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正常国家,而是一个由大量未知生命体组成,危险系数非常高的未知文明。”组长说道。

    “原来如此,那这个国家的所在地现在确定了吗?”战士问道。

    “已经基本确定了,刘启明在地下行宫的浮雕石刻中提到了一个地名叫‘听风洞’,经过前期周密的侦查摸排,逐步缩小搜索范围后,最终确定了这个‘听风洞’应该就是位于罗布泊的‘大耳朵’,从学术上讲,这个‘耳朵’应该是由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高度的干涸湖泊层层叠压而成的,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有知名地质学家提出过‘大耳朵’的下面极有可能是空的,而且面积极大,这就意味着下面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但是限于当年在技术、资金等条件都相对有限的可观形势下,对‘大耳朵’的很多想法均只能停留在纸面甚至是口头的讨论上,这一点与之前伪装成‘龙楼岭’的‘往生塔’的性质非常相似。不过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这一区域的科研投入,获得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成果,经过高分系列探地卫星的反复扫描成像,初步可以认定,在‘大耳朵’的下面,至少有一个面积达到10万平方公里的空间,而且平均高度也在3000米以上,这个面积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相当于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或者说相当于一个浙江省的面积,而这个巨大空间的天然入口,应该就在‘大耳朵’的中心位置,在罗布泊的敏感区域内划立军事军区之后,地面力量的介入让研究更加细致化,的确发现了其内部有大量群居生物的活动痕迹,但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发现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经过这次打击刘启明的任务,发现大量证明‘魍魉国’存在的证据,再加上对它的叙述是‘听风洞’,而且在西部腹地,首先方向上一致,其次,‘听风洞’中的“听”字,暗示了它与听觉器官至少在外观上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大耳朵’的外形正好符合,而且,‘大耳朵’方向风力甚大,到了风季甚至有长时间持续的13级超级横风,远超过周边的任何其它地域。

    ‘大耳朵’本身是个大洞,上面再有大风,然后用耳朵去听,就成了‘听风洞’,把这些元素与信息拼凑在一起,完全解释的通,而且基本也给我们指明了行动方向,所以说,同志们,这一次,我们要面对的对手,极有可能是一个未知的地下文明。”组长长篇大论的向众人解释着目前的情况。

    “只是去找这个国家?那有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首领在一旁抱着膀子问道。

    “这个现在来说给我们的任务仅仅是找到并进入这个地下王国,然后把情况粗略的摸一下,将第一手资料反馈回来由专家组进行分析,上层会以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再做下一步的计划决定。”组长说道。

    “那就是让我们当侦察兵呗?”战士说道。

    “是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不过,还有一个事情必须给你们说一下,这是一段我刚刚接到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比较有颠覆性,现在属于绝密,估计起码在往后的半个世纪之内也会是,如果仅仅是高分卫星的探测结果以及刘启明在石刻中所说的话,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还是不足以让上层下这么大的决心把这事搞清楚的,这段视频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别的不多说了,你们自己看吧。”说着,组长把终端里的资料输入会议室中的人工智能控制台,一个高清屏幕从空中凌空投射出来,开始的画面是一片漆黑,只能通过音效听到背景有呼呼的大风声,还有一些车轮在粗糙地面上行驶的摩擦声,直到10多秒后,画面才正式出现。

    众人静静的看着,并在心里展开了各自的分析,首先画面里出现的是一个络腮胡子没有刮干净,一脸沧桑,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看穿着打扮,应该是一个户外探险爱好者,或者是资深驴友一类的人。镜头对准他自己,从角度来看应该是他自己的自拍自述,然后通过镜头除了能看到他的脸及小半截身体以外,还能看到身后坐了将近10个人,男男女女都有,穿着风格与其基本一致,从镜头偶尔发生的颠簸,旁边迅速闪过的景物来看,他应该是坐在汽车一类的交通工具上,而且四周应该是在类似戈壁沙漠的环境,再加上后面一帮人的分布与数量,这辆车起码是一辆经过改装,加装了侧窗与顶棚的卡车,不仅如此,这车的内部空间相当大,还有上下铺的布置,看得出这伙驴友应该是开着这辆车进行长途跋涉,吃住都在车上。众人看了大概半分钟,画面中的男人表情踌躇,没有说话,但已经通过旁边以及身后的景物就把他们的身份与交通工具判断了个七七八八。

    这个男人表情矛盾的在镜头前僵持了一会,终于开口说话了:

    “今天是进入罗布泊的第十三天,一路上很顺利,除了一些规模不大的沙尘暴以及陷车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油水食物药品要都十分充足,但是就在今天上午,有了一个奇怪的发现,在车子行进到这一片沙漠的尽头,与前方戈壁滩接壤的位置,我们在一朵沙丘的旁边发现了一个中年男子,被着大型的背囊,包的外面挂了很多的工具,手里拎着一个有些破旧的军用水壶,正在漫无目的的来回踱步,根据常识判断,我们认为这个人很有可能是独自旅行但迷失方向的背包客,从他手里的水壶随风摆动的巨大幅度来看,肯定是一只空壶,再加上他的嘴唇也已经干裂的比较严重,所以估计他应该已经很长时间没补充过水分了,脸上也尽是疲惫,如果车子不管不顾把他扔下,那他就有极大的生命危险,处于驴友之间互帮互助的起码道德,自然要停车询问,帮他一把。

    不过,如果他真的是迷失了方向又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各方面补给的话,那看到有车子经过应该是极为兴奋的才对,可是这个人看到我们后基本没有反应,显得非常漠然。与他经过了一番简单的对话,他自称是组队进入沙漠搞科研的工作人员,但前几天与队友走散了。

    从外表判断他应该很渴才对,可当我们队里的大李子递给他一瓶水,他接过之后只是象征性的抿了几小口,并没有狼吞虎咽的样子,这一下我们就更奇怪了,尤其是看到他的装束时,心里都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异感,刚才在车上距离较远,车玻璃上又附着了一层细细的沙粉,所以看得不太清楚,等把他让上车,仔细打量了一下才发现了些许端倪,他外面穿的是一身长款防风大衣,大翻领双排扣的设计,风衣上没有任何标志,从样式上来看,是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产品,而且最奇怪的是这套风衣上的扣子,竟然用的是铜制纽扣而不是那个年代常见的塑料制品,我们都感觉这衣服有些奇怪,但又谁都说不上来它的来历,到底怪在哪儿。还好我们队里的小张,小张的全名叫张小文,他是一名资深军品爱好者,对国内外军装的变迁格外在行,在他看来,这套风衣非常有来头,据他所说,这套风衣应该是30-35年前生产的一款半军用型号,产量极为稀少,放在现在来说,就是‘限量版’,之所以说是半军用型号,是因为当时它主要是作为80年代的新一代制式军用防风大衣来设计的,不过即使是这种小项目,也是有竞标的,这套方案虽然性能优良,耐寒扛风还十分轻便,用料更是考究,不过随之带来的就是单价非常不菲,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武装力量,如果要全军配发自然所需的总数量就十分巨大,需要数以百万计,不菲的单价与超大的需求量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总价,这在当时军费相对紧张的我军来说,是不愿意也没有必要承受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另一种性能稍差,但单价仅有这种型号风衣五分之一的竞标产品凭借着更适合大批量生产配发的性价比,脱颖而出,打败了眼前这种方案。

    不过在竞标过程中毕竟要先小批量生产一批发放到部队进行试装,用来收集试装部队的意见在进行改进,所以即便是被淘汰了,但仍然在试装期间生产了近千件,除了大部分穿过之后回收了以外,还有一百多件全新的没有发放,这一百多件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就显得十分有收藏价值,即便在当年刚刚生产出来的时候。这些没有配发到部队的风衣因为使用的是军标设计,所以朴实耐用,性能优良,如果就此存放起来也是一种浪费,经过考虑,相关单位最终决定就通过其他渠道,将这一批风衣转交到了当时各地科学院的手里,特别是新疆科学院这种需要常年在大风地区作业的单位,一百多件分发下去即便只发到一家科学院也不够分,更何况是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科学院,所以其稀有程度可想而知,在科学院里能拿到一件这种风衣的,一般不是顶尖的业务骨干,就是单位的一二号领导。正是有了刚才所说的这些事情,这套风衣才有了“半军用”的定位,为军用而生,却不在军队效力。

    而眼前这人穿的正是这种极为稀有的风衣,在军装收藏市场上,有上这样一套绝对可以卖个好价钱。我当时还问张小文,这衣服有没有可能是市面上仿制的,哪有这么巧,他能穿上一件,小张则说不太可能是仿制的,因为从衣领以及袖口这些经常与皮肤接触的位置的磨损情况来看,其年头与它所处的年代基本相符,要想练出能判断这些细节的眼力,就像古玩界的鉴宝一样,需要经过大量真假实物的过手,积攒博览群物的经验才能做到,小张还说不敢说自己的眼力能百发百中,但八九不离十还是没问题的。

    除了大衣以外,还有诸如那只空水壶,工兵铲等细节也有很多疑点,这些物件全部都是与大衣一个年代的产品,都有少说几十年往上的历史,他穿的一双棕褐色高筒马靴,以及脸上带的金丝框眼镜也同样如此,而且发型虽然被大风吹乱,但从发髻来判断,应该也是那个年代的常见发型,总之,这人浑身上下除了年龄以外,活脱一个80年代初期穿越过来的人。

    不过,毕竟这些细节只是一些存在疑点的奇怪现象,并没有什么直接说明问题的内容,而下面我们队里的大脸陈与他的一段对话,才真让我们目瞪口呆。大脸陈的全名叫陈晶亮,因为脸大所以被我们戏称为大脸陈,大脸陈平时喜欢看一些神秘事件,特别是搜集一些志怪传说,也正是因为这个才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当中,主要是为了实地去跑跑像罗布泊这样人迹罕至的地域增长一下见识,在来罗布泊之前,他做了不少功课,上网搜资料也好,买书也罢,足足提前整理了一个多月,做成了一本资料集,还把电子版的收入到了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里,带上这些东西就跟着队伍出发了,一路上也多亏有他给我们解闷儿,讲了不少很悬的故事,在无聊的时候让大家打起精神,也正因为如此,他听了张小文与我的对话,就对眼前的这位中年人有了很大的兴趣,当然了,那些话我们都是背着他说的,被他听见了先不说有没有什么问题,首先这样评头论足别人就显得非常不礼貌。在风衣看出端倪之后,大脸陈就跟这个中年人聊天,说到他长的特别像曾经在进疆考察后于1980年6月17日失踪的彭加木,我们之前也看着他感觉特别眼熟,但不仔细想又想不起来是谁,经大脸陈一提醒,恍然大悟。

    大脸陈说完之后见那人没有反应,感觉有点尴尬,便又说不信你看,我还从网上下了一张彭加木的照片,都打印出来了,跟你比一比你就知道了。随后就拿出一张彭加木年轻时期的标准黑白照放到中年男人的脸旁边进行对比,这一比真是吓了一大跳,照片中的彭加木与眼前这个中南男人别无二致,从相貌上来说完全就是一个人,除了这人被风吹乱了头发,脸有点脏,年龄上稍微有一点大以外。

    那人上车之后除了在接大李子递过来的水时说了一声‘谢谢’外,就一直没说话,但大脸陈用彭加木的照片与他做对比,显出惊讶之情后,他竟然开口说道:‘小伙子你不用比了,照片上的那人就是我,那是几十年前在广东工作时照的了。’此言一出,把我们全车的人全都惊得一哆嗦,大脸陈就说‘叔您别开玩笑了,彭加木都失踪35年多了,应该早就埋在这万里黄沙中了,即便没死现在少说也得有90岁了,您这样子顶多不到40岁,上哪儿能是彭加木啊,就是他儿子也不止这个岁数了吧’。那人听罢只是笑笑,说了句‘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之后就又不说话了。再后来我们的车子又向罗布泊腹地行驶了大约1个小时左右,到了中午的饭点,全体成员下车宿营准备开火做饭,正把锅碗瓢盆的陆续拿出来这会,我就去问那中年人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吃,他还不说话,只是点点头,我心说这人看着也是个有些见地的人,怎么连声谢谢都不会说,不过嘴上自然是没有挑明。

    等饭做好了大家赶紧趁着现在没风,不会吃一嘴沙子这会,就或坐,或蹲的在一个沙丘后面围成一圈开吃,大约吃了半个来小时吧,所有人都吃的差不多了就把餐具清洗收好,当是那中年人走到我跟前说‘怎么好意思白吃你们一顿饭。’说着就从风衣兜里掏出一张玫红色的纸塞到了我手里,我低头一看,居然是一张80年代初期的饭票,上面还用繁体字写着‘叁两’两个字,我一看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有心说这玩意早不用了,但看他一脸的认真,加上一顿饭又不算什么,就把话咽了回去,又一想,这如果真是80年代的饭票的话,那拿到旧货市场上绝对有人出高价收。也正在我揣好了饭票跟其他人把所有东西收拾完了准备再招呼他一起上路的时候,就发现他不见了,由于害怕他走失了有危险,或者是漏到什么流沙坑之类的地方,所以我们就分头在附近又找了得将近一个小时,最远找出去500多米,因为沙漠中地形地势基本一样,没有参照物极易迷路,所以也不敢走太远,实在没找到回到车子处碰头一商量就说看他的样子,应该也是个有丰富野外生存经验的背包客,走了就走了吧,说不定有什么要紧的事,但不打招呼就这么不辞而别了,毕竟让人心里不悦。

    等回到车上,我们就开始讨论刚才那人的身世,又说了些关于风衣,水壶之类的话后,我把那张被我捏的有点发软的梅红色饭票拿了出来,并给大家说了这东西是那人怎么给我的,众人闻言又是一阵七嘴八舌的讨论,说这人的来历绝对不简单,这么悬疑的剧情绝对写一半畅销小说都行了,不过纵然他身上的疑点再多,他说自己是彭加木的事情也太不可思议了,但凡思维比较正常的人都不太敢相信。

    彭加木的失踪可以说是我国科考界的一大悬案,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在驴友,特别是喜欢深入罗布泊的驴友中更是非常著名,基本就是没有系统了解过的至少也有所耳闻,假设他说的是真的,他要真的是当年在罗布泊中失踪的彭加木,那么这35年的时间里他都在干什么?吃什么?喝什么?靠什么生存下来的?又有什么目的?最关键的是,结合当是他失踪时的年龄,这35年的光景为什么不仅没有让他的脸产生衰老?并且反而看着比失踪的时候更年轻了?这诸多疑问不是我们可以解释的,也更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搞清楚的,最后队里的队医花大姐(花大姐全名叫花靓,因为是女的,年龄又在队里是最大的,所以我们都叫她花大姐)说‘可能这人就是在沙漠里工作的太久了,有点职业妄想症,以前自己学心理学的时候,跟着导师见过不少这种人,他们通过自我暗示,最后就把自己想成了某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谁说都没用,这是一种自我麻痹式的心理暗示’。但我们又说‘他再怎么心理暗示不能长得也跟彭加木一样啊’,这样一说,花大姐也没词儿了,不过人都走了,这个问题再讨论下去也顶多是个打发时间的谈资,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又聊了半晌也就就此作罢,我个人是感觉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或者是有意义,所以就录下来,等以后再看的时候,说不定能有什么新发现。”

    “啪”的一声,屏幕一黑,视频到此结束,那个中年驴友手持dv机的自拍自述全部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