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明天下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 顶棋峰顶师徒见 鼓山摩崖万丈情

    sun sep 25 10:23:33 cst 2016

    秋风起,斜晖落,平阔的田野鸟语花香,一骑一人疾跑奔驰,隐没在萧瑟的山林之中,此时已是秋暮夕月。

    顶旗峰脚,洛旗峰栓好马骑,沿着崎岖小路轻步踏行,到了中间的陡峭山坡,干脆脚踩青云,也是轻功了得,犹如猿猴攀援,在漆黑的山林峭崖灵活跳跃。

    随着山风渐凉,锋崖更峭,洛旗峰一个纵身飞起,稳稳落在山峰之顶。

    还是熟悉的木屋草堂,还是熟悉的青松绿杉,风花雪月,岁月无情,此时却是恍如昨日,依旧美丽。

    洛旗峰轻轻推开木门,只见师父静坐在木凳上,在松树木台上挥笔疾书,神采飞扬,一点都不像古稀之年。

    洛旗峰悄悄走到身旁,只是静静的看着,没有言语。

    “回来了?”还是师父先开的口,平声静气。

    “是啊。徒儿回来看看您老人家。”洛旗峰答道。

    “哈哈!一副糟老头子了,有什么好看的!”

    “哪里!师父还是那么健朗,徒儿都自愧不如!”

    “哪里学的鬼话!这么滑头!”

    “徒儿不敢!”

    “好了,好了。既然回来了,就住上几天,跟为师好好聊聊天吧。”

    “正有如此打算。”

    “……”

    两师徒自有一番新言旧语话东菊,如此夜,如此风,如此甚好。

    话说戚继光剿灭横屿岛倭寇数千的消息传遍福州府各级衙门和大街小巷。

    吴钟奇三场乡试皆已考完,走在街上,心里无比轻松,加上这驱除倭寇的佳报,健步如飞,赶往永福客栈找那若男妹子去咯。

    贡院内却是一片忙碌,考生们答完上交的试卷经弥封、誊录、对读后,形成朱卷。今日考官就要开始对朱卷进行评阅,根据朝廷给每个行省定的乡试举人录取名额进行录取,张榜告示,这可是乡试最重要的环节,半点不容马虎。

    这考官自然也是来头不小,才能担此重任,为朝廷选拔人才。主持乡试的考官分为主考官和同考官,可是受到朝廷很高的礼遇,文臣们皆以被聘为主考官为荣。

    当然这份差事也不是这么容易,凡被聘为主考官和同考官,各级官府先期分别赠送一定数量的“文币”作为聘礼,主考官、同考官收下聘礼后,要在考试前两天进入考场,准备出试题等有关事宜。主考官与同考官进入考场后,随即会将考场的大门锁上,并派专人把守,以防止走漏试题等舞弊行为。三场考试下来,他们要评阅的朱卷可是达到上千份,最后还要拟订录取人员名单,派人张榜告示,还要保证所选之人有真才实学,对皇上负责。

    树叶层层叠叠,秋风掠过,带起一阵翻滚涟漪,秋分已至,风清寒露秋期半。鼓山正是树树皆秋色,古径幽道迷人眼。

    鼓山为何称为鼓山?相传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

    王若男和吴钟奇两人刚到山脚的长亭古道便看见人来人往,有游客,也有小贩。

    台阶初上,便有从上面下来的人说说笑笑擦肩而过。他们轻松的神情好似悄悄地鼓励着下边的人:快点些走啊,无限风光在险峰。

    走不多远,便看见一股清泉从一处几人高的石堆上飞泻而下,磅礴的水气随阵阵清爽的山风激荡而来。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驾临,让人顿有意外的欣喜在怀之感。

    小贩的吆喝,行人的欢声笑语,青翠欲滴的竹林,高耸入云的银杉,大小不一的摩崖石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与美好。

    走了许久,脚累了,心疲了,可是仍不见山路尽头。虽然有些许寒意,两人额头却已经冒出滴滴晶莹的汗珠,王若男掏出自己的手帕为自己和吴钟奇擦去头上的汗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男女间怦然心动,也没有尴尬芥蒂。

    行人渐渐地稀少,有一丝惊恐袭来,两人甚至认为自己走错路了呢!偶尔见到一两个过路的游客,才使那不安的心灵安定下来。他们说好,今天誓要登上顶峰,俯视芸芸众生。

    蜿蜒的山路上,阳光散发着柔而温暖的光,穿过层层树叶的遮拦,在林间飞跃着、蹦跳着。它们有的在树梢上探头探脑,有的从鞋面轻轻地跃到的指尖,引着旅人攀向山顶。

    “啊……!我上来了!”王若男朝着天空朝着大海朝着山下还是朝着那天下,大吼一声,眼角却留下了泪痕,没有悲伤,是一种宣泄,更是一种告别。

    “钟奇,从今天起,我要告别过去,做个全新的自己,谢谢你陪我爬上这鼓山之巅!”王若男眼里多了几分坚定,又有几分柔情。

    看着眼前目光笃定的女子,吴钟奇有些诧异,都说姑娘柔性,这若男妹子眼中却满是气吞山河的势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果真是这样!!”吴钟奇由衷赞叹道。

    抬望眼,南望双江如带环绕,隔江诸山如象奔虎踞;西望郡城若图书远近,村落若聚米若布棋;北望万山争奇竟峭,若拥而立其后;东望大海一气茫然,螺髺数点隐见烟波中。

    在这鼓山绝峰顶俯瞰福州府城,方圆百里外的大江南北尽收眼底,难怪这文人雅客到了此处都要题上一道感慨豪情。

    想到这里,吴钟奇难免诗兴大发,也想做上一句敬仰先辈。

    “东望大海,五虎雄峙;南俯闽江,渔帆点点;西眺榕城,如绘似画;北看群山,翠峰如浮。”片刻时间,吴钟奇在众多先辈墨客的摩崖石刻下,用小石头题下了一句,也算对这福州城的留念吧。

    峰顶有座望州亭,专供游客观赏歇息,两人长亭靠柱而坐,却是累的有些瘫塌不起。

    “不行了,不行了。钟奇,看来今晚我们得在此过夜了。”王若男喘气接连挥手笑说道。

    “那可如何是好,这秋夜雨寒,峰顶更甚,我们身体可扛不住这般折腾。”吴钟奇表情似乎有些为难,连忙说道。

    “跟你开玩笑的,瞧你紧张的!”王若男笑道。

    “你。?”

    “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