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传记
字体: 16 + -

序章

    tue mar 25 22:17:06 cst 2014

    序

    从历史断代上说,三国起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东吴,至于公元263年曹魏灭掉蜀国,共计35年。在此之前,曹丕称帝,但蜀汉与江东却并没有称帝,是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三国的;在此之后,中国大地上只留下曹魏以及后来的晋与东吴两个政权,亦不能称为三国。

    这一理解与我们平素基于《三国演义》而得出的印象,大相径庭,因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英雄”大多活跃于所谓的“三国”之前!起码在曹操、刘备去世以后,我们印象中的三国故事已经不太精彩了,但三国中最有名几篇文章——《出师表》 《典论》,就是在刘备去世后才写出来的;诸葛治蜀、孙权经济改革、曹睿曹爽司马懿的政改,也是这段时期非常有对比性的政治材料;军事上,诸葛亮的八卦阵,司马氏父子的平叛,姜维九伐中原,钟会邓艾灭蜀,孙权陆逊打败曹丕的三路大军等等,都是了解三国后期各国人物关系,政治理念,从政思想,和表面平和内地里却阴谋诡计数不胜数的典型教材。

    有人曾经问过:为什么三国的历史这么广为流传?我觉得,这不能都归功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因为三国杂剧,相声,桥段,戏曲等等民间的文化形式,都在讲这段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三国事的流行,不仅仅归功于三国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事件的精彩绝伦,三国时期首次出现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别掌权的局面,为三省六部的开端。三国是中国政治的开始。

    再啰嗦两句。

    关于写作历史,我的观点是:历史原本就很难轻松读清楚的。试想:你我又有几个人能青史留名?我们经历的又有多少件能够彪炳史册?岁月的流逝又给我们多深的理解障碍和隔膜?这些个历史上的形形**的人中蛟龙们做的那些个大事,中间隔着时光的磨砺,又夹杂着无数写史人个人人生经历和种种偏见,还有种种即便是在当时已无人知晓的内幕,不经过认真的辨别和深入的研究,岂能轻松地下结论?当然,我们都愿意轻松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就像我们都从内心深处想轻松地成佛一样,但也许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尽可能接近那个目的,如果非要将轻松作为写史人追求的第一目标,有些时候我们写的可能只是哗众取宠的伪历史而已。另外,历史事件中自然会有前因后果,但历史本身本来就是流水账,如果刻意的要弄出来一些符合小说特征的花样来,也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复述以及尽可能去伪存真,让读者了解曾经发生过的事、曾经存在过的人,至于能否给读者不同的感悟,这需要人们自己去把握,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因此,只想依照我自己的标准,把想写的历史努力写好。
  

  

上一章

目录