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七霸
字体: 16 + -

第七十六章 越国的复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越国最后能吞并吴国,是因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加上越国的美人计使吴王夫差,被美色所困不理朝政,导致吴国国力大降,被越国趁势击败。其实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还是越国的国君能礼贤下士收揽民心,又采取了正确的外交和发展策略,而吴国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我们看下《史记:越世家》的记载: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胆放在座位前,早上起来尝一下,吃饭的时候也要尝一下,让自己不要忘记耻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卧薪尝胆,只有尝胆的记载没有卧薪。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原来卧薪尝胆的故事在宋朝之前一直是尝胆没有卧薪,这个是宋朝之后才出现,不能不说历史开了个大玩笑,一直以为是真实的事情的。

    真正的关键还是下面的。越王勾践亲自参加劳动,不光自己干老婆也跟着干还要织布,吃饭也很节省只吃菜不吃肉,不穿华丽的衣服,礼贤下士厚待人才,和百姓同甘共苦。通过这些让曾经做过奴仆的勾践在越国再次获得了越国百姓的拥护。重新树立了威望收揽了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现代是靠选举,在古代也是如此,有人的支持才能稳固,才能更好的统治,才能实现更多更大的目标。

    吴王夫差做的是什么呢,根据越绝书的记载,这时的夫差已经是贪图安乐,对伍子胥的进谏也从言听计从到开始反感厌恶最后逼其自杀。已经完全了失去了祖先创业时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勾践比更是差了很多,在古代那种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奢侈的生活是需要百姓付出很多劳动的。

    第二就是正确的外交政策。当时的吴国打败了称霸百年的霸主楚国,还打败了北方的强国齐国,吴国是大受鼓舞。这是吴国的失误也是越国的机会。越国做的就是越国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越国拉拢和吴国有仇的国家。厚待吴国其实就是麻痹吴国,让吴国依然瞧不起看不上越国,这样越国才有机会能迅速的发展。

    吴国的策略是北上中原争夺霸主,所以频繁的和齐国晋国开战,虽然最后勉强成为了霸主,但是吴国的精锐都在征战中战死,在面对越国的进攻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其实吴国的霸主没有做多久,真正在会盟的时候虽然和晋国达成了做盟主的协议,但是当天就收到了越国进攻吴国的消息,为了封锁消息夫差一天之内杀了七个报信的使者。不知道为了一个虚名的霸主值不值得。

    第三就是人才,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和范蠡文种的帮忙是分不开的,而且两人的配合也很默契,范蠡负责军事,文种主要负责政务。夫差走到了相反的一面,夫差最喜欢的就是伯嚭,伯嚭为人也是有能力的,而且是善于言谈说话很有说服力,但是为人目光短浅又贪财,拿着越国的钱财替越国说话最终导致吴国被灭。伍子胥是吴国强盛的最大功臣,没有伍子胥就没有吴国击败楚国称霸诸侯的实力,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逼迫自杀。

    第四鼓励生产,人多力量大,在古代完全依靠人力和畜力的时代,人多就意味着强大。所以越国一直的策略就是鼓励生育,对于晚婚晚育的不仅没有奖励还有惩罚。不断的生育不断的培养,人多了兵就多了。吴国就不同了,连年不断的战争,国内的人口锐减,精兵强将更是战死在了北方。

    但是还有一点很奇怪的是,我们以前总是听说的西施,居然没有出现在史书上,其实把左传,史记,国语看过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曾经认为的美人计没有任何的记载。所以很多人怀疑西施的存在也是有理由的,如果西施的能力真有这么大那不可能这些史书中都没有记载。而且即使真的存在,西施的影响力应该也是微乎其微的,根据资料分析来看,吴王夫差虽然奢侈好战,但是并没有因为女色而变的昏聩,只是他的策略不是很恰当,最大的失误其实还是在应该灭掉吴国的时候放了吴国一马,让越国有了能够喘息的机会,最后反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