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烟雨时
字体: 16 + -

第九章 三秦书院

古都长安。

    悠悠一曲醉歌,奏出了千古绝唱。久久一股醇香,勾引了万世流芳。

    我或许是一只穿梭千年的妖,千年修行,千年孤独,见证了周武王的挥斥方遒,目睹了汉高祖的指点江山,在那风云变幻的盛唐,我曾经灯火阑珊,在这个名为长安的古城,细数人间风流。

    那曾经的长安,天下人的梦想之乡,诗中谪仙人,一饮而笑千年,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上演着无数繁华落尽的故事。

    人间道,道可道,道不尽长安的沧海桑田,道不完世人的悲观离合。

    大明朝的长安城,已蜕尽尘埃,成为陕西省的一个部分,隐藏着自己所有的锋芒,静静蛰伏,等待着烟雨迷蒙时,再起人间烽火!

    杜小川呆呆的坐在牛车上,他无法完全用言语去描述这座古城的神秘,无法去触摸这座古城的底蕴,只是隐隐觉得,这座城,正如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在悄然无声间尽显威严,尽管杜小川在京城待了十年!

    从朝阳门进入西安城,已是中午时分,西安府的汹涌澎湃的人气瞬间涌动过来,将这爷孙俩彻底淹没在人海中。

    街上的小吃和小货物琳琅满目,各种建筑物鳞次栉比,随处可见豪爽的关中汉子,而今日最多的,当属那些十三四岁的孩童!

    杜小川坐在牛车上,手中拿着一个脸盆大的锅盔啃着,边吃边说道:

    “三爷,今天这长安城是怎么了?这么多孩子,是什么节?”

    三爷呵呵一笑,说道:“你这孩子,你娘没告诉你?这两天可是三秦书院招生考试的日子!这些父母,都挤破了头想让孩子进这所全国有名的学府!”

    “啊?还要考试?”

    杜小川又一次感觉被母亲坑了,他只道是自己这个天才来到西安府,三秦书院就会八抬大轿迎接自己,不成想竟然还有考试。

    “当然啦,这可是三秦书院!每年只收百人,而报考的的孩童足有万人!”

    杜小川被三爷的话吓得彻底愣住,万人?百人?百分之一,这概率也太小了吧!

    说话间,牛车到了西安府一处药铺门口,三爷麻溜下车,跟门口一个管事的人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转过头来说:

    “小川,三爷就送你到这了,这位是王管事,是你三爷的侄子,人绝对没有二话,你就在这儿住下,休息一晚,明天让我这侄子带你去参加招生考试,记得一定考好,不要给你三爷丢脸就成!”

    说完,三爷便拉过小川,架好牛车,又从车厢里拿出来一个钱袋,放在小川的手中,说道:

    “小川,这是张世贵给你娘的的一百两银子,你娘临走前让我拿上,留给你寻读书的盘缠,这西安府不比青牛镇,正是花钱的时候,你可别委屈了自己啊!”

    看着三爷一身破旧,却将这足够他挣一辈子的雪花银送到自己手里,杜小川不由莫名感动,这就是三爷!

    三爷没再说话,径直赶车向另一个方向走去,他还要去送水。

    杜小川不舍挥了挥手,提着一袋子沉甸甸的银子,少年老成般的叹了口气,想了想自己这人生地不熟的,实在茫然。

    忽然,杜小川的肩膀上多了一个白净微胖的手,杜小川抬头看,原来是方才三爷叮嘱的那位侄子。

    只见王管事满面红光,肚子微微挺起,身穿这做工精良的棉布长袍,看起来挺和善的样子。

    王管事拍了拍杜小川的肩膀,友善的说道:

    “怎么啦,小家伙?想家了?刚出门可不都这样,既然三叔把你交到我手上,那我可得照顾好你,对了,我叫王文斌,你就叫我王叔吧!”

    杜小川收好钱袋,恍然大悟道:

    “王叔?这么说,三爷他也姓王?”

    “这倒不是,三爷好像姓冯,以前听人说在京城犯了点事,被一位姓杜的官人给搭救了,因为他人很好,又常说自己是三大王,我们就叫他三叔了。”

    杜小川也没再多问,跟着王文斌走上台阶,进到一间窗明几净的房间,安顿下来。

    第二日一大早,劳累奔波的杜小川尚在梦乡之中,便听到门外王文斌的敲门声,杜小川睡眼惺忪,一脸不情愿的打开门:

    “怎么了王叔?才这么早。”

    王文斌哈哈一笑,拍了拍杜小川的脑袋道:“今日可是三秦书院考试的日子,快洗脸,吃完早饭我就带你去三秦书院!”

    杜小川瞬间清醒,这才想起今日可是极为重要的日子,连忙一番收拾,跟随王文斌去往三秦书院。

    三秦书院。

    三秦书院,比这大明的气数更为长久,在那世人向往的盛唐,三秦书院就已经充满了新生的气息,经过历史的沉淀,到今天,俨然是这天下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三秦书院的大门,通体用汉白玉砌成,门口耸立着一对雕龙画凤的通天之柱,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那是唐代柳公权为三秦书院所题的院名!

    杜小川紧紧拉着王文斌的手,大大咧咧的走近这闻名遐迩的三秦书院,看着身边高高在上或者谦卑有礼的同龄人走过,杜小川皆是一笑,好似这些人都不是他的竞争对手一样。

    进了三秦书院的大门,杜小川才是真正的大开眼界,到处书声琅琅,全不见市井风气,各处书声琅琅,一派儒家的浩然正气,渗透进了所有的角落。

    “诸位,请将孩子送到考场,考试马上开始!”

    一位老师模样的儒士,正在书院的一个装点古雅的阁楼前大声宣布,听这儒士一说,场上立刻人流涌动起来,家长们推推搡搡,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挤进去,占据一个有利得座位。

    这可苦了杜小川,如此汹涌的人流,早就将他和王文斌挤开,而他又没有父母护送,只好随波逐流。

    天意弄人,杜小川好巧不巧的被挤到了最前面,当他眼一黑,一个踉跄,再睁开眼时,竟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糊里糊涂的进入了阁楼。

    此时,阁楼中只有几名考官和几名衣着光鲜的孩童,那些自然是被“特招”的,考不考试自然是无所谓。

    坐在最中间的一位花白胡子,挽着发髻的考官咳嗽了一声,还是比较和蔼的对着这个迷糊的考生说道:

    “孩子,你就坐第二排这里吧!”

    杜小川虽然懵懂,到也知道前面位置的重要性,也就说着考官的话坐了下来。

    稍顷,阁楼中的座位已经坐满了孩童,而那些父母亲人,则是一律被护院给挡在了门外,以免干扰秩序。

    此刻,这些十二三岁的孩童没了家人的陪伴,顿时形态各异起来,有的低声啜泣,有的在桌子上点点画画,有的则是冷眼旁观,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有的更是学起了大人的那些东西,开始自助的围成与自己相符的交际圈子。

    “好了!都请安静下来!”

    原先在阁楼门外的那位儒士此时进了里面,又立马维持起了秩序。

    众人见有人发话,逐渐安静了下来,静等考官分发试卷,准备考试了。

    那位花白胡子考官微微一笑,从座位上站起来,逐字逐句而很很洪亮的说道:

    “你们都还是娃儿,将来还是得你们来撑着,我们三秦书院这次招生,不分贵贱,不分贫富,此次考题没有试卷,而是考察娃儿们的灵性,毅力,志向!”

    花白胡子考官又端起桌子上的一杯茶,呷了一口,咂咂了两下,又接着说道:

    “我是你们的主考官,也是这三秦书院的副院使,林道远,你们如果进了门,可得叫我林院使。好了,那谁,门边那个方子材,赶紧宣布考题!”

    被称作方子材的正是刚刚维持秩序的那位老师,他不由苦笑,恭敬弯腰,说道:

    “是,林院使。”

    “各位考生,这是一幅《孔圣人杏坛讲学图》,你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幻想,然后说出自己的见解。开始吧!”

    众位学生见出了考题,当下也都屏气凝神,将全部心思放在了这幅图上。

    杜小川自然也在此列,他仔细观想这幅孔子杏坛讲学图,只觉得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朝着他谆谆教导,耳提面命间,仿若已参透世间真理,入世法则。

    这是传承千年的文化,早已深入骨髓与灵魂,虽然杜小川第一次进入三秦书院,可他的父亲乃是状元杜泽!他的母亲,也并不亚于孟母一般伟大!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林院使突然一个喷嚏,结束了这场或许有些无聊的考验,他站起来,又喝了口已凉的茶水,似有些不满,嘟囔了几句,说道:

    “那些刚刚睡着的就先出去吧!剩下的,就算已经通过这场考试了,准备第二题!”

    底下顿时议论声大起,甚至当场有孩子嚎啕大哭,他们怎么会想到,原来所谓悟性就是考的这么简单,仅仅关乎是否睡着而已!

    方子材似乎早就知道有此结果,又好似无奈,只得出来替林院使解围。

    “你们只道悟性为何物?是那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之物?都不是。小而言之,悟性对于读书人来说,无论你是否是为何目的而读书,都应当记得,最初的时光,对于儒学,要保持热忱,敬畏,这就是悟性!

    这幅图,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却是检验你们是否真心接受儒学之气的证明,如此看来,你们的失利,不冤!”

    听过方子材的解释,那些被放弃的诸生方才将失落的情绪稍稍减低,默不作声的擦掉眼泪,走了出去,去往他们的家乡,去往私塾,去寻求另一条科举之路。

    “接下来,所有人都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