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手
字体: 16 + -

盗古墓魂游三国

    mon sep 26 21:36:45 cst 2016

    2016年9月16日晚,天气:阴。在徐州丰县一个山村,四个盗墓贼在一个土山中勘探。乌云遮住残月,秋风吹来一阵阵阴冷,乌鸦盘旋而过,留下几声凄惨的鸣叫。

    其中最小的盗墓贼不过十五六岁,被这个场景吓的一直哆嗦。

    年级最大的盗墓贼也是他们的头目,外号古教授。剩下的三个人都是古教授的徒弟。古教授看着一直战战兢兢的小盗墓贼说:“铁铲,别怕。我干这行都四十多年了,什么事儿没见过。有我在你还怕什么?”

    铁铲:“师傅,我……我,我不怕。”

    随着一个强壮的盗墓贼把洛阳铲拔了出来,几个人围拢过来看土层。

    古教授:“油灯、铁铲,你们都学着点儿看土层。”

    古教授一边说,一边扒开洛阳铲里的土给大家讲解:“嗯,要是没猜错,下面是汉代的土层,应该有个汉墓。”

    几个盗墓贼激动坏了。“汉墓,里面的东西可值钱了。”

    古教授:“就看咱们的运气怎么样了,如果运气好,没准是哪个王公贵族的坟。要是不好,是个普通老百姓的坟,可就白忙活一场了。”

    几个人商量了几句,由古教授测量出位置,开始打盗洞。一直到天亮,几个人草草在盗洞附近做了掩饰,回去睡觉。一连五天,四个人天天挖洞,终于进入了墓室。一进墓室,几个人失望透顶。这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墓室。一共三口棺椁,紧紧贴放着。墓中没有任何的陪葬品。三个棺椁中除了尸骨身上早已腐败的衣物,就只有几个竹简和一张腐朽了的弓。

    古教授看看弓,又小心的拿起了竹简,积压的尘土和腐败的捆绑线随之洒落到了地上。强壮的盗墓贼还有些不甘心的翻弄着几具尸骨,终于发现一个很小很精致的虎头挂饰。古教授看看虎头挂饰,一把抢了过来:“今天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个了。”说完,把虎头放进布袋,挂饰揣进兜里。

    四个人把破弓、竹简和少的可怜的几个垫背铜钱洗劫一空,回到了住处。

    古教授带着三个徒弟,在房间里分析这些古物。

    油灯问:“师傅,咱们今天拿的虎头吊坠是什么?值钱吗?”

    古教授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对他说:“干咱们这行不容易,不但要胆子大,还要知识丰富。要想干的精,就要比考古的教授还要更了解历史知识。你们先看看这些竹简上写的是什么?”

    铁铲准备去拿竹简,古教授把他的手拍了回去说:“别碰乱了,我给你拿。”

    古教授拿起一片竹简,传给大家看。三个人摇摇头,看不懂上面的字。古教授接回竹简,和大家说:“这是东汉末年的字,当时的字体介于小篆和隶书之间。这上面主要写得是今天咱们盗的这个墓的两个女主人,一个叫花相似,一个叫花不同。是一对姐妹。”

    三个人点点头。古教授又拿起一片竹简,交给大家传看说:“这上面些的是墓里的男主人叫……”

    这时,油灯接过竹简,看着上面的字迹突然眼睛越来越花,头越来越晕,耳朵嗡嗡作响。

    油灯渐渐的眼前一片漆黑,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

    耳旁一个声音再问:“你为什么要盗墓?”

    油灯傻在哪里不知所措。

    哪个声音接着问:“你为什么要盗墓?”

    油灯不说话,哪个声音就永远不停,好像一定要他回答一样。

    油灯迷迷糊糊的回答:“我想要赚钱。”

    哪个声音接着问:“你以为盗墓就能赚钱了吗?也许你连命都会没有。”

    油灯迷迷糊糊的说:“我什么都不会,无依无靠,只能和师傅一起……”

    突然又有一个声音打断了他“没有问你,是在问我。”

    油灯脑子里在想:你是谁?

    另一个声音回答他:“我就是你,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就是你。”

    油灯着了魔一样,嘴里一直在重复:“你就是我,我就是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渐渐地,油灯不记得自己叫什么,自己是谁,只知道自己是‘我’。

    一个声音:“你为什么要当兵?”

    我:“我想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下去。”

    一个声音:“你以为当兵就能在这个乱世下生存吗?也许你死的更快。”

    我:“对于我们普通百姓,只有两个选择。一,四处逃难,活活被饿死,或是死在别人刀下。二、在战场上被别人杀死。最少当兵不会被饿死。”

    一个声音:“你为什么要做弓箭手?”

    我:“我不想被杀,也不想杀人。”

    一个声音:“你以为做弓箭手就不会被杀吗?就算你不冲锋陷阵,也有可能被冲上来的敌军所杀,也可能被敌军的弓箭手射死。”

    我:“最少这样比冲在前面的士兵死的晚一些。”

    一个声音:“做弓箭手一样要杀人。”

    我:“射出去的箭,让它自己去飞翔,闭上眼,不去想,不去看,就当他不会刺入别人的身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曹操对三国时期社会真实的写照。

    东汉末年,张角带领黄巾军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长期被压迫的穷苦大众们把这一次起义当成是翻身的机会。黄巾军在几个月迅速发展到了几十万人,也攻占了不少的城池。可迎接他们的却是各地军阀的镇压。很快,起义被镇压了,而各地的军阀成为了割据势力,个个想要称帝,人人想要称王。而这些穷苦大众们,有的被杀,有的成了山贼流寇。也有的被军阀们编入自己的编制中。

    徐州,我的故乡。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徐州算是战事比较少的安详之地。所以这里的老百姓过得也相对安逸。八岁那年,我的父母都去参加黄巾起义。把我托付给了爷爷,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父母。十四岁,我爷爷去世,从此,我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在村里游荡。我经常会看到从各地逃难来的难民,他们和我一样,只想活下去。同时从他们口中,我听到了各地的见闻,听说过势力最大的袁绍、想要称帝的袁术、营救天子的曹操、天下无敌的吕布、还有想要光复汉室的刘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徐州城的太守,陶谦。

    这一年,我十七岁了,多亏一个逃难的先生收留我。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很尊敬他,他似乎什么都知道。但我们相处了三年,他都不告诉我他的名字,只让我叫他先生。他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喜欢拉着一个破旧的二胡,每次拉完一曲,他都会给我讲一段战争的故事。

    我叫王长,小名安生。父母是希望我长命百岁,安定生活。所以起名王长,小名安生。但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怎么能安定的生活呢?

    今天一早,村里来了很多逃命的难民。从他们口中得知,曹丞相的父亲在徐州被杀,现在曹丞相已经亲自出征,带领着无数强兵猛将要来血洗徐州,为父报仇。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村子都乱了。有很多人收拾东西,准备逃难。也有很多人舍不得离开这个世世代代养育他们的土地。我赶紧跑去找先生,先生听我说完,一句话也不说。又拉起了二胡。

    “苍天死兮黄天立,百姓苦兮无所依。尸横遍野兮天之泣,再无乐土兮战乱起。”

    先生唱完,慢慢的说:“安生,是时候了。徐州再也不是一个躲避战乱的地方了。”

    王长:“是曹丞相要来杀死我们吗?”

    先生摇摇头,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徐州今后,战乱不断,这个走了,那个又来。杀戮永远不停。”

    王长:“那我们应该躲到哪里去?”

    先生叹了口气:“唉!千里焦土,再也没有一块可以安身立命之地了。”

    王长:“难道说我们要在这里等死吗?”

    先生惋惜的看着我:“安生,你要是想要活命,那就只能从军了。”

    王长:“从军?要上阵杀敌?先生,这样不是更难活命?”

    先生:“从军还有机会生存下去,而现在无论你躲到哪里,都不再安全了。”

    王长低头想了想:“先生,您的意思是不是我们现在就去加入徐州军?”

    先生摇摇头:“是你自己,而不是我们。徐州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是加入了徐州军,恐怕也难活命。”

    王长疑惑的问:“先生,那您呢?我要是从军,应当投奔何人?”

    先生遥望远方:“汉室虽弱,但毕竟是天下正统。若得长久,还需投靠汉室曹丞相账下。”

    王长大吃一惊的问:“就是这个要杀尽我们徐州百姓的曹丞相?”

    先生哈哈一笑说:“安生,如果有光复汉室之心,当投刘皇叔。你若是想立身保命,就要投曹丞相。”

    王长马上说:“我当然是想要活命,天下是谁的天下和我无关。我只想活下去。”

    正说着,突然破旧的大门被人推开。“哈哈!说得好,没出息的安生还是那个没出息安生。”

    王长见一个壮汉推门而入,有些眼熟。又想不起来是谁。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