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烽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利益冲突

    thu nov 12 06:18:51 cst 2015

    天和三十五年九月十二日,大隋帝都香京皇城内,杨毅坐在国榷殿的御案后,一脸愁容;他的身后站着王承恩,臊眉搭眼地低着头保持缄默。殿下,内阁首辅荀彧只用半个屁股挨着软座上,却是一脸严肃。整座浩大的国榷殿,只有区区三人,又都不说话,一时间落针可闻。其实,这主要还是近来发生的朝中纷争给闹的。

    自从小皇帝下旨督办天下万法大会,又把主办地点设在有总参谋部直属部队驻扎的云城,朝中就有很多的不和谐声音。不仅来自共和党,绝大多数帝党成员也有些不太理解小皇帝的苦心,搞得朝中上下质疑诘难之语不断,由此牵扯到了诸多国事。八月初三,当时的帝国远征军先锋部队——银狼军团五万狼骑兵刚刚抵达宝洲岛附近海域,总参谋部陆军总参谋长徐荣大将上书,请求皇帝追晋光荣阵亡的司马错中将为陆军三级上将。

    追晋阵亡将领军衔,调配英烈家属抚恤金发放,甚至擢升有功军官,都属于帝国总参谋部的内部事务,他们有一言而决的权利——除非皇帝质疑,并亲自出面干涉,必要时还得下圣旨。追晋司马错将军为陆军三级上将,这没什么,小皇帝还考虑到要拉拢军队一把,特意下旨,追晋司马错中将为陆军二级上将,家属抚恤加倍,其遗骨就葬在宝洲岛。小皇帝的理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话文采斐然,惊掉了一地崇拜的眼球。由于司马错膝下无子无女,小皇帝就令人将她的妻子和老娘安置在香京一处清静别院内,并派部分兵员轮流保护,允许这对婆媳见官不跪。

    追晋一个死人为上将不危害任何人的利益,加上司马错是基层出身,不是大家族的势力砝码,死后也留不下什么隐患。处理完这件事,小皇帝还没有到韵仪宫“放松”一下,又有共和党朝臣上书,要求皇帝将所罗门省、斐济省、喀里多尼亚省、瓦努阿图省等外澳大利亚地区的四个省份合并,统称为所罗门省,斐喀瓦三省全都降作地级市,划归所罗门省政府管辖。

    杨毅还没回过味来,这样做对共和党有好处吗?但是,接下来这位朝臣推荐了一个人,共和党的人,想让这个人担任新生的所罗门省省长。小皇帝苦笑不已,不过还是同意了四省并一省的主张,提出如此建议的朝臣就是汪锦峰,内阁三十二辅臣之一。他见皇帝同意了,几乎就要手舞足蹈,但杨毅没给他这个机会,而是淡淡道:“汪卿推荐的人不妥,所罗门省省长白殊贤虽是女人,但能力出众,治民有方,不宜卸任。”

    意思很明显,杨毅不想换人,四省并一省可以,其它三省的省长降作市长也没问题,但新生的所罗门省省长,轻易不能替换。汪锦峰没有气馁,接着上书,因南澳大利亚地区南澳省与西澳大利亚地区西澳省位处交界,两省紧密相连,百姓们也多认为西澳与南澳已是一省,甚于比邻而居,故可实并一省;而帝国四大直辖市,帝都香京,陪都堪培拉,其制久矣,不可改。但悉尼和墨尔本并不具备直辖市的规划资格,理应取消两市的直辖地位,降作地级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连小皇帝都震惊了,这哥们想干什么?谁都看得出来,老丫挺的完全是要开地图炮的节奏啊!疯了,绝对是疯了,这一下得罪的人够把老汪同志千刀万剐百十回了!不仅是帝党,共和党也让这哥们得罪了一个遍,一旦杨毅点头同意,因为是皇帝的关系,他肯定死不了,顶多脱层皮;而汪锦峰就不同了,皇帝不杀他,有的是人想剁巴了他喂狗!

    直到一封信突然被秘密地送入皇宫,几经辗转,终于到了杨毅手中,才让小皇帝了解了汪锦峰乱开地图炮的幕后真相。信自然是老汪同志写的,上面说,他因不可说原因得罪死了共和党党魁喻恩溟,这次上书并省荐人是想做一些挽回举措的,期冀喻恩溟对他网开一面;后来被小皇帝将了一军,只并省不换人,顿时主动变被动。再一想,反正都已经得罪死了共和党一把手,不如改换门庭,投靠皇帝得了,跟谁混不是混啊?

    于是,汪锦峰“大开杀戒”,地图炮一顿乱轰,看似帝共两党一下子得罪了干净,但只要皇帝聪明一点,未尝不能从中渔利。老汪同志没想过两头讨好,因为那样到最后两头都讨不了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彻底斩断了与共和党的全部瓜葛,免得以后藕断丝连,甚至夹缠不清。杨毅读完信,恍然之后,还拍案感叹道:“贪是贪了点,但绝对是个聪明人!”

    接下来就是扯皮的时间,小皇帝两不相帮,每每在朝会上冷眼旁观,共和党与帝党口诛笔伐,竟然出奇一致地要求处决汪锦峰这个意图动摇大隋根基的国家蠹虫,甚至还有不少共和党大臣拿出老汪同志以前贪污受贿的证据,联名上书要求重惩汪锦峰这样的巨贪。相反的,老汪同志很淡定,他已经把全部身家都列了个明细,全写在那封秘密送到皇帝手中的信中了,如今走到这个地步,除了依靠皇帝,还有什么办法?

    对于决定完全投靠皇帝的汪锦峰来说,死猪不怕开水烫,你爱咋咋地,老子不伺候了!有了新主子,老汪同志为了表示决心,也断了和旧日同僚眉来眼去的心思。杨毅一想,这孙子虽然有点贪,但理政能力还是有的,而他也正好需要一个从敌对阵营中叛变过来的“污点证人”,用来恶心一下朝堂上的共和党一众大佬。汪锦峰不仅是杨毅收留的忠犬,更是日后为皇帝摇旗呐喊的旗手,一旦帝党有什么不利于共和党的主张,他就可以当一根搅屎棍。只要杨毅不倒台,汪锦峰便绝对安全,所以,小皇帝决定保住老汪同志的官皮。

    隋朝天和三十五年八月份,三四次朝会都在扯皮与互喷口水中过去。杨毅采纳了汪锦峰的部分建议,即下旨将悉尼与墨尔本两大直辖市降作普通的地级市,悉墨两市的官员全部留任,但级别不可避免地被撸了一级;虽然这样做也让小皇帝处在了风口浪尖,触动了不少利益集团的“合法权益”,但大部分火力还是被汪锦峰吸引了过去,使得杨毅面临的压力大大减少。

    而对于老汪同志的另一建议——西澳省与南澳省并成一省,小皇帝虽然内心里赞同,但为了不让共和党的火力过于集中在自己身上,便理智地保持缄默。杨毅的做法很明显,两澳合并的建议暂且搁置,先看看事态发展再说,等一切都走向明晰化了,就可以后发制人。然而,汪锦峰也不是闲得住的人,他不知道又发了哪门子疯,竟然第三次上书,请求在香京、贵霜、堪培拉、乌兰巴托、香帕等帝国五大军区之外,再增设两个大军区,方便朝廷解决各地军队的调度问题。

    杨毅读完这篇文采斐然的奏章,第一感觉是震惊,然后就想到了这么做的好处——加强中央集权,分化地方军队的团结性。但总参谋部能同意吗?杜英徽以及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者会答应吗?小皇帝很纠结,这样做恐怕要得罪支持自己的军中大员啊!

    于是,这封奏章被杨毅留中不议,本来破事儿就够多了,胡乱添堵迟早会出事的。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三军总参谋长杜英徽紧跟着汪锦峰上书,请求皇帝再从各地调集三十万大军,随着即将出发的帝国远征军大部队赶赴宝洲岛,争取为帝国开疆拓土。杨毅又愣了,起初有些迷茫,后来琢磨了一下,发觉老杜同志是在暗示自己——增设大军区可以,但不能明目张胆地分化军队力量。再深层一点,杜英徽是想让小皇帝全面占领宝洲岛,那时候宝洲军队根基不如在澳洲本土深厚,皇帝为了加固统治,增设几个大军区合情合理。

    小皇帝松了一口气,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杜英徽果然老谋深算,不愧是带了一辈子兵的铁血元帅。于是,杨毅暗示汪锦峰,增设军区之议到此为止,老汪同志倒也知趣,很快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但两澳事件余波未平,朝臣们众口一词,坚决要求惩处汪锦峰。

    由于有小皇帝在暗中通知,帝党大臣都了解了部分原委,很默契地共同停口,现在对汪锦峰恨意滔天兼欲除之而后快的,是共和党那帮子大佬。喻恩溟滑得跟泥鳅似的,自始至终不发表任何意见,倒是皇太妃郑莹那里又搞了不少小动作,虽然杨毅觉得古怪,但也没有插手,就这么看着她小打小闹。

    两澳事件一直被高调搁置,直至小皇帝终于在九月初三的朝会上做了“圣裁”,即下旨将西澳省与南澳省合并,统称澳大利亚省。为了避免后遗症,杨毅又下旨,澳洲本土行政区划的现有格局至少保持五十年,五十年之内,非有重大变化不能改之。事情对杨毅来说,是切实了结了,但汪锦峰就惨了,两澳合并,目的达成,共和党大佬们却把他恨得眼里直冒火。

    老汪同志得意地笑,他得意地笑,反正是带着全部身家投靠皇帝了,你们恨我再狠又能怎么的?老子活的自在,活的逍遥,贪了怎么的?有后台就行!头上的皇帝不倒台,老子就能一直快活下去!至此,大隋帝国的行政区划就此定了下来,原本的二十四省、四大直辖市以及一处海外自治领地,共有二十九个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帝国的最高行政级别,属于一级行政区,经汪锦峰一顿搅和,现在削去了两个直辖市,斐济、喀里多尼亚、瓦努阿图三大省份并入所罗门省,西澳、南澳并为澳大利亚省;所罗门省本来只有两个地级市——霍尼亚拉市与慕瑟市,如今三省并入,又多了斐济市、喀里多尼亚市、瓦努阿图市,共辖五个地级市,陆地总面积约7.733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约两百万平方公里。

    尘埃落定,大隋帝国现在共有二十三个省级行政区,即二十个省、两大直辖市、一处海外领地。小皇帝又下了旨,现有格局五十年不变,昭示着这场风波已有了既成事实。而就在这两天,圣安娜自治领的叛乱分子与协助作乱的阿智联军俘虏被押解到了京城,本朝叛军则已经转送到了堪培拉,估计现在已经登上了驶往宝洲岛的船队。杨毅决定举行盛大的献俘仪式,并把阿智联军俘虏发配到苦寒的塞北省做苦力,至于一部分朝臣建议的,将两军俘虏砍了做成“京观”。小皇帝光想象起来就觉得不寒而栗,太残忍了,不予采纳。

    但是,最要紧也最令人烦恼的还不是这些烂事,而是小皇帝的纳妃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