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烽
字体: 16 + -

第五章 造星计划

    thu oct 22 08:16:41 cst 2015

    韵仪宫的这一顿家宴,小皇帝与四个女人吃的很开心,虽然他说出的那件“宝物”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总算是宾主尽欢,没有让人觉得新皇“龙威甚重”。

    吃完饭,陪着女人们说了一会儿话,杨毅渐渐觉得无聊,也就出了韵仪宫,由杨思勖和王承恩打头阵,缓缓踱步而至历代帝王批阅奏章的文华殿,准备处理一下积压的政务。然而没等小皇帝在御案后坐稳当,就有内侍进来通报,言是龙图阁大学士陈明遇求见。

    呵,刚和皇后她们用完膳,这老丈人就掐着点来啦?小皇帝翻了个白眼,没错,陈明遇就是他的老丈人,皇后陈滢韵的老子,大隋朝正儿八经的国丈爷。陈滢韵是个好姑娘,他老爹陈明遇也是个有骨头的文臣,要不然也不会得杨毅看重了。

    苦恼地拿起奏章翻了翻,发现字倒是汉字,虽然是用文言文书写,又从右往左竖着排列,万幸是简体汉字,意思能勉强搞懂,就是不知如何批阅。小皇帝索性把奏章一摔,对内侍道:“让国丈进来吧!”

    等陈明遇进到文华殿内,入目却是大吃一惊,新皇心情明显不爽,脸色阴沉的能够滴出水来。不敢多问,也不敢抬头,陈明遇行礼完毕,旋即道:“启禀陛下,海外之宝洲岛国家请求称藩纳贡。”

    “宝洲岛?”一听这个地名,小皇帝就眉心一跳,“宝洲岛三十四国,不知想成为帝国藩属的是哪一国?秦国在这方面态度若何?”

    与前世不同,南极洲位处澳洲东南,并没有横亘在南美洲与澳洲之间,而毗邻南极洲的宝洲岛则正对着澳洲。也就是说,宝洲岛在南极洲北面,而南极洲身前便是宝洲岛,两者互为犄角,各自依存。

    而陈明遇的回答就不太让小皇帝满意了,他道:“回陛下,是苏威特共和国与兰若独立国。至于秦国,态度着实暧昧不明,但看起来并无恼怒之意。”

    苏威特共和国,领土面积约为12.03万平方公里,占了宝洲岛近百分之三的土地,但皆是贫瘠所在,不适合耕种,又没有特殊的矿木资源,加上那么大的地方只有区区两万人,整个一爹不疼娘不爱的破烂地区,就连领土情结极其严重的神圣罗马帝国也对之不屑一顾;还有兰若独立国,这个还可以,占了一块好地方,领土面积约为1.37万平方公里。全国土地肥沃,林木繁茂,人口二十余万,端的是一处美丽所在!

    听完陈明遇的介绍,杨毅上眼皮搭着下眼皮,精神萎靡道:“兰若还不错,朕准了,以后兰国就可以作为帝国的藩国称臣纳贡了。至于苏威特嘛,唉,破地方……算了,破地方就破地方,以后也与兰国一视同仁。还有,带两国使者去礼部演礼,不可怠慢,也不能出岔子。另外,岳丈,带上将虎符调一万拱卫帝都的禁军随时听命,着司马错中将领军,朕有大用!”

    皇帝调动军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虎符这种军中信物,另一种就是直接下圣旨。当然,一般用虎符调兵比较方便,毕竟是军魂的寄托。这次小皇帝让陈明遇带着上将虎符调动禁军,也算是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要知道,上将虎符的调兵极限可是十万大军!整座京城也才不过十万禁军,一块上将虎符……

    陈明遇因为是小皇帝的老丈人,和杨毅是拴在一根线上的蚂蚱,所以能够信任。陈国丈的心思也是通透的,他把注都押在了皇帝身上,也只有和杨毅一条道走到黑,做条好狗,当个绝对的死忠。

    领了谕令,陈明遇见陛下再无他事,遂告辞岀殿。等老丈人走后,杨毅才苦笑着喃喃道:“大隋……大隋……风雨之后究竟能不能出彩虹呢?”

    翌日清晨,杨毅一觉醒来,疲惫尽消,看了看还在贪睡的皇后陈滢韵,不禁微微一笑。他俯下身,轻轻地吻了睡美人的额头一下,偷香成功,就此下床。一连数天,因之新皇无妃,故只有寝在韵仪宫。帝后二人夜夜笙歌,龙凤呈祥,却是各自把对方都折腾地不轻……

    洗漱一番,杨毅先摆驾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了安,接着摆驾素清宫,向太后请安。正好,薛岚烟也是刚起床,就陪着皇帝说了一些有的没的。杨毅不知不觉间就痴了,无他,只因薛太后身为二八佳人,天生丽质难自弃,男人嘛,谁没点儿龌龊心思?小皇帝一时失神,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薛岚烟猛瞅。

    薛太后也不是傻瓜,眼见皇帝色眯眯地死盯自己的俏脸,哪还能不明白大隋天子的肮脏念头?面上的温煦笑容一下子就收敛了,薛岚烟冷冰冰地下了逐客令,淡淡道:“皇上,哀家累了,请皇上早点去处理国事吧,莫要在此耽搁太久,不然朝廷言官又要指摘皇上的不是了。笑话不笑话无所谓,但皇上也得顾及皇家体面,万勿忘记先帝,忘记先帝的谆谆教诲……”

    一连两次提及高宗,其中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你是皇帝,就要以国事为重;你是皇帝,也是先帝的嫡子,我是太后,是你的母亲。杨毅假做深呼吸,凑到薛岚烟的耳垂旁轻吹一口热气,压低声音戏谑道:“母后好伶俐的口齿,父皇新丧,皇儿自然不会对您不敬。呵呵,反之……母后也要好好将养凤体才是!”

    察觉到身前少女的微微颤抖,小皇帝摸摸鼻子,没心没肺地笑了。薛岚烟要嫁入宫中为后时,尚是太子的杨毅就劝诫过自家老爹,不要贪图享乐,应什么什么,再什么什么……但高宗不听,风流了三天,很快就挂了。薛岚烟成为了太后,才十六岁,而小皇帝杨毅,已经十九岁。但皇室家族就是如此,虽然要认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小女孩为母,心里大大的不爽,杨毅除了觉得薛岚烟长的确实倾国倾城外,真没看出她还好在哪里。郁闷啊,尤其是还要每天来请安,听“母后”训话……

    可以说,薛岚烟要不是太后,小皇帝都敢在这里办了她;问题是,既然薛岚烟贵为太后,那就无论在哪里,他都不敢办了她啊!皇帝又如何?权能通天又如何?皇室问题一贯如此,纵然是大隋天子,也不敢随意践踏帝国伦常。不然,朝堂言官的口水仗可就会无休无止,更何况天下悠悠之口,皇帝的名声只要一传十十传百,不用多久,便能完全馊了。

    “走,去国榷殿!”出了素清宫,经凉风一吹,小皇帝的心情好了不少,“那个,衍圣公来了没有?”

    由于杨思勖已经在昨天夜里交接了宫内各务,去准备出征圣安娜自治领的相应事宜去了,所以现在是刚被提拔为工事太监的王承恩随侍于皇帝左右。听到小皇帝的问话,王承恩赶紧答道:“回陛下,已经来了,衍圣公孔融正在国榷殿等候觐见圣颜。”

    要改革教育,更要改变天下读书人的思想,任务艰巨得不可想象。儒家文化在澳陆大地扎根生长一二千年,可谓根深蒂固,只要是隋朝的读书人,百分之九十九便是儒家士子!天下士林,儒学第一!而帝国儒学的代表人物,无疑便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孔圣人的嫡系后裔,孔老二的第二十六代孙,被隋高宗赞为“仲尼复生”的孔融孔文举了。杨毅当然知道孔融,孔融让梨嘛,家喻户晓的故事,谁不知道?但在前世,孔融是汉朝人,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和现在的孔融不同。

    在隋朝,孔融不仅是世袭罔替的衍圣公,更是内阁六大次辅之一,主管帝国学术与学术思想的交流。改革教育的第一步,绕不过教育部,更绕不过内阁,小皇帝昨天就让人通知了孔融,让他今早来国榷殿。

    皇宫太大,虽然有王承恩引路,杨毅未曾兜圈子,但也费了不少脚力才来到国榷殿。伴随王承恩的一声“陛下驾到”,杨毅走进了国榷殿,一位黑色官袍、上绣祥兽的中年儒生快步迎上来,对着踱步而至的皇帝盈盈拜倒,恭声道:“臣内阁次辅、太子少傅、御史大夫、翰林院编修孔融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连串的官名让杨毅听得头疼,索性摆手道:“孔爱卿平身吧,今天朕只是要和爱卿探讨一些小问题,不用拘礼。说起来,孔爱卿在朕小时候还教过朕哪,论理,朕应该喊爱卿一声‘师傅’才是。”

    本来叩谢后想起身的孔融又“扑通”一声跪下了,俯身颤音道:“臣不胜惶恐,不胜惶恐!”

    杨毅把孔融扶起来,笑道:“孔师傅说的哪里话,你和荀首辅、熊阁老都在小时候教过朕,朕不会忘记这份馈育之恩。熊师傅常年在塞北练兵,也就荀师傅与孔师傅能常伴朕之左右,谏君之错了。”

    君臣二人又啰哩巴嗦地客套了一阵子,杨毅让王承恩给孔融搬了软座,自己走到御案后坐下。万分谨慎地在心中措词,念头转了千遍,杨毅觉得可以了,遂试探道:“孔师傅,你如何看儒学之‘儒’?”

    “儒学之‘儒’?”孔融纳闷了,这是什么鬼问题,“陛下,儒者,仁与义,仁由孔圣人提出并阐释,义由孟亚圣提出并阐释,所谓……”

    杨毅赶紧摇手打断他,好嘛,看这架势敢情是要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节奏,还是别让这货喷了。他挠挠头,长息道:“孔师傅,儒学之‘儒’,这个‘儒’,说起来很简单。譬如,人之需要,即为‘儒’,把‘儒’分开,就是‘人需’。只要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才是真正的儒学,儒学传承千百年,以前不论,以后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和努力——满足人民的需要,给儒学一个新的诠释,让儒学服务于帝国亿万子民!”

    孔融震惊了,是真的震惊了,他没想到皇帝对于儒学的理解会这么新颖,而且并不“出格”。他紧皱眉头,似懂非懂道:“陛下所说确乎有些道理,只是臣本鲁钝,还请陛下细解。”

    小皇帝笑了,改革教育,势必要塑造一个“圣人”出来,而孔融,便是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