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往事
字体: 16 + -

第七章 か樱花なら高台筑ゅぅ

    sat dec 26 13:36:53 cst 2015

    小河水分水,涌向远方不知何处,相逢在哪日?...

    小早川秀秋

    (1582~1602)

    京都 高台寺

    恴.恴.恴(de,第一声)恴.恴.....天刚蒙蒙亮,京都的清晨总是雾霭浓浓,高台寺内传来有节奏的敲打声和阵阵佛经,寺庙里的僧人们都忙着自己的事,扫地的扫地打水的打水,修行的也在树下修行,而这脆响的佛鼓声,便是大殿中传出的,或许这座木质的朴素小屋,并不对“大殿”这个名字感兴趣,新来的女僧紧张的清扫着积雪,旁边的老尼姑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似乎一个地方没清理到便是她大发神威的时刻了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 ..南无....”“夫人,参议求见”经声稍微停了会“埵婆耶摩诃萨埵....”念经的人似乎并不想被打扰“京极小兵卫参议高次见过夫人..”屋内的经声并未停下,京极高次便在外边跪坐等候.. ... ....“参议大人,失礼了...”不知过了多久鼓声和经声都已经停下,波澜不惊的语调使他“如梦方醒”,“不敢!”京极高次急忙回应-直弓着腰,双手成拳扶地低头到“不知参议来到我这小院内,所谓何事...?”(日语中的最后一个字通常都会有拖音,代替了‘呐’‘啊’‘呀’之类的音声)“鄙人...鄙人..鄙人闲来无事..心中琐事繁杂...心乱堪之...”“唉..”僧人长叹一声,“今日是辰之助归灵之时...贫僧只有在此为他念经超度,愿他..能平息那心中的波澜...生命短暂犹若..露珠消散,人生如梦...始终都逃不过当局者迷的悲怨...一人若不能借助‘外力’..怎能目尽自己的全身..?”(日语中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根据拖音的节奏和语速,整句话的意思都变了,和我们平时说话时的语气差不多;语气不对整句话听着就不对,拖音的长短也是如此...语言都是丰富多彩的,寥寥几行字,本来就很难描写出它的奥妙;何况我又不是高手呢,在此特地说一声(`?w?′)谅解,谅解啊...各位读者大大自己脑补日语世界吧,看过战国片或大河剧的差不多都比较好脑补,我看过“天地人”不错的一部以直江兼续为角度的大河剧....)

    京极高次沉默的聆听着,“就像现在,不正是..因为你总觉着..世事..纷扰,而身边的人又..因为或多..或少的私心亦利益而不愿为一扇透彻的镜子..来为你散去你心中的迷雾...所以才来找的贫僧吗?..”隔了好一会,没有听到僧人声音的京极高次才反应过来“嘿..唔系窝系...航咯哒密..”(确实如此)京极晃神的眼前一亮,一位全身素装头戴白巾连帽的人毫无征兆的出现在门前,京极心中下意识的紧了下,尽管他知道对方毫无威胁,但一点声音都没有的出现,也还是让他暗吃一惊...也就不到一秒的功夫,京极再次把头一低-以视礼貌;那女僧身上似乎有着某种强大是气场,尽管她已经尽力的掩饰并且也放下了“身上”的一切,但从她那平静的面容中,还是释放出一种莫名的-摄人心魄的东西,或许这世间,已经没什么能让她心起涟漪的了...

    僧人平步(正常的,不快不慢走路的意思)走向院中的水缸旁,京极高次也跟着来到了旁边,只是离水缸总有一段距离“小兵卫,过来...”也许是女僧的语气亲和了些,也许是注意到僧人对自己称呼的变化,京极高次慢步走近缸边,似乎是出于敬重,并未靠僧人过近(战国之中,谱代家臣离家督主公都需三步以外,重臣或极其信任之人才可距离两步,一步登天之遥一般情况下除了妻子就是小姓才可以的;不过这种小细节也经常被人拿来收买人心,君主通常自己靠近家臣以换取其之忠心)

    “塞拉淋..启卡枯蝶”(再近一些)“呃..嘿!”待走近时,两人的倒影清晰的倒影在水中,“小兵卫...你也老了....”京极高次一愣..“小兵卫还未长大呢..在您眼中怎么就直接老了?..”“今年也快四九了吧”“..您记性真好”

    “物方生方死,惟余一颗素雅凡心,在红尘..道场踯躅...”说话的同时,高台院的手从水缸上挥过,待白素的弗袖拂过缸口时,水缸之中一团黑色的雾团慢慢散开,京极高次的眼睛始终盯着逐渐扩散的黑墨,不知是对这种现象感兴趣还是可惜这一缸的好水,“人生便是此缸,此缸如同凡心,最初承载的,始终是一池的清水,当心中厌倦了清澈与随人可污的心灵时,便会满满接触这凡尘万事,或许他(她)最终的目的...是想保留那心中最后的清澈,才将自己染黑吧...”高台院手一伸,掌中握着一个极小的瓶子,不用说,里头肯定是墨汁,“世事便如此物,你不去接触它,它始终在这瓶内,当你清澈的心灵受尽了玷污后,不知不觉间,你会为了保护清澈而触碰污浊,大乱大争之世,世人皆是如此...于内心浑浊无比之际,总想远离凡事,洗涑心灵...抛开那个为了生存而形成的,自己都厌恶的...自己..”高台院边说边走向院外,京极高次缓步的跟着,留下了一边正扫着地现在却目瞪口呆的小尼姑,盯着清黑的水缸欲哭无泪..

    滴...滴..恴(de),竹筒中的水过半后使重量产生变化失去平衡而倒下,将清晨湿气形成的荷叶上滑落的露珠倾入竹笕,顺着竹心流淌进另一端的竹筒中,竹筒再一倒,将无根之水倒入茶勺;高台院将勺中的水倒入茶壶,便烧起了茶来,这里种着一颗樱花树,仅仅才八年,便枝繁叶茂且这樱花都已凋落的季节,仍然花团锦簇而不肯示弱....“夫人,为何不见权中纳言之地呢?”高台院没有回答他,“大道之中,人之本性便是纯良,纵使日后经凡事万乎之磨砺,亦逃不过眼前利益及语言表象之迷惑...”“嘿...”京极高次轻声附应;“纵如辰之助那般年少谋略,周旋于文武两方,大战之际亦被他看穿心思以重器恫之,都乃丰臣家臣,大义之度不过内臣私斗,东西两方均持大义之旗,纵使茶茶心向治部然,家督年幼,手握重兵而敌视近江文派之市松与虎之助本便不具政略,数次被治部进言藤吉郎均为内府解围...如今想想,这当年不知多少被藤吉郎减封改易或盯上之东北大名,似乎均为内府出言解围...外通世故语道内达纷扰人心,既知如何驾驭家臣又知如何出言交流,获取信任....再加上他的地位..和威望...得到这武家至统的公方之位似也不奇啊....”“权中纳言武功,不会被幕府遗忘的....”“辰之助的一生,便如这樱花般....”高台院起身转向樱树,“虽然短暂..却也绚烂无比...唉..恐怕世人....会随着这天下的变化·而遗忘他的绚烂最终..将他定格在叛徒的行列...”京极高次听出了对方话音,虽然没有直说...“是啊..除非幕府能够长治久安...否则..权中纳言连带着在下...和..”“和我是吗...是啊..也是...当年不正是我劝说虎之助市松与辰之助站在他那一边的吗....有时我幻想过无数遍,若是内府对丰臣下手,除了弥兵卫和虎之助外,我甚至都怀疑,市松他在那人的恩威并重之下,还是否会毅然举兵反幕...”“夫人..请万毋慎言”京极高次似乎没有想到高台院会和他说这些或者是说的这么直透“这一切的一切..都终归尘土...辰之助留下的..不...他什么都没留下.. ...没有子嗣,没有妻子,没有领地,甚至连红尘的名...也将随着幕府,同起同落...”高台院喃喃念到,声音很小,京极高次也听的断断续续,“其实权中纳言他...还是心向丰臣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还是不顾身体疾病,硬是挺到大坂,见了秀赖公与淀殿一面...方才逝去..”

    “其实很多时候,说的话,都是给自己听的..小兵卫,你此来的目的...待喝过这碗茶后,便请直说吧..”京极楞了一下,便接过高台院睇过的茶碗“高台寺地处皇宫以东,受皇天之福泽,这无根之水加上您亲种的茶叶,小兵卫闻之便已受用了..”高台院浅浅一笑,“市松和虎之助都快三年没来了..当年在近江和藤吉郎磕磕碰碰的日子...还仿佛如昨日之事一般..当初因为他总‘出去’,我还写信给主公告发他呢..哼哼...”两人会意一笑“夫人...小兵卫此来倒也确实有些俗事纷扰,大御所是想请您亲入大坂,劝说淀殿让秀赖公出城与大御所见上一面..这一切...总该有个了解了..”“他..是想劝降丰臣吗?”“如今的局势-两极主政,虽幕府勘占上风,却始终存在不利之因素..丰臣...太阁的天下,究竟是留是灭...全在此次了..”“你们以为..清除了所有的不利因素...幕府就能永远的稳定吗?”“幕府由人治,从人看..四十年内...当无动乱矣”“山中的樱树...虽有花开烂漫之时..然而终归尘土...人的生命-亦不过如此...幕府的霸业,亦..不过如此..”“...”“山海经上记载..有一种菌草,日出而生,日落而死,终其一生,不知黑夜与黎明;寒蝉春天生而夏天死,一生不知还有秋天和冬天;相传有一种神木名叫大椿,将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殊不知在这天地之间...也不过是弹指一瞬,片刻光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幕府存于天地,亦不过光年流转,昙花一现...”“....”“其实等你以后..如果可能的话,或许你就懂了...希望到时我还在,还能和你畅言...”“嘿...”京极高次似乎还沉浸在她方才的话中...心不在焉的应到;“贫僧尽力一试吧..”

    夜,逐渐深了;尼姑们都已入睡,却唯独一人站立在院内的那颗樱树旁...“都已经遁入空门十数年了..怎么还是放不下....放不下..”尽管再已经没有什么令她留念的人和物了...那个他唯一的血脉..却偏偏是其中之一..“拾丸那孩子也该十八了吧?..也不知和藤吉郎年轻的时候..是否一样呢?..也有快十年没见了..”

    极乐地狱之端必有光明,云雾皆散心中唯有明月

    上杉谦信

    (1530~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