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觉醒
字体: 16 + -

墨家来源

    tue jul 12 12:52:06 cst 2016

    墨子,先祖为殷商王室,为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其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墨子虽先祖为贵族,但确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自称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自然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年轻时决心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祖先荣光。墨子曾师于儒者,学习孔子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但墨子批判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认为儒家所讲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墨子最终舍弃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人民开始追随,逐步形成墨家学派,并列为“显学”。但是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者概念,基本上是儒家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等,表明墨子基本上认同,认可儒家的价值体系。

    墨子一生主要有两方面的活动:一是广收弟子,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墨子行迹较广,东到齐国,北到郑,卫两国。墨子曾组织鲁阳文君攻打郑国,也多次访问楚国,并拒绝楚惠王的书社赏赐,说服鲁班止楚攻宋。在《墨子 鲁问》中,墨翟提出墨家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

    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体,参加劳动,以吃苦为尚,如果违背原则,轻者开除,重者处死。最高领袖为“巨子”,成员成为“墨者”代代相传。墨家有一代巨子为“腹”,他的儿子杀人,本应处死,秦惠王认为他年老,就命令不杀,腹却坚持把儿子杀死。以符合“天下之大义”。

    墨子晚年,儒墨齐名。墨子死后,墨家三分,墨家力量一部分来到东方学术文化中心齐国,而更大的一部分在秦惠王时集中于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