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辕门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梨花带雨

    sun nov 15 23:45:36 cst 2015

    晋公韩滉乃皇亲国戚,国之重臣,曾因平定乱民有功封守浙西。卫伯玉降任荆南节度使后,一个慕将军沙场纵横无敌,一个叹大人帝王贵胄。所以上任伊始,卫伯玉即派亲信以重礼拜访韩滉,并邀请韩滉来荆州游玩。让卫伯玉惊讶的是韩滉没有招抚就答应来了,而且来得如此匆忙。

    就在卫伯玉在送还颜真卿大驾时,虞候私自来报:“大人,晋公从东门入城。是否迎接。”

    卫伯玉心中暗骂韩滉这样莽撞的来了,颜真卿是以巡视的名义来荆州,本就有监督的味道,他自然不敢让颜真卿这“铁骨头”知道韩滉的到来以免落实结党营私、意图不轨之名。他眉头一皱,趁戎昱在和颜真卿告别的时候他秘密嘱咐心腹去节度使府中将娇娘带去游湖,再命令虞候把韩滉迎道湖中使其与娇娘同乐。

    江陵东门,虞候带领节度府家臣穿着艳服恭敬的等待在门前。韩滉虽然是帝胄,但是对骏马却是青睐有加,出外往往爱骑马而不乘鸾。他所骑高头大马,马通体雪白,马毛纯如白雪,马蹄踏地无声,乃是难得一见的名驹。这是韩滉消除叛乱,唐明皇钦赐,名为“雪无痕”,此马最为奇妙处就是它身体壮实,却步履轻盈,于雪地奔驰却看不出痕迹,这便是马名字由来。更为神奇的地方是马可以在水上可以肆意奔跑,游走大江大浪上如履平地,在南方水网密布的地方,雪无痕更是可以奔行天地毫无所阻。韩滉爱之心切,无时无地的不陪伴着它,他把马厩就设在自己卧室旁,出外也一律是骑马,马鞍、马鞭、马辔头等都是珠宝玉石镶嵌,由此有民间谚语说:“韩公一匹马,浙西十万家。”好在韩滉平生只爱马,对酒色虽然也比较痴情,但不至于沉迷,看待事情也能头脑清晰,所以浙西还算得上政治清明。

    此次造访荆州,的确是有缘由。浙西虽说是鱼米之乡,但是朝廷苛捐杂税,陆陆续续出现不少暴民动乱,当地军队没法镇压,因此韩滉想依靠临近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求兵。在李忠臣上任之前,淮西节度使正是来瑱,在他治下百姓是一片祥和,对临近的叛变也往往是举手相帮。多年以来浙西有事都会前往淮西,这次也不例外,可没想到的是李忠臣却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对于浙西来说钱财倒不是大问题,可没想到的是李忠臣看上了韩滉心爱的宝马。

    对此韩滉当然不肯,多番交涉无效后,这一日韩滉驾着雪无痕在山间打猎解愁,忽看见一只鹿泅水上游,他因此御马紧跟,等到捕到鹿上了岸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淮西境界来到荆州想起卫伯玉一直想拉拢自己,他干脆就准备让卫伯玉出面让李忠臣出兵。因此带着沿岸随驰而来的亲信直往江陵。

    韩滉没见到卫伯玉前来迎接,脸色不快,指着鞭子问虞候:“这就是你家大人的迎客之道?难道我堂堂晋公还不能让你家大人前来迎接?你家大人果然好大威风啊。”

    虞候急忙跪下,诚惶诚恐道:“大人错怪我家大人了。我家大人得知大人前来,又闻知大人喜欢山野之味,因此亲自去山中打野味来为大人接风。临行前我家大人已经为大人准备了一个好出去。”

    虞候的话密不透风,韩滉果然转怒为喜。但还是谨慎问道:“果真?”

    “小人即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瞒大人。不信大人现在就跟我走。”虞候站起来低着细声地说。

    “那你还不快带路。”韩滉手一挥。

    白鹭湖是江陵一盛景,湖名据说是当北方白鹭南下避寒,那些年轻老迈弱小的白鹭因为跨不过长江最后在都会在这里歇息才得名。掌故不足为信,但是每年冬天这里都是候鸟的一个天堂,白鹭翱翔天际的壮丽景象也不为少见。白鹭湖中间有一个小岛,只有驾船才能到达,湖水碧绿清莹,波光粼粼,鱼儿时而跳出水面,激起的浪花会激起天上的鸟儿一阵低空盘旋。湖四周都是碧柳垂阴,湖心岛建有湖心亭和养心小筑,环境极为清幽。这本是前任节度使的文雅之举,不过此时倒是被卫伯玉充分利用。在卫伯玉安排下,湖心岛已经被收拾干净,果实瓜盘,珍馐美味,佳肴美酒都已经备齐,一起只待有缘人。

    韩滉抵达湖心岛,画舫已经在岸边备好,丝绸绕船,彩旗轻飘,极为精致。左右侍女撑着船桨,亭亭玉立,微笑迎客。韩滉露出一丝诧异,虞候诡谲的笑容劝道:“大人,请。”

    韩滉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虞候的行为不久他就看明白了。止住左右,然后独自径自上船。两脚刚上画舫,侍女推动船桨,船徐徐移动。

    一阵悠扬的琵琶声荡漾在耳畔。

    歌声如泣如诉,悲悯不已。

    韩滉新生悲怆,他整理好自己的衣装,威严走进船舱。舱内一青丝高悬,青衫舒展的少女琵琶半遮面,如笋般的纤纤细手拨挑弦丝,演绎出这悲天悯人的苍凉之声。

    “虽然我不擅音律,但是从姑娘这弦声中还是听出姑娘内心的苦闷。不知姑娘何事烦忧。”虽然早已预料,但是在这样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面前,韩滉也不免为自己的唐突而局促起来,说起话也慢条斯理。

    少女停下手中琵琶,声音清甜莺啭:“自小贫寒,父亡母弃,出入青楼,身不由己。”

    “乱世之中,姑娘受委屈了。”韩滉被少女美貌吸引的神魂颠倒,表面上这样说着,眼神却一刻没有离开少女的身子。知道看到少女羞愧地下头去才回过神道:“姑娘真乃天仙下凡。不知姑娘芳名。”

    “贱名娇娘。”

    “不贱。名如其人,娇娘。好名字。”韩滉一连夸了好几句。

    “大人抬举了。”

    “今日得遇娇娘此生万幸,即使明日死去我心也甘了。”韩滉是在无法把持自己的内心。

    “大人,我们上岸了。”侍女拨开舱帘,入内说。

    韩滉望向娇娘,“那我们上岸吧。”

    娇娘直到今日陪客再说难免,虞候威胁她说,如果她敢对晋公不敬就杀了陈乞儿。无论如何她都要让乞儿平平安安,不管怎样。

    娇娘起身,香气扑鼻。韩滉想牵她的手,但是娇娘谨慎地把手扯了回去。韩滉只好笑着和娇娘一起上岸。

    两个侍女前面引路,湖心岛奇花异草,鸟鸣山幽,清香沁人,周围是四野皆碧,别有一番风味。养心小筑是竹子搭就,就景色成神奇,十分别致。养心小筑蜿蜒而上便是湖心岛的最高点湖心亭,亭子上还有戎昱的题名“怡人亭”。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前任节度使修建养心小筑后,想请戎昱为湖心岛最高建筑题词。而戎昱的执拗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节度使带了一幅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让戎昱鉴赏。戎昱把玩不忍放下,当此时,节度使询问戎昱对此画的评价。戎昱心情舒畅,在纸上大挥“怡人”二字。从此“怡人”便成了湖心亭的名字,也做成匾额高挂亭子上。此外还有文人应此名此景写下一副妙联悬挂左右。

    上联:汇两江景秀

    下联:成一代文豪

    陈乞儿知道娇娘被带走后,焦急万分,慌乱中不知道从何寻找出路,只有在大街上四处奔走,想独自去白鹭湖救娇娘。恰好途中遇到戎昱送完颜真卿后真在沽酒。戎昱看着他慌张的样子,大叫道:“小弟如脱缰野马,不知道遇到什么事啊。”

    乞儿看到戎昱好像看到了救星,泪不成行道:“娇娘被抓住了。”

    “就是春香阁的花魁吗?”戎昱脸色一皱道,“贤弟不要慌,先说与我听缘由。”

    陈乞儿忙把韩滉来临,卫伯玉让娇娘陪客一事说出。戎昱思索一阵说:“我曾经浙西旅行时和晋公有过一阵交际,据我所知,晋公韩滉也不是酒色之徒。贤弟别慌,我写诗一首你先带去。我随后就来。”说完,戎昱就旁边酒肆借来纸笔,下笔成言。写成后将信折好递给陈乞儿。

    乞儿接过诗文,半信半疑地朝白鹭湖赶去。

    韩滉和娇娘在怡人亭欣赏玩湖光山色,娇娘经不起韩滉不断劝酒,不胜酒力便提出要回养心小筑歇息。

    侍女扶着娇娘到养心小筑雅间,娇娘瘫倒在床。脸上一呼一吸涨红出脸上的红晕,分外迷人。韩滉早已被娇娘迷得不能自已,他急将两个侍女打发下去,打算一个人慢慢赏玩这个天生尤物。

    韩滉走近娇娘身边,心中叹道家中妻妾不少却没有一个出落得如此粉黛迷人。她抚摸着娇娘热汤的脸,指尖划过吹弹立破的肌肤,只觉得自己像火灼烧着一般,等到她欲就将娇娘腰带挑开。娇娘昏迷的眼挣醒过来。

    “大人,不要。”娇娘尖叫。

    “娇娘,你今天就从了我吧。我保证此后荣华富贵,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韩滉有点紧张。

    娇娘紧紧护着自己,一边乞求道:“大人自重。饶过妾身吧。”

    韩滉转而一怒,“大胆,卫伯玉已经将你赐给我,你还唠叨什么。快,此刻我可等不及了。”说着韩滉就跃了上去,娇娘力小,难以逃脱,很快就快被韩滉撕个精光。尽管娇娘大声呼救,却无人响应。

    就快韩滉要得手的时候,陈乞儿从门外跑进来,一把推开韩滉,接着用丝绸被遮住娇娘。

    “是谁如此大胆。”韩滉怒道。

    陈乞儿跪倒在地,大喊“大人赎罪”。双手呈上信笺。韩滉迟疑接过信笺。展开信笺只见是一首诗,他轻声阅读:“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情。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

    “戎昱。”陈乞儿忐忑回答。

    “原来是他。”韩滉自言自语。“你起来吧。”他接着道。

    娇娘整理好衣服下床也跪倒在地,眼带梨花,凄惨寒人。韩滉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摇摇头,“看得出你们也是一对苦命鸳鸯。我本不是纨绔子,这件事我也不掺和了。都是卫伯玉做得好事。你们起来吧,我不怪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