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绝地
wed feb 24 10:28:08 cst 2016
第17章 绝地
白智勇手一摆,大刺刺地说道:
“挨你一枪托有什么?不是说不打不相识嘛?只要我没死!不过你下手是狠了一点,我腰现在还疼呢!”
“你来送钱送情报,还挨打,我心里过意不去。”方排长说。
“还说!我不是说没什么吗?这个劲儿,你以后用在日本人身上不就行了。”
“好呢!”方排长咧嘴一笑。
白智勇来自百年以后,关于过去的事儿——也就是说,他对现在的事,什么都充满好奇也感兴趣,于是冲着方排长笑笑,问道:
“方排长,你们都是老运输排的?”
“哪里?我们是新成立的第一补充团运输排,说是一个排,就这七八个兄弟,还不到一个一班。团长说了,这仗打了,就把人员被上。”方排长说。“哎,知道我们团长是谁吗?”
“谁?”
“就是参谋长,兼任我们补充团团长;你看他们几个,”方排长指了指几个身穿便装的战士:“一个多月前,他们还是煤黑子,在老头沟煤矿当矿工挖煤,连拉屎都是黑的;这会儿?扛枪打日本了!冲谁来着?那就是冲着我们参谋长来的。”
“你们就这么相信你们的李参谋长?”白智勇说。
“当然,人家参谋长是高人。”
“听说,参谋长可是姓共?”白智勇试探着问道。因为,一百年以后的许多文艺作品中,姓共的人与穷人,多多少少都可以划点等号。
“你北平来的,问这个干么?”方排长警惕起来,说话也带点敌意了:“姓共怎么着?姓共的人,都是实干家,我们信得过!”
“别紧张!”白智勇说:“我就喜欢姓共的。我要说,二十年后,整个中国都会姓共,你信吗?”
“整个中国都会姓共?你确定!”方排长觉得挺新鲜。
“当然确定!”
“别逗了!”方排长笑了起来:“二十年后的事,谁说得清楚?你是算命的吧?我看就是算命的也说不清楚!哈哈!”
“嘿嘿,这事儿就是说不清。”白智勇笑着揺揺头——这事,是个永远都说不清道不明的。
“嘿嘿!”方排长笑了笑,神秘的说:“反正补充团里,姓共的人不少。”
“你姓共么?”
“不姓。”
“救国军现在有多少人?”白智勇见这方排长又有点警惕了,他绕开这个话题,又问。
“五千多人。”
“我的乖乖,这么多人,超过一个旅了!”白智勇心里暗暗称奇。他在想:这个共产党人,就是个种子,放在哪里都会生根开花的;如果要是没这个参谋长,救国军会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呢?
不知怎么的,他想起了他听**时期的老人们,唱过的毛主席语录歌曲,那悠扬的歌声他还记得: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联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
救国军的军需仓库,设在三十多里之外,库里存放的手榴弹虽说不多,可少说也有一两万颗。每颗重量一斤多,意重量在一两万斤以上,二十多匹马驮,要往返几次才能运完。
白智勇的马是供人骑的,不是搞运输的驮马,驮东西不是强项,只能将装满手榴弹的木箱,一边一个捆在马背上,跟在其它的驮马后边走。
“白大哥,怎么不说话?心疼你的马啦!”陈文起是个闲不住的人,见白智勇低头不语,以为他不开心。
“墙缝?我在想,你说的墙缝,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呀?”
白智勇嘴里反复的咀嚼着“墙缝”这个词儿,是墙上有一条缝?好像又不是——他对当地不熟悉,但从与运输排和陈文起的对话中,知道这个“墙缝”是个很重要的地方,那里面一定会有故事。他想。
“没去过吧?”陈文起用挑逗的口吻说。
“你对这一带挺熟?”
“笑话,本地人,这里的一草一木,哪有我不熟的?”
“等卸了军火,我带你去看看!”
“什么你带我去看看,是我带你去!”陈文起说。
“好好,说定了,你带我去!”
太阳下山前,运输排就把手榴弹运到了补充团团部。
完成了交接,陈文起往白智勇肩上狠狠一拍:
“走!”
“上哪儿?”
“小龙湾。”
“去小龙湾干啥?”
“不是说好的吗?墙缝!小龙湾边上就是墙缝!我带你去!去不去?不去就算了!”
“去,怎么不去?”
“那好,骑你的马!”
“为什么要骑我的马?”白智勇问。
“我的马是借的,是驮东西用的?不好骑,你的马是骑马,好用, 再说了,你的马不用白不用!”
“用了也白用!”白智勇补充一句。
“就这个意思。哈哈哈!”
陈文起与白智勇,有说有笑,象一对老朋友似的,两个人三匹马,陈文起骑一匹手上牵一匹,顺着牡丹江江岸的大道,沿江而下。马蹄敲击在石子路上,发出“得得得”的清脆声响,不多一会儿,来到一个辖口,牡丹江在这里形成一个河湾,江边的大道,离开了陡峭的江岸,顺着辖口口子,拐进山去。
陈文起勒住了马?停了下来。
白智勇也勒住马?在马上放眼望去,只见这一带地形独特,偌大一片山坡地,全是由光秃秃的花岗岩巨石组成,连树也没有一颗。
奇怪的是这些花岗岩巨石很独特,生得巨大不说,那石头的样子也千奇百怪:有的象馒头、有的象卧牛、又象马头,也有象不规则的豆腐块,一个接一个的巉岩,连片方圆好几公里,分明就是一个巨大的巨石阵。那条江边的大道,伸延进这个巨石阵的辖口之后,变成了一条胡同般的小道,将这片花岗岩巨石阵一分为二。奇怪的是,小路右边,全是是巉岩壁,左边,要么就是不高的花岗石,也有少数地方河滩,总的来说,这条小道,是从这片花岗岩峡谷通过的。
“这是小龙湾?”白智勇问。
“那头是镜泊湖南湖头村的东大泡,又叫大龙泡,这河湾就叫小龙湾。”陈文起解释道。
“这就是墙缝?”白志勇指了指伸进辖口的小路。
“不象么?那去看看!”
白智勇提提缰绳,策马跟着陈文起,走进了“墙缝”。
在白志勇眼里,这小路可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墙缝”, 墙缝宽窄不一,大多数地方宽的有二十多米,窄的窄就三五米,路边耸立着两三米高的不规则的石壁,就象城市里的“胡同”,将小路夹在中间,时断时续,人要往右边的石壁上爬,那可得费点儿劲儿,没有梯子等工具,是很难上得去的。石壁间隔一段就有裂口,被称“缝隙口”。小的缝隙口只能露脸,大的缝隙口仅有数米宽。
虽然已经是傍晚了,可偶尔还能看见“缝隙”后,时不时有人探头往外看,陈文起说,那是补充团的侦查人员。
——的确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在这里打仗,枪的作用不大,人也不用露面,人躲在“墙缝”里的“缝隙口”后面,用不了多大的劲就能将手榴弹扔进墙缝,还可以形成交叉火力,只有我打你没有你打我的;在这样的地形打仗,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就连白智勇这个不懂军事的人,也能轻易地判定出谁胜谁负?
“这墙缝有多长?”白智勇问。
“五里。”
“五里长的墙缝?我的乖乖,这么长啊?嗯,一共有多少个缝隙隙口?”
“不多。大大小小一共也就三十个。”陈文起回答。
五里就是2.5公里,按百年以后的说法,那就是2500米,有2500米长,装个天野旅团七八千人,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白志勇心里暗暗的称奇——要是真能在这儿打个伏击,还怕你是精锐么!
“这是个绝地!”
“那还用说?”
“不过——”
“不过啥呀?”
“地形是绝,不过,你能确定,日本人就能那么听你的话,走这条路?”
“诶,是呀!”陈文起伸手挠了挠头:“小日本傻呀!要是他不走这里怎么办?”
第17章 绝地
白智勇手一摆,大刺刺地说道:
“挨你一枪托有什么?不是说不打不相识嘛?只要我没死!不过你下手是狠了一点,我腰现在还疼呢!”
“你来送钱送情报,还挨打,我心里过意不去。”方排长说。
“还说!我不是说没什么吗?这个劲儿,你以后用在日本人身上不就行了。”
“好呢!”方排长咧嘴一笑。
白智勇来自百年以后,关于过去的事儿——也就是说,他对现在的事,什么都充满好奇也感兴趣,于是冲着方排长笑笑,问道:
“方排长,你们都是老运输排的?”
“哪里?我们是新成立的第一补充团运输排,说是一个排,就这七八个兄弟,还不到一个一班。团长说了,这仗打了,就把人员被上。”方排长说。“哎,知道我们团长是谁吗?”
“谁?”
“就是参谋长,兼任我们补充团团长;你看他们几个,”方排长指了指几个身穿便装的战士:“一个多月前,他们还是煤黑子,在老头沟煤矿当矿工挖煤,连拉屎都是黑的;这会儿?扛枪打日本了!冲谁来着?那就是冲着我们参谋长来的。”
“你们就这么相信你们的李参谋长?”白智勇说。
“当然,人家参谋长是高人。”
“听说,参谋长可是姓共?”白智勇试探着问道。因为,一百年以后的许多文艺作品中,姓共的人与穷人,多多少少都可以划点等号。
“你北平来的,问这个干么?”方排长警惕起来,说话也带点敌意了:“姓共怎么着?姓共的人,都是实干家,我们信得过!”
“别紧张!”白智勇说:“我就喜欢姓共的。我要说,二十年后,整个中国都会姓共,你信吗?”
“整个中国都会姓共?你确定!”方排长觉得挺新鲜。
“当然确定!”
“别逗了!”方排长笑了起来:“二十年后的事,谁说得清楚?你是算命的吧?我看就是算命的也说不清楚!哈哈!”
“嘿嘿,这事儿就是说不清。”白智勇笑着揺揺头——这事,是个永远都说不清道不明的。
“嘿嘿!”方排长笑了笑,神秘的说:“反正补充团里,姓共的人不少。”
“你姓共么?”
“不姓。”
“救国军现在有多少人?”白智勇见这方排长又有点警惕了,他绕开这个话题,又问。
“五千多人。”
“我的乖乖,这么多人,超过一个旅了!”白智勇心里暗暗称奇。他在想:这个共产党人,就是个种子,放在哪里都会生根开花的;如果要是没这个参谋长,救国军会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呢?
不知怎么的,他想起了他听**时期的老人们,唱过的毛主席语录歌曲,那悠扬的歌声他还记得: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联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
救国军的军需仓库,设在三十多里之外,库里存放的手榴弹虽说不多,可少说也有一两万颗。每颗重量一斤多,意重量在一两万斤以上,二十多匹马驮,要往返几次才能运完。
白智勇的马是供人骑的,不是搞运输的驮马,驮东西不是强项,只能将装满手榴弹的木箱,一边一个捆在马背上,跟在其它的驮马后边走。
“白大哥,怎么不说话?心疼你的马啦!”陈文起是个闲不住的人,见白智勇低头不语,以为他不开心。
“墙缝?我在想,你说的墙缝,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呀?”
白智勇嘴里反复的咀嚼着“墙缝”这个词儿,是墙上有一条缝?好像又不是——他对当地不熟悉,但从与运输排和陈文起的对话中,知道这个“墙缝”是个很重要的地方,那里面一定会有故事。他想。
“没去过吧?”陈文起用挑逗的口吻说。
“你对这一带挺熟?”
“笑话,本地人,这里的一草一木,哪有我不熟的?”
“等卸了军火,我带你去看看!”
“什么你带我去看看,是我带你去!”陈文起说。
“好好,说定了,你带我去!”
太阳下山前,运输排就把手榴弹运到了补充团团部。
完成了交接,陈文起往白智勇肩上狠狠一拍:
“走!”
“上哪儿?”
“小龙湾。”
“去小龙湾干啥?”
“不是说好的吗?墙缝!小龙湾边上就是墙缝!我带你去!去不去?不去就算了!”
“去,怎么不去?”
“那好,骑你的马!”
“为什么要骑我的马?”白智勇问。
“我的马是借的,是驮东西用的?不好骑,你的马是骑马,好用, 再说了,你的马不用白不用!”
“用了也白用!”白智勇补充一句。
“就这个意思。哈哈哈!”
陈文起与白智勇,有说有笑,象一对老朋友似的,两个人三匹马,陈文起骑一匹手上牵一匹,顺着牡丹江江岸的大道,沿江而下。马蹄敲击在石子路上,发出“得得得”的清脆声响,不多一会儿,来到一个辖口,牡丹江在这里形成一个河湾,江边的大道,离开了陡峭的江岸,顺着辖口口子,拐进山去。
陈文起勒住了马?停了下来。
白智勇也勒住马?在马上放眼望去,只见这一带地形独特,偌大一片山坡地,全是由光秃秃的花岗岩巨石组成,连树也没有一颗。
奇怪的是这些花岗岩巨石很独特,生得巨大不说,那石头的样子也千奇百怪:有的象馒头、有的象卧牛、又象马头,也有象不规则的豆腐块,一个接一个的巉岩,连片方圆好几公里,分明就是一个巨大的巨石阵。那条江边的大道,伸延进这个巨石阵的辖口之后,变成了一条胡同般的小道,将这片花岗岩巨石阵一分为二。奇怪的是,小路右边,全是是巉岩壁,左边,要么就是不高的花岗石,也有少数地方河滩,总的来说,这条小道,是从这片花岗岩峡谷通过的。
“这是小龙湾?”白智勇问。
“那头是镜泊湖南湖头村的东大泡,又叫大龙泡,这河湾就叫小龙湾。”陈文起解释道。
“这就是墙缝?”白志勇指了指伸进辖口的小路。
“不象么?那去看看!”
白智勇提提缰绳,策马跟着陈文起,走进了“墙缝”。
在白志勇眼里,这小路可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墙缝”, 墙缝宽窄不一,大多数地方宽的有二十多米,窄的窄就三五米,路边耸立着两三米高的不规则的石壁,就象城市里的“胡同”,将小路夹在中间,时断时续,人要往右边的石壁上爬,那可得费点儿劲儿,没有梯子等工具,是很难上得去的。石壁间隔一段就有裂口,被称“缝隙口”。小的缝隙口只能露脸,大的缝隙口仅有数米宽。
虽然已经是傍晚了,可偶尔还能看见“缝隙”后,时不时有人探头往外看,陈文起说,那是补充团的侦查人员。
——的确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在这里打仗,枪的作用不大,人也不用露面,人躲在“墙缝”里的“缝隙口”后面,用不了多大的劲就能将手榴弹扔进墙缝,还可以形成交叉火力,只有我打你没有你打我的;在这样的地形打仗,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就连白智勇这个不懂军事的人,也能轻易地判定出谁胜谁负?
“这墙缝有多长?”白智勇问。
“五里。”
“五里长的墙缝?我的乖乖,这么长啊?嗯,一共有多少个缝隙隙口?”
“不多。大大小小一共也就三十个。”陈文起回答。
五里就是2.5公里,按百年以后的说法,那就是2500米,有2500米长,装个天野旅团七八千人,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白志勇心里暗暗的称奇——要是真能在这儿打个伏击,还怕你是精锐么!
“这是个绝地!”
“那还用说?”
“不过——”
“不过啥呀?”
“地形是绝,不过,你能确定,日本人就能那么听你的话,走这条路?”
“诶,是呀!”陈文起伸手挠了挠头:“小日本傻呀!要是他不走这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