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神州
字体: 16 + -

第五章 歧路逢凶

    sat sep 03 14:51:17 cst 2016

    由于路途未带化妆工具,故不便恢复“老叟”模样,只是将头上斗笠拉得更低。

    他突然想起师父的信件,折腾整晚是否丢失或损坏?忙停下脚步查找内衣口袋,还好,师父信函完好无损。

    且说这师父顾仙君的祖师,也即鸿门神州会的始祖顾炎武,他是何许人士?他乃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和史学家,也称为清朝的“开国儒师。”也是清朝以来国学的开山鼻祖。

    顾炎武提倡治学要“经世致用。”强调国策应“利民富民。”“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具有启蒙意义的“民治”主张。这应是中国近代民主制度的刍形,他对宋明理学的缪误有深入而清醒的认识和批判,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精义。还强调做学问必先做人。人格、品行最为重要,提出“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并破天荒地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

    他以明辨古今,洞察今夕之睿智,指出历代政体沿袭“秦制”之祸害。指出:“郡县之弊已极,症结在于其专在上。”这已触及到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问题。这是我中华二千多年来所有弊端之根源,也是我华夏族人千百年来久而未决之大是大非问题。他这些思想赋予时代的进步意义是非同凡响的!

    到了顾仙君这一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面对西方列强的崛起,清朝国事的日渐衰败,东西方制度优劣之分便明晰可辨了。于是仙君便逐步萌生了更加开放理性的思维方式。他以古为今用承前启后的担当,准备书写与时俱进之时代新篇章。

    由于顾仙君先生智慧过人且勤学善思,很快他就领悟和接受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更加先进合理的思想。立志继承先驱优良传统,以世外高人之居位行“明道救世”之宗义。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结合起来思考,以作为退隐鸿门人入世践行之内在动因。

    早在孩提时代,顾仙君就抱有长大要做一番光耀宗祖,恩泽后人的事业。并深知有思想有抱负还要有本事才能了其夙愿。于是不远千里来到四川峨眉山,拜“一代剑仙”周慕白为师。这周慕白何方神圣也?乃唐代大诗人李白剑法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都知道李白是伟大诗仙,他是以奇妙绝伦的诗歌而享誉古今的,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李白其实还是一位“剑仙”,他独创的“谪仙剑法”乃古今剑法之一绝。属于高深莫测的上乘剑术。与他相试的论剑者,无论是武林高手,或是江湖豪侠,也无论是神武骁将,或是得道武僧,在他面前都未曾取得胜数。这剑法来无踪去无影,只见气流。快如风急如雨,只闻声浪,真是仙人之仙剑也。

    顾仙君在峨眉山除了苦练武功外,还博览群书,什么《孙子兵法》、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皆一览无遗。以致逐渐成为武艺超群,学贯古今的天之骄子。后终成大器成为鸿门“神州会”掌门人。

    后来由于随着清王朝的皇权逐渐巩固,官吏的野蛮残暴,文人的归顺驯服,风气的逐日异化,便造成皇权淫威与民间正义成此消彼长之势。昔日“反清复明”的宏图大愿也就逐渐销声匿迹,为了保存实力,鸿门各派都暂时采取避让姿态,因此周慕白死后,顾仙君便主动隐退山林,过起“闲云野鹤”的自在生活。只是近些年来,眼看满清王朝越来越腐败,社会越来越萎靡,民众也越来越觉醒。加之列强频频入侵意欲瓜分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凸显,救亡图存的使命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该如何面对?顾仙君便毅然决定重新振作起来,投身到这浩浩荡荡的潮流之中。于是就有了此次派弟子游云天下山行走江湖之举。

    寒梅洞就在此去向北,川陕交界处靠北的汉中平原之天台山境内,离这里并不太远。

    游云天晓行夜宿,这日已来到陕南重镇汉中境内。

    这里道路宽敞,行人密集;水渠纵横,林木茂盛。

    大道旁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田地里麦苗吐青,菜花泛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原来这里与川北景象大不相同,看来没有遭到什么自然灾害,还算世态平安。

    只是不时有一些背包佬伞、拖儿带女的人流经过,想必这是从川内逃荒到此的难民,他们个个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也不时有过往客商,当地乡民向他们嘘寒问暖,施以援手。或给一些食品,或送一些衣物,或赠一些散碎银两等。

    此时,一个披头散发、满面污垢的男人正双膝跪地伸出一双黑乎乎的脏手向行人哀求施舍,身旁站立一位同样邋遢的妇人,牵着一个弓腰驼背、满头白发的老妪,像是一家三口的模样,全都周身瑟瑟发抖,口中发出沙哑低微的乞讨声。

    游天云看过忙从衣袋里掏出一串铜钱递到那男人手中。

    可是就在递钱过去的一刹那间,他的手便被钳住了,他忙缩回手来,但钳得太紧拉不动,似觉手掌被钢刺钉进骨肉一般,既拉不动又剧烈疼痛,他一看正是那男人的双手在握住他,他已知上当,忙用左手向男人双臂穴位点去,可说时迟 、那时快,他刚一出手,就遇邋遢妇人将手中瓦罐向他左手手腕砸来,左手一阵剧痛麻木,此时他双手被困,情势危急,又见老妪豁得直起腰身拔出匕首,直向他胸膛刺来,在这情急万分之下,游天云大吼一声,口中喷出一股白雾,对着三人一扫,这雾像是有雷霆万钧之力,三人一齐抽搐着翻仰倒地,接着游天云本想用掌力劈毙三人,但因右掌流血受伤,左腕又疼痛麻木,不宜运用绝技以再牵经动骨,于是改用双脚进攻,左脚踏上那男人胸部,用“千金坠捶”之式一压,顿时那男人便口中冒出一股浓血,两眼一瞪便断了气。接着又用右腿一扫,以“风扫残叶”之势,便将妇人与老妪扫出二丈之外,他一个箭步上前就要结束二人性命,突然两侧一阵狂镖飞来,他忙飞身闪过,一看两边各有七八人手执兵刃向他扑来。

    此时妇人与“老妪”也撕下伪装,露出原形,原来均是彪悍壮汉!

    游天云因已受伤不便恋战,便“呼啸”一声,一个“鹰击长空”之式飞身射出重围。

    谁知当他双脚落地尚未站稳,又有两个“难民”挥起倭刀向他劈头就砍,他只好借机一个“蜻蜓点水”又纵身飞起,并借势展开双腿来个左右开弓,同时踢中两人手腕,那两把倭刀便象长了翅膀,“呼啦啦”一声便一齐飞向空中。

    此时原先的众歹徒又重新包抄过来,游天云想脱身而不能,便只好横下心来准备应对。

    不想就在此时,从慌乱闪逃的人群中涌出四个黑衣蒙面人,他们均手执宝剑向围过来的众歹徒一阵狂挥劲舞。他们个个身如天鹰,敏捷矫健;柄柄剑若游龙,翻飞腾跃。一时寒光闪闪,削铁声声。一刻功夫就将众歹徒刺得七歪八倒,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再一会儿,众歹徒就横七竖八躺倒在一片血泊之中。余下的少量幸存者已不敢再战,纷纷抱头缩尾,狼狈逃窜了。

    蒙面人也不去追杀,却一齐转过身子,面向游天云道一声“走!”便簇拥着他快速离去。

    到达一处静僻之地,众人便停下脚步,扯下头巾和面具,现出“庐山真面目”,还原了自身的本来模样,游天云眼前一亮,原来这四个蒙面人竟是四个如花似玉的妙龄道姑。游天云不由惊诧地“呵”了一声,忙上前说道:“多谢众位仙姑解危,敝人在此有礼了!”边说边双手抱拳,一一向四位仙姑施礼。

    其中一位个子高高的道姑忙还礼道:“游大侠不必多礼,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边说边扯下一条衣裙布,为游天云扎了右手伤口。

    游天云稍有停顿又道:“冒昧敢问仙姑,您们从何处而来,在什么宝观修炼?”

    “我们是此处天台山寒梅洞道姑,是奉圣母寒梅洞主之命,前来迎接游大侠的。”

    寒梅洞门下道姑平日也常称师父为圣母。

    “圣母怎会知道敝下会来这里呢?”游天云欣喜地微笑道。

    “大侠不必多问,到了观上一切便知。”

    游天云一时无语,跟着众道姑一起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