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七霸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楚国的衰落和楚共王的自责

    fri oct 14 23:05:43 cst 2016

    中国自古就有给先人盖棺定论的传统,但是一般中评好评,很少有给君主打差评的,但是在历史上临终前主动给大臣下命令给自己差评的仅有一人,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

    公元前560年一位正值盛年而又宽容有为的君主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回望自己的一生,感觉愧对列祖列宗,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所以我死之后给我评价就是灵或者厉,你们从中选择其一。厉和灵都是差评的,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答应,直到楚共王连续下了五次命令之后,大臣才肯勉强答应。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楚共王如此的自责,甘愿给自己一个差评才安心呢。又为什么楚国的君臣在楚共王死后没有按照他的意愿给个差评呢。

    楚共王的父亲就是历史公认的春秋霸主楚庄王,在当楚国国势日渐强盛的时候,楚庄王突然病逝,年仅十一岁的楚共王走上了前台,担任楚国的国君,可以说楚共王接手的是个好摊子。

    楚共王的一生先后遇到了晋国的三位国君,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晋厉公的鄢陵之战打败了楚共王,楚共王的倒霉日子还没过完,紧接着又遇到了不出世的天才君主晋悼公,短短八年内晋悼公九次会盟诸侯,同样做为大国领导的楚共王内心充满了煎熬,纵观自己的一生感觉非常的失败,自己明明接手了一个好摊子,最后在自己手里确变成了烂摊子,换到是谁心里都不舒服,楚共王也是如此,其实这一切我认为和楚共王的关系不大的。

    楚国和晋国的体制就不一样,用现代企业的观点看,晋国更像是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楚国更像是家族企业。两种制度的优势和劣势显而易见的。

    晋国的世家大族虽然不和,但是每个人都是能力出众独当一面的。反观楚国楚共王主要依靠的一直自己的叔叔兄弟。能依靠利用的人太少。

    鄢陵之战的时候,魏氏家族的人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栾氏家族的负责全权指挥,范武子是当时的晋国的智者,做人做事都很有远见,他看到了晋国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和,没有内忧就有外患,希望能通过保持楚国这个外患来延缓内乱的爆发,但是事与愿违,战争还是开始了,开始之后他又希望晋国能战败,结果晋国又胜利了,他能做的只能是希望自己早点死,所以回家之后他就让巫师诅咒自己早点死。

    郤氏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晋国中央领导光他们家就占了三个名额,是外交能手,也是打仗的高手,

    韩氏家族的韩厥,这个人未来更了不得韩氏家族的顶梁柱,可以说韩氏家族最后能成为三家分晋的一份子主要就是他的功劳,而且这位老大爷很能活,五朝元老。从晋灵公开始,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

    整个晋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大敌当前还是能团结一致的。

    楚国一方呢,鄢陵之战的时候楚共王主要的依靠对象是子重和子反,明明是两兄弟相互之间还不和,打仗的时候子反口渴了,被下面的人给了一代酒喝醉了,误了大事导致楚共王只能带来军队后撤,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失败之后的子反本来已经获得了楚共王的原谅,又是子重的迫使子反自杀。

    除了鄢陵之战,还有吴国的兴起也对楚国造成了很大的被动,特别是后来吴国直接击败了楚国,可见吴国实力之强。吴国之所以能快速的强盛主要是晋国的支持,而晋国之所以支持吴国,主要是因为申公巫臣,申公巫臣做为楚国人之所以帮助晋国扶持吴国攻击楚国是因为夏姬,导致了申公巫臣的家人被子重子反灭族,而申公巫臣之所以逃到晋国,以及和子重子反有矛盾主要是因为夏姬,而夏姬又是楚庄王攻打陈国带回来的,由于赏赐的问题产品的矛盾,真是红颜祸水啊。你看这事也和楚共王没什么关系。

    加上温和的楚共王碰到的对手又是天生的君主晋悼公,一个十四岁继位的少年居然能迅速的征服大臣,由能任人唯贤八年内九合诸侯,,让楚共王只能是望洋兴叹,苦闷无比。

    但是楚共王真正对楚国造成麻烦的还不是这些,主要还他的身后事,楚共王五个儿子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