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台
字体: 16 + -

第七十一章 海上来的鞑子

第七十一章 海上来的鞑子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寒气袭人。葛明鉴、戚玉莹沿着南海边东行,路途甚是顺利,没有遇到清军,亦没有碰到土匪贼寇。

    尽管万物萧条,满目荒凉,可有戚玉莹陪伴,葛明鉴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路程也似乎变短了,连那路过的光秃秃山丘,也看着美丽可爱。

    途经文登县城时,见街上商贩摆摊叫卖汤圆,想起次日是元宵节,便买了两大包汤圆。

    二人未再停留,快马加鞭,半个多时辰后,来到圣水观。走进太清宫,但见云霞散人正在闭目打坐。

    戚玉莹眼圈发红,叫声:“师父!”扑到云霞散人怀里。

    云霞散人睁开眼睛,脸上显现惊喜之色,用手理了理戚玉莹的头发,听她叽叽喳喳地说话。

    葛明鉴见一个道姑端来茶水,急忙从包袱里取出一包汤圆交给她,然后侍立旁边,静静地听二人叙话。

    “玉儿,你爹爹安排你回来,其实是为了让你避开战火。” 待戚玉莹说罢,云霞散人说道。

    “我知道爹爹的用意。”戚玉莹点头道,随即面露忧色,担心道:“若是鞑子再去攻打莱阳城,不知能不能守住?爹爹留在城里很是危险。”

    “鞑子第六次入塞,竟能深入到胶东,且久无离开之意,不但莱阳城朝不保夕,大明朝廷亦是危矣!”云霞散人严肃地说道。

    “若是各地军民奋起抵抗,鞑子断然不敢如此猖狂,根本就到不了胶东,说不上早就退回关外了。”戚玉莹皱眉道。

    “鞑子也没有甚么可怕,在高密、胶州和即墨皆碰得头破血流。其实,只要各地军民齐心合力,定然能将鞑子赶走。”葛明鉴坚定地说道。

    “东虏鞑子乃荒蛮小族,残暴凶虐成性。其之所以渐成气候,皆是汉奸层出不穷,卖国求荣所致。就说大汉奸,远有李永芳、宁完我、范文程,后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近有洪承畴,甘当鞑子奴才,意图灭我大明。”云霞散人叹息道。

    “这些汉奸极尽犬马之劳,是勾引鞑子入塞的罪魁祸首!”葛明鉴气愤地说道。

    “汉奸孔有德罪大恶极,人人得而诛之。咱们要设法除掉他,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戚玉莹恨恨地说道。

    “还要夺下师父造的绿绮台。”葛明鉴道。

    云霞散人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说道:“你们经此历练,大有长进!要记住,赶走鞑子不能只靠个人勇武,更要靠军队的整体战斗力。特别是明儿,要多看看《兵书捷要》,学会领兵打仗的本领,不但能保国安民,还能有个好前程。”

    三人谈得甚是投机,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时辰,葛明鉴方才告辞离开。至葛家村时,天色已黑。

    到了家门口,只见门楼下挂了两个红灯笼,黑漆门上贴着春联。葛明鉴顿感温馨,快步上前敲了敲门。

    “明哥,爹爹刚才还在念叨你,快到屋里来!” 葛锦开门走了出来,惊喜地说道,接过马的缰绳,把马拴到院内大树上,大声呼喊道:“明哥回来了!”

    葛昭杰急急从屋里走出来,按住葛明鉴的双肩,喜道:“明儿,你可回来了,为何出去这么长时间?”

    葛明鉴正要回答,只见婶婶从厨房里出来,接过葛明鉴递来的汤圆,笑眯眯地问道:“玉儿到哪里去了呢?”

    “到圣水观去看师父了。”葛明鉴脸色顿时变红,嗫嚅道。

    “过几日,你把玉儿接过来吃顿饭,我还真喜欢这个小姑娘。饭菜已做好了,我再温壶酒。”婶婶道。

    走进屋里,只见桌上摆着六盘菜,热气升腾,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葛昭杰拉着葛明鉴坐在桌前,葛锦给马喂上草料,进屋坐在葛明鉴旁边。婶婶提着一壶用姜片、红糖煮的老酒,给每人倒上一杯。

    葛明鉴喝了杯老酒,登时通体舒坦,脸上有了细汗。拿起筷子,边吃饭菜,边讲了两个多月以来的经历。

    次日,葛明鉴骑马来到王家山村。到了董庵,只见屋前用树枝编成了篱笆墙。他把马拴在一棵大树上,推开柴门,走进院内。

    院内梅花争相绽放,白的似瑞雪,红的如朝霞,微风吹过,缕缕清香飘散在空中,令人心旷神怡。屋内有琴歌之声传出,抑扬顿挫,曲意深长,神情洒脱。

    “莱阳战火如荼,人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可董樵先生躲在这世外桃源之处,养花种草,抚琴放歌,好自在啊!”葛明鉴思道。

    “葛明鉴哥哥来了,先生正在屋里抚琴。”一个书童推门走了出来,惊喜地说道。

    “明儿,你可回来了!听说莱阳城军民打败鞑子,快说给我听听!”话音未落,董樵已迎了出来,急切地说道,连拉带拽,把葛明鉴请进屋里,围着火炉坐下。

    童子从火炉上拿起铁壶,泡了壶茶。葛明鉴从莱阳城外遇到姜楷讲起,直讲到随于七上崂山华严庵。

    “痛快! 奈何身不在莱阳,不能手提三尺之剑,杀尽鞑虏!”董樵听得热血沸腾,喝了口茶水,大声说道。

    “先生,打败鞑子不能靠匹夫之勇,要有善战的军队。”葛明鉴微笑道。

    “确实如你所言,就说于七罢,他虽有万夫不挡之勇,可让他独自杀入千军万马中,众人吐口唾沫也能把他淹死。别看我大姐夫姜楷嘻嘻哈哈,却极有谋略,他竟能帮助杨威训练一支劲旅。听说他们多次打败鞑子,拯救了多处城镇,成为胶东抗击清虏的一支劲旅。” 董樵点头道。

    “于七对杨威的队伍很是赞赏,我看他回栖霞后,定然能拉起抗清队伍。”葛明鉴道。

    “我离开莱阳之时,和于七见过一面,共商抗清大计。他在栖霞锯齿山有股三百多人的武装人马,我在伟德山遥相呼应,掌握一支二百多人的义勇,只是武器和马匹太少。”董樵道。

    “先生,我们可以通过打鞑子来壮大力量。”葛明鉴道。

    “我正要如此解决。”董樵拍案说道。

    “先生要带人到何处去打鞑子?”葛明鉴问道。

    “距此地正北三十多里处有一海岛,北乡人称其为鸡鸣岛。听说岛上最近来了些鞑子,时常到陆地祸害百姓,咱们这就去消灭这些畜牲。”董樵道。

    “鸡鸣岛东有成山卫,西有威海卫,南有文登营,鞑子怎么能过来?”葛明鉴急忙问道。

    “各地官军自保尚且不足,没有人敢主动出击,更何况这股鞑子是从辽东渡海而来。”董樵叹气道。

    “鞑子有多少人马?”葛明鉴惊道。

    “我已派人出去打探,尚未得到消息?”董樵道。

    “先生在家吗?”屋外传来喊叫声。

    董樵、葛明鉴急忙走到屋外,只见王绪五大步走来,阎禄超跟在身后。

    “拜见二位头领!”葛明鉴连忙施礼道。

    “葛明鉴小兄弟回来甚好,上次打倭岛可出了大力。”王绪五喜道。

    “此次打鸡鸣岛,还要葛明鉴小兄弟相助。”阎禄超笑眯眯地说道。

    “打探清楚了吗?”董樵请二人到屋里坐下,急切地问道。

    “清虏有近百人马,大部分是真鞑子。”王绪五道。

    “我们的人数是鞑子的双倍,和上次打倭寇差不多,胜算甚大。” 阎禄超充满自信地说道。

    “鞑子骁勇善战,骑射超群,能以一抵十,我们切不可轻视。” 董樵提醒道。

    “鞑子虽是凶悍能战,但不熟悉本地情况,我们扬长避短,直接将他们消灭在海岛上。”葛明鉴道。

    “确实不能让鞑子到陆地上来,我们野战不是其对手。”阎禄超点头道。

    “明日,我们再去探查鸡鸣岛。”董樵沉吟片刻,肯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