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七霸
字体: 16 + -

第六十九章 好细腰的楚灵王

曾经的文章介绍过,死前要给自己差评的楚共王,其实楚共王没自己想的那么差,真正差的是他生的几个儿子。除了大儿子楚康王好一些,其他四个儿子都能折腾。

    楚共王总共生了五个儿子,但是这五个儿子没有一个王后生的,所以力谁都有可能,当然老大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毕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只是楚共王觉得这个王位太重要了,也可能是几个儿子他都不满意,所以让人手持玉璧祭奠了很多的地方,然后让五个儿子祭拜。谁压住玉璧谁做继承人,结果五个儿子有三个碰到了玉璧。结果还真是,五个儿子有三个做了国君。分别是老大,老二和老五

    老大是楚康王,楚康王在位期间楚国还是稳定的,也没看到记载楚康王有什么大的过错,反而在他执政期间楚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和晋国比,楚国国君的权力是越来越大,令尹的权力被分隔了。而且还在晋楚的向戎弭兵中占到了上风。楚康王做了十五年的国君就去世了,留下了年幼的儿子,由他的弟弟们执政,结果没多久,儿子就被二弟给杀了,自己取而代之。

    楚灵王就是其中的老二,先了解下他的事迹介绍两个小故事。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其实这里的宫人指的不是妃子,而是士大夫。这个故事在战国策和墨子韩非子晏子春秋中都有记载,是说楚灵王这个人喜欢身材纤细的大臣,不喜欢那种虎背熊腰的。和我们现代人减肥一样,当时人们也是觉得少吃点多喝水,时间长了就瘦了。

    只手那时候大臣为了减肥太拼命了,每天只吃一顿饭,饿的是头晕眼花的也不多吃,站起来的时候都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你看着减肥减的多辛苦,而且这个风气不光在朝堂上流传,在其他区域也开始扩散。

    晏子春秋里记载说是,楚王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连老百姓都加入减肥的行列了,也不知道是饿的还是真的是减肥造成的。连韩非子的书中都有,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这说明这个事情是真正存在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没有记载说有因为减肥饿死的。

    这也说明楚灵王用人确实有问题,是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的,根本不管是否有才,可以说是有才无才没关系,只要腰细就行,只要腰细就有官做。这样下去结局可想而知。对国内的人是这样,对国外的使臣也不好,我们以前学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楚灵王时期。

    橘生淮北则为枳

    这个故事我们以前都学过,说是齐国的大夫晏子去楚国访问,当时的国君想戏弄下晏子,这位国君就是楚灵王。楚灵王听说晏子很聪明,打算羞辱下他。

    在欢迎晏子的国宴上,手下带来一个人说是齐国的小偷,问下怎么处理,楚灵王问晏子,你们齐国人都善于偷窃么,这种带有歧视的人身攻击到现在都很多,其实我们应该学习下晏子的应对技巧,一句话完美应对。

    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树都是一样的,但是果实不同,为什么呢水土的原因,他们在齐国不偷,到了楚国确做了小偷,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让人喜欢偷盗。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指的是男人与橘生淮北则为枳都和他有关

    还好楚灵王有自知之明没有继续下去,不过从这些事情看楚灵王确实不适合做国君,用人上应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怎么能以腰粗细做标准,前来访问的使臣都能羞辱又怎么能团结诸侯,所以楚灵王的日子是越发不好过了。

    楚灵王在位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他把里里外外的人都得罪光了,一般非正常渠道继位的人,要做的都是四处征战,这样的目的很明确,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要有政绩,这张牌打的好确实有效果,但是如果打的不好往往适得其反。楚灵王就属于后者。

    在楚灵王在外征战的时候,他的三个弟弟趁机联合起来,自立为君,而且楚灵王的手下,只要你们肯回来官复原职,如果继续跟踪楚灵王那么,抓住就要满门抄斩的。本来楚灵王的威信就不高,做的事也不得人心,大冬天的,自己穿着皮衣皮帽,出来打仗的士兵还穿着单衣,本来就是要逃跑的,这下听说国家君主换了跑的更快了。堂堂一国之君身边就剩下了两个人,也真是失败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