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1叱咤风云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回朝(一)

    sat may 21 11:32:50 cst 2016

    巡边结束了。

    大家都很不服气,毕竟祸患还没扫除,百姓不同意,诸将也不同意,就连扫茅厕的大妈也不同意。

    想想看,要是没有彻底清除这些祸患的话,若他们再卷土重来,难保大难临头时北边的百姓和将领们都跟着遭殃,所以,大家都给予一万个反对!

    除了左重沈宽还有萧凉。

    当然,对此高句丽和鲜卑蒙古方也反对,因为他们的天性——一根筋。

    之所以说他们一根筋呢,就因为他们做事要是不做得彻彻底底、痛痛快快,是绝不会罢休的。

    于是最后一战,巡边的最后一战——将是惨烈的一战——万众期待!

    英武元年七月三十日。

    爆发了!战争爆发了!四支庞大的军队挟天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旌旗散落在平原的各个角落,随风飘扬。

    仲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焕发生机的绿草布满平原,战马嘶鸣,跃跃欲试,光看场面,就知道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恶战。|

    在梁军的队伍中,左重自然一马当先,后边的前军是让大梁引以为傲的、身经百战的神威营骑兵,中军则是弓弩手,后军是张新面孔,也是萧凉从京城带来的一支毫不逊色于神威营骑兵的精锐骑兵部队——狂风营骑兵。

    狂风营骑兵擅长突击,速度如狂风般疾迅,故名狂风营。

    狂风营士兵每人腰间佩一把佩剑,手持三十公斤重的陌刀,所以又名陌刀兵。这种兵种打起仗来可谓天兵下凡,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屁滚尿流、四脚朝天、逃之夭夭,后悔自己生出来。

    鲜卑和蒙古的兵种就不用说了,都是数一数二的骑兵部队,而高句丽军的步兵部队也不逊色于这些骑兵部队。

    这些年来,这三国横扫中原,势不可挡,就连不太发达的西域诸国也来瞎凑热闹,搞得大梁百姓皆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开始了!

    各国的代表将领们都率军队交锋,那三国为一联军,梁军为一军,各自的部队都十分精锐,不相上下。

    左重武艺高强,前不久在军营里刚琢磨出一种枪法,大致就是将长缨神威枪握在手里翻转,时不时跳跃几下,腾空掷枪,枪一出手,登时惊起一阵尘土,血流溅。

    配上这套枪法,伤口刚愈合的左重立马帅了几分——霸气俨然浮现于面容间,威武隐隐地散发开来,彪悍在飘飘然地浮生,魁梧的身躯在伤好了以后显得更加魁梧。

    只见他忽然踽踽地走着,双目怒视前方,震惊了所有人。那些代表的将领们不禁心惊胆寒,轲古丹和兀良朮都吓得勒住缰绳,只有李存正(没办法,李安国走了都几个月了)镇定自若。

    说到李存正,还不得不提他上次被人要挟的事。就在他出征不久后,那群黑衣人突然停止了粮食的供应,迫使高句丽国内粮价暴涨,光是一石(dài)米就能卖三百万钱,就算是盗版的,也能卖两百万钱。

    不仅如此,上次我还说过高句丽国内大旱,这简直等于雪上加霜,高句丽国库的钱粮在日益减少,李存正无可奈何,只得去农业大国大梁那儿买米。

    可是大梁跟高句丽开设的互市米价也十分地贵,一石米至少也有一百五十万钱,为此,李存正也是豁出去了。

    他调动了国库一千万两白银(折合人民币六七十亿左右)中的四百万两白银(折合人民币二十八亿左右)来购买军粮。

    那年头没有团购优惠,东西也卖得贵。高句丽原本每年收入粮食二百万石,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可现在每年只收粮食四十万石,白银六十万两,可见灾害和诈骗在高句丽是多么地流行。

    好了,话归正题。

    左重耍了一阵子枪法后,也算是消停了,可是他耍一套枪法就赔上了联军六十条士兵的命,大家都很愤怒,马上打起十八分精神来,不顾一切地拼命,目标只有一个——消灭左重。

    其实何止是消灭左重,他们心底那么大的野心要是爆发出来,这大梁的土地岂不是让他们瓜分?

    冷眉横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

    ——鲁迅《自嘲》

    千百年来,不管是封建王朝还是奴隶王朝,都是为了土地和钱粮,有的是为了宣泄一时的愤怒(朱八八同志,我习惯这么叫他),有的是为了篡改王位(赵匡胤),更有的,是因为仇恨(三支箭报父仇的李存勖)。

    总而言之,英雄在这个年代应该算是大梁的特产,但是有谁人能挽救危局而不要一切?

    有,明朝的王守仁。

    朱熹圣人曾经说过:“存天理,灭人欲。”王守仁(王守仁也叫王阳明)也曾在龙场悟过道,称其为“知行合一”。自古以来,似乎没有人能做到——包括左重。

    也许会有人问我,这篇文章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写其他的与回朝这个主题无关的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

    明白这个道理的就不用再看,不明白的就继续看。

    说,说吧,还年轻(十一岁而已),尚能吃饭,尚能去工作,就这么说下去,让大家都听明白,听明白不纳闷就好!

    这个隐藏在其间的道理很简单,与其语重心长地跟大家说,还不如幽默点,这样不置可否地一笑,还能增强免疫力。

    这个道理的名字叫做——无私。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父母或是什么的很无私,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街头扫垃圾的、拉三轮车的,以及掏粪的、洗厕所的,这些行为都是无私。

    道理很好懂,简单来说,那些人为什么无缘无故的为大家服务?就因为无私。虽然他们也有报酬,但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可为了你们,面子和尊严都可以不要。

    每当我们走近这些人时,不是嫌弃就是躲避,人们何曾想过他们的功劳?

    这是比较日常的。大家不要怪我唱高调,说大一点,就像王守仁那样,南征北战(江西),荡平贼寇(朱宸濠),清除宦官(刘瑾),什么也不要,却莫名其妙地被搞到了贵州龙场这个破地方。

    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开始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教苗族人写字,自己认真学习苗族话,待了多年之后再次出山,抱着知行合一的态度干掉了刘瑾这个人妖(太监,原本还是个正经的老师),功劳数不胜数,自己却吃不饱穿不暖。

    有的人家里很有钱,可他并不懂得如何用钱。他们只知道盼望父母死,与家人争家产,却不知道无私奉献,将钱捐给没全花、吃不饱穿不暖、衣服打了不止七十二个补丁的穷人。

    这件事在社会上一直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就算人们有觉悟,也未必能舍得自己的东西。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此之谓舍得。

    这句话的道理也不是一般人能懂的,举个例子,四川在发生大地震,而你(假设你是有钱人)在家里躺着看电视,四肢都快躺退化了还对灾区不管不顾,那这有钱人有什么品质?

    说完了,大家也基本上明白了,那我也就搁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