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烟雨时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风云再起

“傻徒儿,你吃错药了?”

    处在惊喜中不能自拔的杜小川突然惊醒,眨巴了两下干涩的眼睛,这才看清前面这个花甲老者,正吹胡子瞪眼,眼神中延伸出来的是从未有过的关切,杜小川一愣,傻呵呵的问:

    “师傅?你咋了?谁又把你给惹了?”

    林道远心一松,还好还好,这傻徒儿傻人有傻福,终于从失心疯的边缘抢救了回来,自己还是有传人的。

    “臭小子,大早上的就这幅尊容,你是出去要丢为师的脸面么?昨晚上家里进贼了?”

    杜小川轻咦了一声,眼睛顺带着瞅向床边的镜子,只见镜子中的人比昨天打扫房间时更为狼狈,通红的双眼,疲劳的外观,虽没有尘土染身,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比的困乏,就仿佛瞬间老了一些岁月一般。

    杜小川连忙收起卷轴,撇开林老头,自个出去洗漱了一下,然后回来后,对着站在书架前的林道远问道:

    “不知师傅这么早找弟子有何事?”

    “徒儿,这些典籍你整理的很好,平日里无事亦可仔细阅读,定有收获,不过,今日你需要替为师去办一件事,咱们书院的新生大会过会开始,有为师的席位,你就去替为师坐坐吧!”

    果然,杜小川就知道这老头这么早来找自己肯定没有什么好事,想想就可怕,自己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下坐在高台上,跟一帮循规蹈矩的成年人坐在一起,那该有多么尴尬!

    “师傅,您还是把徒儿逐出师门吧!徒儿干不了这差事!”

    林道远眼睛一瞪,大手拍在杜小川的肩膀之上,慢吞吞的说道:“不去?呵呵,进了我林道远的门,就由不得你了!再说又不让你坐在我的位子上,你还不够资历,只是让你替我去给那帮人说一声就成。知道么?”

    杜小川这才放下心来,只要不让自己去做替身,怎么样都可以,毕竟自己也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

    三秦书院兰芝轩。

    熙熙攘攘的人群自清晨开始,就渐渐聚集在这座恢宏的大堂里,等待着入院以来第一次新生大会。

    巳时时分,随着一声悠远的钟声响起,兰芝轩已是座无虚席,高台上,近百位儒士依次而坐,下方整齐地排列着穿上三秦书院标志的院服的新生,他们眼神中充满着憧憬和激动,为自己一路过关斩将,经历无数惊险而坐到这所学府里而自豪,也注定他们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杜小川一路忧郁,穿着林道远临走前扔给他的一件院服,想着如何与同窗打招呼,毕竟自己算是半路出家,在他们眼中,已是得天独厚的一个代表了。

    好不容易,忐忑不安的杜小川终于熬到了兰芝轩,当他递上信函,交给台上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时,只看见老者苦笑一声,看来是早就熟悉那林道远的脾性,旋即叫过杜小川,和蔼的问道:

    “你就是林师的徒儿?这可真稀奇啊,老夫与他相知相交数十年,没想到以他的脾性,也开始收弟子了,难得,难得!”

    杜小川更为难堪,心中却是一紧,这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口气如此之大,难道是……当下躬身一礼,恭敬问道:

    “弟子正是林师徒儿杜小川,敢问老师是?”

    “老朽张尧,忝为本院院使一职,你可叫我师伯。”

    杜小川心中连道,难怪难怪,具有这般气质的果然是久居上位者,这个老者竟就是人称“秦汉先生”的张尧老先生,时人更是将其与张岱并称!

    杜小川更为谦恭,问道:

    “弟子见过师伯,敢问弟子此次大会坐于何处呢?”

    张尧微笑道:“你既是林师弟子,又今日代替你师前来,自然要与众不同,你且去与本院执事席上就坐吧!”

    杜小川一愣,转头看向处于书院高层与新生中间的执事席,那可是更为瞩目的一方啊!

    “师伯,这……”

    张尧仙风道骨,一派宗师气度,可此时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起来,他坚持让杜小川去就座,言语间,已是不可推卸的语气。

    杜小川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走向执事席,并看见了一个老熟人方子材,他心中稍安,连忙挤在方子材的身边,倒是成为最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新生们纷纷躁动起来,他们实在不能接受一个同龄的孩童,坐于比他们更高的位置,很快,这些有钱有势的孩童中就有代表出来。

    “敢问老师,我等同为同窗,子曰‘有教无类’,为何这位仁兄可以坐于执事席上,怕是逾越了规矩!”

    这是位唇红齿白,穿着一身紫色绸衫的少年,好像在杜小川的记忆中,这是那位在入院考试中拔得头筹的周俊,可算是这届的骄子,自然是心比天高,怎么会容忍一个同龄人坐在自己的头上。

    面对周俊的质问,老好人院使大人张尧立马出来打圆场,笑呵呵的说道:

    “这位想必就是陕西省粮道周大人的公子,果然是英雄年少,不过你这位同窗乃是林副院使的亲传弟子,今日代师出席,坐在那自然也无可厚非。我看,不如新生大会这就开始吧!”

    院使大人发话,坐在台下的周俊自当领情,小脸哀怨的坐在了座位上,也让其他少年纷纷安静了下来,静等大会的开始。

    方子材惊讶的看了下旁边,此刻正若无其事的杜小川,没想到当初一个土里土气的乡野少年,这才短短的两三天,便有了这么大的能量,实在是不可思议。

    方子材登上高台,大声宣布:

    “天道悠悠,乾坤朗朗,今日我三秦书院新生大会在此召开,愿诸君刻苦上进,努力读书,将来博取功名,报效朝廷!

    我三秦书院传承久远,选择我三秦书院,必是你们明智的选择,我相信,数年后,你们人人如龙,我相信,数十年后,你们当以三秦书院为荣,数辈以后,你们的后代也将加入三秦书院这个大家庭!”

    方子材的激情演讲,引起这帮少年的极大热情,在这一刻,他们对这三秦书院有了极大的认同感,让他们终于感到了,这儿,以后就是他们奋斗的场所。

    稍后,张尧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的宣传着三秦书院,介绍着高台之上的各位老师,总而言之,对于杜小川来说,这一切,都是如此的冗长而乏味。

    大会终于在一片掌声中结束,杜小川长长的伸了个懒腰,拜过张尧和各位老师后便匆匆离开了兰芝轩,殊不知,后面有两道阴冷的目光已紧紧盯住了他。

    周俊一脸冷漠,后面紧紧跟着的竟然是杜小川的同乡——张玉霖,只见张玉霖对着周俊点头哈腰,跟当初的阿仁一般,摆出一副奴才相,怂恿着他眼中的贵人周俊,去收拾杜小川这个眼中钉!

    听完张玉霖的絮叨,周俊盯着杜小川远去的方向,双眼中蓦地射出一丝寒光,冷冷笑了声:

    “哼,癞蛤蟆还想上天,去,给我查清这小子的底细,本公子要让他好看!”

    ……

    小木屋内,林道远一边品着手中的香茶,一边玩味的看着站在面前一脸不爽的徒儿,笑呵呵的问道:

    “怎么啦?乖徒儿,新生大会好玩吧!”

    也许只有在林道远这里,杜小川才不会感到任何的利益纠结,才会彻底的敞开心扉,好好的去调侃这位不走常规的小老头。

    林道远见杜小川不做声,又随手从桌子上抽出一本册子来,扔给杜小川,说道:

    “诺,这是为师给你整理的一个法宝,里面是你以后必读的经典,书你屋里都有,自己找去,还有,你的其他本领可不能荒废,这是你立身的根本!”

    杜小川心中莫名有一股感动,原来这个师傅还是顾着自己的,听他的语气,貌似也许查过自己的过往,知道一些秘密吧。

    “是,师傅!”

    杜小川回到屋内,翻开小册子,上面赫然是一部部儒家经典,从四书五经,楚辞离骚,到汉赋唐诗,再到宋词元曲,甚至具体到了名人批注录,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书籍名称,杜小川哀叹一声:

    “从今天开始,就跟苦日子在一起了!”

    从此以后,三秦书院悄然间少了一个林副院使的亲传弟子,这让欲要寻找麻烦的张玉霖和周俊愤恨不已,却多了一个夜半子时,仍然在窗下灯辉中苦修的风雅少年。

    杜小川清晨便去竹林早诵,中午则去后山习武,晚上夜深人静,则是将自己最大的秘密卷轴拿出来,借着微弱的风光,去研究这天下间,最精妙的战阵。

    如此忙碌,倒让时光如流水一般,飞速逝去,转眼间,已是六年过去。

    这六年间,大明天下亦是暗流涌动,跌宕起伏。朝局风云变幻,最终,大明王朝最黑暗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万历爷统治了四十八年后,终于在不甘和无奈中落寞的驾崩,而泰昌帝更是可叹,短短一月,便撒手人寰,千钧一发之际,兵科给事中杨涟等人力挽狂澜,扶持天启帝荣登大宝,开始大明王朝新的时代。

    殊不知,这天启爷可比那宋朝的徽宗,也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主,不喜忠臣喜阉人,让那一个小小的中宫奴才魏忠贤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

    这魏忠贤,串通客氏,把持朝政,将大明王朝弄的是乌烟瘴气,眼看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究竟何人能出来救我大明!

    天启惶惶,天日无光,谋我忠臣,弃我逆言,断我华夏,岂不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