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国师论
字体: 16 + -

第七章温室和模子型教学下培养出的高分低能

    sun apr 17 11:33:29 cst 2016

    花盆里的苗木离开了大地,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过分的束缚子的天斌,如同模子里的西瓜,只能培育成脱离了生活高分低能的废物。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许多人只看懂了这句话表面的含义,却忽略了这句古语所蕴藏的教育真谛!古代的学子考试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试题是针对一些皇帝束手无策的社会现象考问学子,让学子们的所学为生活服务。可随着岁月的变迁,朝代的更替,现在的教育一味的要求高分,完全脱离了生活,让孩子们如同花盆里的树苗,只懂得纸上谈兵,把古代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故事变成了现实,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道德散失、伤风败俗的废物。当我们长大后离开学校,走进残酷的社会工作后,许多普通人突然发现他们上学时呕心沥血学习的外语和理化等等,在他们的工作中好无用处,但是没人去反思这个问题,又让他们的孩子走上了他们的老路,一代不如一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狗的屁,更加肆无忌惮的破坏大自然,把自然环境破坏的一塌糊涂。别的国家一直把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孩子们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再看看先锋国,一直把狗的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学校也如同工厂的流水一线,只要数量不要质量,把孩子们培养成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废物。当家长们议论谁谁家孩子学习好时,往往都会说那孩子聪明。而成绩差的孩子,往往都被说成笨。有的家长甚至会认为自己的孩子笨。聪明和笨,说的就是智商了。现在有句流行语,叫“智商是硬伤”。但孩子成绩差,就是智商有问题吗?

    当家长们议论谁谁家孩子学习好时,往往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聪明,而自已成绩差的孩子,往往都被说成笨。聪明和笨,说的就是智商了。现在有句流行语,叫“智商是硬伤”。但孩子成绩差,就是智商有问题吗?学霸之所以成绩好,与智商有多大关系呢?调查数据显示:小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0.6~0.7;中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降为0.5。也就是说,在小学,孩子成绩拔尖可能是靠智商,而初中、高中的学霸之所以霸,如果硬要说与智商有关的话,也仅仅只有半毛钱的关系。那么剩下的9毛半,都与什么有关呢? “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就是孩子对学习是喜欢还是厌恶,是接受还是排斥。偏偏先锋帝国的教育只是一味的要求高分,扼杀了孩子们对知识的选择权,孩子们如同药材贩子们为了获得高利润,为人类养殖的药材上加上了定型的模子,让药材只能按模型生长,自欺欺人的说是什么几千年成精的药材。实验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学霸往往都以学习为乐,积极自觉,他们知道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学习。而那些态度消极、不爱学的孩子,往往把学习当做一种强迫性的苦差事,带着逆反心理去应付,老师、家长逼着才去学,导致成绩差。

    要成为学霸,首先应端正学习态度。态度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只要愿意改变,成绩再差的孩子也有机会变学霸。 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技术性因素,与学习态度同等重要。差生之所以差,很多时候就差在学习方法上。学霸的聪明不是指智商,而是方法。他们找对了方法,善于归纳总结,知道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整理错题的好习惯,懂得劳逸结合。这些方法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所以他们面对任何学科、任何难题都能轻车驾熟、无往不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成为学霸,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如果说态度和方法之于成绩都是3毛钱的关系,那么努力程度只有2毛。但并不是说不需要努力。有的学霸表示自己并没有下多大功夫,可考试仍然高分。他们真没有努力吗?只是他们的努力已成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惯例罢了。做任何事,付出才会有回报,学习更是如此。要成为学霸,刻苦钻研、反复训练、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必不可少。学霸都是在考试之后因惊人的高分而显山见水。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成绩好与差,分数说了算。但有的孩子就是平时学得好,一到考试就掉链子,看错题、算错数,出现各种不该犯的错误。考试中紧张恐惧、马虎大意,都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弱的孩子,考试容易发挥失常,尤其是在中考、高考这种重要考试中,更易受到影响。所以,为应对考试,一定要把应考心态锻炼好,不能因为1毛半的差距,而影响最终的成绩。“你真笨!”很多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将原因归结为智力欠佳,又是补脑,又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其实,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孩子跟智力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作为家长还是应该把功夫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吧!同样的智商,为什么学习成绩不一样呢?我们来看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可以预测的。小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达到0.6~0.7,小学的尖子生是靠智商优先的;到中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达到0.5;而到大学,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只有0.4~0.5。

    硬件相同,软件问题,一些天赋不太好的孩子为什么能成功呢?下面我们来拆解分析。孩子开学了,有七个东西是相同:1相同的老师,2.相同的教材,3.相同的智商,4.相同的作业,5.相同的课堂,6.相同的试卷,7.相同的学校。经过3个月后,开始出现差距;3年后,差距就是一个鸿沟。其实这个里面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的孩子教学的硬件很强大的时候,他们的软件是不是出问题了?一种是"成人"教育,不需要家长有多高的学历,不需要家长有多深的背景,只是对内家庭和谐、对外恭敬有礼,孩子一身充满了正能量,在极其宽松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学业。他们将学习变成一种行为,如吃饭、穿衣般,并且从这种行为中找到乐趣。一种是"成学"教育,家长用数据分析,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家长要对教育有较深的理解。在极其严谨的环境之下,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成人"教育将学习与快乐挂钩,"成学"教育把学习与辛苦挂钩。而实际上,当学生将学习与辛苦挂钩的时候,需要家长的指导水平要高很多。否则孩子很难成学;而学生将学习与快乐挂钩的时候,家长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足够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放养。所以先问问自己对学习的看法是一件苦差事,还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是前者,那么即便现在成绩很好,这种情况是不持久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即便成绩很差,也会走上良性循环之路。我们身边都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明明小学成绩很好,初中就不行了,或者明明初中成绩很好,高中就很差,亦或者明明高中成绩很好,到了大学就淹没在平凡之中,不再拔尖了。其实这就是学习习惯在与学习节奏的契合中,产生方法的差异。

    小学——知识点少,孩子只要认真就能学好。初中——科目多,知识点少,第一发育阶段,有了自己的看法,此时孩子认真的习惯并不一定有好的成绩,还需要学会做好学习流程。高中——科目多,知识点多了,第二发育阶段,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此时孩子有一个好流程和认真的学习是不行的,还需要开动自己不成熟的理性思维,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体系化。大学——科目少,知识点更深了,此时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除了认真、有条不紊、善于总结,还需要大量的广闻博见,从而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所以学习可以说是一招鲜,吃遍天,但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鲜”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当心“鲜”不变,变成了“馊”。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有偏科现象,偏科的问题就是因为不同的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现在很多人都说女孩子适合学文科,而男孩子更多的偏向于理科。就如同面对一个心爱的东西坏了,理科思维最先关注的是为什么会坏,是什么原因;而文科思维最先关注的是好可惜、难过。其实两种思维无好坏之分,只不过这也诠释了,不用思维下的学习方法所产生的知识关注点不一样,也就会导致基础不一。所以要想不偏科,自己就要做到有一个完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是靠自己听进去,汲取出,完善好的。不同基础知识决定不同的学习成绩,这一点毋庸置疑,基础是大头,掌握了基础,其实就捏住了成绩的把柄,剩下的无非是在优秀与更优秀之间选择,而不会在学霸与学渣之间徘徊。古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连老祖宗都明白的道理,偏偏他们的子孙后代不明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行各业有多少人能成为古代皇帝一样的人上人?一个班级第一名只能有一人,看看残酷的现实社会,那些达官贵人们有几个是曾经的全班第一的学霸。再看看我们自已,我们在学校时呕心沥血学习的知识,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除了母语和数学,有多少知识能改变我们奴隶般的命运。偏偏一些从小生活在残酷社会中的小滩小贩的儿女,从小就明白人类活着需要什么,让他们把握住了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有了穷人孩子早当家,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其实原因就是一句老祖宗用生活经验总结出的智慧结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